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关系的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孟现鑫 颜晨 +2 位作者 俞德霖 高树玲 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87-1103,I0001-I0018,共35页
本研究运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系统探讨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对纳入的66项研究和152个效应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7)。此外,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受童年创伤类型、创伤程度... 本研究运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系统探讨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对纳入的66项研究和152个效应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存在显著正相关(r=0.227)。此外,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受童年创伤类型、创伤程度、童年创伤的测量工具、性别比例、样本独生子女比例以及文化背景的调节,但不受网络成瘾类型及测量工具、被试年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收集时间的调节。本研究系统比较了不同类型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厘清了童年创伤与网络成瘾关系的理论争议,并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创伤程度 情感虐待 网络成瘾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孟现鑫 陈怡静 +2 位作者 王馨怡 袁加锦 俞德霖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63,I0001-I0006,共24页
以往关于学校联结与抑郁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为明确两者间的整体关系,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对纳入的87项研究进行了三水平元分析。结果发现,学校联结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 df=205, p <0.001)。此外,学校联结... 以往关于学校联结与抑郁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均不一致。为明确两者间的整体关系,探索造成分歧的原因,对纳入的87项研究进行了三水平元分析。结果发现,学校联结与抑郁存在显著负相关(r=-0.39, df=205, p <0.001)。此外,学校联结和抑郁的关系受被试性别、年龄、抑郁测量工具、研究数据属性的调节,但不受学校联结测量工具、文化类型、发表年份的调节。本研究首次使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整合了学校联结与抑郁的关系,理论上为两者关系提供了阶段性定论,实践上为预防和干预个体抑郁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联结 抑郁 三水平元分析 社会控制理论 社会计量器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接纳调节社会排斥对情绪冲突适应的影响
3
作者 孟现鑫 罗怡 +5 位作者 韩晨媛 吴国伟 常姣 袁加锦 千坤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93,共17页
情绪冲突适应是指人们调动认知控制资源解决当前情绪冲突会促进对随后情绪冲突任务的解决。基于社会排斥的自我情绪调节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社会排斥是否影响情绪冲突适应以及社会接纳是否调节社会排斥对情绪冲... 情绪冲突适应是指人们调动认知控制资源解决当前情绪冲突会促进对随后情绪冲突任务的解决。基于社会排斥的自我情绪调节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社会排斥是否影响情绪冲突适应以及社会接纳是否调节社会排斥对情绪冲突适应的影响。在实验1中被试被随机分为接纳组和排斥组。结果发现,排斥组被试在反应时上的情绪冲突适应效应小于接纳组。在实验2中被试被随机分成接纳-接纳组、接纳-排斥组、排斥-接纳组和排斥-排斥组。结果发现,接纳-排斥组比排斥-排斥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更大的情绪冲突适应效应,而接纳-接纳组和排斥-接纳组被试的情绪冲突适应效应没有显著差异。这两个实验提示,社会排斥会降低个体的情绪冲突适应,而社会接纳可以调节被排斥者的情绪冲突适应。上述发现不仅有助于理解社会排斥与情绪问题之间的关系,而且为干预社会排斥带来的情绪问题风险提供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社会接纳 情绪冲突适应 情绪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者心理神经科学研究简介 被引量:2
4
作者 艾春娣 汪宇 +2 位作者 孟现鑫 赵玉芳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06-2015,共10页
消费者神经科学是结合心理学、决策学、营销学及神经科学以阐明消费者决策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交叉学科,侧重点在于消费者偏好、支付意愿及对产品的价值评估等问题。目前,该领域内的主流研究范式是:Knutson等人使用的购物任务(研究产品偏好... 消费者神经科学是结合心理学、决策学、营销学及神经科学以阐明消费者决策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交叉学科,侧重点在于消费者偏好、支付意愿及对产品的价值评估等问题。目前,该领域内的主流研究范式是:Knutson等人使用的购物任务(研究产品偏好)以及Plassmann等人的竞价任务(探索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大量脑成像研究结果发现:消费者购买行为所涉及到的皮层及脑区包括: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脑岛(insuar)、眶额叶(OFC)及伏隔核(NAcc)等。其中,内侧前额皮质主要表征消费者的产品偏好及价值评估,具有购买预测功能,脑岛则与产品价格紧密相关,眶额叶主要表征消费者的愉快体验及支付意愿。由于购买行为受到个人特质、情绪、社会等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加之小样本施测,使得相对简单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结果在效度和信度方面遭到质疑,因此,未来研究可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在技术手段上,通过整合ERP和fMRI等相关数据来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2)在变量控制上,关注消费者的负性情绪、人格特征及价格等产品因素来考查其对购买决策的影响;3)验证现有的经济理论以更好的阐释、发展人类的日常消费决策的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神经科学 FMRI 内侧前额叶皮质 脑岛 眶额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对婴儿哭声的反应及其脑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想 郑涌 +2 位作者 孟现鑫 李鹏 李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70-1779,共10页
哭泣是婴儿最显著的信号行为。婴儿哭声的独特性以及成人对婴儿哭声反应的独特性(包括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感知反应)是婴儿与成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基础。成人加工婴儿哭声的神经机制主要是丘脑扣带回环路(thalamocingulate circuit),其... 哭泣是婴儿最显著的信号行为。婴儿哭声的独特性以及成人对婴儿哭声反应的独特性(包括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感知反应)是婴儿与成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基础。成人加工婴儿哭声的神经机制主要是丘脑扣带回环路(thalamocingulate circuit),其次还包括与共情、动机、社会依恋等认知活动相关的脑区。此外成人对婴儿哭声的反应还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未来的研究可以运用核磁共振技术以及脑电技术进一步揭示成人对婴儿哭声反应的脑神经机制,并从个体差异入手,探求母爱与婴儿哭声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哭声 声学变量 看护行为 脑神经机制 个体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一项三水平元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孟现鑫 俞德霖 +2 位作者 陈怡静 张玲 傅小兰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85-1300,I0004-I0006,共19页
本研究运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系统探讨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获得46项研究和352个效应量,共包含23039名被试。元分析结果发现,儿童期创伤与共情存在显著负相关(r=−0.076)。儿童期创伤类型存在调节作用... 本研究运用三水平元分析技术系统探讨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通过文献检索与筛选,获得46项研究和352个效应量,共包含23039名被试。元分析结果发现,儿童期创伤与共情存在显著负相关(r=−0.076)。儿童期创伤类型存在调节作用,躯体忽视(r=−0.095)与情感忽视(r=−0.128)均与共情显著负相关,而躯体虐待(r=0.005)、情感虐待(r=−0.051)和性虐待(r=−0.058)均与共情相关不显著。共情成分存在调节作用,在认知共情中,儿童期创伤与观点采择(r=−0.127)显著负相关,而与幻想(r=−0.044)相关不显著;在情感共情中,儿童期创伤与共情关注(r=−0.148)显著负相关,而与个人痛苦(r=0.153)显著正相关。本研究首次系统比较了不同类型儿童期创伤与共情的关系以及儿童期创伤在共情各成分上的效应,并提出了培养共情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期创伤 共情 观点采择 个人痛苦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排斥和目标刺激的情绪交互影响情绪冲突控制
7
作者 张玲 李文杰 +1 位作者 杨文坚 孟现鑫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4期193-202,共10页
采用Cyberball任务和面孔-词Stroop任务探讨社会排斥和目标刺激的情绪是否交互影响情绪冲突控制。结果显示,社会排斥对情绪冲突控制的影响随着目标刺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当目标刺激为愤怒面孔时,排斥组被试与接纳组被试在... 采用Cyberball任务和面孔-词Stroop任务探讨社会排斥和目标刺激的情绪是否交互影响情绪冲突控制。结果显示,社会排斥对情绪冲突控制的影响随着目标刺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当目标刺激为愤怒面孔时,排斥组被试与接纳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相似的情绪Stroop效应。然而,当目标刺激为高兴面孔时,排斥组被试比接纳组被试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更大的情绪Stroop效应。该结果提示,在面孔-词Stroop任务中判断高兴面孔时,社会排斥增强了被试对任务无关消极信息的注意。该发现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会排斥增加个体罹患情绪障碍风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排斥 情绪冲突控制 Cyberball任务 面孔-词Stroop任务 情绪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贬值效应:抑制控制对个体情绪感受的影响
8
作者 石曜彰 孟现鑫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1年第9期567-576,共10页
对刺激或刺激表征的注意、反应或回忆进行抑制,导致随后对该刺激的价值评估出现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作抑制贬值效应。目前,对该效应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抑制贬值假说和行为刺激交互理论。抑制贬值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抑制强度、... 对刺激或刺激表征的注意、反应或回忆进行抑制,导致随后对该刺激的价值评估出现降低,这种现象被称作抑制贬值效应。目前,对该效应产生原因的理论解释主要有抑制贬值假说和行为刺激交互理论。抑制贬值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抑制强度、工作记忆负荷和对刺激物原有价值的知觉水平。对于该效应神经机制的研究重点关注额中回、眶额皮层和杏仁核等脑区之间的联系。未来研究需要着眼于现有理论的整合与完善,并进一步探索各因素对抑制贬值效应的影响机制以及该效应的认知神经机制,同时还要注重探讨抑制贬值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控制 情绪 抑制贬值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