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软土地区盾构小角度下穿箱形隧道的变形与控制 被引量:1
1
作者 于全胜 刘颖 +5 位作者 马小龙 冀叶涛 孟灵波 盛鲁腾 何运清 程雪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0-105,共6页
以天津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小角度、近距离下穿运营的地铁1号线明挖箱形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了下穿施工阶段既有隧道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变化情况,并对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左线、右线先后下穿引起的既有隧道纵向沉降... 以天津地铁4号线盾构隧道小角度、近距离下穿运营的地铁1号线明挖箱形隧道为工程背景,分析了下穿施工阶段既有隧道的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变化情况,并对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盾构隧道左线、右线先后下穿引起的既有隧道纵向沉降曲线分别呈V形、U形,右线下穿引起的既有隧道沉降较左线引起的大;与双洞盾构隧道正交下穿既有隧道工程相比,小角度下穿引起的既有隧道纵向沉降曲线的沉降槽宽度显著增大;随着盾构掘进,既有隧道水平位移的方向由逆着盾构掘进方向转变为朝着盾构掘进方向;二次注浆对于控制既有隧道竖向位移、水平位移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盾构隧道 小角度下穿 现场监测 竖向位移 沉降槽 水平位移 二次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盾构施工同步注浆浆液地层适配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冀叶涛 孟灵波 +4 位作者 刘颖 马小龙 何运清 赵林嵩 程雪松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针对天津地区典型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工程,对同步注浆的单液活性浆液配比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分析得到浆液性能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水胶比、膨水比对浆液稠度影响较大;水胶比、胶砂比对浆液凝结时间影响较大;水胶比、膨水比... 针对天津地区典型软土地层盾构隧道工程,对同步注浆的单液活性浆液配比进行分析,通过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分析得到浆液性能指标权重。结果表明:水胶比、膨水比对浆液稠度影响较大;水胶比、胶砂比对浆液凝结时间影响较大;水胶比、膨水比对浆液泌水率影响较大;水胶比对浆液抗压强度影响较大;水胶比和胶砂比对浆液固结收缩率影响较大。通过博弈论组合权重法分析发现浆液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的权重最高,密度权重最低。通过优劣解距离法对浆液进行筛选,得到了适用于天津软土地层的同步注浆浆液配比。为天津地区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浆液配比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同步注浆 浆液配比 权重确定 天津地区 软土地层 地层适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浆和隔离墙对基坑引发隧道变形的联合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夏曾银 潘军 +4 位作者 盛鲁腾 程雪松 郑刚 冀叶涛 孟灵波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5-185,共11页
为解决当隧道与基坑距离较小时,注浆可能会对基坑支护体系造成威胁的问题,提出联合使用注浆和隔离墙(或隔离桩)以减小注浆对基坑支护体系的不利影响。因此,基于天津市某注浆恢复基坑引发隧道变形的工程,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隔离墙的... 为解决当隧道与基坑距离较小时,注浆可能会对基坑支护体系造成威胁的问题,提出联合使用注浆和隔离墙(或隔离桩)以减小注浆对基坑支护体系的不利影响。因此,基于天津市某注浆恢复基坑引发隧道变形的工程,利用有限元分析,研究了隔离墙的作用机理及注浆和隔离墙联合使用的控制效果。研究发现,隔离墙对注浆具有反力效应和遮挡效应,可以增大注浆控制隧道变形的效果,同时大幅减小甚至避免隧道保护措施对基坑支护体系产生不利影响。隔离墙与注浆位置越近,联合作用效果越显著。注浆和隔离墙作为近接施工常用的控制措施,单独使用均可减小隧道变形,但隔离墙在隧道变形较大时控制效果有限且缺乏灵活性与实时性,与注浆联合使用则可以提升注浆控制作用的同时减小注浆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有效避免两种措施的缺点。研究可为日益增多的近接施工变形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注浆 隔离墙(或隔离桩) 地连墙 变形 主动控制 稳定性 基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某半逆作法基坑结构柱隆起变形实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夏曾银 郑刚 +3 位作者 邓旭 冀叶涛 程雪松 孟灵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7-664,790,共9页
半逆作法基坑施工可以综合明挖顺作法与盖挖逆作法的各自优势,节约造价且便于施工.天津某交通枢纽广场基坑采用环形盖挖逆作、中心明挖顺作的半逆作法施工,通过对结构柱隆沉变化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结构柱的竖向变形基本表现为开... 半逆作法基坑施工可以综合明挖顺作法与盖挖逆作法的各自优势,节约造价且便于施工.天津某交通枢纽广场基坑采用环形盖挖逆作、中心明挖顺作的半逆作法施工,通过对结构柱隆沉变化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结构柱的竖向变形基本表现为开挖阶段隆起现象显著,层板施工阶段隆起稳定甚至发生轻微沉降.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浅时,结构柱的隆起变形量相对较小,随着开挖深度增加隆起量急剧增大.半逆作法基坑的结构柱的最终隆起量为(0.19%~0.35%)D(D为基坑开挖深度),数值更接近于顺作法基坑,明显大于盖挖逆作法施工的基坑,这对地下结构安全性的影响也更加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设计施工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半逆作法 结构柱 隆起变形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