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荒诞背景下的存在探幽——寇挥小说创作论
- 1
-
-
作者
孟改正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
-
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6期78-80,共3页
-
基金
宝鸡文理学院2006年重点科研项目"人文视野中的文学经典教育"(课题号ZK0617)系列研究论文之一
-
-
关键词
小说创作论
荒诞风格
小说作家
陕西文学
艺术风格
现实主义
小说世界
视觉冲击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白鹿原》三段论手法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4
- 2
-
-
作者
赵德利
孟改正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0-94,共5页
-
基金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
-
文摘
三段论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审美叙事手法。《白鹿原》成功地将传统故事叙事三段原理创化为审美三段论:人物塑造三段论在发展中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出复杂的人物性格,挖掘出人物命运的悲剧意义;情节演进三段论通过丰富复杂的意象情节变化强化了作品的可读性,探寻到人物的心路走向,展示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历史真实;主题意蕴三段论在社会事物的互动发展中揭示了民族文化心理的演变轨迹,反思和建构了民族文化。
-
关键词
《白鹿原》
三段论
审美
美学意义
小说
文学评论
人物形象塑造
情节
主题
叙事手法
陈忠实
-
Keywords
Bai-lu Yuan (The White Deer Village)
syllogism
aesthetics
narration
aesthetic significance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新闻重构与传播效能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郭勋亚
孟改正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63-66,共4页
-
基金
宝鸡文理学院2015年重点基金项目"全媒体时代地市级新闻媒体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ZK15065)
宝鸡市2016科技项目"宝鸡市主流媒体技术革新与融合发展研究"(16RKX1-36)
-
文摘
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介,微信推进新闻生产和传播链条发生重大变化,传统的信息媒体构架被新型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处于融合创新背景下的传统媒体在新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积极创建微信公众号,探索新闻传播新模式。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在信息编辑框架与推送方式、新闻传播观念与话语、个体体验与互动反馈等方面有一系列变革与创新,其新闻信息重构与传播效能的新变为媒介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探索与思考。
-
关键词
传统媒体
微信公众号
新闻重构
传播效能
-
Keywords
traditional media
Wechat public account
news reconstruction
transmission efiiciency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社交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微传播范式研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孟改正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3-47,共5页
-
基金
2015年宝鸡文理学院科研项目“全媒体时代地市级新闻媒体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ZK15065)
-
文摘
社交媒体时代,以多种移动媒体为终端的信息微传播引发整个社会的媒介生态发生极大变革。当前,微信公众号作为社会化媒体微传播的典型代表,凭借其良好的社群融合性、交互性、多元性特点,成为民众获取信息、表达思想的新兴载体和意识形态交锋的新型场域。主流媒体微传播在多元舆论场博弈中,以信息范式、教化范式与情感范式相融通的方式,追求客观深入,重塑舆论生态,为未来发展提供了结构性的变革路径。
-
关键词
社交媒体
主流媒体
微传播
微信公众号
-
Keywords
social media
mainstream media
micro-communication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民俗元素的影像叙事功能及传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 5
-
-
作者
孟改正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3,共3页
-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计划项目"陕西民俗文化的影视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7JZ009)成果之一
-
文摘
民俗艺术是一个国家民族区域精神与文化的体现,影视艺术作为现代文明的产物,通过光影变幻投射社会与人伦的演进变化,为人类提供了反观自身生存状态的镜子。民俗在影像艺术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为影视世界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社会底蕴,影视则有效传播了民俗文化的特性与质感。本文以陕西影视剧为例,通过分析陕西民俗元素在影像叙事中的内在推动与外在拓展功能,探究民俗艺术与影像叙事的关系,并从赋予民俗文化新生命、增强民俗文化传播力方面肯定了影视艺术作用于民俗文化的传播价值。
-
关键词
民俗元素
影像叙事
传播价值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
-
题名中国电影百年审美流变与民俗图景勾勒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孟改正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7,共5页
-
基金
陕西社科基金项目“陕西民俗资源利用与影视竞争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17J044)成果之一。
-
文摘
影视艺术承载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百年来,中国电影民俗镜像历经影戏美学、政治诗意美学、纪实美学到数字美学的审美流变,创作趋向从批判旧式陋俗、弘扬新俗新气象、审视民俗多向性再到崇尚民俗视觉呈现。中国电影受社会主流意识及审美形态支配,是创作者与社会文化、大众审美心理结构的镜像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不同美学时期影视民俗作品的梳理归纳,有利于重塑中华民族的民俗文化品格与电影艺术精神。
-
关键词
电影
民俗文化
审美流变
镜像
-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