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梯形流蚓的影响
1
作者 侯丽民 李爽 +2 位作者 范文忠 冯立超 孟庆繁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5期22-27,共6页
温度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蚯蚓的生存和生理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梯形流蚓外部形态特征(体长、体宽、体色)和消化生理指标(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蚯蚓的规模化繁育提供... 温度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蚯蚓的生存和生理特性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环境温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梯形流蚓外部形态特征(体长、体宽、体色)和消化生理指标(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蚯蚓的规模化繁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节环境温度和微生物群落的组成,研究发现,温度与微生物的协同效应显著影响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和消化生理特性。在较高温度和高丰度微生物环境中,蚯蚓肠道中代谢酶的活性显著增加,但对其外部形态的影响较小;而在较低温度和低丰度微生物条件下,蚯蚓的外部形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但消化酶的活性则未见明显影响。此外,实验还表明,巨大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单一菌群对蚯蚓消化酶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混合菌群,尤其是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显著增加,而脂肪酶的活性更是显著高于未处理组;然而,哈茨木霉菌与其他菌种混合后,仍表现出抑制消化酶分泌的作用。综上所述,高温和高丰度微生物环境有利于提升蚯蚓的生理消化酶活性,而低温和低丰度微生物环境则更有利于蚯蚓外部形态的生长。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温度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对蚯蚓生存的关键机制,还为蚯蚓的规模化繁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温度 外部形态特征 消化酶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天牛信息素和荜澄茄油对天牛科昆虫的林间引诱效果研究
2
作者 徐炜超 孟庆繁 +3 位作者 李燕 郝元渤 王雪 刘冰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2,共8页
选用2-(十一烷氧基)-乙醇(Monochamol)、6,10-二甲基十一烷-5,9-二烯醇(E/Z-fuscumol)、6,10-二甲基-5,9-十一二烯-2-乙酸乙酯(E/Z-fuscumol acetate)3种天牛信息素和荜澄茄油(cubeb oil)诱芯,辅以黑色飞翔拦截诱捕器进行林内诱集,筛选... 选用2-(十一烷氧基)-乙醇(Monochamol)、6,10-二甲基十一烷-5,9-二烯醇(E/Z-fuscumol)、6,10-二甲基-5,9-十一二烯-2-乙酸乙酯(E/Z-fuscumol acetate)3种天牛信息素和荜澄茄油(cubeb oil)诱芯,辅以黑色飞翔拦截诱捕器进行林内诱集,筛选不同天牛种类高效信息化合物诱芯,监测阔叶红松林内天牛种类和数量,以及松材线虫病潜在媒介天牛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cubeb oil增加E/Z-fuscumol+E/Z-fuscumol acetate对花天牛亚科的诱集作用,降低Monochamol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集数量;E/Z-fuscumol+E/Z-fuscumol acetate与Monochamol和/或cubeb oil组合可增加诱集的天牛种类。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特定天牛种类选择植物挥发物作为信息素诱芯的增效剂;在云杉花墨天牛、云杉大墨天牛的监测和大量诱捕时可选用Monochamol+E/Z fuscumol acetate+E/Z fuscumol组合,提高诱捕效率;在一般性天牛种群监测调查中为降低成本可使用单一Monochamol诱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牛 信息素 荜澄茄油 挥发物 诱捕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无损定量分析吡嗪酰胺片
3
作者 孟庆繁 候欣彤 +3 位作者 魏广英 逯家辉 郭伟良 滕利荣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53-1156,共4页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RBF)建立测定吡嗪酰胺片中吡嗪酰胺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采用留一交互验证法选定模型的最有效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网络的最适拓扑结构参数和扩展常数,所建立的分析模型用于预测预测集样品中的吡嗪... 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径向基神经网络(RBF)建立测定吡嗪酰胺片中吡嗪酰胺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采用留一交互验证法选定模型的最有效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网络的最适拓扑结构参数和扩展常数,所建立的分析模型用于预测预测集样品中的吡嗪酰胺含量,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0330。结果表明,方法方便快捷、无前期预处理和无污染,测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径向基神经网络 吡嗪酰胺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鲁兰多糖的粘度性质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滕利荣 洪水声 +4 位作者 孟庆繁 陈佳 王亚军 吴敏 刘兰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2-35,共4页
研究了温度、pH、变性剂(脲)及金属离子(Mg2+、Cu2+、Fe2+、Ca2+、Mn2+、Na+)对普鲁兰(Pull)溶液粘度的影响,发现在10~20℃时,Pull溶液的粘度略有增加,在20~70℃,其粘度基本保持不变;溶液的pH对Pull的粘度影响很小;变性剂会使Pull的... 研究了温度、pH、变性剂(脲)及金属离子(Mg2+、Cu2+、Fe2+、Ca2+、Mn2+、Na+)对普鲁兰(Pull)溶液粘度的影响,发现在10~20℃时,Pull溶液的粘度略有增加,在20~70℃,其粘度基本保持不变;溶液的pH对Pull的粘度影响很小;变性剂会使Pull的粘度略有增加;而金属离子对Pull溶液的粘度有显著影响,其中Mg2+使Pull溶液的粘度增加最大,Na+的影响最小。分子量的测定表明,其粘度的增加是由于其分子量的增大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兰多糖 粘度 Pull溶液 温度 PH 变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防腐剂——细菌素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6
5
作者 田晓乐 孟庆繁 +2 位作者 周杰 逯家辉 滕利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0-123,共4页
细菌素是一类具有抑菌活性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许多革兰氏阳性菌。本文概述了细菌的分类、抑菌机理以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生物防腐剂 细菌素 抑菌机理 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分对地表甲虫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刘生冬 孟昕 +3 位作者 孟庆繁 李燕 赵红蕊 高文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8,共9页
【目的】研究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分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揭示林分类型及林分因子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为评价天然林在保护地表甲虫中的作用及为制定基于地表甲虫保护和利用的森林经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3年,... 【目的】研究阔叶红松林不同林分地表甲虫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揭示林分类型及林分因子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为评价天然林在保护地表甲虫中的作用及为制定基于地表甲虫保护和利用的森林经营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3年,在地表甲虫的整个活跃期,采用陷阱法在吉林蛟河杨桦林、水胡林、阔叶红松林A和阔叶红松林B中诱集地表甲虫,对林分及郁闭度、林龄、枯落物厚度、草本盖度、每公顷株数、灌木盖度对地表甲虫多样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共采集地表甲虫9 849头,隶属于22科79种,其中步甲科、埋葬甲科和隐翅虫科为本研究的优势类群,尖齿通缘步甲为优势种,同时也是各林分的优势种,不同林分中地表甲虫物种组成具有一定差异。阔叶红松林(A和B)中地表甲虫的多样性高于杨桦林和水胡林,地表甲虫的个体数与均匀度呈显著负相关,阔叶红松林(A和B)间地表甲虫的相似性最高,处于中等相似水平。不同林分对步甲科、埋葬甲科和隐翅虫科的个体数有显著影响,阔叶红松林(A和B)中的数量显著高于杨桦林和水胡林。步甲科对杨桦林的适应能力略高于埋葬甲科和隐翅虫科,不同林分中步甲科和隐翅虫科的个体数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符合线性模型Y=89.68+3.241x。【结论】林分组成和结构直接影响林分内部的生态环境和相关因子,不同林分因子对各地表甲虫类群的影响不同,郁闭度、林龄和枯落物厚度相对埋葬甲科有较强的正向影响;草本盖度、每公顷株数和灌木盖度对步甲科具有正向影响;各林分因子对隐翅虫科的影响相对较弱。本研究各林分的结构和林龄不同,人为干扰较少,在长期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相对稳定的内部生态环境,这些环境影响地表甲虫的生存和繁殖。阔叶红松林(A和B)林分组成复杂,内部环境对地表甲虫的生存更为有利,同时,稀有种类较多,其在保护地表甲虫多样性方面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甲虫 多样性 阔叶红松林 林分 林分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疫链球菌变异株产生的透明质酸的纯化及表征 被引量:8
7
作者 洪水声 陈佳 +3 位作者 滕利荣 孟庆繁 张建国 刘兰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3-857,共5页
用 N-甲基 -N′-硝基 -N-亚硝基胍 ( NTG)对兽疫链球菌进行诱变 ,获得高产菌株 .经过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 ,将产生的多糖经 Savage法、季铵复合物沉淀法、DEAE-纤维素 ( DE5 2 )离子交换层析法及 SephadexG-75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纯化... 用 N-甲基 -N′-硝基 -N-亚硝基胍 ( NTG)对兽疫链球菌进行诱变 ,获得高产菌株 .经过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 ,将产生的多糖经 Savage法、季铵复合物沉淀法、DEAE-纤维素 ( DE5 2 )离子交换层析法及 SephadexG-75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纯化的多糖结构经化学组成分析、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及圆二色谱鉴定 ,证明了诱变得到的高产菌株 ( Streptococcuszooepidemicus J1 8)再经发酵 ,得到的多糖为透明质酸 .通过刚果红实验证明了透明质酸的构象为单股螺旋结构 ,其平均分子量约为 1 .1 6× 1 0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菌 链球菌 变异株 透明质酸 分离 纯化 表征 诱变育种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广才岭南段阔叶红松林天牛科昆虫物种多样性与成虫出现期时间动态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生冬 孟庆繁 +1 位作者 高文韬 李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4-81,共8页
【目的】通过高频次的调查采集,比较不同时间天牛科成虫物种组成的差异,在科学描述各种类天牛成虫活跃期时间动态规律的同时,对天牛成虫活跃期进行精确比较,为害虫的种群监测和生物指示种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12—2013年在张广才... 【目的】通过高频次的调查采集,比较不同时间天牛科成虫物种组成的差异,在科学描述各种类天牛成虫活跃期时间动态规律的同时,对天牛成虫活跃期进行精确比较,为害虫的种群监测和生物指示种的利用提供参考。【方法】2012—2013年在张广才岭南段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阔叶红松林内,利用拦截诱捕器系统调查天牛科昆虫物种多样性的时间动态,并对11个天牛成虫标本回收时间点进行数量化系统分析。【结果】共采集到天牛科昆虫成虫标本1 252号,隶属7亚科41属64种,其中,稀有种44种,占物种总数的68.75%。该区多次普查未记录到的棍腿纹虎天牛被采集到的频度很高。不同时间天牛科昆虫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有显著差异,其成虫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然后逐渐下降,9月上旬物种数和个体数量最低;6月与7月天牛科昆虫的相似性最高,达到中等相似水平。锯天牛亚科(220±10)和瘦天牛亚科(220±10)成虫出现的平均顺序日期显著高于其他亚科;天牛亚科(187±25)、沟胫天牛亚科(187±24)、花天牛亚科(183±25)、锥天牛亚科(177±15)和膜花天牛亚科(175±13)成虫出现的平均顺序日期无显著差异。【结论】在顺序日期170、180和190时,天牛群落羽化或活跃达到高峰,同时,这个时间也是植物开花的盛期,部分具有访花行为的天牛成虫大量出来活动,天牛群落表现出较高物种多样性。本研究天牛科昆虫成虫活跃时间分布格局与Hanks等研究加拿大天牛科昆虫成虫的分布时间相似,但由于两地环境条件以及天牛区系等不同,本研究的高峰时间有所提前。在全部天牛种类中,不同天牛种类成虫活跃期开始时间、活跃期持续时间等均不相同,反映出天牛成虫羽化时间或活跃期的多样性。有13种天牛成虫只在一次调查中被采集到,说明这些种类成虫活跃期相对较短,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对优势天牛种类成虫活跃的高峰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尤其对一些具有潜在成灾风险的种类进行种群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广才岭南段 阔叶红松林 天牛科昆虫 物种多样性 成虫活跃期 时间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芋头多糖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瑜 高畅 +4 位作者 张娜 梁小璇 佟立全 陈智贤 孟庆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75,共3页
对芋头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索,通过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3个因素,进行了L9(33)正交实验。采用体外实验研究经过处理的芋头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作用以及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对芋头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探索,通过以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3个因素,进行了L9(33)正交实验。采用体外实验研究经过处理的芋头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清除作用以及对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料液比显著影响水溶性多糖的提取率,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6、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h。芋头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较弱,对羟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清除作用,芋头多糖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溶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多糖 提取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的昆虫群落生态位 被引量:9
10
作者 马玲 顾伟 +3 位作者 王利东 张琛 丁新华 孟庆繁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1-87,共7页
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的空间和时间生态位以及主要植食性昆虫类群的营养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昆虫类群空间和时间生态位宽度差异均不大,各昆虫类群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竞争现象,各主要昆虫类群间生态位相似性... 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的空间和时间生态位以及主要植食性昆虫类群的营养生态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昆虫类群空间和时间生态位宽度差异均不大,各昆虫类群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生态位重叠和种间竞争现象,各主要昆虫类群间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系数均较大,蜘蛛类群对昆虫群落的调控作用显著;但直翅目昆虫除与蜘蛛类生态位重叠指数较大外,与其他捕食性昆虫均较小,说明直翅目昆虫受捕食性昆虫的影响有限,且在同一营养级内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其个体数量较多时仍然需要采取一定的人为措施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群落 空间生态位 时间生态位 营养生态位 扎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多糖抑菌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孟兆丽 朱凯 +2 位作者 冯云 孟庆繁 侯阿澧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1-33,共3页
用杯碟法研究了蛹虫草多糖乙醇分级沉淀CMP-40,CMP-60,CMP-80对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等的抑菌效果。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和Fenton体系考察了这三种多糖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蛹虫草多糖对金... 用杯碟法研究了蛹虫草多糖乙醇分级沉淀CMP-40,CMP-60,CMP-80对铜绿假单孢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等的抑菌效果。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和Fenton体系考察了这三种多糖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蛹虫草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四联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铜绿假单孢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无作用。抗氧化实验显示蛹虫草多糖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能力,抗氧化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CMP-40、CMP-60和CMP-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抗氧化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桤叶唐棣果酒发酵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曹丽娟 张卓睿 +4 位作者 王傍 薛艳丽 毛迪锐 孟庆繁 姜贵全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5-149,共5页
以桤叶唐棣为主要原料,对桤叶唐棣果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发酵工艺,确定了桤叶唐棣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2%,酵母接种量0.06%,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2 d。在此优化条件下,桤叶唐... 以桤叶唐棣为主要原料,对桤叶唐棣果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了发酵工艺,确定了桤叶唐棣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糖度22%,酵母接种量0.06%,发酵温度25℃,发酵时间12 d。在此优化条件下,桤叶唐棣果酒酒精度为14.7%vol,酒体澄清透明,呈宝石红色,口感香醇,具有明显的桤叶唐棣风味,钙含量为29.71 mg/100 mL,菌落总数≤10 CFU/mL,大肠菌群数≤2 MPN/100 mL,致病菌未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叶唐棣 果酒 响应面分析法 发酵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籽瓜多种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44
13
作者 程瑛琨 孟庆繁 +1 位作者 陈亚光 滕利荣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69-171,共3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对籽瓜的瓜皮、瓜瓤、瓜籽仁分别进行了20余项营养成分分析;瓜籽仁水分为5.04%、脂肪含量为20.27%、蛋白质含量为21.28%、磷、钾、锰、锌等含量与南瓜籽仁接近,铁含量...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等方法对籽瓜的瓜皮、瓜瓤、瓜籽仁分别进行了20余项营养成分分析;瓜籽仁水分为5.04%、脂肪含量为20.27%、蛋白质含量为21.28%、磷、钾、锰、锌等含量与南瓜籽仁接近,铁含量比南瓜仁铁含量高一倍;瓜皮、瓜瓤含水量达90%以上,含钙、磷、钾、镁较多,且瓜皮的总糖量为4.52%,瓜瓤总糖量为30.89%,籽仁、瓜皮均含有13种以上氨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瓜 营养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中甲虫(鞘翅目)群落时间动态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刘生冬 孟昕 +3 位作者 孟庆繁 韩云鹤 李燕 赵红蕊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88,共9页
【目的】研究阔叶红松林中甲虫的时间动态,为阔叶红松林中甲虫保护与利用以及评价甲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3年,在甲虫成虫整个活跃期,利用飞翔拦截诱捕器并配合诱剂在阔叶红松林4个样地中采集甲虫... 【目的】研究阔叶红松林中甲虫的时间动态,为阔叶红松林中甲虫保护与利用以及评价甲虫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3年,在甲虫成虫整个活跃期,利用飞翔拦截诱捕器并配合诱剂在阔叶红松林4个样地中采集甲虫标本,每个样地分别布设6条样带。【结果】共采集甲虫7 776头,隶属于33科239种,其中以叩甲科、隐翅虫科、露尾甲科和天牛科物种和个体数量较多,不同采集时间优势类群各不相同,叩甲科是7个采集时间的优势类群,隐翅虫科是5月下旬和8月下旬的优势类群,露尾甲科是5月下旬和6月上旬的优势类群,天牛科是7月上旬至8月下旬的优势类群。叩甲科、隐翅虫科和露尾甲科个体数在5月下旬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天牛科在7月上旬数量最多。时间变化对甲虫多样性各指数存在显著影响,甲虫个体数高峰期在5月下旬,且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物种数、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的高峰在7月上旬;均匀度指数的高峰在7月下旬。物种数与丰富度指数、物种数与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物种数的增加能够使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升高。【结论】随着时间的变化森林内的温度和林分因子等也会随之改变,各类群甲虫的习性差异较大,使得甲虫个体数的高峰期出现在5月下旬,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甲虫羽化高峰的结束,甲虫的个体数量又迅速下降。随着林内温度升高和植被变得丰富,使得7月上旬甲虫的个体数又出现1个小高峰期。相对于其他类群,叩甲科与6月、隐翅虫科和露尾甲科与5月下旬、天牛科与7月和8月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相关性。应用飞翔拦截诱捕器比传统采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飞翔甲虫的采集效率,这不仅丰富了甲虫研究的采集方法,而且还有助于促进甲虫多样性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拦截诱捕器 甲虫 森林昆虫 时间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酿3.042米曲霉紫外诱变及高活力蛋白酶菌株选育 被引量:16
15
作者 陈亚光 高朝辉 +5 位作者 陈勇 王璐 王艳珍 逯家辉 腾利荣 孟庆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18,共4页
采用沪酿3.042米曲霉的孢子为对象,对其孢子进行紫外诱变,利用酪蛋白平板对2261株再生株进行初筛,得到34株蛋白酶活力提高的菌株,复筛得到一株蛋白酶活力高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LY06,37℃培养44h产酶活力由 313U/g曲料高到 556U/g曲料,为... 采用沪酿3.042米曲霉的孢子为对象,对其孢子进行紫外诱变,利用酪蛋白平板对2261株再生株进行初筛,得到34株蛋白酶活力提高的菌株,复筛得到一株蛋白酶活力高且遗传稳定的突变株LY06,37℃培养44h产酶活力由 313U/g曲料高到 556U/g曲料,为原菌株的 1 78 倍,传代培养15次,蛋白酶活力基本保持稳定,没有明显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沪酿3.042米曲霉 紫外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参糖胺聚糖的提取及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高翔 王悦怡 +3 位作者 袁长吉 赵兴红 滕利荣 孟庆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7-119,123,共4页
选取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和NaOH浓度作为考察因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均匀设计实验,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碱浸提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7.0中的fmincon软件确定了海参糖胺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条... 选取提取温度、时间、料液比和NaOH浓度作为考察因子,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均匀设计实验,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具有良好预测性能的碱浸提工艺条件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7.0中的fmincon软件确定了海参糖胺聚糖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MTT比色法考察了糖胺聚糖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抑制作用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海参糖胺聚糖得率的影响显著,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10min,料液比1∶55(g∶mL),NaOH浓度10%,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实验,糖胺聚糖的得率可达36.08%,与模型的预测值36.01%基本一致,表明模型可较好地预测海参糖胺聚糖的得率。糖胺聚糖对黑色素瘤细胞作用72h,IC50为0.13mg/mL,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参糖胺聚糖 均匀设计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栗山天牛触角感受器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燕 孟庆繁 +1 位作者 宗翔 高文韬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6,共7页
作为探讨栗山天牛成虫的寄主选择、配偶定位等行为机制的一部分,利用扫描电镜对栗山天牛触角的形态、感受器的类型及分布特点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栗山天牛触角上有锥形感受器7个亚型、刺形感受器4个亚型、毛形感受器2个亚型、齿形感受... 作为探讨栗山天牛成虫的寄主选择、配偶定位等行为机制的一部分,利用扫描电镜对栗山天牛触角的形态、感受器的类型及分布特点等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栗山天牛触角上有锥形感受器7个亚型、刺形感受器4个亚型、毛形感受器2个亚型、齿形感受器2个亚型、芽形感受器1个亚型、钟形感受器1个亚型;锥形感受器Ⅳ、刺形感受器Ⅳ为雌虫特有的感受器,锥形感受器Ⅴ、锥形感受器Ⅵ、锥形感受器Ⅶ、毛形感受器Ⅰ和钟形感受器为雄虫特有的感受器;触角感受器数量上雌虫多于雄虫,雌虫触角腹面感受器数量略多于背面,但都差异不显著。栗山天牛雌雄成虫触角上感受器的数量、类型和分布等的差异表明,雌雄虫可能对环境中的物理、化学信息的反应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栗山天牛 天牛科 触角 感受器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广才岭南段不同林分天牛科昆虫物种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生冬 高文韬 +2 位作者 李燕 施莹 孟庆繁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118,共9页
2012—2013年,在张广才岭南段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采用拦截式诱捕器系统地调查了5个林分中天牛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比较了各林分中天牛物种组成的差异,探讨了天牛科昆虫对森林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在森林监测中的应用潜力。共记录到天... 2012—2013年,在张广才岭南段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采用拦截式诱捕器系统地调查了5个林分中天牛科昆虫的物种多样性,比较了各林分中天牛物种组成的差异,探讨了天牛科昆虫对森林环境变化的响应及其在森林监测中的应用潜力。共记录到天牛科昆虫64种,隶属于7个亚科41属。其中,棍腿纹虎天牛和凹缘金花天牛为优势种,花天牛亚科、沟胫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为优势类群。3个优势类群的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在不同林分中具有较大的差异。在未经采伐的阔叶红松林(Ⅲ和Ⅳ)中,花天牛亚科的物种数、个体数量高于其他优势类群,同时也高于其他林分;在新采伐过的阔叶红松林Ⅴ中,沟胫天牛亚科物种数、个体数量高于其他优势类群;沟胫天牛亚科和天牛亚科物种数和个体数量高于其他林分。个体数量较多的13种天牛对林分的选择倾向不同,在新采伐的阔叶红松林Ⅴ中天牛科昆虫物种多样性最高,杨桦林和水胡林中最低。各林分中物种数量与个体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P<0.001)。未经采伐过的阔叶红松林间相似性处于中等相似水平,相似性系数为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广才岭南段 林分 天牛科昆虫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桤叶唐棣米酒的酿造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卓睿 郝闯 +3 位作者 李玲 姜贵全 孟庆繁 毛迪锐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84-188,共5页
以桤叶唐棣和糯米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新型复合米酒。采用酒精度、感官评分和花色苷含量为综合评定指标,考察了桤叶唐棣添加量、加曲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复合米酒的影响情况,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复合米... 以桤叶唐棣和糯米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新型复合米酒。采用酒精度、感官评分和花色苷含量为综合评定指标,考察了桤叶唐棣添加量、加曲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复合米酒的影响情况,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复合米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桤叶唐棣添加量40%、加曲量1.0%、发酵时间4 d、发酵温度28℃。按此工艺条件制得的桤叶唐棣米酒酒精度为(10.5±0.37)%vol,感官评分为90分,花色苷含量为67.52 mg/L。通过抗氧化试验,验证了桤叶唐棣米酒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抗氧化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桤叶唐棣 米酒 花色苷 酿造工艺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计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桑黄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海鸥 汪传高 +3 位作者 张益波 岳吉成 任晓冬 孟庆繁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8,共5页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桑黄发酵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筛选,所选取的6个相关因素为:玉米淀粉、蛋白胨、酵母粉、KH2PO4、MgSO·47H2O、初始pH。确定影响桑黄菌丝得率的关键因素为玉米淀粉和初始pH。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2个关... 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桑黄发酵的培养基组分进行筛选,所选取的6个相关因素为:玉米淀粉、蛋白胨、酵母粉、KH2PO4、MgSO·47H2O、初始pH。确定影响桑黄菌丝得率的关键因素为玉米淀粉和初始pH。采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2个关键因素的最大响应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结合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桑黄菌丝得率的关键因素最佳水平范围作进一步的研究,并通过二次方程回归求解得知,上述自变量为玉米淀粉浓度为5.46%和初始pH值为3.52时,此时模型预测值桑黄菌丝得率为13.97g/L,验证值为13.95g/L,预测值与验证值之间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Plackett-Burman设计法 中心组合设计(CCD) 响应面法(R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