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欧化的古文与文言的弹性——论“甲寅文体”兼及与新文学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孟庆澍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5-133,共9页
作为民初政论的代表,甲寅文体承担了文学媒介发生变化之后文言散文的新功能,在章法和文法两方面体现出欧化倾向,展示了古文的某种"弹性"。它与新文学虽立场不同,却有深刻的历史联系,即对文体逻辑性的追求及其背后的文法学等... 作为民初政论的代表,甲寅文体承担了文学媒介发生变化之后文言散文的新功能,在章法和文法两方面体现出欧化倾向,展示了古文的某种"弹性"。它与新文学虽立场不同,却有深刻的历史联系,即对文体逻辑性的追求及其背后的文法学等近代学科体系的接受、阐释与建构。它们采取了共通的知识生产策略和模式,也遭遇共通的悖论式困境。这一事实形象地说明了以文法学为代表的西方近代知识体系在进入晚清文化语境之后,如何被不同背景的写作者接受并加以改造,既激发出传统知识形态(古文)的内在活力,也推动建构了新的知识体系(新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寅文体 文法 新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性”与“中迷”——理解青年鲁迅的两个关键词 被引量:5
2
作者 孟庆澍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9,共16页
关键词 青年鲁迅 “自性” 关键词 精神世界 尼采哲学 刘半农 复杂性 中国式 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蛙》三题 被引量:9
3
作者 孟庆澍 《艺术广角》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一如既往,莫言的长篇新作《蛙》以似有还无、虚实相生的高密东北乡为背景;而其所思所指,也一如既往地超越了这一隅原乡,涵纳了更为广袤纷然的时空变迁、历史思索与人生经验。
关键词 莫言 计划生育政策 虚实相生 时空变迁 人生经验 敏感题材 评论者 长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历史与小人物——略谈《十月围城》的历史观 被引量:4
4
作者 孟庆澍 《艺术广角》 2010年第3期63-65,共3页
任何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或者说任何一部影片,都无法回避历史观的问题。每位导演都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哪怕他是个纯粹的商业片导演。很多商业大片为人所诟病,往往不是由于技术层面的原因——事实上,它们在这方面通常是... 任何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或者说任何一部影片,都无法回避历史观的问题。每位导演都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哪怕他是个纯粹的商业片导演。很多商业大片为人所诟病,往往不是由于技术层面的原因——事实上,它们在这方面通常是技术过剩——而是因为它们扭曲变形、颠三倒四、不知所云的历史观念。与之相反,《十月围城》可谓是近年来少见的市场与口碑双赢的一部大制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观念 围城 小人物 评论 技术层面 历史题材 扭曲变形 商业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史料三则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庆澍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8,共10页
一、答《大公报》记者问①鸭子(戏剧集)及蜜柑(小说集)。民国十六年出版,蜜柑是一个教授的故事,收在这集中。②《蜜柑》是余上沅太太陈衡粹画的封面,由徐志摩拿回新月书店出版,鸭子在北新由李小峰以一百大洋买去的,那时一百大... 一、答《大公报》记者问①鸭子(戏剧集)及蜜柑(小说集)。民国十六年出版,蜜柑是一个教授的故事,收在这集中。②《蜜柑》是余上沅太太陈衡粹画的封面,由徐志摩拿回新月书店出版,鸭子在北新由李小峰以一百大洋买去的,那时一百大洋可过十个月的苦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史料 《大公报》 小说集 余上沅 徐志摩 李小峰 鸭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生成的世界——谈张恩和先生的鲁迅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庆澍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18-121,共4页
张恩和先生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包括鲁迅思想研究、鲁迅旧诗研究、郭沫若研究、郁达夫研究等领域,其中又以鲁迅研究的成绩最为突出。在我看来,其治学中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关注鲁迅反封建、鲁迅与辛亥革命等问题,并且总结出自己的基本原则... 张恩和先生学术研究涉猎广泛,包括鲁迅思想研究、鲁迅旧诗研究、郭沫若研究、郁达夫研究等领域,其中又以鲁迅研究的成绩最为突出。在我看来,其治学中值得注意的特点是,关注鲁迅反封建、鲁迅与辛亥革命等问题,并且总结出自己的基本原则。他的学术研究在在体现着改革开放初期的学术风气,体现出鲁迅研究、现代文学研究与1980年代社会思想变化的共振性和同步性。在今天看来,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很值得重新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郁达夫研究 鲁迅思想研究 现代文学研究 郭沫若研究 学术风气 改革开放初期 学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寅》杂志略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孟庆澍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4期60-63,共4页
作为民初政论杂志的代表,《甲寅》月刊的出现自有其复杂的政治背景。主事者章士钊的存在,却能使这份杂志在持有明晰政治立场之余,又不为其所囿,表现出足够的言论独立和自由,这也使得它备受民初知识分子的重视。在影响日增、逐渐执言论... 作为民初政论杂志的代表,《甲寅》月刊的出现自有其复杂的政治背景。主事者章士钊的存在,却能使这份杂志在持有明晰政治立场之余,又不为其所囿,表现出足够的言论独立和自由,这也使得它备受民初知识分子的重视。在影响日增、逐渐执言论之牛耳之际,《甲寅》却戛然而止,充分表明在经济与权力的双重压力下,现代舆论举步维艰的处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寅》 言论独立 现代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作者与他的“生命之痕”——一个前编辑眼中的吴福辉老师
8
作者 孟庆澍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33,48,共5页
认识吴福辉老师,已有十几年。因为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河南大学合办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吴老师在河大担任博士生导师,每年都会来开封参加开题、答辩,有招生年份的时候还会来参加面试。所以2004年我博士毕业回河大工作,就很自然地认识了... 认识吴福辉老师,已有十几年。因为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河南大学合办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点,吴老师在河大担任博士生导师,每年都会来开封参加开题、答辩,有招生年份的时候还会来参加面试。所以2004年我博士毕业回河大工作,就很自然地认识了吴老师。但那时我是一个青年教师,吴老师是鼎鼎大名的学界前辈,权威教材里走下来的人物,所以虽然认识了,但除了有时候迎来送往、陪同吃饭,并无更多的交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馆 河南大学 吴福辉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界前辈 青年教师 博士毕业 博士生导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整个的知识”——新文化运动“前史”研究萏议
9
作者 孟庆澍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5年第2期41-45,共5页
近年来,在汉语学术圈内,对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研究依然是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在海外中国学研究界,除了少数华裔学者之外,对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研究兴趣却日渐寥落,甚至出现了"将五四去中心化"(Decentering the May Fouth)的... 近年来,在汉语学术圈内,对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研究依然是引人注目的热点之一。在海外中国学研究界,除了少数华裔学者之外,对新文化/新文学运动的研究兴趣却日渐寥落,甚至出现了"将五四去中心化"(Decentering the May Fouth)的趋势(王晴佳:《五四运动在西方中国研究中的式微?》,《北京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运动 中国学研究 华裔学者 去中心化 知识社会学 博士论文 北京大学学报 甲寅 章士钊 《新民丛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分子及其问题——也谈阎连科的《风雅颂》
10
作者 孟庆澍 《艺术广角》 2010年第6期23-27,共5页
显而易见,《风雅颂》关注的是知识分子及其问题。尽管阎连科在后记中决然否认这部小说是"朝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光亮的脸上吐了一口恶痰",声明它只是写了自己"漂浮的内心";但主人公杨科那句神经兮兮的口头禅——"我是知识分子、专家... 显而易见,《风雅颂》关注的是知识分子及其问题。尽管阎连科在后记中决然否认这部小说是"朝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光亮的脸上吐了一口恶痰",声明它只是写了自己"漂浮的内心";但主人公杨科那句神经兮兮的口头禅——"我是知识分子、专家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知识分子 阎连科 风雅 专家教授 口头禅 主人公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生命观中的科学与宗教(下)——从《造人术》到《祝福》的思想轨迹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禾 孟庆澍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4,共11页
克隆术之前的《造人术》 大约在1905年,鲁迅的译作《造人术》(今天的术语称“克隆术”)署名“索子”,发表在《女子世界》杂志上。长期以来,学术界中很少有人关注这篇早期译作,只有极个别国内学者注意到了它的存在,直到不久以前,
关键词 科学与宗教 思想轨迹 《祝福》 鲁迅 生命观 学术界 克隆 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泛论
12
作者 陈世骧 孟庆澍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5期98-101,共4页
本文原载林语堂主编的《天风》月刊1952年第8期(11月出版),署名陈世骧。杨牧所编《陈世骧文存》(台湾志文出版社1975年版)及大陆所出增订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均未收此文。其故或在本文属于短论,篇幅不长,且谈小说,性质与... 本文原载林语堂主编的《天风》月刊1952年第8期(11月出版),署名陈世骧。杨牧所编《陈世骧文存》(台湾志文出版社1975年版)及大陆所出增订版(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均未收此文。其故或在本文属于短论,篇幅不长,且谈小说,性质与《陈世骧文存》所收文章不尽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教育出版社 泛论 1998年版 1975年 《天风》 林语堂 增订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汴梁秋菊有佳色 金粟初开晓更清——“开封: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
13
作者 孟庆澍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1年第4期110-112,共3页
作为七朝古都的开封.在北宋年间迎来了光辉的顶点:经济的发达与理学的兴起.市井的繁华与士大夫的尊荣,在在昭示中国社会“近世化”的进程。随着衣冠人物的南迁,开封从帝都贬入凡尘,王气黯收、韶华不再。然而,从中心退居边缘的历... 作为七朝古都的开封.在北宋年间迎来了光辉的顶点:经济的发达与理学的兴起.市井的繁华与士大夫的尊荣,在在昭示中国社会“近世化”的进程。随着衣冠人物的南迁,开封从帝都贬入凡尘,王气黯收、韶华不再。然而,从中心退居边缘的历史命运,却也使开封有机会从地方视角重新探索中原文明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开封 文化记忆 都市想象 现代化进程 汴梁 纪要 历史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福辉现代文学研究”笔谈
14
作者 孟庆澍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9年第4期16-22,共7页
我和吴福辉老师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共事23年,那时崇尚平等,我们都称呼他“老吴”。十年前我就拜读过这部大作,扑面而来的竟是他率领我们搞作家布展的气息。最近,我又重读了《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这本书,仍然恍如进入了一个宏大... 我和吴福辉老师曾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共事23年,那时崇尚平等,我们都称呼他“老吴”。十年前我就拜读过这部大作,扑面而来的竟是他率领我们搞作家布展的气息。最近,我又重读了《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这本书,仍然恍如进入了一个宏大文学场域的展览馆,而此时,我在人大任教已有13年了。这下我明白了,吴福辉《插图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以下简称《插图本文学史》)的创新,一定要从此探究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福辉 文学场域 中国现代文学 插图本 发展史 展览馆 重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