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地区3种桉树叶挥发油成分与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孟巧巧 岳海燕 +1 位作者 张玉琴 马丹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0-546,共7页
【目的】蓝桉、巨桉和大叶桉是成都地区广泛引种栽培的绿化植物,本文挖掘了桉树植物资源的利用潜力。【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挥发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其成分和相对含量,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评... 【目的】蓝桉、巨桉和大叶桉是成都地区广泛引种栽培的绿化植物,本文挖掘了桉树植物资源的利用潜力。【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挥发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了其成分和相对含量,同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评价了3种桉树叶挥发油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蓝桉、巨桉和大叶桉叶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3.67%、1.21%和0.43%;分别从它们的叶挥发油中鉴定出34、34和31种化合物;α-蒎烯、莰烯、右旋柠檬烯、桉油精、葑醇、龙脑烯醛、龙脑、香芹酮、别香橙烯、石竹烯、邻伞花烃等共17种化合物是3种挥发油的共有成分。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α-蒎烯和桉油精,在蓝桉、巨桉、大叶桉叶挥发油中,α-蒎烯的相对含量分别为17.18%、17.89%、41.91%,桉油精的相对含量分别为59.55%、50.49%、7.68%;3种桉树叶挥发油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和人正常肝L02细胞的增殖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SMMC-7721细胞的抑制效应大于L02细胞;大叶桉、巨桉、蓝桉叶挥发油对SMMC-7721细胞的IC50为4.66、7.36、13.53μg·mL^-1,以大叶桉挥发油抗肿瘤活性最佳。【结论】同一地区桉属不同种类的挥发油组成成分和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桉树挥发油具有开发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地区 桉树叶 挥发油 GS-MS分析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叶保卫细胞和根边缘细胞对2种桉叶挥发物的响应及信号调节
2
作者 王强 孟巧巧 +4 位作者 何胜利 马丹炜 王煜 张红 王亚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2-731,共10页
【目的】研究在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和巨桉(E.grandis)2种桉树的挥发油及其共有成分α-蒎烯和桉油精作用下,蚕豆(Vicia faba L.)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生理变化及保卫细胞内信号调节,探讨2种桉树的化感作用机制。【方法】运用... 【目的】研究在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和巨桉(E.grandis)2种桉树的挥发油及其共有成分α-蒎烯和桉油精作用下,蚕豆(Vicia faba L.)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生理变化及保卫细胞内信号调节,探讨2种桉树的化感作用机制。【方法】运用显微技术、细胞化学技术和qRT-PCR技术,测定不同挥发油及其共有成分α-蒎烯和桉油精浓度(2、4、6、8和10μL)处理下蚕豆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活性以及气孔开度的变化及其保卫细胞内信号分子ROS、NO和Ca^(2+)含量变化。【结果】随着2种桉叶挥发油、α-蒎烯和桉油精处理剂量增加,蚕豆根边缘细胞和叶保卫细胞的活性逐渐降低。叶片NADPH氧化酶基因上调,叶保卫细胞内ROS、NO、Ca^(2+)等信号分子水平升高,细胞核出现多种类型的畸变,TUNEL检测表明叶保卫细胞发生凋亡,当挥发物分别与泛Caspase抑制剂Z-VAD-FMK、Ca^(2+)通道阻断剂(LaCl_(3))、活性氧清除剂抗坏血酸(AsA)和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N3)共同作用于叶保卫细胞时,挥发物引起叶保卫细胞死亡率下降。ROS、NO和Ca^(2+)原位观察显示,与挥发油处理组相比,挥发物与AsA共处理组的NO和Ca^(2+)水平较低,NaN_(3)共处理组ROS和Ca^(2+)水平较低,LaCl3共处理组ROS和NO水平差异不明显。表明ROS与NO串扰,导致叶保卫细胞内Ca^(2+)浓度升高,从而触发叶保卫细胞出现Ca^(2+)依赖性和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此外,蚕豆叶气孔开度随桉叶挥发物处理剂量增加而降低,在微丝聚合抑制剂细胞松弛素B(CB)。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联苯碘(DPI)、活性氧清除剂抗坏血酸(AsA)与挥发物共处理时,桉叶挥发物引起的气孔开度减小现象得到缓解,表明叶保卫细胞内ROS爆发,诱发微丝聚合引起气孔关闭。【结论】蓝桉和巨桉通过挥发途径释放化感物质诱发氧化损伤,破坏了根系保护屏障--根边缘细胞结构和功能,以及叶保卫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而干扰植物吸收作用和光合作用过程,导致受体植物生长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 化感作用 挥发油 细胞毒性 信号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桉挥发物对蚕豆细胞毒性效应及信号调节
3
作者 任雨敏 孟巧巧 +1 位作者 王煜 马丹炜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7-959,共13页
为探讨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化感作用的细胞学机制,该研究以大叶桉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α-蒎烯和桉油精为供体,以蚕豆(Vicia faba)的根细胞和叶保卫细胞为靶标,运用显微技术、细胞化学技术和qRT-PCR技术,研究了大叶桉挥发物的毒性... 为探讨大叶桉(Eucalyptus robusta)化感作用的细胞学机制,该研究以大叶桉挥发油及其主要成分α-蒎烯和桉油精为供体,以蚕豆(Vicia faba)的根细胞和叶保卫细胞为靶标,运用显微技术、细胞化学技术和qRT-PCR技术,研究了大叶桉挥发物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1)在大叶桉挥发物作用下,蚕豆幼根生长受抑制并表现为时间-浓度依赖效应,其化感效应强弱由大到小依次为挥发油、α-蒎烯和桉油精。(2)蚕豆根边缘细胞活性降低,分生区细胞微核率升高,有丝分裂指数下降且大部分细胞的细胞周期被阻滞在分裂前期。(3)蚕豆叶保卫细胞内NADPH氧化酶活性升高,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爆发,微丝聚合,气孔开度下降;叶保卫细胞的核畸变率升高,细胞活性降低甚至发生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而Ca^(2+)通道阻断剂(LaCl_(3))、活性氧清除剂(AsA)和硝酸还原酶抑制剂(NaN_(3))均可显著提高保卫细胞存活率,说明大叶桉挥发物改变了信号分子Ca^(2+)、ROS和NO的信号调节。综上表明,大叶桉挥发物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改变了受体细胞的信号转导途径,诱发了细胞遗传畸变,导致受体根边缘细胞保护功能障碍和气孔运动障碍,从而影响受体根系生长和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受体生长受阻。该研究结果为大叶桉种植区的科学种植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桉 挥发物 化感作用 毒性效应 信号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豆幼苗光合特性对土荆芥挥发性物质胁迫的响应
4
作者 谷从璟 周健 +2 位作者 马丹炜 黄素 孟巧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17-1326,共10页
以蚕豆( Vicia faba )为受体,采用盆栽试验评价了入侵植物土荆芥(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受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蚕豆叶片的特... 以蚕豆( Vicia faba )为受体,采用盆栽试验评价了入侵植物土荆芥(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α-萜品烯和对伞花素对受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荆芥挥发油及其两个主要成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蚕豆叶片的特性。挥发油处理显著降低了净光合速率( P n )、气孔导度( G s )、蒸腾速率( T r )、最大光化学效率( F v/F m )、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 Ⅱ)和叶绿素含量,但增加了胞间CO 2 浓度( C i ),这种效应表现为剂量和时间双重效应,高剂量挥发油处理的这种效应是不可逆的;与对照相比,α-萜品烯处理组的 P n、F v/F m 和ΦPS Ⅱ降低, C i 、 G s 和 T r 上升,停止处理后,各参数均趋于对照水平;整体来看,对伞花素对蚕豆幼苗的光合特性影响不大。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土荆芥化感胁迫对受体光合特性的影响是诸多化感物质协同作用的结果,并非由单一组分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荆芥 化感胁迫 光合特性 α-萜品烯 对伞花素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