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香性聚酰亚胺的阻燃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宪娇 杨云峰 +2 位作者 王利萍 王俊峰 强敬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4-18,共5页
综述了芳香性聚酰亚胺(PI)在共混、共缩聚以及结构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共聚改性按引入基团的不同又分为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酯酰亚胺共聚物、引入含氮杂环等,结构改性包括在主链中引入杂元素、功能性侧基的引入、引入扭曲或非共... 综述了芳香性聚酰亚胺(PI)在共混、共缩聚以及结构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其中共聚改性按引入基团的不同又分为聚酰胺酰亚胺(PAI)、聚酯酰亚胺共聚物、引入含氮杂环等,结构改性包括在主链中引入杂元素、功能性侧基的引入、引入扭曲或非共平面结构,并提出PI在阻燃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 阻燃性能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_C的微胶囊化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孟宪娇 任国谱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5-138,共4页
概述微胶囊技术对VC稳定性的影响,介绍包埋VC可用的几种方法及常用壁材,并对VC微胶囊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进行阐述。
关键词 微胶囊 VC 包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鲜乳及工业奶粉中酸溶性非蛋白氮质量分数的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任国谱 孟宪娇 +2 位作者 余兵 张素文 肖莲荣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45,共4页
以生鲜乳或工业奶粉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沉淀方法沉淀蛋白质,并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上清液中的蛋白质增加量,即为酸溶性非蛋白氮的添加量。通过对几种沉淀方法进行对比,选择三氯乙酸法,并通过添加未水解蛋白、部分水解蛋白、完全水解蛋白、... 以生鲜乳或工业奶粉为原料采用不同的沉淀方法沉淀蛋白质,并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上清液中的蛋白质增加量,即为酸溶性非蛋白氮的添加量。通过对几种沉淀方法进行对比,选择三氯乙酸法,并通过添加未水解蛋白、部分水解蛋白、完全水解蛋白、尿素和甘氨酸等物质,测定该方法的回收率。结果表明:用质量浓度150 g/L的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效果较好,回收率在81.2%~101.8%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料乳 蛋白质 水解蛋白 三氯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DIPY荧光探针对Cu^(2+)和焦磷酸根的连续识别 被引量:2
4
作者 孟宪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34-2041,2049,共9页
以8-羟基喹啉-5-甲醛和吡啶-2, 6-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氟硼二吡咯(BODIPY)型荧光化学传感器Ⅰ,通过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传感器Ⅰ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在V(D... 以8-羟基喹啉-5-甲醛和吡啶-2, 6-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氟硼二吡咯(BODIPY)型荧光化学传感器Ⅰ,通过FTIR、^(1)HNMR、^(13)C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传感器Ⅰ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在V(DMF)∶V(水)=1∶4介质中,传感器Ⅰ对Cu^(2+)表现出明显的荧光猝灭响应,猝灭率高达97.7%,检测限为5.7×10^(–8)mol/L。此外,配合物Ⅰ-Cu^(2+)对焦磷酸根(PPi)表现出明显的荧光增强响应,检测限为1.9×10^(–8) mol/L,表明传感器Ⅰ对Cu^(2+)和PPi的识别检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抗干扰能力。通过络合曲线和核磁滴定数据分析,得出传感器Ⅰ同Cu^(2+)以及配合物Ⅰ-Cu^(2+)对PPi的络合物质的量比均为1∶1。传感器Ⅰ对Cu^(2+)和PPi测试的有效pH范围为5~9,且循环响应测试可稳定进行4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硼二吡咯 荧光探针 Cu^(2+) 焦磷酸根 连续识别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