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极表面原位析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孟君玲 田川 +3 位作者 徐娜 赵丽娜 钟海霞 徐占林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35-1346,共12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和燃料适应性强等优点,其中,电极作为电化学反应场所,对SOFC的性能起关键作用。相较于传统的SOFC电极,表面析出纳米颗粒后电极表现出较强...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SOFC)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具有转换效率高、环境友好和燃料适应性强等优点,其中,电极作为电化学反应场所,对SOFC的性能起关键作用。相较于传统的SOFC电极,表面析出纳米颗粒后电极表现出较强的催化活性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文就钙钛矿型电极材料表面原位析出的研究予以总结。首先,探讨钙钛矿的晶体结构类型对电极表面原位析出的影响;其次,详细地介绍了钙钛矿中各种缺陷对析出纳米颗粒的影响;而后对比了目前主要的两种原位析出方式,并对不同的析出产物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目前SOFC电极表面原位析出研究所面临的难点与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这为以后相关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钙钛矿 电极材料 原位析出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PbMnSbO_6化合物的结构精修和磁性表征
2
作者 韩琳 刘孝娟 +3 位作者 孟君玲 姚传刚 武晓杰 孟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0-355,共6页
采用半化学两步法合成了双钙钛矿氧化物LaPbMnSbO6,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和磁学性质。通过对XRD谱图进行Rietveld结构精修可以得到,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的P21/n(No.14)空间群,B位Mn O6和Sb O6八面体为岩盐有序结构。由于A位Pb2+离子的存在而... 采用半化学两步法合成了双钙钛矿氧化物LaPbMnSbO6,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和磁学性质。通过对XRD谱图进行Rietveld结构精修可以得到,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的P21/n(No.14)空间群,B位Mn O6和Sb O6八面体为岩盐有序结构。由于A位Pb2+离子的存在而产生二级Jahn-Teller效应,使得B位八面体内部晶格畸变具有各向异性。磁性测试表明该样品呈典型的反铁磁有序特征,反铁磁转变温度TN=9 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钙钛矿氧化物 半化学两步法 结构精修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型异质表面修饰提高La2NiO4+δ阴极的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2
3
作者 魏振业 孟君玲 +3 位作者 王浩聪 张文文 刘孝娟 孟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39-951,共13页
构建异质结界面来改性传统的阴极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氧还原反应(ORR)活性的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在传统的La2NiO4+δ(LNO)阴极表面,表面修饰同型的Pr2NiO4+δ(PNO)薄膜能够有效地加速其ORR动力学。同时,... 构建异质结界面来改性传统的阴极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提高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阴极氧还原反应(ORR)活性的研究。本文研究发现,在传统的La2NiO4+δ(LNO)阴极表面,表面修饰同型的Pr2NiO4+δ(PNO)薄膜能够有效地加速其ORR动力学。同时,也揭示了表面修饰提高ORR活性的机理。首先,调控工艺条件,LNO薄膜出现了高催化活性的(110)晶面。其次,厚度约为5 nm的PNO外延层沉积在LNO表面显示出最小的极化电阻,其极化电阻比相同厚度LNO参照的小近21倍。由于异质结表面氧缺陷化学的不同,PNO(~5 nm)表面修饰的异质结表现出优越的ORR活性。其中,多孔的LNO本体提供了一条有利于传输氧离子和电子的途径,而PNO修饰提供了丰富的表面氧缺陷,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阴极的ORR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薄膜 表面改性 同型异质结 氧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2)CuO_(4)阴极薄膜的相转变及其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纪全增 孟君玲 +3 位作者 王浩聪 安涛 刘孝娟 孟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6-985,共10页
通过调控薄膜的沉积条件,探索La_(2)CuO_(4)的晶体结构对电化学性质的影响。采用脉冲激光沉积设备在YSZ(100)单晶基底上沉积一系列La_(2)CuO_(4)薄膜,通过调节沉积时的氧压,制备了不同晶体结构的La_(2)CuO_(4)薄膜。研究表明,沉积氧压... 通过调控薄膜的沉积条件,探索La_(2)CuO_(4)的晶体结构对电化学性质的影响。采用脉冲激光沉积设备在YSZ(100)单晶基底上沉积一系列La_(2)CuO_(4)薄膜,通过调节沉积时的氧压,制备了不同晶体结构的La_(2)CuO_(4)薄膜。研究表明,沉积氧压的变化使薄膜晶体结构发生相转变,从T′相→T*相→T相。T′相为沿着c轴择优生长的单晶四方相,且表现出较大的界面极化电阻,在850℃的Rp值为2.351Ω·cm^(2)。T*相为T′相和T相的混合相,在850℃的电阻值介于T′相和T相之间。T相为正交相,相对于其它相结构表现出较低的界面极化电阻,沉积氧压为26.60 Pa下制备的T相在850℃的电阻值为0.783Ω·cm^(2),比T′相的电阻值低近67%。并且,正交相表面有相对较高的氧空位浓度,有利于氧气的吸附和扩散,加速了阴极的氧还原反应。因此,具有正交对称性的La_(2)CuO_(4)的电化学性质优于其它对称性。这一结果也表明可以通过改变薄膜材料的晶体结构,降低界面极化电阻,提高阴极薄膜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_(2)CuO_(4) 阴极薄膜 相转变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