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桃PpCLH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与功能鉴定
1
作者 刘鑫 张晓煜 +7 位作者 孟君仁 李昂 段文宜 孙世航 潘磊 曾文芳 王志强 牛良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6-485,共10页
【目的】探究PpCLH1基因在叶绿素降解中的功能。果皮叶绿素降解是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标志性信号之一。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CLH)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叶绿素降解过程中的第一种酶,CLH是参与植物叶片和果实褪绿的重要基因。然而,桃CLH基... 【目的】探究PpCLH1基因在叶绿素降解中的功能。果皮叶绿素降解是桃果实成熟过程中的标志性信号之一。叶绿素酶(Chlorophyllase,CLH)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叶绿素降解过程中的第一种酶,CLH是参与植物叶片和果实褪绿的重要基因。然而,桃CLH基因在果皮叶绿素降解中的功能尚不清晰。【方法】以中蟠102为试验材料,克隆PpCLH1基因,分析PpCLH1的氨基酸序列,检测桃果实成熟过程中果皮PpCLH1的转录水平,研究PpCLH1基因在桃叶绿素降解过程中的功能。【结果】PpCLH1编码区全长为972 bp,编码323个氨基酸,在蔷薇科植物中表现出高度的保守性。PpCLH1基因的表达水平随着果实成熟褪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在成熟前12 d达到最高,之后表达量不断降低。瞬时过表达PpCLH1基因后,烟草叶片颜色出现明显褪绿。PpCLH1是桃果皮转色期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基因。【结论】通过对PpCLH1基因进行鉴定和功能研究,发现果实成熟前12 d PpCLH1明显高表达,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过表达PpCLH1会导致叶片明显褪绿,这为进一步解析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降解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降解 叶绿素酶 PpCLH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果皮叶绿素降解规律与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鑫 张晓煜 +6 位作者 孟君仁 段文宜 孙世航 潘磊 曾文芳 王志强 牛良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4-1063,共10页
【目的】探究桃果皮叶绿素降解规律及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以期为桃果实成熟期及底色差异判定确定依据。【方法】以春美、2-50等不同桃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测量成熟前桃果实色差、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叶绿素... 【目的】探究桃果皮叶绿素降解规律及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以期为桃果实成熟期及底色差异判定确定依据。【方法】以春美、2-50等不同桃品种/品系为研究对象,测量成熟前桃果实色差、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通过分析叶绿素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确定影响桃果皮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因素。【结果】桃果实成熟前30 d叶绿素含量降低与PpCLH2、PpSGRL高表达有关。PpCLH1基因在桃果实转色时表达量升高。在果实成熟前8~0 d,果皮叶绿素降解,PpSGR基因表达量上调。PpSGR基因表达情况与春美、2-50、中桃7号的叶绿素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是导致桃果实成熟时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基因。【结论】成熟前12~8 d是桃果皮关键转色期,PpSGR可能是桃果实成熟前果皮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基因,这对进一步解析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降解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探索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降解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皮 叶绿素降解 PpCLH1基因 PpSGR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袋对油桃果皮叶绿素降解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鑫 张晓煜 +7 位作者 孟君仁 李昂 段文宜 孙世航 潘磊 曾文芳 王志强 牛良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13-1523,共11页
【目的】叶绿素含量是影响果皮底色及果实外观的关键因素,以两个成熟期接近的桃品种为材料,初步探究了套袋对油桃果皮叶绿素降解规律及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桃果实成熟期判定及底色差异确定依据。【方法】以中油18号和中... 【目的】叶绿素含量是影响果皮底色及果实外观的关键因素,以两个成熟期接近的桃品种为材料,初步探究了套袋对油桃果皮叶绿素降解规律及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期为桃果实成熟期判定及底色差异确定依据。【方法】以中油18号和中油19号两个油桃品种为研究对象,测量成熟前套袋与不套袋油桃果皮色差、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套袋对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的影响,通过分析叶绿素含量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关系,确定套袋对油桃果皮叶绿素降解的影响。【结果】套袋处理增加了油桃果皮的亮度(L^(*)值),提高了黄肉品种中油19号的果实b^(*)值,套袋也使果皮叶绿素降解提前。荧光定量结果显示,PpCLH1在套袋果实成熟前23 d和12 d的表达量均高于不套袋,PpPAO在中油19号果实成熟过程中表达量升高。PpSGR基因在中油18号和中油19号果实完全成熟时相较于不套袋材料显著高表达,而经过套袋处理后在成熟前23 d会提前表达,且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套袋会导致果皮叶绿素降解基因PpCLH1、PpSGR提前高表达,叶绿素提前降解,说明PpCLH1、PpSGR是桃果实成熟前果皮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基因,这对进一步解析桃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降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探索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叶绿素降解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桃 套袋 果皮 叶绿素降解 叶绿素降解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桃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1
4
作者 牛良 曾文芳 +4 位作者 潘磊 孟君仁 鲁振华 崔国朝 王志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7-1235,共9页
提升果实耐贮运性是我国桃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硬质桃最早于1976年报道,但在我国的研究利用较晚,其果实在成熟时不释放乙烯或仅释放少量乙烯,可较长时间保持硬、脆状态。因此,硬质桃具有较长的留树保鲜期和较好的采后贮运性,弥补了我... 提升果实耐贮运性是我国桃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硬质桃最早于1976年报道,但在我国的研究利用较晚,其果实在成熟时不释放乙烯或仅释放少量乙烯,可较长时间保持硬、脆状态。因此,硬质桃具有较长的留树保鲜期和较好的采后贮运性,弥补了我国普遍种植的溶质型桃不耐贮运的短板,适应了桃产业规模发展、远端较长时间运输的需求。笔者对硬质桃的发现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硬质桃的研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 遗传 分子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熟白肉桃新品种‘中桃5号’的选育 被引量:10
5
作者 牛良 孟君仁 +4 位作者 崔国朝 潘磊 曾文芳 鲁振华 王志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93-1596,共4页
‘中桃5号’是以‘朝晖’为母本‘、双佛’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的白肉鲜食桃新品种。果实圆形,果顶圆平或微凹,缝合线浅,两半部对称。果实大,平均单果质量263 g,大果质量500 g以上。果实表面茸毛中等,底色浅绿白,成熟时多数果面... ‘中桃5号’是以‘朝晖’为母本‘、双佛’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培育出的白肉鲜食桃新品种。果实圆形,果顶圆平或微凹,缝合线浅,两半部对称。果实大,平均单果质量263 g,大果质量500 g以上。果实表面茸毛中等,底色浅绿白,成熟时多数果面着红色。果肉白色,溶质,肉质细,多汁,风味甜,近核处花色苷中等,黏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2.6%~13.9%,总糖含量10.9%,总酸含量0.27%,维生素C含量11.56 mg·100 g^-1,品质优。花为蔷薇型,有花粉。在郑州地区,‘中桃5号’一般2月底3月初叶芽萌动,3月下旬开花,花期5~7 d,果实在7月下旬成熟,果实发育期120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中桃5号’ 白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慢溶质性状的遗传倾向及初步定位
6
作者 孟君仁 牛良 +5 位作者 潘磊 崔国朝 孙世航 段文宜 曾文芳 王志强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64-1071,共8页
【目的】多数桃品种果实在成熟后迅速软化,导致来不及采收、采后易腐烂,是制约桃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慢溶质桃具有较长的硬熟期,可以减轻因果实软化造成的损耗,是未来桃耐贮运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方法】以慢溶质品种春雪、春瑞为试... 【目的】多数桃品种果实在成熟后迅速软化,导致来不及采收、采后易腐烂,是制约桃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慢溶质桃具有较长的硬熟期,可以减轻因果实软化造成的损耗,是未来桃耐贮运育种的重要方向之一。【方法】以慢溶质品种春雪、春瑞为试材,通过构建群体、肉质评价,对慢溶质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集群分离分析(bulk segregant analysis,BSA)定位。【结果】通过对比慢溶质品种和非慢溶质品种成熟过程中软化的特点,发现慢溶质留树时间较长,乙烯延迟释放。在慢溶质分离群体中,留树时间呈明显的双峰分布,遗传倾向分析表明慢溶质受到单基因或主效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控制,春雪慢溶质位点为杂合,春瑞为纯合。以春雪桃自交群体为试验材料,基于BSA分析,将慢溶质定位到桃第4号染色体4个区段,总长度7.87 Mb。【结论】桃慢溶质性状遗传受显性单基因或主效基因控制,其控制基因位于第4号染色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慢溶质 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