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窖泥养护液在凤香型白酒生产中的应用
1
作者 党喆 郑振 +2 位作者 赵帅 孟勤燕 张永利 《酿酒》 CAS 2024年第5期61-63,68,共4页
实验通过在新建窖池添加窖泥养护液的方式,提高新建制酒车间基酒品质,添加后对窖泥微生物改进及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养护效果显著,窖池微生物环境改善明显,芽孢杆菌数量增加了2.6倍,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在... 实验通过在新建窖池添加窖泥养护液的方式,提高新建制酒车间基酒品质,添加后对窖泥微生物改进及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进行跟踪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养护效果显著,窖池微生物环境改善明显,芽孢杆菌数量增加了2.6倍,基酒中己酸乙酯含量在破窖期、顶窖期、圆一排、圆二排、圆三排、插窖期、挑窖期分别提高了114.1%、28.9%、10.2%、35.5%、58.5%、65.8%、85.7%。该方法为新建窖池基酒品质的提升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窖泥 窖泥养护液 己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酯力红曲霉筛选及在西凤浓香调味酒生产中的试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孟勤燕 张亚维 付万绪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4,共3页
从20多个大曲、酒醅中分离、纯化得一株具有高酯化性能的红曲霉M-6,其最佳酯化条件为:时间30d,温度35℃,pH 3.5,酒精度10%(v/v)。在酿酒生产试用中,加红曲霉M-6生产的麸曲发酵酒比对照酒己酸乙酯高2倍多;在西凤浓香酒生产中试用效果比... 从20多个大曲、酒醅中分离、纯化得一株具有高酯化性能的红曲霉M-6,其最佳酯化条件为:时间30d,温度35℃,pH 3.5,酒精度10%(v/v)。在酿酒生产试用中,加红曲霉M-6生产的麸曲发酵酒比对照酒己酸乙酯高2倍多;在西凤浓香酒生产中试用效果比较明显,产酒己酸乙酯增高,酒窖香纯正浓郁、酒体醇厚爽净、回味好,质量优于对照样。(孙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高酯化力 西凤浓香调味酒 生产试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小麦保健酒研制工作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孟勤燕 《酿酒》 CAS 2014年第4期101-105,共5页
用黑小麦代替小麦并搭配适量大麦、豌豆,进行制曲生产试验。试验曲分两种,一种为纯黑小麦曲,一种为混合黑小麦曲。将所制试验曲采用5种方案进行黑小麦酿酒试验,还采用4种方案进行黑小麦浸泡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曲多项检测指标优于普通... 用黑小麦代替小麦并搭配适量大麦、豌豆,进行制曲生产试验。试验曲分两种,一种为纯黑小麦曲,一种为混合黑小麦曲。将所制试验曲采用5种方案进行黑小麦酿酒试验,还采用4种方案进行黑小麦浸泡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曲多项检测指标优于普通曲。黑小麦酿酒试验方案3,发酵情况及酒质较好。浸泡试验中方案1酒质好。就微量元素变化看,经酿酒试验表明铁含量均降低;但在浸泡试验中,铁含量有升有降。除酿酒方案1外锌含量均上升,硒升高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小麦 保健酒 制曲 酿酒 浸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轮底发酵酒醅加曲试验总结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勤燕 《酿酒》 CAS 2013年第6期50-52,共3页
在白酒发酵双轮底工艺中,对双轮底发酵酒醅进行加曲与不加曲试验,共进行了两轮试验,每轮试验中挑选四个窖池,两个试验窖两个对照窖。通过试验证实:西凤调味酒生产采用双轮底发酵有利于提高酒的质量。双轮底酒醅宜添加大曲继续发酵为好。
关键词 双轮底酒醅 加曲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方式对西凤大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勤燕 陈雪 +2 位作者 齐欢 黄婷 闫宗科 《酿酒》 CAS 2021年第2期84-89,共6页
采用自然发酵、喷洒强化大曲菌种、接入曲母三种不同的大曲微生物接种方式,跟踪检测传统凤香型西凤酒大曲培养过程和出房大曲的微生物、感官、理化及生化指标,分析接种方式对西凤大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式对西凤酒大曲培曲... 采用自然发酵、喷洒强化大曲菌种、接入曲母三种不同的大曲微生物接种方式,跟踪检测传统凤香型西凤酒大曲培养过程和出房大曲的微生物、感官、理化及生化指标,分析接种方式对西凤大曲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方式对西凤酒大曲培曲过程及成曲质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强化大曲的各项指标均较优,特别是发酵力和酯化力较高;曲母曲发酵迅速,糖化力较高;自然曲发酵较慢、液化力较高,喷洒强化大曲菌种方式有助于提高西凤酒大曲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凤酒大曲 接种方式 培养工艺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西凤酒的乳升点
6
作者 孟勤燕 《酿酒》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5-36,共2页
乳酸乙酯含量的波动近年来一直是影响西凤酒质量的一大难题 ,合理掌握乳酸乙酯及其与其它微量成份的量比关系也是改善西凤酒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西凤酒 乳升点 乳酸乙酯含量 微量成份 量比关系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香型酒醅微生物群落演替及其与理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雪 张永利 +4 位作者 闫宗科 孟勤燕 齐欢 李浩浩 贾智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200-205,共6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凤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凤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216个属,其中细菌183个、真菌33个,酒醅中微生物以Naumovozyma、根霉属(Rhizopus)、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曲霉属(Asp...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凤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凤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共检测出216个属,其中细菌183个、真菌33个,酒醅中微生物以Naumovozyma、根霉属(Rhizopus)、热子囊菌属(Thermoascus)、曲霉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ndida)、Pseudeurotium、复膜孢酵母属(Saccharomycopsis)、毕赤酵母属(Pichia)、酵母属(Saccharoyc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片球菌属(Pediococc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主,其中Naumovozyma和Lactobacillus占绝对优势。理化指标与微生物多样性相关分析,发酵温度与细菌多样性呈极显著负相关,淀粉和还原糖含量与细菌多样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理化指标与真菌多样性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型白酒 微生物群落 理化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曲生产工艺对糖化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付万绪 张海霞 +1 位作者 孟勤燕 张亚维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2-64,共3页
大曲生产是一项繁杂的生物技术工程,涉及到的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庞大,生产过程应细致控制,以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剔除杂菌,提高大曲质量。大曲糖化力的高低受原料结构、上霉情况及大火期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制曲过程一定要控制好原... 大曲生产是一项繁杂的生物技术工程,涉及到的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庞大,生产过程应细致控制,以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剔除杂菌,提高大曲质量。大曲糖化力的高低受原料结构、上霉情况及大火期温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制曲过程一定要控制好原料的配比;上霉适度,掌握好揭房晾霉的时间和方法方式;大火期保持曲心温度60℃以上,并维持3d以上,有利于制酒延长发酵期生产和提高大曲糖化力。(孙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糖化力 制曲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香型酒醅中理化指标、功能酶活及微生物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美媛 孟勤燕 +4 位作者 张艳 白莉圆 徐晨 张永利 闫宗科 《酿酒科技》 2022年第4期30-37,共8页
酒醅是白酒酿造过程中承接微生物的主要载体。本实验以凤香型酒醅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功能酶活及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酒醅发酵过程中,温度先持续升高后缓慢降低;水分含量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酸度先缓慢降低后迅... 酒醅是白酒酿造过程中承接微生物的主要载体。本实验以凤香型酒醅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指标、功能酶活及微生物多样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酒醅发酵过程中,温度先持续升高后缓慢降低;水分含量先增大后趋于稳定;酸度先缓慢降低后迅速升高;淀粉含量持续下降过程;还原糖先升高后降低;酒精度逐渐升高。在整个酒醅发酵过程中,酯化酶活性呈现逐渐升高趋势;脂肪酶活性变化波动较大;α-淀粉酶和糖化酶活性整体均呈现下降趋势。在不同发酵阶段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均有差异,整体来看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酒醅 功能性酶活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凤型大曲感官评定与理化指标及培养工艺分析 被引量:9
10
作者 闫宗科 孟勤燕 +1 位作者 王西志 杜杰 《酿酒》 CAS 2016年第5期51-55,共5页
从感官评定结果出发,对西凤酒传统凤型大曲进行感官评定与理化指标及培养工艺的分析,结果表明:1感官质量评分高的大曲,其酯化力、糖化力较高,酸度和水分较低;平均发酵力略高,液化力略低。2感官质量不同的大曲与培曲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掌... 从感官评定结果出发,对西凤酒传统凤型大曲进行感官评定与理化指标及培养工艺的分析,结果表明:1感官质量评分高的大曲,其酯化力、糖化力较高,酸度和水分较低;平均发酵力略高,液化力略低。2感官质量不同的大曲与培曲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掌控及曲坯的温度、水分、曲重、酸度等的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及关联,这对今后进一步优化制曲工艺,提高大曲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凤酒大曲 感官评定 培养工艺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凤酒大曲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及理化指标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闫宗科 冯亚芳 +5 位作者 孟勤燕 王西志 苟静瑜 房海珍 杜杰 段科林 《酿酒》 CAS 2015年第3期36-41,共6页
对两种工艺各三类产品共六种西凤酒大曲,首先从微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其好氧微生物总数、乳酸菌总数、芽孢菌总数、真菌总数,其次测定分析其常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酸度、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酯化力。结果表明:六种大曲相对而言,... 对两种工艺各三类产品共六种西凤酒大曲,首先从微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其好氧微生物总数、乳酸菌总数、芽孢菌总数、真菌总数,其次测定分析其常规理化指标,包括:水分、酸度、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酯化力。结果表明:六种大曲相对而言,新凤型槐瓤曲最理想,其次为传统凤型槐瓤曲,新凤型青茬曲相对最差,其它种类的曲各有优劣;大曲理化性能与大曲微生物类群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显著的关联;每种大曲各有特点,应合理搭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凤酒大曲 微生物 多样性 理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曲霉曲在西凤小麦曲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晓山 王印 +1 位作者 付万绪 孟勤燕 《酿酒》 CAS 2010年第1期36-38,共3页
将"高产酯力红曲霉筛选及在西凤浓香调味酒生产中的试用"实验中所获得的高酯化力红曲霉菌种制作成强化大曲菌种,然后应用于西凤小麦曲生产中,结果表明:四房试验大曲的各项检测指标优于常规培养制作的大曲,特别是酯化力较高,... 将"高产酯力红曲霉筛选及在西凤浓香调味酒生产中的试用"实验中所获得的高酯化力红曲霉菌种制作成强化大曲菌种,然后应用于西凤小麦曲生产中,结果表明:四房试验大曲的各项检测指标优于常规培养制作的大曲,特别是酯化力较高,达到了预期目标,试验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化力 红曲霉 大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高产酒精酵母的筛选及其大曲生产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珍 张永利 +4 位作者 孟勤燕 陈雪 齐欢 李浩浩 闫宗科 《酿酒科技》 2020年第1期107-114,共8页
以凤型大曲为菌种来源,采用三级筛方法分离筛选耐高温高产酒精酵母,并对混合菌种模拟固态发酵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最优组合应用于大曲实际生产。结果表明:(1)三级筛选后共优选出6株目的菌株,其中耐44℃的酵母菌2株,为Y3和Y22,耐42℃的... 以凤型大曲为菌种来源,采用三级筛方法分离筛选耐高温高产酒精酵母,并对混合菌种模拟固态发酵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将最优组合应用于大曲实际生产。结果表明:(1)三级筛选后共优选出6株目的菌株,其中耐44℃的酵母菌2株,为Y3和Y22,耐42℃的酵母菌4株,为Y7、Y10、Y13及Y14;(2)不同菌株混合固态发酵均能有效提高酒醅酒精度含量,其中6株菌混合发酵时,酒醅酒精度可达5.85%vol,较对照提高31.4%;(3)6株菌应用于大曲生产,出房曲糖化力、液化力、发酵力、酯化力分别提升了14.9%、13.1%、14.2%和5.1%。总体来看,试验筛选获得的6株菌混合使用能够有效提升大曲的综合性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高温 产酒精 酵母 大曲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型大曲储藏期不同部位理化指标及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艳 曹丹 +2 位作者 孟勤燕 张永利 闫宗科 《酿酒科技》 2022年第12期57-64,共8页
为了深入了解凤型大曲储藏期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菌群结构对大曲质量的影响,对储藏期大曲不同部位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大曲储藏期间微生物会缓慢增长,大曲中水分、淀粉、酸度均有所下降;储藏过程中大曲糖化力、... 为了深入了解凤型大曲储藏期理化指标和微生物菌群结构对大曲质量的影响,对储藏期大曲不同部位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多样性进行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大曲储藏期间微生物会缓慢增长,大曲中水分、淀粉、酸度均有所下降;储藏过程中大曲糖化力、发酵力曲皮高于曲心,酯化力曲心高于曲皮,储藏2~3个月大曲糖化力、发酵力、酯化力较高,后期逐渐趋于稳定;储存期大曲曲皮真菌以Thermoascus、Pichia、Rhizopus为主,曲心以Thermoascus、Aspergillus为主,优势菌属占比不同;曲皮曲心中细菌组成种类相似,均以Lactobacillus、Weissella、Streptomyces为主,但相对丰度占比差异较大。整体来看,凤型大曲储存期曲皮、曲心中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曲皮微生物多样性较曲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型大曲 储藏期 理化指标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大曲菌种扩培方法改进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冯雅芳 房海珍 +1 位作者 孟勤燕 王西志 《酿酒》 CAS 2016年第1期75-79,共5页
强化大曲是通过人工方法,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更好地调节菌群之间的均衡性,使大曲品质提升。通过试验,设置强化大曲不同菌种的扩培条件,进行单菌种和混合菌种的单因素轮换试验,确定出大曲菌种扩培的最佳组合为红曲霉+黑曲霉+酵母(接种... 强化大曲是通过人工方法,增加有益微生物数量,更好地调节菌群之间的均衡性,使大曲品质提升。通过试验,设置强化大曲不同菌种的扩培条件,进行单菌种和混合菌种的单因素轮换试验,确定出大曲菌种扩培的最佳组合为红曲霉+黑曲霉+酵母(接种比例为1∶1∶2),培养条件以曲面含水率40.0%,接种量4.7%,培养温度32.3℃,培养时间6.0d为最佳,在此培养条件下,菌种的酯化力达到最高为73.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大曲菌种 扩培方法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凤酒酒醅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白莉圆 陈雪 +4 位作者 张艳 徐晨 孟勤燕 张永利 闫宗科 《酿酒科技》 2021年第10期29-35,共7页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凤酒圆窖期酒醅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凤酒圆窖期酒醅中共检测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酸类、酯类、酮类、醛类和酚类... 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西凤酒圆窖期酒醅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凤酒圆窖期酒醅中共检测出3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醇类、酸类、酯类、酮类、醛类和酚类共6大类化合物,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酸类和醇类物质;酯类物质中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的含量较高,占酯类物质总量的95.9%,乙酸乙酯在发酵结束时达到了25.18 mg/kg,增加了1.6倍;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0 d、4 d、7 d、15 d、18 d、30 d酒醅样品整体较为集中,表明风味物质组成相似,11 d和22 d的酒醅样品最为不同,分别包含了10种和13种特征风味物质;聚类分析结果将发酵分为两类,发酵前期0~10 d和发酵中后期11~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凤酒 风味物质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型大曲培曲阶段不同部位理化指标动态变化及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艳 孟勤燕 +4 位作者 杨美媛 白莉圆 徐晨 张永利 闫宗科 《酿酒科技》 2022年第3期35-46,共12页
追踪凤型大曲培曲过程中不同部位理化指标动态变化,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培曲阶段曲坯温度呈现前缓中挺后缓落趋势,水分含量持续降低,曲皮始终低于曲心;微生物增殖对淀粉的利用率在10%左右,且曲皮消... 追踪凤型大曲培曲过程中不同部位理化指标动态变化,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培曲阶段曲坯温度呈现前缓中挺后缓落趋势,水分含量持续降低,曲皮始终低于曲心;微生物增殖对淀粉的利用率在10%左右,且曲皮消耗速率高于曲心;培曲前期伊萨酵母菌大量增殖,引起曲坯酸度迅速升高,中后期酵母菌大量消亡,酸度降低;大曲糖化力、发酵力随着微生物的消长呈现波动变化,曲皮整体高于曲心;酯化力在培曲的后期迅速升高,主要与后期细菌大量增殖有关。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培曲大曲中细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大于真菌,曲皮真菌始终以Issatchenkia为主,曲心前期以Issatchenkia为主,后期Thermoascus迅速增殖成为优势菌;曲皮细菌始终以Lactobacillus为主导,曲心优势细菌Lactobacillus、Acetobacter、Staphylococcus、Helicobacter更替变化;α-多样性进一步表明大曲培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部位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型大曲 理化指标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乙酸乙酯酵母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雪 孟勤燕 +3 位作者 齐欢 王珍 李浩浩 闫宗科 《酿酒科技》 2020年第1期96-102,共7页
为得到具有高产乙酸乙酯特性的酵母菌株,对实验室保存及酒醅中分离的酵母菌株,依次进行平板初筛、麦芽汁闻香、高粱汁发酵筛选。获得具有高产乙酸乙酯特性的酵母菌株8株,分别是MY0-3、MY5-9、B003、C3、B005、Y1、P6和74,MY0-3菌发酵产... 为得到具有高产乙酸乙酯特性的酵母菌株,对实验室保存及酒醅中分离的酵母菌株,依次进行平板初筛、麦芽汁闻香、高粱汁发酵筛选。获得具有高产乙酸乙酯特性的酵母菌株8株,分别是MY0-3、MY5-9、B003、C3、B005、Y1、P6和74,MY0-3菌发酵产乙酸乙酯量达3.73 g/L。MY0-3为异常毕赤酵母,具有较低的酒精耐受性8%vol、温度耐受性35℃,最高耐受酸度3.0。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产酯条件为p H3.5、酒精度2%vol、温度25℃、发酵时间9 d,其乙酸乙酯的产量为6.2 g/L。MY0-3固态小试中乙酸乙酯含量提高了1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香型白酒 乙酸乙酯 异常毕赤酵母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凤酒制酒车间环境微生物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晨 白莉圆 +5 位作者 张艳 齐欢 陈雪 孟勤燕 张永利 闫宗科 《酿酒科技》 2022年第1期28-35,共8页
通过定点取样研究了不同季节西凤酒新老制酒车间环境微生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制酒车间空气中的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出酵母菌>细菌>霉菌的趋势,5个制酒车间(901、902、903、904、905)的酵母菌浓度最高分别为2.96×10^(4) ... 通过定点取样研究了不同季节西凤酒新老制酒车间环境微生物的差异。结果表明,各制酒车间空气中的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均呈现出酵母菌>细菌>霉菌的趋势,5个制酒车间(901、902、903、904、905)的酵母菌浓度最高分别为2.96×10^(4) cfu/m^(3)、1.1×10^(5) cfu/m^(3)、3.87×10^(5) cfu/m^(3)、2.16×10^(5) cfu/m^(3)、3.34×10^(5) cfu/m^(3);细菌浓度最高分别为9.67×10^(3) cfu/m^(3)、1.26×10^(4) cfu/m^(3)、3.4×10^(4) cfu/m^(3)、2.14×10^(4) cfu/m^(3)、2.66×10^(4) cfu/m^(3);霉菌浓度最高分别为6.34×10^(3) cfu/m^(3)、7.22×10^(3) cfu/m^(3)、1.09×10^(4) cfu/m^(3)、1.43×10^(4) cfu/m^(3)、1.32×10^(4) cfu/m^(3)。每个制酒车间不同季节的酵母菌浓度差异显著,霉菌和细菌差异较小。全年来看,春季老制酒车间空气微生物数量较多,秋季新制酒车间空气微生物数量较多。对可培养空气微生物分离纯化并进行种属鉴定,表明新老制酒车间空气中的真菌种类基本一致,而新车间的细菌种类明显多于老车间。同时,制酒车间的优势真菌种群为Lichtheimia(横梗霉属)和Saccharomycopsis(复膜酵母菌属),分别占空气真菌总数的48.5%和15.2%,优势细菌种群为Bacillus(芽孢杆菌属),占空气细菌总数的63.2%。该结果为研究稳定酿酒微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提供基础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凤酒 制酒车间 环境 空气微生物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凤调味酒与窖泥质量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先维 付万绪 孟勤燕 《酿酒科技》 2011年第10期48-51,共4页
对西凤调味酒生产过程中不同窖龄窖池、不同阶段、不同时间的窖泥中的水分、氨态氮、有效磷、腐殖质、细菌总数等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对不同阶段生产的调味酒进行成分分析对比,并对提高调味酒质量和窖池管理与养护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 西凤调味酒 窖泥 分析探讨 微量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