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柴油机用温度传感器的技术研究
- 1
-
-
作者
朱国栋
王岩
孟凡豪
贾小丽
卢元辉
-
机构
内燃机与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内燃机与配件》
2025年第2期8-10,共3页
-
文摘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发动机对各类温度参数的获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柴机油上进气温度、EGR下游温度、水温、燃油温度、机油温度、排气温度等温度参数都需要被精准地采集和控制,不同温度范围的精确采集导致不同工作原理的温度传感器的应用。不同温度传感器的技术方案表明:进气温度传感器、机油温度传感器、水温传感器、燃油温度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等测量温度范围为-40~140℃,性价比最优的是NTC方案;EGR下游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140~500℃,性价比最优的是热电阻方案;排温传感器测量范围是500~1000℃,热电偶是最合适的方案。
-
关键词
温度传感器
NTC
热电阻
热电偶
-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NTC
Thermal resistance
Thermocouple
-
分类号
TK42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
-
题名基于动态测量柔度矩阵的悬索桥吊索损伤检测
被引量:8
- 2
-
-
作者
孟凡豪
于靖军
马文硕
-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
法语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主动结构实验室
-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67-275,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748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5017)
-
文摘
基于动态测量柔度矩阵的结构形变和变形曲率是一种有效的悬索桥吊索损伤检测指标。通过模拟仿真不同损伤程度和不同噪声影响下的8种吊索损伤情况,讨论了方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动态测量柔度法能够定位5%噪声水平下的损伤程度达到90%及以上的单个和多个损伤。通过实验室模型测试来进一步验证这些损伤指标对检测和定位损伤的有效性,并在实验中分析了模态截断对损伤估计的影响。实验表明,与变形位移相比,变形曲率对于检测和定位吊索损伤更为有效。
-
关键词
动态测量柔度矩阵
损伤检测
变形曲率
悬索桥
-
Keywords
dynamic measured flexibility matrix
damage detection
deformation curvature
suspension bridge
-
分类号
O32
[理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
TH213.3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
-
题名悬索式跨越架用吸能装置吸能效果试验分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孟凡豪
夏拥军
马勇
万建成
-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研究所
-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4-44,共11页
-
基金
国家电网科技项目(GC71-18-001)。
-
文摘
为提升悬索式跨越架的抗冲击性能,该研究依据悬索式跨越架在事故状态下的承载特点,设计了适用于悬索式跨越架的液压吸能装置,并进行了吸能效果验证试验。首先,在分析事故工况下悬索式跨越架的承载特点的基础上,对比几种不同类型的吸能原理,最终选取液压吸能装置进行设计。然后,通过悬索式跨越架承载索小尺度垂直状态试验测试了吸能装置的吸能效果,最大可达到71.05%。为进一步验证真实工况下吸能装置的吸能效果,开展了大尺度模拟冲击试验技术研究,分别测试了承载索在有无吸能装置下的冲击响应规律。试验表明,在110 m跨距、重物载荷0.5 t、冲击高度0.5 m的条件下,液压吸能装置的吸能效果达到32.10%,可以有效提高悬索式跨越架的抗冲击性能。
-
关键词
黏滞性吸能
液压吸能装置
大尺度模拟冲击试验
悬索式跨越架
-
Keywords
viscous energy absorption
hydraulic energy absorption device
large scale simulation impact test
suspension type crossing frame
-
分类号
TH11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题名落线高度对悬索式跨越架在断线事故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马勇
夏拥军
孟凡豪
-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研究所
-
出处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5期59-64,共6页
-
基金
国网科技资助项目(GC71-18-001)。
-
文摘
悬索式跨越架(简称跨越架)抵抗导线在断线事故下的冲击能力是其被考虑的重要力学性能之一,但试验危险性大、成本高,其抗冲击性能很难通过试验得到。建立导线冲击跨越架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小尺寸试验验证其可行性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以JL1/G1A-630/45导线为研究对象,分析落线高度对跨越架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规律。由试验得到采用桁架离散单元与罚函数接触算法、纤维绳Hyperelastic材料本构模型、以失效准则ductile damage建立损伤单元实现导线断线过程的仿真计算,仿真计算与试验结果一致性较好;由仿真分析得到的承载索与绝缘网轴向张力随落线高度增加呈近似线性增加;在落线高度由5 m增加到30 m时,弧垂变化量在5 m以内,该仿真结果对跨越架的设计与使用具有实际指导性意见并可提供近似的理论依据。
-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悬索式跨越架
抗冲击性能
参数化模型
导线断线
落线高度
-
Keywords
vibration and wave
suspension spanning frame
impact-resistance
parametrical model
wire break
drop line height
-
分类号
TH11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题名输电线路内悬浮抱杆起升动载系数的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马勇
夏拥军
孟凡豪
孙立江
安平
龚岩
-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研究所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
-
出处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0-84,共5页
-
基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科技资助项目:基于极限状态法的组塔抱杆设计与施工方案智能化生成技术研究(5200-202033146A-0-0-00)。
-
文摘
输电线路内悬浮抱杆因使用安装方便而被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的施工过程。然而内悬浮抱杆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尚不完善,因此有必要建立内悬浮抱杆起升动载系数的动力学模型。根据位移与刚度的关系,对内悬浮抱杆的等效刚度进行求解;利用动能等效的原理,对内悬浮抱杆的等效质量进行求解。根据等效刚度和等效质量的求解结果,计算得到起升动载系数的表达式,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起升动载系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内悬浮抱杆的起升动载特性,可为内悬浮抱杆的设计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和设计规范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起升动载系数
内悬浮抱杆
有限元分析
等效质量
等效刚度
-
Keywords
vibration and wave
uprising dynamic load coefficient
suspension derrick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equivalent mass
equivalent stiffness
-
分类号
TH11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题名悬索式跨越架用纤维绳动力学参数试验及理论研究
被引量:2
- 6
-
-
作者
夏拥军
马勇
张荣旺
孟凡豪
贾宁
-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研究所
-
出处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20年第3期64-67,249,共5页
-
基金
国网科技资助项目(GC71-18-001)。
-
文摘
针对悬索式跨越架用纤维绳缺乏动力学参数,无法开展相关仿真分析等问题,以跨度110 m的纤维绳索为研究对象,搭建动力学特性试验平台,开展纤维绳索在冲击载荷为0.5吨、0.75吨和1吨的动力学试验,研究纤维绳的动力学特性,并结合建立的柔性纤维绳索动力学控制方程,分析纤维绳索的刚度及阻尼大小。试验获取的纤维绳张力随载荷作用时间逐渐减弱,属于低阻尼体系;纤维绳张力随冲击载荷的增大而增大,载荷放大系数随冲击载荷的增大略微减小,但平均水平为13.0;纤维绳索前几个周期的峰值张力、振动周期与载荷冲击位置无关。理论分析得到纤维绳刚度为360 N/m,张力衰减系数为0.2 s-1,振动周期约为2.0 s,理论值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研究首次获得的悬索式跨越架用纤维绳动力学参数为后续的仿真分析与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撑。
-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非线性动力学
纤维绳
结构刚度
阻尼
-
Keywords
vibration and wave
non-linear dynamics
fiber rope
structural stiffness
damping coefficient
-
分类号
TH11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
-
题名输电线路内悬浮抱杆综合轴心压力的试验验证
被引量:1
- 7
-
-
作者
马勇
夏拥军
孟凡豪
-
机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输变电工程研究所
-
出处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85,共6页
-
基金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总部科技资助项目(基于极限状态法的组塔抱杆设计与施工方案智能化生成技术研究(GC71-20-005))。
-
文摘
针对内悬浮抱杆理论计算方法基于一定假设、缺乏试验验证的问题,以理论计算模型为基础,以ZB-D-21/400/30型内悬浮抱杆为研究对象,开展抱杆在不同起吊载荷、不同倾角下的起升试验,研究抱杆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力学规律,并与理论计算值对比分析。通过试验得到,抱杆同一根主材不同位置、不同主材间所受应力差异较大,将合力作用在抱杆轴心的假设存在不合理性。抱杆所受平均应力随起升载荷、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且与起升载荷呈近似线性关系,由变化趋势得到计算公式在抱杆悬浮状态下的计算是科学合理的。但从计算公式的验证性来看,理论计算结果大于试验平均值,误差在22.7%~32.6%,建议理论计算公式做适当的修正;从计算选型来看,理论计算结果小于试验最大值,误差在26.1%~30.7%,因此,抱杆选型时应考虑其在实际工况下所有弯矩的影响及同截面的主材不同应力的不平衡性。研究首次得到内悬浮抱杆的力学特性试验规律,对计算方法提出建议,为后续相关标准的修正及计算方法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输电线路
内悬浮抱杆
轴心压力
试验验证
-
Keywords
vibration and wave
transmission line
suspension derrick
axial pressure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
分类号
TH113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