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切平行板间密集颗粒流的接触力分布及各向异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孟凡净 刘焜 王伟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4-723,共10页
研究了剪切平行板间密集颗粒流的接触力分布规律、接触力网络的各向异性、颗粒摩擦因数对宏观流变特性及细观力链分布的影响等.为了研究以上内容,应用计算机建立了离散元数值分析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颗粒之间的接触力分布按幂函数规... 研究了剪切平行板间密集颗粒流的接触力分布规律、接触力网络的各向异性、颗粒摩擦因数对宏观流变特性及细观力链分布的影响等.为了研究以上内容,应用计算机建立了离散元数值分析模型.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颗粒之间的接触力分布按幂函数规律变化;接触角分布服从指数函数规律,平均法向接触力随平均接触角任意上下振荡变化;波动速度大小为宏观流变顺畅与否的关键性评价指标,而在细观力链方面,当剪切平行板间颗粒流变不畅时会伴随着超强力链数目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集颗粒流 离散元 接触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卷板机的力学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孟凡净 周哲波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69-771,共3页
基于材料弹性和塑性变形规律及材料力学的理论,通过对板材卷制过程中的受力状况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板材在成型过程中的变力状况:挠曲变形力、弹性变形抗力、塑性变形抗力;给出了影响卷制力的主要因素是挠曲变形力;建立了板材变形率与... 基于材料弹性和塑性变形规律及材料力学的理论,通过对板材卷制过程中的受力状况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板材在成型过程中的变力状况:挠曲变形力、弹性变形抗力、塑性变形抗力;给出了影响卷制力的主要因素是挠曲变形力;建立了板材变形率与卷制力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板机 挠曲变形 弹性变形 塑性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矢量法的环面蜗杆螺旋线分析研究
3
作者 孟凡净 周哲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121-123,131,共4页
介绍环面蜗杆的螺旋线及特点,利用旋转矢量方法建立环面蜗杆的螺旋线方程,并且用仿真分析软件MAT-LAB进行分析。
关键词 环面蜗杆 旋转矩阵 螺旋线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流润滑力链演变及动力学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孟凡净 刘焜 秦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6-111,158,共7页
为了研究颗粒流润滑状态下的力链演变及动力学状态,基于非连续介质力学的离散单元法理论建立了剪切平行板间颗粒流润滑的分析模型,并利用该分析模型研究了颗粒流润滑的接触力分布规律、力链网络的演变规律及动力学状态、力链的分布及对... 为了研究颗粒流润滑状态下的力链演变及动力学状态,基于非连续介质力学的离散单元法理论建立了剪切平行板间颗粒流润滑的分析模型,并利用该分析模型研究了颗粒流润滑的接触力分布规律、力链网络的演变规律及动力学状态、力链的分布及对颗粒流润滑系统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颗粒润滑介质间的法向接触力、切向接触力和接触力分布均按幂函数规律变化,颗粒流润滑系统的承载和动力学特性主要受法向接触力的影响;颗粒润滑介质的动力学状态可以转变为阻塞态、准静态流、慢速流和快速流4种状态,在4种不同的动力学状态下,总力链的大小在阻塞态、准静态流和慢速流时较大,而在快速流时则较小;在颗粒润滑介质的动力学状态从快速流转变为慢速流和准静态流时,弱力链的数目明显减少,超强力链和强力链的数目明显增加,与此同时,颗粒润滑介质的流动速度和力链解构与重构的速度则明显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流润滑 力链演变 动力学 接触力 离散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粉末单轴压制过程中的摩擦机制及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孟凡净 刘华博 +1 位作者 花少震 刘焜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86-1292,共7页
为研究金属粉末单轴压制过程中的摩擦及力学特性,应用离散单元法建立了金属粉末单轴压制的离散元数值模型,分析了压制过程中宏观应力、微观配位数、微观滑动分数的摩擦影响机制,同时分析了细观力链的概率分布规律等力学特性。结果表明:... 为研究金属粉末单轴压制过程中的摩擦及力学特性,应用离散单元法建立了金属粉末单轴压制的离散元数值模型,分析了压制过程中宏观应力、微观配位数、微观滑动分数的摩擦影响机制,同时分析了细观力链的概率分布规律等力学特性。结果表明:金属粉末压制系统内部的x向与y向应力在颗粒之间处于紧密接触状态时基本上呈线性增长的变化趋势,接触力的概率分布呈幂函数规律变化且系统在施压过程中主要受法向接触力的影响;在颗粒之间处于紧密接触状态时,配位数、滑动分数及宏观应力大小均随着颗粒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离散单元法 力链 配位数 滑动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塑成型喷射现象的实验及数值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花少震 孟凡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8-95,共8页
为探索注塑成型充填过程中触发熔体喷射现象的关键性因素,分别采用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在高注射速率下熔体温度和注射速率对喷射的影响以及熔体喷射后的形态演化。通过短射实验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熔体喷射后的流动形态... 为探索注塑成型充填过程中触发熔体喷射现象的关键性因素,分别采用实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在高注射速率下熔体温度和注射速率对喷射的影响以及熔体喷射后的形态演化。通过短射实验研究了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熔体喷射后的流动形态,发现熔体喷射后的形态演化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短射后制品所呈现的蛇形流形态具有较差的可重复性。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分别再现了短射实验中具有稳定蛇形流形态和非稳定蛇形流形态的喷射演化过程,发现熔体温度越高,蛇形流的折叠次数就越多。基于熔体喷射后的形态演化特征,分析出熔体喷射后会经历柱状喷射阶段、屈曲流演化阶段、简单充填模式阶段共3个发展阶段,且熔体只要发生柱状喷射,就具有相同的流动形态。通过分析柱状喷射阶段熔体的剪切速率、黏度、速度和压力的变化情况可以发现:熔体的剪切速率非常小;在柱状喷射前期,熔体黏度比曲线呈平台状;熔体的速度保持恒定;熔体喷射不属于压力驱动流,可近似认为是牛顿流体。研究结果表明,触发喷射的关键性因素是熔体流动过程中缺乏内摩擦,使得熔体的黏性作用非常小,此时熔体流动由惯性驱动,熔体喷射为惯性驱动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塑成型 喷射现象 蛇形流 剪切速率 内摩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柱应力下近距离煤层下位巷道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华博 王冰洋 +2 位作者 孟凡净 花少震 王浩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4-160,共7页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下位煤层巷道稳定性,以山西某煤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近距离煤层区段煤柱力学模型,采用主应力差作为巷道稳定性判据,并利用数学计算软件将主应力差分布图像化。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面埋深影...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下位煤层巷道稳定性,以山西某煤矿为工程背景,基于弹性力学理论,建立近距离煤层区段煤柱力学模型,采用主应力差作为巷道稳定性判据,并利用数学计算软件将主应力差分布图像化。研究结果表明:1)工作面埋深影响底板应力环境,埋深越大,围岩主应力差越大,巷道稳定性越低;2)巷道稳定性在不同应力集中系数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一定手段适当降低应力集中系数,使顶板和两帮均处在“右螺旋”中心线附近,能够有效提高巷道稳定性;3)上位工作面长度从120 m增加至220 m,顶板、左帮和右帮主应力差分别降低约44%,50%,56%,适当增加上位煤层工作面长度可有效提高巷道稳定性。上位工作面长度变化使底板“螺旋”产生运移是影响下位巷道主应力差变化的关键原因。研究结果可为近距离煤层下位巷道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弹性力学 主应力差 巷道 采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打印半透明材料本构关系及应用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华博 孟凡净 +1 位作者 花少震 王浩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6-181,共6页
为了研究三维打印半透明树脂材料不同后处理方式下本构关系及其应用,采用激光光固化打印技术制备一批半透明树脂标准圆柱试件,研究二次固化时间、轴向加载速率、低温冷冻等后处理方式对半透明光敏树脂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并进行含内置... 为了研究三维打印半透明树脂材料不同后处理方式下本构关系及其应用,采用激光光固化打印技术制备一批半透明树脂标准圆柱试件,研究二次固化时间、轴向加载速率、低温冷冻等后处理方式对半透明光敏树脂材料力学性质的影响,并进行含内置币形裂纹试件单轴压缩试验。试验发现:增加二次固化、低温冷冻等手段可显著增强三维打印半透明树脂材料的脆性,试件弹性模量明显增大;加载速率对试件弹性模量影响较小,但会使试件屈服强度明显增大;在对含内置币形裂纹试件的单轴压缩试验中,观察到有翼形裂纹产生。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浇筑透明树脂相比,三维打印半透明光敏树脂试件制备简单,且可以制备复杂内部结构的试件,但在透明度、低温脆性等物理和力学性质方面仍有欠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打印 半透明树脂 脆性 本构关系 内置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M理论的荧光油墨实地印刷品颜色预测模型 被引量:2
9
作者 董娜 程鹏飞 +1 位作者 孟凡净 姜楠楠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1,共6页
本研究基于荧光油墨吸收紫外光、出射可见光的特性,对Kubelka-Munk模型进行荧光特性扩展。并综合考虑光在油墨首层表面反射和内部多重反射,对扩展模型进行Saunderson校正,得到荧光油墨实地印刷品的颜色预测修正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 本研究基于荧光油墨吸收紫外光、出射可见光的特性,对Kubelka-Munk模型进行荧光特性扩展。并综合考虑光在油墨首层表面反射和内部多重反射,对扩展模型进行Saunderson校正,得到荧光油墨实地印刷品的颜色预测修正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颜色预测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新模型的软件数值模拟和实际测量数据的光谱反射率曲线相似,荧光橙色、黄色油墨印刷品的颜色预测结果较经典模型色差小,模型先进且合理。通过此模型,可大大提高荧光油墨印刷品的颜色预测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理论 荧光油墨印刷品 颜色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