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扇三角洲体系沉积微相对成岩的控制作用——以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例 |
孟元林
高建军
牛嘉玉
孙洪斌
殷秀兰
肖丽华
周玥
王粤川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9
|
|
2
|
黄骅坳陷中区超压对有机酸生成和溶解作用的抑制 |
孟元林
李斌
王志国
王粤川
牛嘉玉
殷秀兰
李军
肖丽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34
|
|
3
|
成岩作用过程综合模拟及其应用 |
孟元林
王志国
杨俊生
应凤祥
刘蕴华
罗宪婴
毕研斌
王家亮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
2003 |
36
|
|
4
|
致密火山岩物性影响因素分析与储层质量预测--以马朗-条湖凹陷条湖组为例 |
孟元林
胡越
李新宁
胡安文
吴晨亮
赵紫桐
张磊
许丞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5
|
|
5
|
白云岩溶蚀的热力学分析与次生孔隙带预测--以三塘湖盆地二叠系芦草沟组二段致密凝灰质白云岩为例 |
孟元林
祝恒东
李新宁
吴晨亮
胡安文
赵紫桐
张磊
许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22
|
|
6
|
东部盆地群下白垩统烃源岩特征与页岩气勘探潜力 |
孟元林
申婉琪
周新桂
李世臻
王丹丹
张文浩
曲国辉
崔存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8
|
|
7
|
超压背景下自生石英形成的化学动力学模型 |
孟元林
许丞
谢洪玉
田伟志
童传新
刘景环
高煜婷
王又春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8
|
储层孔隙度预测与有效天然气储层确定——以渤海湾盆地鸳鸯沟地区为例 |
孟元林
王粤川
牛嘉玉
孙洪斌
殷秀兰
肖丽华
高建军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9
|
|
9
|
异常低压背景下储集层成岩特征——以渤海湾盆地辽河坳陷西部凹陷南段古近系为例 |
孟元林
张磊
曲国辉
张凤莲
孟凡晋
李晨
焦金鹤
施立冬
|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3
|
|
10
|
用泥岩热解资料预测储层次生孔隙发育带 |
孟元林
修洪文
孟凡晋
殷秀兰
王志国
黄文彪
姜文亚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2
|
|
11
|
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异常高孔隙带预测 |
孟元林
丁桂霞
吴河勇
姜文亚
修洪文
李亚光
王又春
王正伟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1
|
|
12
|
共和盆地页岩油气地球化学特征 |
孟元林
赵紫桐
焦金鹤
乔德武
孟凡晋
肖丽华
胡安文
蒋涵森
李世铭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8
|
|
13
|
双清地区储层异常高孔带分布特征与成因分析 |
孟元林
吴巍
姜文亚
刘德来
牛嘉玉
孙洪斌
肖丽华
施尚明
|
《中国海上油气》
CAS
|
2008 |
9
|
|
14
|
盆地模拟在油气勘探初期阶段的应用 |
孟元林
肖丽华
李泰明
姜贵周
王清海
裘军跃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4 |
13
|
|
15
|
地化录井油气层判别模型及其在科尔沁油田的应用 |
孟元林
肖丽华
张庆昌
侯创业
李太浩
郝翠娟
张崇刚
李戈
|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5
|
|
16
|
成岩史模拟与成岩阶段预测——以黄骅坳陷碳酸盐岩为例 |
孟元林
贺茹
肖丽华
牛嘉玉
殷秀兰
|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17
|
渤海湾盆地北部深层碎屑岩储层孔隙度影响因素探讨 |
孟元林
李亚光
牛嘉玉
肖丽华
李臣
罗宪婴
张文才
郭永军
|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
2007 |
17
|
|
18
|
原始有机碳含量的恢复及应用 |
孟元林
肖丽华
郭庆福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4
|
|
19
|
地温史和有机质成熟史的一维模型 |
孟元林
吕延防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1989 |
2
|
|
20
|
石油初次运移史的两相渗流模型及应用 |
孟元林
肖丽华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
199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