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雨强度对植被过滤带中胶体迁移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颖 庾从蓉 +1 位作者 孙钰峰 段佩怡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116,共5页
通过人工降雨条件下胶体在10 m长度植被过滤带中的运移试验,建立耦合降雨的胶体迁移模型,以探究降雨强度对植被过滤带中胶体运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胶体在植被过滤带中的沉积吸附效率系数随运移距离呈幂指数下降趋势... 通过人工降雨条件下胶体在10 m长度植被过滤带中的运移试验,建立耦合降雨的胶体迁移模型,以探究降雨强度对植被过滤带中胶体运移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降雨强度下,胶体在植被过滤带中的沉积吸附效率系数随运移距离呈幂指数下降趋势,并在6 m左右趋于稳定;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胶体在植被过滤带中的沉积吸附效率系数增大,在较大降雨强度下的去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迁移 沉积吸附效率系数 降雨强度 植被过滤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力特性对植被过滤带中胶体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孙小璐 庾从蓉 孙钰峰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0-66,共7页
地表坡面流通过植被过滤带(VFS)时,植物的茎与枝会把水流的动能转化为湍流的动能,改变地表水的水力特性,进而影响胶体颗粒物的迁移。为了探讨不同水力特性的地表坡面流对胶体在VFS中的迁移和去除机制产生的影响,进而为利用VFS去除胶体... 地表坡面流通过植被过滤带(VFS)时,植物的茎与枝会把水流的动能转化为湍流的动能,改变地表水的水力特性,进而影响胶体颗粒物的迁移。为了探讨不同水力特性的地表坡面流对胶体在VFS中的迁移和去除机制产生的影响,进而为利用VFS去除胶体污染物的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室内试验,观测不同雷诺数地表坡面中胶体在VFS的迁移过程,同时耦合水量平衡方程与胶体运移方程,构建数值模型模拟胶体在VFS中的迁移。结果表明:随雷诺数增加,绕流状态逐渐复杂、规律性降低,胶体沉积吸附过程加强。同一水力特性条件下,处于不利吸附状态的胶体沿程粒径增大、表面电势减小,使扩散能力和沉积吸附能力减弱。但随雷诺数增加,VFS对胶体的去除效率降低,是由于在土壤饱和状态下流速的增加,胶体向土壤扩散过程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植被过滤带 饱和土壤 水力特性 雷诺数 沉积吸附效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过程和策略研究——基于对武汉市从事机器人教育的26位教师的深度访谈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玉芹 龙彦文 孙钰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121,共7页
研究基于对武汉市从事机器人教育的26位一线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对机器人教育中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过程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计算思维培养实践的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研究利... 研究基于对武汉市从事机器人教育的26位一线小学教师的深度访谈,对机器人教育中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过程和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计算思维培养实践的现状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研究利用共识质性研究方法和持续比较方法对教师的访谈数据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挖掘,发现在机器人教育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教学过程一般涉及四个阶段、八大环节,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策略;模式识别阶段的任务分析环节、交流反思阶段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策略尤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在计算思维培养过程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策略相对匮乏。研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提出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思维 机器人教育 教育机器人 教学策略 教学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