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置高温体倾斜多孔腔体中自然对流的LBM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培生 孙金丛 +1 位作者 张莹 李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3-1080,共8页
为了研究内置高温体倾斜多孔腔体中流体流动与传热机理,本文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从介观尺度对其多孔腔体内自然对流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讨论了孔隙度ε(0.4,0.7,1.0)、Da数(10^(-4),10^(-2))、Ra数(10~5~10~7)及倾角θ(0°~90... 为了研究内置高温体倾斜多孔腔体中流体流动与传热机理,本文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从介观尺度对其多孔腔体内自然对流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讨论了孔隙度ε(0.4,0.7,1.0)、Da数(10^(-4),10^(-2))、Ra数(10~5~10~7)及倾角θ(0°~90°)等参数对其对流传热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等温线会随着腔体倾斜向底部偏移;Da=10^(-4)时,流线呈现对称分布特性,Da数增大时,多孔方腔右侧流线会绕过高温方块经过左边区域,流线分布发生偏移。热壁面上平均Nusselt数Nuave随倾角增大呈现特定变化规律,增大孔隙度ε、Da数、Ra数时,均可以增强流体与热壁面之间的自然对流传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腔体 多孔介质 高温方块 自然对流 LBM NUSSELT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多孔方腔内自然对流非正交MRT-LB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培生 李伟 +2 位作者 张莹 孙金丛 王昭太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17,共9页
建立了倾斜多孔方腔自然对流的非正交多松弛系数格子Boltzmann(MRT-LB)模型,选取典型热流动问题分析了非正交转换矩阵的MRT-LB模型数值稳定性和运算效率,并对倾斜多孔方腔内自然对流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讨论了孔隙度ε(ε=0.4,0.6,0.9)... 建立了倾斜多孔方腔自然对流的非正交多松弛系数格子Boltzmann(MRT-LB)模型,选取典型热流动问题分析了非正交转换矩阵的MRT-LB模型数值稳定性和运算效率,并对倾斜多孔方腔内自然对流现象进行了模拟研究,讨论了孔隙度ε(ε=0.4,0.6,0.9)、倾角θ(-180°≤θ≤180°)、Rayleigh数(10~4≤Ra≤10~7)及Darcy数(Da=10^(-4),10^(-2))等参数对流动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正交转换矩阵的MRT-LB模型具有更好的数值稳定性和收敛速度;倾斜多孔方腔高温壁面上平均Nusselt数随倾角变化呈M型分布;Ra数、Da数增大使得Nusselt数最大值所对应的倾斜角度θ_(max)呈滞后规律;低Ra数时Nusselt数曲线出现不连续变化现象.最后通过曲线拟合得到Nusselt数与Ra*(Ra*=DaRa)数的幂函数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松弛格子 Boltzmann模型 倾斜多孔方腔 自然对流 数值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多孔腔体自然对流的非正交MRT-LB数值模拟
3
作者 李伟 李培生 +2 位作者 张莹 孙金丛 王昭太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10-816,共7页
基于非正交多松弛系数格子Boltzmann(MRT-LB)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多孔方腔自然对流计算模型,选取典型热流动问题分析了非正交转换矩阵的MRT-LB模型数值准确性和运算效率,布置两种粗糙多孔方腔模型进行研究。讨论了Rayleigh数、粗糙单元个数... 基于非正交多松弛系数格子Boltzmann(MRT-LB)方法建立了适用于多孔方腔自然对流计算模型,选取典型热流动问题分析了非正交转换矩阵的MRT-LB模型数值准确性和运算效率,布置两种粗糙多孔方腔模型进行研究。讨论了Rayleigh数、粗糙单元个数n、粗糙单元横纵比A等参数对方腔内流动传热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各个参数条件下腔内流场与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非正交MRT-LB模型具有很好的数值准确性和收敛速度,布置粗糙单元使得壁面处流线等温线发生变形,增大粗糙元单元个数n或横纵比A均会恶化方腔传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松弛格子Boltzmann模型 多孔方腔 自然对流 表面粗糙度 数值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型毛细管中气液两相流型及Taylor流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4
作者 黄乐平 张莹 +1 位作者 孙金丛 周敏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6年第2期167-172,204,共7页
运用FLUENT求解器中的VOF模型对T型毛细管中气液两相流型进行数值求算,模拟出不同气液相表观速率下的各流型变化及Taylor流流动,并考察了气液表观速率、接触角以及毛细管内径对Taylor流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气液两相... 运用FLUENT求解器中的VOF模型对T型毛细管中气液两相流型进行数值求算,模拟出不同气液相表观速率下的各流型变化及Taylor流流动,并考察了气液表观速率、接触角以及毛细管内径对Taylor流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气液两相的表观速率,观察Taylor流中的气液柱长度的变化,发现得到的模拟值和实验值在一定范围内非常吻合;气泡长度和液柱长度分别随着气相表观速率和液相表观速率的增大而变长;随着接触角的增大,Taylor流中气液柱的长度会呈现凹函数的线性变化,但整个过程波动范围均在15%以内,这表明接触角对Taylor流的流动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 流型 Taylor流 接触角 气液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