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刍议叶天士对张仲景应用黄芪之法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一帆 孟庆鸿 +7 位作者 孙资金 徐文秀 王凯 林煜坤 刘晓中 王雪茜 王庆国 程发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613-617,共5页
黄芪是中医临床中重要的补气药。早在汉代,张仲景就已经将其配伍规律记载于《金匮要略》中。清代著名医家、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广泛涉猎医书、汲诸家之所长,在临床中对经方进行灵活加减使用,故本文以应用黄芪之经方为例,对《临证指南... 黄芪是中医临床中重要的补气药。早在汉代,张仲景就已经将其配伍规律记载于《金匮要略》中。清代著名医家、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广泛涉猎医书、汲诸家之所长,在临床中对经方进行灵活加减使用,故本文以应用黄芪之经方为例,对《临证指南医案》与《金匮要略》进行对比研究,以应用黄芪之法为切入点,探究其在临床中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研究发现,叶天士在对张仲景7首经方中体现的益气利水法、益气温阳法、益气调营法与益气建中法继承的同时,不拘泥于疾病与证候,重视病机,扩大方剂的主治范畴;不拘泥于方药,重视治法,善用经方合方,是古方今用的典范。:益气利水法以黄芪主益气祛湿,结合“络病学说”,将水气病扩大至痹证;益气温阳法以黄芪配伍乌头补气温经,创制芪附汤;益气调营法继承营卫辨治观,并结合气血理论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益气建中法则不拘泥于虚劳之病,扩展至内妇科疾病,同时创制归芪建中汤等。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因此系统梳理古代名家的学术思想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临床医师在遣方用药时如何做到继承与发展古今医家学术思想提供直接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张仲景 《临证指南医案》 《金匮要略方论》 经方 黄芪 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庆国“病证症”结合论治心悸经验阐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婷 唐雪纯 +3 位作者 孙资金 欧阳欢 程发峰 王庆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8期150-153,162,共5页
心悸是临床中常见病证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中医治疗具有一定作用。王庆国教授行医五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认为对于心悸的诊治,只有把“病证症”有机结合起来辨识,才能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预判疾病演变的趋势,有针对... 心悸是临床中常见病证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中医治疗具有一定作用。王庆国教授行医五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认为对于心悸的诊治,只有把“病证症”有机结合起来辨识,才能抓住疾病的主要矛盾,预判疾病演变的趋势,有针对性地用药,最大化地减轻患者痛苦。本文介绍了王庆国教授对心悸的病因病机认识,从中西结合辨疾病,虚实为纲辨证治,随症加减复心律三个方面归纳了其学术思想及常用方药,并附典型病案1例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庆国 “病证症”结合论治 心悸 心律失常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夏秫米汤对大鼠睡眠改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承灏 廖雪晶 +6 位作者 孙资金 胡一帆 厉赢 吉静 邵奇 王庆国 程发峰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074-1083,共10页
目的探讨双夏秫米汤(半夏、夏枯草、薏苡仁1∶2∶1)对动物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1)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双夏秫米汤浸膏,配置成高、中、低剂量(248.5、497、994 mg/kg)的混悬液,阳性药选用地西泮(0.9 mg/kg)首先分别以高、中、低剂量进行协... 目的探讨双夏秫米汤(半夏、夏枯草、薏苡仁1∶2∶1)对动物睡眠的改善作用。方法(1)采用回流提取法制双夏秫米汤浸膏,配置成高、中、低剂量(248.5、497、994 mg/kg)的混悬液,阳性药选用地西泮(0.9 mg/kg)首先分别以高、中、低剂量进行协同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35 mg/kg)翻正实验,观测不同剂量的双夏秫米汤对大鼠睡眠时长以及睡眠潜伏期的影响;(2)腹腔注射400 mg/(kg·d)对氯苯丙氨酸(P-chlorophenylalanine,PCPA)复制失眠模型大鼠。模型复制成功后分别予以高、中、低剂量的双夏秫米汤混悬液连续给药7天,治疗结束后采用协同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观测不同剂量的双夏秫米汤对失眠大鼠的睡眠时长和睡眠潜伏期的影响,再通过旷场实验分别记录各组大鼠在5分钟内的移动距离、穿格数、中央区停留时间、直立次数、修饰次数;(3)使用脑电图结合肌电图的方法分析大鼠灌胃高剂量双夏秫米汤后8小时内的睡眠结构,分别观测大鼠的睡眠潜伏期,苏醒时长、总睡眠时长、非快眼动睡眠时长、快眼动睡眠时长。结果(1)在协同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翻正实验中双夏秫米汤高剂量组大鼠的睡眠时长显著延长,睡眠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0.05);(2)连续2天注射PCPA后造模大鼠表现出明显的攻击性,昼夜躁扰不宁,皮毛光泽较差并且食量下降,模型验证表明造模大鼠的睡眠潜伏期极为显著地延长(P<0.001),且睡眠时长非常显著地缩短(P<0.01),且经治疗后模型组大鼠的体重无明显增长(P<0.001),说明失眠模型复制成功。经治疗后各给药组大鼠的激惹性明显降低,双夏秫米汤中、高剂量组大鼠的睡眠潜伏期极为显著地缩短(P<0.001、P<0.001),高剂量组大鼠的睡眠时长非常显著地延长(P<0.01),且中、高剂量组大鼠的体重显著增长;在旷场实验中,双夏秫米汤高剂量组大鼠在旷场中的移动距离、穿格数、直立次数显著上升(P<0.001;P<0.001;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的中央区停留时间与修饰次数显著下降(P<0.01、P<0.001;P<0.01、P<0.01);(3)在大鼠灌胃高剂量双夏秫米汤后8小时的脑电分析中,发现大鼠的睡眠潜伏期、苏醒时长显著缩短(P<0.01,P<0.001),总睡眠、非快眼动睡眠、快眼动睡眠时长显著延长(P<0.001,P<0.001,P<0.05)。结论高剂量的双夏秫米汤对大鼠具有良好的镇静催眠作用,对由注射PCPA诱发失眠的大鼠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具体体现在可以改善其睡眠情况并有效缓解失眠所致的紧张焦虑情绪,激发大鼠的自发活动能力和探究能力。并且相较于地西泮,高剂量的双夏秫米汤可以通过延长快眼动睡眠改善大鼠的睡眠结构,该特征为本方改善睡眠的独特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大鼠 戊巴比妥钠 半夏秫米汤 夏枯草 半夏 薏苡仁 脑电图 睡眠结构 行为学 对氯苯丙氨酸 旷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