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水植物对岩溶碳汇稳定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彩云 郑冰清 +8 位作者 李俊 符洪铭 孙荣卿 刘红豪 廖祖莹 江红生 吴振斌 夏世斌 王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30-439,共10页
岩溶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其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地球上每年约45%的光合作用发生在水环境中,而岩溶区沉水植物如何影响岩溶碳汇稳定性仍不明确。以3条岩溶区河流中的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pH-drift技术... 岩溶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其稳定性是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地球上每年约45%的光合作用发生在水环境中,而岩溶区沉水植物如何影响岩溶碳汇稳定性仍不明确。以3条岩溶区河流中的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样方法、pH-drift技术和元素化学计量学,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开展了沉水植物对岩溶碳汇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ZDR中沉水植物有8种,CTR中沉水植物有5种,HXR中沉水植物有7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趋势均为ZDR>HXR>CTR。在3条河流中沉水植物的优势种为苦草、海菜花、竹叶眼子菜和黑藻,且均具有利用HCO-3的能力。ZDR、HXR和CTR中沉水植物的年固碳量分别为8.56×10^(3)、4.83×10^(3)和3.88×10^(3) g·m^(-2)·a^(-1),平均值为5.76×10^(3) g·m^(-2)·a^(-1),分别是草地的37.65倍和人工林的40.56倍。3条河流中沉水植物多样性越高,其固碳量也越高。总的来说,在岩溶水生态系统中沉水植物发挥着碳泵的作用,进而提高了岩溶碳汇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碳汇 沉水植物固碳 植物多样性 优势种植物 河流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