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235钢板表面TIG法熔覆铜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9
1
作者 禹业晓 李玉龙 +1 位作者 徐健宁 孙煜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TIG堆焊方法在Q235钢板上堆焊铜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接头界面的组织形貌,分析了焊接工艺对铜合金层中泛铁量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计对堆焊接头的硬度分布以及焊接工艺对显微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合金... 采用TIG堆焊方法在Q235钢板上堆焊铜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接头界面的组织形貌,分析了焊接工艺对铜合金层中泛铁量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计对堆焊接头的硬度分布以及焊接工艺对显微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合金层和界面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发现基体元素向铜合金层中熔解产生不同形状的泛铁相;堆焊层硬度由于微观组织的不均匀性和Fe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具有很大的波动,平均显微硬度随焊接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 硅青铜 TIG堆焊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度投影的跑道线提取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煜杰 杨欢 +1 位作者 吴政隆 李杰 《兵工自动化》 2015年第11期9-13,共5页
针对无人机着陆时采用传统的Hough变换或者利用跑道区域先验信息的方法所产生的计算时间开销较大和未知先验信息前提下不适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度投影的跑道线检测算法。通过模板匹配提取跑道区域作为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 针对无人机着陆时采用传统的Hough变换或者利用跑道区域先验信息的方法所产生的计算时间开销较大和未知先验信息前提下不适用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灰度投影的跑道线检测算法。通过模板匹配提取跑道区域作为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在ROI中进行边缘提取;对于边缘提取后的图像使用灰度投影算法,获得可能的直线在空间内的位置,并使用K-means算法对可能的直线进行聚类,从而获得跑道边线的估计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提取跑道边线,相比于传统Hough变换的直线提取算法,可以减少50%的时间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道线提取 灰度投影 线检测 K-MEANS聚类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诸城盆地早白垩世砂岩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区构造环境的制约
3
作者 倪金龙 张红 +3 位作者 唐小玲 史晓晓 孙煜杰 韩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587-600,共14页
诸城盆地作为早白垩世伸展盆地,与其东南侧胶南造山带之间的耦合关系一直以来仍缺少相关研究。基于野外地质考察、砂岩碎屑组分统计及主量元素特征分析,探讨了早白垩世诸城盆地的物源方向、莱阳群砂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物源区风化特征及... 诸城盆地作为早白垩世伸展盆地,与其东南侧胶南造山带之间的耦合关系一直以来仍缺少相关研究。基于野外地质考察、砂岩碎屑组分统计及主量元素特征分析,探讨了早白垩世诸城盆地的物源方向、莱阳群砂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物源区风化特征及大地构造背景。结果表明:诸城盆地莱阳群砂岩地球化学类型主要为铁砂岩和杂砂岩,其源岩具有长英质火成岩或中性岩特点;砂岩的化学蚀变指数(45~58)、化学风化指数(47~69)、斜长石蚀变指数(58~73)和化学组分变化指数(0.86~1.02)体现了源区风化作用很弱的特征;Dickinson分类图解及古流向指示砂岩源区主要为盆地东南侧的胶南造山带,砂岩的地球化学组成、风化特征等共同说明早白垩世时期胶南造山带经历了快速隆升事件;结合前人关于该地区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胶南造山带的本次快速隆升是岩石圈减薄作用的结果,因而诸城盆地的快速沉降与胶南造山带的隆升是相互耦合的。上述结果一方面从地球化学角度证实了胶南造山带早白垩世时期经历了快速隆升事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诸城盆地原型是伸展断陷盆地,二者均是华北东部岩石圈减薄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阳群 早白垩世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圈减薄 盆山耦合 盆地原型 风化指数 诸城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老排与红锥的不同种植模式对林下凋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梁育兴 袁在翔 +5 位作者 王凯 李荣生 张少杰 张鹏鹏 陈勇 孙煜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67,128,共12页
[目的]探究米老排与红锥混交组合模式的水源涵养能力特征,筛选出水源涵养能力最佳的混交组合模式,为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林的构建与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3种混交比例(1∶3,2∶2,3∶1)和3种混交方式(株间混交、行带混交、块状混... [目的]探究米老排与红锥混交组合模式的水源涵养能力特征,筛选出水源涵养能力最佳的混交组合模式,为西江流域水源涵养林的构建与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3种混交比例(1∶3,2∶2,3∶1)和3种混交方式(株间混交、行带混交、块状混交)设置了9种米老排与红锥的混交林组合模式,并以米老排、红锥纯林为对照,对比分析了11种种植模式凋落物层、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差异,利用熵权TOPSIS(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模型筛选出最佳水源涵养能力的混交组合模式。[结果]①试验林凋落物层生物量、自然持水量、有效拦蓄量和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17~4.21,0.38~2.29,5.15~10.58,6.40~13.37 t/hm2,均与试验林中米老排比例显著正相关(p<0.05);相比于株间混交、块状混交,行带混交的凋落物层生物量与有效拦蓄量较高。②试验林0—30 cm土层的自然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饱和蓄水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756.14~1007.21,1130.73~1388.40,117.96~422.63,1444.70~1590.66 t/hm2;其中,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在不同林分之间差异显著,且均与试验林中米老排比例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③米老排与红锥以3∶1混交比例进行行带混交的林分水源涵养能力最好,米老排纯林次之,其后是其余混交林,最后是红锥纯林。[结论]在幼龄林阶段,米老排与红锥混交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好于各自的纯林,且这种混交效应受混交比例与混交方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种植模式 凋落物 土壤 熵权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阅读教学的眼动数据可视化批注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程时伟 孙煜杰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10-614,共5页
学生在论文阅读过程中往往无法把握重点、理解全文结构和段落关系,导致阅读理解水平较低.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研究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记录注视点和眼跳等眼动数据,提取相关的阅读特征,在此基础上生成眼动数据可视化批注... 学生在论文阅读过程中往往无法把握重点、理解全文结构和段落关系,导致阅读理解水平较低.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研究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记录注视点和眼跳等眼动数据,提取相关的阅读特征,在此基础上生成眼动数据可视化批注.主要利用灰色阴影表示段落阅读速度、段落边框表示重复阅读的次数以及段落间连线表示相互之间的转换频率.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课堂测试中,记录教师阅读论文时的眼动数据并生成可视化批注,然后分享给学生被试用户,进而对学生阅读理解水平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的阅读理解客观答题得分和主观小结撰写得分,其平均值分别比控制组学生的平均得分提高了31%和57%,验证了眼动可视化批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动跟踪 注视点 阅读 社会计算 人机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莲拆离断层带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的分形特征及流变参数估算
6
作者 孙煜杰 倪金龙 +1 位作者 史晓晓 郭颖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44,共9页
五莲拆离断层带中石英韧性变形明显,在野外主要表现为条带状、拔丝状,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多晶石英条带,发育亚颗粒旋转重结晶和膨凸重结晶,剪切带经历了中低温条件下的变形,变形温度为300~450℃。利用分形方法对石英颗粒边界的研究表明... 五莲拆离断层带中石英韧性变形明显,在野外主要表现为条带状、拔丝状,显微镜下主要表现为多晶石英条带,发育亚颗粒旋转重结晶和膨凸重结晶,剪切带经历了中低温条件下的变形,变形温度为300~450℃。利用分形方法对石英颗粒边界的研究表明,发生动态重结晶的石英颗粒边界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和明显的分形特征,亚颗粒旋转重结晶石英颗粒分维数介于1. 260~1. 319之间,均值1. 276;膨凸重结晶石英颗粒的分维数为1. 217~1. 297,均值为1. 256;根据石英粒径估算出亚颗粒旋转重结晶和膨凸重结晶作用变形阶段的古差异应力,分别为7. 84~21. 58MPa和18. 51~56. 65 MPa;基于分维值计算的应变速率计算公式,获得亚颗粒旋转与膨凸重结晶石英颗粒的应变速率分别为10-8. 4~10-7. 7s-1、10-10. 5~10-9. 7s-1;基于石英流变率计算,亚颗粒旋转重结晶的石英应变速率介于10-12. 88~10-11. 73s-1之间,膨凸重结晶的为10-13. 72~10-12. 46s-1。本地区韧性变形的应变速率大于一般性韧性剪切带应变速率,可能与拆离断层带的快速拆离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重结晶 分形 应变速率 古差应力 五莲拆离断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老排不同优树叶片重要组分和饲用潜力
7
作者 孙煜杰 袁在翔 +4 位作者 徐晖 余纽 董明亮 何栋 杨锦昌 《温带林业研究》 2025年第5期55-60,共6页
【目的】了解米老排叶片重要组分的变化规律,为木本饲用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省郁南林场米老排种源家系试验林中筛选的7株优树为研究对象,采集优树嫩叶与老叶,测定叶片甾酮、单宁、总黄酮、粗蛋白等活性物质与营... 【目的】了解米老排叶片重要组分的变化规律,为木本饲用资源的挖掘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广东省郁南林场米老排种源家系试验林中筛选的7株优树为研究对象,采集优树嫩叶与老叶,测定叶片甾酮、单宁、总黄酮、粗蛋白等活性物质与营养组分的含量,通过方差分析评估不同优树叶片类型、采样季节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叶片成分的影响,同时利用熵权TOPSIS模型筛选出叶片饲用价值相对高的米老排优良单株。【结果】(1)米老排优树叶片甾酮、单宁、总黄酮、粗蛋白含量变化幅度分别为4.28~23.75、14.39~51.97、11.95~35.85、86.86~150.62 g·kg^(-1),且受不同叶片类型、采样季节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2)老叶片甾酮、单宁、总黄酮、粗蛋白的含量显著高于嫩叶;(3)米老排叶片单宁、粗蛋白含量分别在秋季、春季较高;(4)优树P2、P7、P1在单株生物量、叶片饲用价值等方面的表现相对最好。【结论】米老排叶片适宜作为家禽饲料或饲料添加剂,在开发木本饲料时应统筹考虑不同种质、叶片类型与采集时间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老排 叶片 甾酮 单宁 总黄酮 粗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