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00km/h高铁隧道出入口缓冲结构开口率对微压波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浩程 王英学 +2 位作者 古理全 张子为 马伟斌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3,共11页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 随着高速列车运行时速的提升,车-隧气动效应加剧、微压波超限问题愈发严重。以往研究表明,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是解决微压波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随着隧道长度增加、列车时速提升,仅以入口缓冲结构作为标准的设计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并且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更多集中在入口缓冲结构,对出口缓冲结构及隧道出入口均设置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利用控制容积法分析出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关键影响参数。基于LES湍流模型和动网格技术建立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对关键参数的正确性做出验证。分析隧道出入口对称、非对称设置缓冲结构对微压波特性的影响,提出适用于单线和双线隧道的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的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是影响出口缓冲结构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的关键参数,开口率越大,微压波压力最大值越低;2)隧道入口以压力梯度为控制标准设置最优缓冲结构、隧道出口提高缓冲结构开口率的形式,在单线隧道缓冲结构设计中对微压波有更高的缓解率,出口缓冲结构开口率越大,对微压波压力缓解效率越高;3)双线隧道洞口开口式缓冲结构设计时,应当增加其总开口率,同时选择小面积、多个数的开口形式并在隧道出入口对称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0km/h高速铁路隧道 出口缓冲结构 微压波 控制容积法 出入口缓冲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溶胶−EVA−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浆材配比正交优化及对其物性的影响
2
作者 沈玉旭 柴肇云 +6 位作者 孙浩程 刘向御 郭俊庆 肖畅 李天宇 辛子朋 史沁彬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43-2659,共17页
针对传统水泥基浆材不能满足煤矿大变形巷道注浆加固实际需求的难题,通过添加纳米硅溶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粉煤灰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改性获得高性能复合浆材。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系统研究复合浆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变... 针对传统水泥基浆材不能满足煤矿大变形巷道注浆加固实际需求的难题,通过添加纳米硅溶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和粉煤灰对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行改性获得高性能复合浆材。采用正交试验和极差分析法系统研究复合浆材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确定最优配比,并进一步分析最优配比复合浆材与纯水泥的物性差异,构建复合浆材的水化反应机理模型,阐明其加固破碎岩石的力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浆材最优配比为:水灰比0.7,粉煤灰掺量15%,硅溶胶掺量2%,EVA掺量7.5%;相较于纯水泥,复合浆材流变性略有下降,但浆液稳定性、力学性能等均有显著提升,初凝时间缩短了38.9%,终凝时间缩短了53.8%,析水率降低了60%,结石率提高了3.3%,单轴抗压强度提高了39.1%,抗拉强度提高了97.2%,拉压比提高了41.7%;硅溶胶和粉煤灰在不同时期与Ca(OH)2发生火山灰反应生成更多水化硅酸钙(C-S-H)和水化铝酸钙(CA-H),促进复合浆材的水化反应,并加速EVA成膜,使结石体更加致密;复合浆材注入量和胶结体单轴抗压强度均随注浆压力的增大而增加,随Talbot指数的增加,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破坏形式多呈鼓状,剪胀变形明显;当注浆压力大于2 MPa,Talbot指数为0.5时,胶结体强度较大,破坏较小。本研究为水泥基复合浆材早期强度、增韧改性提供了可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硅溶胶 EVA 粉煤灰 普通硅酸盐水泥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 km/h高铁隧道出入口缓解微气压波综合效果分析
3
作者 王英学 刘恒源 +4 位作者 金相海 孙浩程 章伟华 方雨菲 马伟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2-1430,共9页
为准确预测高速铁路隧道出口微气压波幅值,以三维、非定常、可压缩流动理论为基础,利用Fluent软件模拟时速400 km的列车驶入100 m2端墙式双线隧道时,分析列车在不同入口侧部开口缓冲结构、出口侧部开口缓冲结构及出口仰坡斜率下对出口... 为准确预测高速铁路隧道出口微气压波幅值,以三维、非定常、可压缩流动理论为基础,利用Fluent软件模拟时速400 km的列车驶入100 m2端墙式双线隧道时,分析列车在不同入口侧部开口缓冲结构、出口侧部开口缓冲结构及出口仰坡斜率下对出口微气压波的影响效应,并结合出入口缓冲结构综合分析微气压波联合缓解效果。结果表明:1)对出口微气压波峰值、出口缓冲结构、仰坡斜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合辐射立体角公式线性拟合立体角变化趋势,得出立体角随缓冲结构开口率、洞门仰坡斜率的增大均呈现由急到缓的2段式上升曲线;2)数值分析得到在不同入口缓冲结构开口率下初始压缩波压力梯度变化规律和出口微气压波缓解效率规律,再结合隧道出口缓冲结构、仰坡斜率提出微气压波联合缓解效率预测公式,预测分析微气压波联合缓解效果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趋势;3)针对预测结果结合数值模拟验证工况进行误差分析,表明可以将出口立体角分析结果与入口缓冲结构缓解规律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缓冲结构 辐射立体角 微气压波 缓解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岭石表面水化机理及电场弱化其吸附性能的分子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天宇 柴肇云 +3 位作者 杨泽前 辛子朋 孙浩程 闫珂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高岭石是泥岩黏土矿物组成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水理特性对分析高岭石类黏土矿物遇水工程性质劣化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高岭石表面水化机理及电化学作用对高岭石表面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子... 高岭石是泥岩黏土矿物组成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其水理特性对分析高岭石类黏土矿物遇水工程性质劣化的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高岭石表面水化机理及电化学作用对高岭石表面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子在高岭石(001)晶面吸附时水中的Hw、Ow原子与高岭石表面羟基的Hs、Os原子间形成了Hw-Os及Hs-Ow两种类型的氢键,并且Hw-Os氢键作用较强;水分子与高岭石(001)晶面之间形成的氢键作用导致高岭石(001)晶面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质;外加电场对体系中水分子的平衡构象及吸附形态产生显著影响,当体系无电场时,水分子通过氢键与高岭石(001)晶面结合紧密,随着电场强度不断增加,水分子逐渐从高岭石表面脱附,以氢原子朝上、氧原子朝下的“V”字型结构向体相中扩散,水分子的偶极矩沿电场方向排列;随着水-高岭石体系中电场强度的增加,吸附体系中的氢键作用逐渐被破坏,水分子脱附能力增强,高岭石表面对水分子的吸附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岭石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水化 分子动力学 电场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钴/MCM-41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德军 郭锐 +3 位作者 孙浩程 刘芳 赵朝成 王永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9-24,共6页
以MCM-41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将酞菁钴负载到分子筛上以氙灯为光源降解甲基橙溶液。对负载型酞菁钴催化剂进行FT-IR、XRD、SEM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催化剂负载效果良好,且分子筛结构未发生改变。以甲基橙溶液为模拟处理对象,研究催化... 以MCM-41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将酞菁钴负载到分子筛上以氙灯为光源降解甲基橙溶液。对负载型酞菁钴催化剂进行FT-IR、XRD、SEM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催化剂负载效果良好,且分子筛结构未发生改变。以甲基橙溶液为模拟处理对象,研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考察了光照、酞菁钴负载、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氧气充足时,在光照条件下、0.04g负载型酞菁钴催化剂处理200mL的0.05g/L甲基橙溶液能够有很好的处理效果,2h降解率能够达到98.3%,且重复利用4次后降解率仍能达到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钴 负载 降解 甲基橙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酸处理对整体式La_(0.8)Sr_(0.2)MnO_3催化剂催化甲苯燃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浩程 王永强 +1 位作者 赵朝成 张利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32-36,共5页
整体式催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蜂窝陶瓷载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酸处理可以改进其结构上的不足。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种类的酸溶液对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进行了预处理,考察了酸处理对整体式催化剂的基本性质及甲苯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 整体式催化剂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蜂窝陶瓷载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酸处理可以改进其结构上的不足。使用不同质量分数、种类的酸溶液对堇青石蜂窝陶瓷载体进行了预处理,考察了酸处理对整体式催化剂的基本性质及甲苯催化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RD、BET等表征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蜂窝陶瓷载体经质量分数为30%硝酸溶液处理后可达最佳效果,负载率提高48%以上,比表面积扩大20倍以上,由其制得的催化剂催化甲苯燃烧的起燃温度为219℃,降低了19℃,完全转化温度为281℃。表征结果说明酸洗过程未改变载体组成,而是使载体比表面积增加20倍以上,从而提高了整体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处理 堇青石 蜂窝陶瓷载体 整体式催化剂 挥发性有机物 甲苯 催化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火电机组调峰系统的储热参数设计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孙浩程 宋民航 +2 位作者 郭璞维 张长永 王金星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3期9-15,共7页
[目的]为适应原有火电机组对新能源电力消纳的需求,提高其调峰能力是关键因素之一。[方法]储热系统作为燃煤热电机组“热电解耦”的重要方式,评价其参数匹配性具有工程参考价值。文章采用一种耦合储热装置来增加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的... [目的]为适应原有火电机组对新能源电力消纳的需求,提高其调峰能力是关键因素之一。[方法]储热系统作为燃煤热电机组“热电解耦”的重要方式,评价其参数匹配性具有工程参考价值。文章采用一种耦合储热装置来增加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的方法,并结合热负荷以及电负荷的功率曲线,对储热装置参数的影响规律展开了系统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以区域负荷曲线为典型案例,随着储热罐的储热容量和充放热速率参数的提高,储热系统对机组的热负荷调节能力先逐渐提升并在分别在112.75 MW和12937 MW·min时达到上限,此时深度调峰参数为77 MW左右;此外,储热容量与充放热速率具有一定的匹配关联,二者中瓶颈因素将直接制约系统的深度调峰性能。[结论]通过对储热和放热边界情景的积分,精确的展示了储热罐在辅助调峰过程的中作用,同时结合其运行策略的优化设计能够进一步分析储热辅助调峰系统的参数匹配关系,为后续火电机组耦合储热系统的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系统 凝汽机组 热电解耦 抽汽供暖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技术在火电厂中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孙浩程 魏厚俊 +4 位作者 胡鋆 陈曦 王云芳 韩玉鑫 刘畅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4期63-69,共7页
[目的]火电厂耦合电化学储能设备是新能源电力高比例渗透下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峰能力的可行解决路线。[方法]文章首先对电化学储能技术在火电厂中的作用和应用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电化学储能技术特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不同种类的电... [目的]火电厂耦合电化学储能设备是新能源电力高比例渗透下提高电力系统灵活调峰能力的可行解决路线。[方法]文章首先对电化学储能技术在火电厂中的作用和应用特点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电化学储能技术特性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对不同种类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在不同应用目的和场景下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对现阶段电化学储能技术在火电厂中的应用情况及瓶颈进行了梳理;最后对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虽然电化学储能技术在火电厂中的工程应用前景广阔,但仍在运行安全性、建设维护成本、材料回收等方面存在改进空间。[结论]运行策略优化、新型高性能材料开发以及设备安全与回收管理将成为未来阶段电化学储能技术参与火电调频应用过程中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技术 电化学储能 火电厂 自动发电控制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文学改编与电影创作的联系——以电影《罗生门》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浩程 《传媒论坛》 2021年第19期104-106,共3页
由文学作品改编之后的电影不在少数,这其中,如何能够展现文学作品内涵与导演思想意识的共通是评析一部电影作品的主要方面。成功的文学作品改编,势必能够拓展电影的生命活力,同时也是电影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以黑泽明... 由文学作品改编之后的电影不在少数,这其中,如何能够展现文学作品内涵与导演思想意识的共通是评析一部电影作品的主要方面。成功的文学作品改编,势必能够拓展电影的生命活力,同时也是电影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以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为例。探究电影《罗生门》如何展现人性,生死善恶的主题,但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已经构成了一种二元对立结构的叙事方式,而这种改编的成功不单单要求文学作品具备深刻的人文主义价值,也考验导演对于艺术追求的能力,这同时也启示我们,改编务必要尊重原著的价值意义,从更加深刻的层面挖掘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生门 文学改编电影 叙事方法 黑泽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质泥岩峰后破裂承载特征与块体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辛子朋 柴肇云 +3 位作者 孙浩程 李天宇 刘新雨 段碧英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69-2380,共12页
岩石峰后阶段的变形承载规律对巷道破碎区围岩的稳定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岩石峰后阶段的破裂演化规律与承载特征,以砂质泥岩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控制应变量为峰值应变不同倍数的单轴压缩试验,并应用非线性分形理论阐明了峰后破裂... 岩石峰后阶段的变形承载规律对巷道破碎区围岩的稳定性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岩石峰后阶段的破裂演化规律与承载特征,以砂质泥岩为试验对象,开展了控制应变量为峰值应变不同倍数的单轴压缩试验,并应用非线性分形理论阐明了峰后破裂块体的分布规律。基于试验结果,构建了峰后含贯通破裂面岩样的力学分析模型。结果表明:(1)砂质泥岩全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出单峰状与多峰状两种形态的峰后应力跌落方式;(2)峰后阶段,试样破坏模式由低倍峰值应变下的张性破坏逐渐转变为高倍峰值应变下的剪切滑移破坏;(3)同应变量下试样破裂块体的分形维数内部大于外部,且二者与试样的峰后应变倍数值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4)岩石在峰后阶段的持续破坏方式与块体间接触破裂面特性有关,破裂块体仅会在一定的倾角范围内沿破裂面滑动,依据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可准确解释砂质泥岩峰后阶段破裂承载特性与块体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破碎区 峰后承载 破裂块体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真空管道交通系统气动能耗分析
11
作者 张子为 王英学 +2 位作者 孙浩程 古理全 任文强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2-119,I0002,共9页
真空管道交通系统通过营造密闭低气压环境实现列车超高速节能运行。为了实现列车明线与真空管道运行的无缝连接,设计了分级真空管道交通系统,采用分隔门将管道系统分段,合理调整各管段内初始气压,列车通过管道系统过程中调整分隔门的开... 真空管道交通系统通过营造密闭低气压环境实现列车超高速节能运行。为了实现列车明线与真空管道运行的无缝连接,设计了分级真空管道交通系统,采用分隔门将管道系统分段,合理调整各管段内初始气压,列车通过管道系统过程中调整分隔门的开关使相邻段气体混合,实现列车常压与低压环境运行的合理过渡。参考理想气体功能理论,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管道-列车系统气动能耗,探讨分级真空管道参数对气动能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选取合理参数,系统降低的气动阻力能耗大于真空势能损失,可实现气动节能;当布置过渡管段、设计较大阻塞比、较长中间管段,系统气动节能效果较好。以气动节能效果为设计标准的分级真空管道交通系统参数设计体系,可为未来超高速运输发展,以及真空管道的设计和运营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真空管道 超高速列车 气动阻力能耗 真空势能损失 管道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平行裂隙节理岩体的破坏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玉成 孙浩程 +2 位作者 房媛 杨定韬 孟祥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5期215-220,共6页
对含平行裂隙相似材料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用PFC3D模型进行了模拟。通过试验和DEM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了含平行双裂隙岩体在单轴压缩下的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形破坏阶段,当轴向应变达到0.02后,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双峰&qu... 对含平行裂隙相似材料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并用PFC3D模型进行了模拟。通过试验和DEM结果对比分析,探讨了含平行双裂隙岩体在单轴压缩下的破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形破坏阶段,当轴向应变达到0.02后,应力-应变曲线出现"双峰"现象;抗压强度随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大呈非线性变化。预制裂隙倾角较小时(≤45°),抗压强度随裂隙倾角变化规律不明显。预制裂隙倾角在45°时,试块抗压强度最低。预制裂隙倾角较大时(≥45°),抗压强度随裂隙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裂纹起裂区域均位于两预制裂隙中间区域。随着预制裂隙倾角的增大,萌生裂纹的端点位置从两端点均在预制裂隙中间,向一端点位于裂隙中间另一端点位于预制裂隙顶端,到两端点均位于预制裂隙顶端转变;试件不同预制裂隙倾角对应不同的岩桥倾角,岩桥倾角较大时(≥60°),岩桥倾角与抗压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平行裂隙 模拟材料 裂隙倾角 平行粘结 破坏规律 DEM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储能技术及其耦合发电机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徐宪龙 张艺凡 +4 位作者 孙浩程 赵浩腾 赵国睿 杨浩 魏书洲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3期119-126,共8页
[目的]双碳目标的提出增加了新能源电力嵌入的必要性,为了研究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方法,文章对飞轮储能技术及其耦合发电机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方法]文章概括总结了飞轮储能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与成果以及应用难点与措施,分析... [目的]双碳目标的提出增加了新能源电力嵌入的必要性,为了研究提高机组灵活性的方法,文章对飞轮储能技术及其耦合发电机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方法]文章概括总结了飞轮储能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与成果以及应用难点与措施,分析了研究飞轮储能的系统建模与运行策略的具体方法,并对飞轮储能分别耦合火力发电、风力发电以及太阳能发电的原理与应用特点进行了重点分析。[结果]我国的飞轮储能系统研究已经取得较为先进的成果,并且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研究方法,在飞轮储能技术耦合多能源发电机组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结论]在当今环境下,飞轮储能技术耦合多能源发电机组已经成为研究趋势与重点,本文所总结内容为后续飞轮储能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轮储能 工作原理 系统建模 运行策略 多能源发电机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污染物环境管理与治理现状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巍 赖晓晨 +2 位作者 孙浩程 李宝忠 王学海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8期6-9,共4页
化学品的生产、运输、使用等过程会导致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暴露,新污染物会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风险。文章简述了新污染物的含义、分类及危害,分析了我国新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总结了我国新污染物的环境管理政策发展... 化学品的生产、运输、使用等过程会导致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暴露,新污染物会给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极大风险。文章简述了新污染物的含义、分类及危害,分析了我国新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总结了我国新污染物的环境管理政策发展和监测治理技术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新污染物的环境管理、监测分析技术和处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为实现新污染物的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环境管理 治理 监测 分析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对高岭石表面重金属离子吸附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闫珂 柴肇云 +3 位作者 李天宇 杨泽前 辛子朋 孙浩程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74-3884,共11页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煤矿区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为阐明电场对高岭石表面重金属离子吸附特征的影响规律,以矿区土壤中Pb(Ⅱ)、Cd(Ⅱ)和Cu(Ⅱ)3种常见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初步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优化得到稳定的高岭石-溶液...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煤矿区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为阐明电场对高岭石表面重金属离子吸附特征的影响规律,以矿区土壤中Pb(Ⅱ)、Cd(Ⅱ)和Cu(Ⅱ)3种常见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初步构建三维可视化模型,优化得到稳定的高岭石-溶液-高岭石模拟体系,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探究电场作用下重金属离子在高岭石(001)晶面的吸附方式、原子密度分布、扩散系数及径向分布函数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电场方向为+Z时,电场促进重金属离子和硅氧烷表面之间的络合作用,重金属离子第1水化壳的配位数随着电场强度增大而减少,外层配合物吸附百分比随着电场强度增大而增大。电场方向为-Z时,外层配合物吸附百分比随着电场强度增大而降低,高岭石表面与重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减弱,更多的重金属离子游离在溶液中与氯离子配对;电场极化作用下重金属离子第1和2水化壳之间没有明显分界,水化壳之间存在水分子交换;电场作用下重金属离子在高岭石(001)面上的均方位移曲线MSD表现出各向异性,X、Y方向扩散系数大于Z方向,总扩散系数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扩散系数受电场正负方向的影响不明显;Pb(Ⅱ)离子和Cd(Ⅱ)离子在高岭石表面上仅存在外层配合物,Cu(Ⅱ)离子存在内、外层配合物共存的吸附方式;高岭石对3种重金属离子吸附优先顺序为Pb(Ⅱ)>Cu(Ⅱ)>Cd(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重金属 高岭石 吸附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