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是"争夺领导权"还是争取平等——论中苏论争的实质 被引量:9
1
作者 孙泽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3-49,共7页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苏同盟关系中,由于中国争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头"而导致双方关系的紧张与对立。对此,作者认为,中国没有争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头",而不平等的党际与国家关系才是中苏同盟关系恶化的实质所在。本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苏同盟关系中,由于中国争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头"而导致双方关系的紧张与对立。对此,作者认为,中国没有争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头",而不平等的党际与国家关系才是中苏同盟关系恶化的实质所在。本文通过对大量史实的梳理,对这一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前苏联 外交关系 毛泽东 斯大林 赫鲁晓夫 执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识、差异与启示:1956-1957年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再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泽学 张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9,共10页
在1956—1957年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央领导层和社会精英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执政能力建设、学习苏联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均有共识,但由于各自的社会位置不同而各有侧重。中央领导层的探索富于理论性和系统... 在1956—1957年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央领导层和社会精英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执政能力建设、学习苏联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均有共识,但由于各自的社会位置不同而各有侧重。中央领导层的探索富于理论性和系统性,是一种自觉的理论活动。而社会精英层则是在贯彻"双百方针"、帮助中共整风的"感召"下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在"鸣放"和"反右"运动初期曾得到中央领导层的肯定。两个层面的理论探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反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共国际共运中心观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泽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9-77,共9页
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党以来,中共的国际共运中心观经历了以共产国际为中心、“以苏共为中心”到国际共运“没有中心”的转换。本文历史地考察了中共国际共运中心观的演变,并对各观... 中共领导的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建党以来,中共的国际共运中心观经历了以共产国际为中心、“以苏共为中心”到国际共运“没有中心”的转换。本文历史地考察了中共国际共运中心观的演变,并对各观念形成的背景及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共运 中共 共产国际 苏共 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共和平实现“耕者有其田”中的公债征购 被引量:4
4
作者 孙泽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8-87,共10页
公债征购是中共在解放区和平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一项政策,虽然有多个解放区制定过实施细则,但是仅在陕甘宁边区试行效果显著。公债征购是中共巩固和平民主统一战线、暂时缓和与地主阶级的关系、争取农民支持、与群众自下而上... 公债征购是中共在解放区和平实现"耕者有其田"的一项政策,虽然有多个解放区制定过实施细则,但是仅在陕甘宁边区试行效果显著。公债征购是中共巩固和平民主统一战线、暂时缓和与地主阶级的关系、争取农民支持、与群众自下而上的土地改革运动相配合、改变党在土地改革中落后局面和巩固合法性的产物。中共提出公债征购除从现实考虑外,还有思想基础,也是对中间势力和国民党提出以土地债券平均地权的回应。它是《五四指示》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五四指示》的方针是一致的。从其发布与实施看,体现了中共中央决策的审慎性和地方实施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公债征购 “耕者有其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的认识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泽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1-80,共10页
抗战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的认识严重脱离中共实际,表现在由担忧中共的阶级基础到对中共性质给予误判;虽然认同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但对中国革命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却不能正确面对;对中共党内开展的批判王明错误的斗争,共产国... 抗战时期,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共的认识严重脱离中共实际,表现在由担忧中共的阶级基础到对中共性质给予误判;虽然认同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但对中国革命中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却不能正确面对;对中共党内开展的批判王明错误的斗争,共产国际、联共(布)曾存在严重误解;在统一战线问题上不考虑中共的要求而迁就国民党;对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缺乏了解,对中共的发展潜力认识不足。上述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共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共产国际 联共(布) 中共 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文化思想与初级阶段文化建设
6
作者 孙泽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3,共4页
毛泽东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关于文化建设应与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 ,新文化建设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文化建设多样性和大众化及科学性的思想 ,为初级阶... 毛泽东文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关于文化建设应与经济、政治发展相适应 ,新文化建设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吸收外国先进文化走向世界 ,文化的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文化建设多样性和大众化及科学性的思想 ,为初级阶段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文化思想 初级阶段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泽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7-30,共4页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站在当今世界发展理论的前沿 ,吸收其合理成份 ,在深刻分析中国发展的历史和总结世界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思考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邓小平发展理论立足中国实际 ,成功地解决了在现代化... 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站在当今世界发展理论的前沿 ,吸收其合理成份 ,在深刻分析中国发展的历史和总结世界后发展国家现代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思考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模式。邓小平发展理论立足中国实际 ,成功地解决了在现代化进程中摆脱依附性发展、避免发展失衡、克服发展中的“急性病”、实现稳定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发展理论 中国现代化
全文增补中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东省“地下工厂”现象探析
8
作者 徐子杰 孙泽学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4-143,共10页
计划经济时期的“地下工厂”是当代中国史上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一些规模不大的家庭工场以及少数事实上属于私人经营的工厂在并不合法的情况下存在,被当时各地有关部门定性为“地下工厂”。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地下工厂”现象即开... 计划经济时期的“地下工厂”是当代中国史上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一些规模不大的家庭工场以及少数事实上属于私人经营的工厂在并不合法的情况下存在,被当时各地有关部门定性为“地下工厂”。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地下工厂”现象即开始出现。1956年下半年,随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绝大部分私营工厂和个体工商户被纳入公有制经济轨道,私人开厂开店实质上被禁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工商户 私人经营 计划经济时期 当代中国史 公有制经济 值得关注 现象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大林、苏联与新中国“五四宪法”的制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泽学 贺怀锴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2-102,共11页
1952年10月,斯大林建议中国尽早制定宪法,中共中央接受了这个建议。1954年3月至4月,应中方请求,苏联法学专家、苏共高层先后对“五四宪法”草案初稿的两个版本提出若干修改意见。“五四宪法”的制定受到苏联宪法文化影响,同时借鉴了苏... 1952年10月,斯大林建议中国尽早制定宪法,中共中央接受了这个建议。1954年3月至4月,应中方请求,苏联法学专家、苏共高层先后对“五四宪法”草案初稿的两个版本提出若干修改意见。“五四宪法”的制定受到苏联宪法文化影响,同时借鉴了苏联宪法文本及其制宪时的一些做法。对于苏方提出的意见,中方既重视又不盲从,立足国情加以吸收,体现了开放性和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宪 斯大林 毛泽东 刘少奇 中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