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自组装固定化多聚磷酸激酶用于合成ATP和GTP
- 1
-
-
作者
胥睿睿
杨凤玲
孙晓源
卢杰
王阳
康振
李江华
-
机构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江南大学
-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7-82,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2370066)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专项资金-2022年生工学院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016010241210670/001)
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3_2487)。
-
文摘
多聚磷酸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能够利用广泛分布、成本低廉且稳定的多聚磷酸盐作为磷酸基供体,用于合成ATP和GTP,后者为细胞提供必要的能量并参与合成众多含磷酸重要化合物。该文旨在借助合成生物学新技术,通过多聚磷酸激酶催化、高效廉价地合成ATP和GTP。首先根据不同多聚磷酸激酶家族对不同底物催化能力的分析,筛选了属于多聚磷酸激酶第二家族、来源于耐辐射奇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的聚磷酸激酶Dr PPK2,验证了其同时合成ATP和GTP的活性。接着优化了反应体系中的pH值、Mg^(2+)浓度和催化温度,大幅提高了其合成GTP的效率,最高转化率>92%。为了简化催化流程、节约合成成本,通过添加自组装标签CipA,实现了Dr PPK2的自组装固定化,通过离心可获得高纯度蛋白并实现酶的重复利用,首轮转化率>90%,有效重复效率超过10次。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方便、高效且易于扩大规模的ATP和GTP生物合成自组装固定化系统,为其他含磷酸的化合物合成提供了借鉴。
-
关键词
聚磷酸激酶
ATP
GTP
催化体系优化
自组装固定化
-
Keywords
polyphosphate kinase
ATP
GTP
optimization of catalytic system
self-assembled immobilized
-
分类号
TQ460.1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TQ426.97
[化学工程]
-
-
题名武圣关公符号的历史演进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孙晓源
王冬慧
李德柱
-
机构
运城学院体育系
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出处
《体育科技》
2022年第4期52-54,共3页
-
基金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武圣关公大刀文化软实力研究2020YJ180
山西省体育局科研项目:体旅结合视角下山西“关公武圣”文化产业研究20TY124
+1 种基金
运城学院体育系学科经费资助
山西省留学归国科研项目:武圣关公体育文化产业研究2020-145。
-
文摘
关公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物质和精神现象的总和,它的发展经历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古代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主要以当时社会制度为基础,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进行解读,深入探究小农经济制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官僚体制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对武圣符号的促进和发展。对武圣符号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解析关公文化所具有的精神内涵,挖掘关公“武圣”符号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发挥出关公文化的当代价值。
-
关键词
关公
历史变迁
武圣
符号
-
分类号
B933
[哲学宗教—宗教学]
G122
[文化科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