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纹枯病抗性关联分析及抗性等位变异发掘 被引量:18
1
作者 孙晓棠 卢冬冬 +8 位作者 欧阳林娟 胡丽芳 边建民 彭小松 陈小荣 傅军如 贺晓鹏 贺浩华 朱昌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79-787,共9页
采用苗期微室接种鉴定法,用144个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的多态性标记,利用TASSEL软件GLM(Q)、MLM(Q+K)和MLM(PCA+K)3种模型对456份水稻材料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纹枯病抗性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有13个标记位点至少在2种模型中均被检测到与纹... 采用苗期微室接种鉴定法,用144个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的多态性标记,利用TASSEL软件GLM(Q)、MLM(Q+K)和MLM(PCA+K)3种模型对456份水稻材料组成的自然群体进行纹枯病抗性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有13个标记位点至少在2种模型中均被检测到与纹枯病抗性显著关联,单个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84%~8.42%;其中10个标记位点位于以往报道的连锁定位的抗纹枯病QTL附近,3个标记位点(RM1036、RM5371和RM7585)是未曾报道的新的抗病相关位点。抗性等位变异RM7585-150对纹枯病发病病级减效效应最大;有259份材料携带抗性等位变异RM5371-129,占供试材料总数的56.8%,只有26份材料携带抗性等位变异RM1036-82,占供试材料总数的5.7%。水稻纹枯病发病病级与其含有的抗性等位变异数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本研究结果将为水稻抗纹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纹枯病 关联分析 抗性等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RT-PCR法同时快速检测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被引量:4
2
作者 孙晓棠 崔汝强 +5 位作者 贺浩华 欧阳林娟 胡丽芳 彭小松 陈小荣 朱昌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4-917,共4页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在病害症状、传播介体及寄主等方面非常相似,田间很难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定。根据SRBSDV与RBSDV外壳蛋白(CP)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双重PT-PCR鉴...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和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在病害症状、传播介体及寄主等方面非常相似,田间很难对其进行诊断及鉴定。根据SRBSDV与RBSDV外壳蛋白(CP)基因核苷酸序列差异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双重PT-PCR鉴别方法,为SRBSDV和RBSDV的流行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外壳蛋白基因 特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DGGE技术快速检测鉴定饲用微生物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晓棠 龙良鲲 +2 位作者 崔汝强 姚青 朱红惠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5,共4页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中多种微生物的检测缺乏简捷有效手段这一现实状况,通过PCR-DGGE方法建立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 针对目前国内外对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中多种微生物的检测缺乏简捷有效手段这一现实状况,通过PCR-DGGE方法建立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4种标准菌株的分子指纹图谱,建立了一套这4种微生物的快速同步检测技术,并用该检测技术对市场上一种饲用微生物添加剂进行分析,结果判定其含有6种优势菌群,包括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本技术还可以推广应用到目前国家允许添加的其他16种饲用微生物的检测,为饲用微生物添加剂产品质量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微生物 检测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水稻6种潜根线虫的形态学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晓棠 胡长志 +2 位作者 蒋琦 陈玉燕 崔汝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9-1182,共4页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水稻种植区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的采集及分离。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形态测量值等,共鉴定出6个种:水稻潜根线虫(H.oryzae)、贝氏潜根线虫(H.belli)、小结潜根线虫(H.microtyla)、莲潜根线虫(H.diversa)、尾... 通过对江西省部分水稻种植区水稻潜根线虫(Hirschmanniella spp.)的采集及分离。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形态测量值等,共鉴定出6个种:水稻潜根线虫(H.oryzae)、贝氏潜根线虫(H.belli)、小结潜根线虫(H.microtyla)、莲潜根线虫(H.diversa)、尾刻痕潜根线虫(H.caudacrena)和细潜根线虫(H.gracil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潜根线虫 形态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腐败病生防细菌3-b培养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晓棠 孙飞 +3 位作者 胡长志 谢克强 郑兴汶 崔汝强 《生物灾害科学》 2013年第2期127-129,共3页
从土壤中筛选的经抑菌实验证明对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elumbicola)有拮抗作用的细菌3-b,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pH条件得到发酵液对镰刀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32℃pH 7的条件下用PDB培养液培养得到的发酵液抑... 从土壤中筛选的经抑菌实验证明对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nelumbicola)有拮抗作用的细菌3-b,测定其在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pH条件得到发酵液对镰刀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在32℃pH 7的条件下用PDB培养液培养得到的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为18 mm。该培养条件的获得为进一步开发防治白莲腐败病的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生防菌 培养条件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视域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完善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晓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8-229,共2页
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中存在的商业行为、知识经济以及人们在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等现象分析,认为高校在教书育人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上应该更加强调教书育人的独立性,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应更注重社会公平优于经济效益... 文章通过对当前高校中存在的商业行为、知识经济以及人们在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等现象分析,认为高校在教书育人与经济利益的关系上应该更加强调教书育人的独立性,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在教育价值的取向上应更注重社会公平优于经济效益。为此,必须从解决高校不同利益主体之间价值取向上的冲突为切入点,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制度,确立高校大学生的中心地位,实现德法并举,以进一步完善高校德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道德建设 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江西分离物CP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7
作者 孙晓棠 崔汝强 +6 位作者 欧阳林娟 胡丽芳 傅军如 贺晓鹏 边建民 贺浩华 朱昌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1-905,共5页
根据GenBank已登陆的SRBSDV S10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克隆SRBSDV江西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结合已公布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RBSDV江西分离物CP基因全长1 674个核苷酸,推测编码557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SRBS... 根据GenBank已登陆的SRBSDV S10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克隆SRBSDV江西分离物外壳蛋白(CP)基因,结合已公布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RBSDV江西分离物CP基因全长1 674个核苷酸,推测编码557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SRBSDV CP基因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7.5%~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7.7%~100%。SRBSDV CP基因核苷酸序列高度保守,保守位点占全部位点的83.5%。没有发现重组事件。本研究首次报道根据系统发育进化树,SRBSDV可分为2大组群,不存在明显的地域和寄主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CP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和高温对早稻淦鑫203产量、SPAD值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军 陈小荣 +9 位作者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边建民 胡丽芳 孙晓棠 徐杰 贺浩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9-764,共6页
为探究氮肥和幼穗分化后期高温对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以杂交稻淦鑫203为材料,设置2个氮肥水平,于水稻幼穗分化后期38℃高温处理4 d,研究氮肥和穗分化后期高温对早稻产量、SPAD值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或是常氮下,与适温相... 为探究氮肥和幼穗分化后期高温对水稻产量的综合影响,以杂交稻淦鑫203为材料,设置2个氮肥水平,于水稻幼穗分化后期38℃高温处理4 d,研究氮肥和穗分化后期高温对早稻产量、SPAD值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或是常氮下,与适温相比,高温降低了淦鑫203的结实率、单茎产量、SPAD值和可溶性糖含量。高温或适温下,与常氮相比,高氮增加了结实率、单茎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高温高氮的结实率、单茎产量和单株产量高于高温常氮,说明适当增施氮肥可缓解高温的减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幼穗分化后期 高温 产量 SPAD值 氮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抑病性形成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龚明福 贺江舟 +1 位作者 孙晓棠 张利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14-819,共6页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健康及土壤抑病性紧密相关,土壤抑病性是土壤健康的重要特征。从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多样性及活性四个方面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抑病性形成关系进行了概述。土壤微生物数量对土壤抑病性的影响与土壤的性质及病原菌... 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健康及土壤抑病性紧密相关,土壤抑病性是土壤健康的重要特征。从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多样性及活性四个方面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抑病性形成关系进行了概述。土壤微生物数量对土壤抑病性的影响与土壤的性质及病原菌的种类有关,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与土壤抑病性呈正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多样性有助于提高土壤抑病性,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越强,土壤抑病性越强。新疆是全国最大的产棉基地,棉田长期连作,对新疆连作棉田抑病性形成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土壤健康 抑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穗分化期旱涝急转对双季超级杂交稻叶片稳定性δ^(13)C和δ^(15)N同位素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熊强强 钟蕾 +11 位作者 陈小荣 朱昌兰 彭小松 贺晓鹏 傅军如 边建民 胡丽芳 欧阳林娟 孙晓棠 徐杰 周大虎 贺浩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9-565,共7页
作物叶片δ^(13)C和δ^(15)N值与其水分和氮素吸收利用关系密切,旱涝急转是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夏季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为了探明该气象灾害下双季杂交稻水分和氮素吸收利用特点,以超级杂交稻品种淦鑫203(早稻)和五丰优T025(晚稻)为材料... 作物叶片δ^(13)C和δ^(15)N值与其水分和氮素吸收利用关系密切,旱涝急转是华南地区、长江流域夏季频发的一种气象灾害。为了探明该气象灾害下双季杂交稻水分和氮素吸收利用特点,以超级杂交稻品种淦鑫203(早稻)和五丰优T025(晚稻)为材料,采用桶栽方式,于自然条件下"旱涝急转"常发生时段,即稻株穗分化期,设置"不旱不涝"(T1)、"干旱不涝"(T2)、"不旱淹涝"(T3)及"旱涝急转"(T4)等不同水分处理,考查叶片δ^(13)C、δ^(15)N和叶片干物质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双季超级杂交稻倒2叶δ^(13)C和δ^(15)N在不同水分处理下存在较大差异。早稻T4结束初期倒2叶δ^(13)C值最高,波动最大,T1总体表现为上升状态,波动最小;晚稻T4结束初期倒2叶δ^(13)C值最高,波动较剧烈。早稻T1、T3倒2叶δ^(15)N值先降低而后缓慢上升,T4显示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体上,T4与T1、T3之间呈相反的变化,T2倒2叶δ^(15)N值一直较高,表明一定干旱条件下氮同化比率较高;晚稻T2、T3倒2叶δ^(15)N值先降低而后迅速上升,T4与T2、T3之间基本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水分处理下双季稻叶片干物质积累量存在较大差异,早、晚稻均是T4最低,T1最高,其中早稻T4与T1、T2、T3差异显著,晚稻T4与T1、T3差异显著,早、晚稻T2、T3、T4较T1分别下降4.12%、1.62%、31.08%,16.07%、8.53%、27.07%,说明水稻穗分化期"旱"、"涝"及"旱涝急转",尤其是"旱涝急转"使叶片受损,叶片干物质积累能力下降,水稻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T2、T4比T3叶片干物质质量下降更多,说明一定程度的"涝"比"旱"及"旱涝急转"对双季稻叶片损伤更轻。本研究结果为水稻抗旱、耐涝品种选育和抗逆栽培的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超级杂交稻 穗分化期 旱涝急转 叶片干物质 δ13C和δ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源蛋白激发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汪和贵 孙晓棠 +1 位作者 郑兴汶 崔汝强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生物源蛋白激发子是一类能诱导植物产生防卫反应的特殊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病原微生物、其他微生物及寄主植物或由寄主-病原物互作后产生。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激发子包括真菌的β-葡聚糖、糖蛋白、脂类物质和其他细胞壁组分;由... 生物源蛋白激发子是一类能诱导植物产生防卫反应的特殊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病原微生物、其他微生物及寄主植物或由寄主-病原物互作后产生。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激发子包括真菌的β-葡聚糖、糖蛋白、脂类物质和其他细胞壁组分;由寄主植物产生的激发子主要是细胞壁组分中的寡糖物质,如寡聚半乳糖醛酸和木聚糖片段;寄主-病原物互作后产生的激发子主要是互作过程中酶对寄主和病原物细胞组分修饰后产生的。生物源蛋白激发子与寄主植物作用后,通过一系列信号传导,诱导寄主植物产生乙烯、植保素、水杨酸、茉莉酸、病程相关蛋白等,导致植物中多种防卫反应的发生,从而可以控制病害的发展和传播,在农业生产上能够起到减少病虫危害达到增产的目的。近年来,人们对激发子的研究非常广泛,生物源蛋白激发子在生物防治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该文就生物源蛋白激发子的种类:Harpin蛋白、Nep1-like蛋白家族、RXLR蛋白家族、Elicitins及其各类型激发子的功能、信号传导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和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生物源蛋白激发子将来在农业生产中对病害防治方面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源激发子 种类 功能 信号传导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豆子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被引量:20
12
作者 龚明福 林世利 +2 位作者 贺江舟 孙晓棠 韦革宏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68-69,80,共3页
从塔里木盆地不同地点采集苦豆子,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并用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病原真菌做皿内拮抗试验,筛选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苦豆子内生细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苦豆子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种类和... 从塔里木盆地不同地点采集苦豆子,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细菌,并用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病原真菌做皿内拮抗试验,筛选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苦豆子内生细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苦豆子不同组织内生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异。从苦豆子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129株内生细菌,其中5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这些菌株在苦豆子植株内均可定殖,属于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内生细菌 分离 拮抗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OsXCP2基因表达载体及RNAi载体构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磊 孙晓棠 +2 位作者 唐子清 叶梦斐 崔汝强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4,共5页
木质部半胱氨酸蛋白酶XCP2(xylem cysteine proteases2)是植物管状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自溶酶,参与植物与多种病原物互作,但目前未见对水稻XCP2蛋白酶的报道。此研究克隆获得水稻XCP2编码基因orf序列,经BglⅡ和SpeI酶切纯化后,克隆到植物... 木质部半胱氨酸蛋白酶XCP2(xylem cysteine proteases2)是植物管状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自溶酶,参与植物与多种病原物互作,但目前未见对水稻XCP2蛋白酶的报道。此研究克隆获得水稻XCP2编码基因orf序列,经BglⅡ和SpeI酶切纯化后,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含GFP、his tags)。将该基因orf序列信息提交至NCBI比对,查找到其特异序列,利用Gateway技术将该特异序列重组到植物RNAi载体pB7GWIWG2(Ⅱ),并冻融法将重组质粒转化进入土壤农杆菌GV3101。为进一步探究水稻OsXCP2基因在水稻木质部细胞凋亡及水稻与病原物互作中的作用提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XCP2 过表达 RNAI GATEW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创新性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探讨 被引量:6
14
作者 龚明福 贺江舟 +4 位作者 赵小亮 周慧杰 孙晓棠 范君华 张利莉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94-96,共3页
现代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通过构建新的实验体系、合理安排实验顺序、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学生自选实验材料、自设实验因素等改革,有效提高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与水稻内寄生线虫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磊 孙晓棠 崔汝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1-7,共7页
水稻内寄生线虫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作为水稻重要种植区,长期受该类线虫病危害,产量损失无法统计,且国内相关研究存在较大真空。水稻潜根线虫、水稻根结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为我国水稻种植区重要的线虫病害,近年来对它们与水稻互... 水稻内寄生线虫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我国作为水稻重要种植区,长期受该类线虫病危害,产量损失无法统计,且国内相关研究存在较大真空。水稻潜根线虫、水稻根结线虫和水稻干尖线虫为我国水稻种植区重要的线虫病害,近年来对它们与水稻互作机制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水稻内寄生线虫通过机械损伤和分泌多种效应蛋白改变寄主细胞结构与功能侵染水稻。水稻则主动调节其代谢水平、营养配置、细胞壁修饰酶编码基因以及防卫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来抵抗水稻内寄生线虫的侵染。水杨酸(SA)途径、茉莉酸甲酯(JA)途径为水稻抵抗该类线虫侵染的主要激素途径。乙烯(ET)在水稻抵抗RKNs中依赖完整的JA途径,而在抵抗RRNs时,则不依赖JA途径。外源性脱落酸(ABA)通过与SA/JA/ET途径拮抗使水稻对RRNs的亲和性增强。本文介绍了我国水稻种植区内3种主要的内寄生线虫病,并对其致病机制、水稻抗该类线虫病机理及植物激素在其互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概述,对研究水稻内寄生线虫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为深入研究开发水稻抗线虫资源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线虫 水稻 侵染机制 代谢水平 防卫基因 互作机制 植物激素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腐败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的提取及活性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胡长志 孙晓棠 +3 位作者 汪和贵 曾雅静 郑兴汶 崔汝强 《生物灾害科学》 2016年第1期14-19,共6页
镰刀菌在侵入寄主植物过程中能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不同种类的镰刀菌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降解酶类有所不同。为明确莲腐败病病菌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降解酶,对莲腐败病病菌的5种细胞壁降解酶的酶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 镰刀菌在侵入寄主植物过程中能产生一系列细胞壁降解酶,不同种类的镰刀菌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降解酶类有所不同。为明确莲腐败病病菌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降解酶,对莲腐败病病菌的5种细胞壁降解酶的酶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和纤维素酶(Cellulase,Cx)均有较大活性,分别为4.89 U/mg和6.38 U/m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olymethylgalacturonase,PMG)、多聚半乳糖反式消除酶(Polygalacturonic acid transeliminase,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ectin methyltranseliminase,PMTE)最大活性分别为2.60 U/mg、0.531 U/mg和0.093 U/mg。该测定结果表明莲腐败病病菌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壁降解酶为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和纤维素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菌 细胞壁降解酶 莲腐败病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莲腐败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长志 孙晓棠 +3 位作者 谢克强 蒋军喜 郑兴汶 崔汝强 《长江蔬菜》 2013年第18期92-94,共3页
莲腐败病是白莲种植区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试验对发病白莲上的病原茵进行分离鉴定。该病原分离物在PSA培养基上气生茵丝由白色渐变成深紫色,并产生大小两种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稍呈弯曲,两端尖细,大... 莲腐败病是白莲种植区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试验对发病白莲上的病原茵进行分离鉴定。该病原分离物在PSA培养基上气生茵丝由白色渐变成深紫色,并产生大小两种孢子。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无色,稍呈弯曲,两端尖细,大小为(39.1-55.2)μm×(2.8~4.6)p,m,多为3个隔膜,少部分为1-2隔或4~5隔;小型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无隔膜,大小为(5.0~9.2)μm×(2.0~3.5)μm。致病性测定表明分离物能100%引起白莲出现典型的白莲腐败病的症状。ITSl/ITS4的PCR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Fusariumoxysporum£sp.nelumbicola的序列同源性为99%。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原物为尖孢镰刀茵莲专化型Foxysporum f.sp.ndumbico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腐败病 尖孢镰刀菌莲专化型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兰绿萼紫长茄—尼罗和布利塔的高产栽培经验及体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晓棠 宗巍 《辽宁农业科学》 2005年第6期30-31,共2页
尼罗和布利塔属无限生长型绿萼紫长茄,是海城地区从荷兰引进的2个茄子新品种。介绍了其在海城地区引种栽培的一些生产经验和品种特性,并就其主要的病虫害提供了有效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 绿萼紫长茄 尼罗 布利塔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豇豆采种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9
作者 孙晓棠 张洪芬 《辽宁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豇豆 采种技术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幼苗耐镉胁迫QTL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炜星 欧阳林娟 +12 位作者 文文 熊玉毅 徐伟清 彭小松 陈小荣 贺晓鹏 傅军如 边建民 徐杰 周大虎 贺浩华 孙晓棠 朱昌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进行水稻苗期耐镉胁迫QTL的定位研究,以籼稻品种昌恢121为轮回亲本、粳稻品种越光为供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共97个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质量浓度为17 mg/L的CdCl2溶液,采用水培方法进行水稻幼苗镉胁迫处理,以不加Cd... 为进行水稻苗期耐镉胁迫QTL的定位研究,以籼稻品种昌恢121为轮回亲本、粳稻品种越光为供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共97个家系为试验材料,利用质量浓度为17 mg/L的CdCl2溶液,采用水培方法进行水稻幼苗镉胁迫处理,以不加CdCl2的水培液作为对照,以苗长、根长、苗鲜重、根鲜重、苗干重、根干重等6个性状的耐镉胁迫指数为耐镉指标,检测到7个LOD>2.5的耐镉胁迫相关QTL,分别分布在水稻的第1、4、7、8、10号染色体上,贡献率在9.84%~24.50%。其中包括2个根长耐镉胁迫QTL,3个根鲜重耐镉胁迫QTL,根干重、苗干重QTL各1个。贡献率最大的是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根鲜重耐镉胁迫QTL,贡献率为24.50%,LOD值为4.82。不同形态性状间未检测到相同的QTL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镉胁迫 幼苗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