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C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承阳(综述) 李彤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3-767,共5页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类以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CSC可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造成视力预后不良。近年来研究表明,病程是CSC继发CNV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是一类以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自限性疾病。CSC可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造成视力预后不良。近年来研究表明,病程是CSC继发CNV主要的危险因素,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涉及脉络膜局部缺血缺氧及视网膜屏障功能受损等多种病理机制。多模态影像技术有助于诊断CSC继发的CNV,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示高反射扁平不规则色素上皮脱离需要高度警惕继发CNV的可能。虽然尚未有统一标准的治疗方案,大量研究提示光动力疗法和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可改善此类患者视力预后。本文综述了CSC继发CNV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多模态影像诊断模式、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脉络膜新生血管 诊断 治疗 多模态影像 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肥厚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戊糖途径抑制感光细胞凋亡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韩思杨(综述)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感光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神经上皮细胞,在视觉信号的产生和传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大量摄取葡萄糖进行糖代谢以满足生理需求。而感光细胞凋亡,则是视网膜疾病导致患者盲的共同原因,该过程伴有氧化应激和合成代谢的改变。近期研究发... 感光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神经上皮细胞,在视觉信号的产生和传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通过大量摄取葡萄糖进行糖代谢以满足生理需求。而感光细胞凋亡,则是视网膜疾病导致患者盲的共同原因,该过程伴有氧化应激和合成代谢的改变。近期研究发现,糖代谢的重要分支——磷酸戊糖途径,在上述病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产物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作为感光细胞中重要的供氢体,参与物质合成代谢,对抗氧化应激,进而抑制感光细胞的凋亡。本文将从代谢活动和分子通路的角度,针对磷酸戊糖途径抑制感光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光细胞 凋亡 磷酸戊糖途径 氧化应激 脂质代谢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梦茹(综述)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7-520,共4页
趋化因子是机体内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眼部的组织细胞及免疫活性细胞亦可分泌产生多种趋化因子。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炎症反应、感染、创伤愈合、免疫调节... 趋化因子是机体内一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眼部的组织细胞及免疫活性细胞亦可分泌产生多种趋化因子。研究表明,趋化因子在炎症反应、感染、创伤愈合、免疫调节、血管发生、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糖、缺氧、氧化应激等因素刺激眼部组织细胞上调CXC趋化因子、CC趋化因子的表达,参与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及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发展。就趋化因子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以及其与常见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 脉络膜新生血管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斐平(综述) 汪枫桦(审校)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内质网是哺乳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加工的重要细胞器,各种因素导致的内质网应激(ERS)过强均可能损伤细胞功能,甚至引起细胞死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多因素导致的常见致盲性疾病,研究证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脂代谢异常等因... 内质网是哺乳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加工的重要细胞器,各种因素导致的内质网应激(ERS)过强均可能损伤细胞功能,甚至引起细胞死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多因素导致的常见致盲性疾病,研究证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脂代谢异常等因素引起的ERS在AM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中促使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上调,进而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长入Bruch膜而形成CNV膜是干性AMD转变为湿性AMD的主要病理机制。就ERS的发生过程、发生机制及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因素与ERS在AMD病变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小体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梦莎(综述) 闫泉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6-320,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与年龄相关的以视网膜黄斑区病理改变导致中心视力受损为特征的致盲率较高的眼底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AMD发生和发展与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与年龄相关的以视网膜黄斑区病理改变导致中心视力受损为特征的致盲率较高的眼底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AMD发生和发展与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炎症小体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在AMD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对NLRP3炎症小体在AMD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探讨其激活机制,为靶向NLRP3炎症小体的抗免疫炎症治疗AMD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炎症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 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分析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帆(综述)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7,共6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群中主要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年龄增长、遗传变异和生活方式等,但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手段已经逐步应用于眼科领域。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对该疾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老年人群中主要的不可逆致盲眼病,其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年龄增长、遗传变异和生活方式等,但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近年来新兴的研究手段已经逐步应用于眼科领域。目前已经有大量研究对该疾病患者的血液、泪液、房水、玻璃体液、视网膜和脉络膜、玻璃疣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标本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来筛选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并探究疾病相关机制。这些研究结果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对疾病作出更加准确的诊断,还能在治疗靶点的选择以及预后判断中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能信号在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胡一凡(综述)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2,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65岁以上人群重要的致盲眼病,其中干性AM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嘌呤能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视网膜环境中,具有信号传导与神经调节的作用,其可诱导视网膜细胞死亡,调控小胶质细胞活性,参与炎症...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65岁以上人群重要的致盲眼病,其中干性AMD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嘌呤能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视网膜环境中,具有信号传导与神经调节的作用,其可诱导视网膜细胞死亡,调控小胶质细胞活性,参与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病理沉积物的生成以及视网膜水肿等病理反应,参与干性AMD的发展过程。本文就嘌呤能信号通路组成分子在RPE、光感受器等多种视网膜细胞的死亡、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调节、病理沉积物的生成以及炎症和氧化应激等多个干性AMD损伤机制的调控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 嘌呤能受体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静(综述)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79,共4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5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其患病率逐年升高,其治疗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干性AM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往已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关注干性AMD发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5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其患病率逐年升高,其治疗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干性AM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往已有大量的基础研究关注干性AMD发病的分子机制,然而,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成为研究过程中的一大困扰.目前,研究已发现多种干性AMD动物模型,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工具,但是不同的动物模型有其优缺点,病变发生的过程也不尽相同,在研究中选择合适的模型对相关研究至关重要.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中建立的各种干性AMD动物模型的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干性黄斑变性 动物模型 基因突变小鼠 基因工程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训劼(综述)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83-987,共5页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老年人群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临床标本来源困难,成为AMD研究的瓶颈,因此动物模型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针对AMD的各种病因或不同机制建立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AM...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导致老年人群低视力和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临床标本来源困难,成为AMD研究的瓶颈,因此动物模型已成为重要的研究工具。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技术,针对AMD的各种病因或不同机制建立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AMD的发病机制、疾病转归奠定了基础。就近来用于干性AMD研究的基因修饰小鼠模型最新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其特点及利弊的分析,为相应AMD研究中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小鼠模型 转基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与眼底增生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王艺敏(综述)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6-519,共4页
眼底增生性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是以细胞增生或新生血管形成为病理特征,影响眼部正常结构及功能的一组疾病。环状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并被证实参与多种眼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环... 眼底增生性疾病,如脉络膜新生血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是以细胞增生或新生血管形成为病理特征,影响眼部正常结构及功能的一组疾病。环状RNA是一种非编码RNA,并被证实参与多种眼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环状RNA有希望成为治疗眼底增生性疾病的潜在靶点之一。本文就环状RNA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青光眼中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疾病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眼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遗传学机制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王宇松(综述) 孙晓东(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49-952,共4页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 其功能受细胞核及线粒体双重遗传学机制严格调控。随着年龄增加, 线粒体基因组复制错误及氧化损伤积累、表观修饰模式改变, 造成衰老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上述机制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 其功能受细胞核及线粒体双重遗传学机制严格调控。随着年龄增加, 线粒体基因组复制错误及氧化损伤积累、表观修饰模式改变, 造成衰老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上述机制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衰老相关线粒体遗传物质改变发生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及神经视网膜细胞中, 影响细胞能量代谢及功能活性, 介导RPE氧化应激、溶酶体损伤及炎性凋亡等多个病理过程, 并最终导致RPE功能障碍、视网膜沉积物及炎症微环境形成。针对线粒体遗传学的保护性干预是AMD早期预防和治疗的新思路, 线粒体衍生肽Humanin等新靶点正在被广泛研究。本文对线粒体遗传学机制与AMD疾病进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为探讨AMD的病理机制和防治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线粒体DNA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