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嘉 孙晋客 王晨霖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 :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技巧,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35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8.2岁。受伤... 目的 :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技巧,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35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8.2岁。受伤至手术2 h^10 d,平均5 d。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3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于术后10~18周(平均12周)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复位标准评定复位质量:解剖复位30例,复位可3例。根据Baird-Jackson评价系统,总分93.8±5.4,其中优17例,良12例,可2例,差2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但对术者闭合整复技术手法要求较高;骨折端粉碎严重及关节面压缩骨折不适用于该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骨科 骨折固定术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高位嵌插截骨与传统高位截骨治疗高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韩明涛 王飞 +1 位作者 孙晋客 谭振华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报告胫骨高位嵌插截骨治疗高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方法疗效,并与传统高位胫骨截骨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对年龄60~82岁,病史3~20年,屈曲度7°~19°的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 目的:报告胫骨高位嵌插截骨治疗高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方法疗效,并与传统高位胫骨截骨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对年龄60~82岁,病史3~20年,屈曲度7°~19°的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胫骨高位嵌插截骨和传统高位截骨手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屈曲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要求患者术后第4、6、8、9、10、12、14、16周及5、7、9、12个月复查,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内翻、屈曲角度纠正情况。术后12个月时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胫骨高位嵌插截骨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9.26±2.23)周,传统高位截骨组平均(11.53±3.15)周,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术后1年,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胫骨高位嵌插截骨平均(88.5±4.4)分,优14例,良1例;传统高位截骨组平均(78.1±5.7)分,优8例,良5例,可2例。胫骨高位嵌插截骨组术后膝关节伸直位角度0°~-1.1°,术后平均矫正(13±3.3)°;传统高位截骨组术后膝关节伸直位角度与术前相同,为(14°±3.3)°。两组术后站立位X线测量,FTA平均170.2°(l69.1°~172.3°),平均矫正12.3°~12.5°。结论:胫骨高位嵌插截骨手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同时矫正了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屈曲畸形,更好地恢复了膝关节的功能,此手术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高位截骨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胫骨 截骨术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上截骨张力带固定治疗成人肘内翻畸形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年芳 王信能 孙晋客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9期659-660,共2页
肘内翻是肱骨髁上骨折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1-4]。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肱骨髁上截骨张力带固定治疗成人肘内翻畸形3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肘关节 肱骨骨折 截骨术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