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酸盐的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敏卓 孟仟祥 +3 位作者 郑建京 王国仓 房嬛 王作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6-222,共7页
提出热重/差热(TG/DTA)、红外光谱(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GC/MS)分析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酸盐的方法。用TG/DTA对标样(硬脂酸、硬脂酸镁、硬脂酸钙和碳酸钙)进行分析,确定有机酸气化而有机酸盐不气化的温度区间,由此设... 提出热重/差热(TG/DTA)、红外光谱(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GC/MS)分析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酸盐的方法。用TG/DTA对标样(硬脂酸、硬脂酸镁、硬脂酸钙和碳酸钙)进行分析,确定有机酸气化而有机酸盐不气化的温度区间,由此设计从碳酸盐岩中分离和提取有机酸盐的实验步骤。研究结果表明:验证碳酸盐岩中确实存在有机酸盐;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酸盐的含量与样品中的碳酸盐含量无相关性,而与样品的沉积相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即斜坡相沉积环境的沉积岩中相对富集有机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碳酸盐岩 有机酸盐 红外光谱法 热重 差热法 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娘蒿籽可溶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生物化学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敏卓 李思政 +3 位作者 房嬛 孟仟祥 苏中兴 王国仓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6-429,共4页
播娘蒿籽经溶剂抽提得脂溶性物质,再经正己烷沉淀沥青质,得到可溶有机质。然后采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将可溶有机质分离为非极性馏分(2.5%)、弱极性馏分(37.3%)和极性馏分(60.2%)。这3个馏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检测出7个系... 播娘蒿籽经溶剂抽提得脂溶性物质,再经正己烷沉淀沥青质,得到可溶有机质。然后采用柱色谱分离方法,将可溶有机质分离为非极性馏分(2.5%)、弱极性馏分(37.3%)和极性馏分(60.2%)。这3个馏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检测出7个系列、124种生物标志化合物,且以直链脂肪酸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相对丰度最高为特征。研究表明室温保存的播娘蒿籽易受到细菌-酶的降解作用,其各系列生物标志化合物的降解顺序为:正烷烃>五环三萜烷>甾烷>脂肪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娘蒿籽 可溶有机质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熟泥灰岩、钙质泥岩干酪根脂肪酸的分布特征及赋存形式 被引量:6
3
作者 孟仟祥 郑建京 +1 位作者 房玄 孙敏卓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36-741,共6页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低熟、低有机碳烃源岩干酪根中检测出直链一元酸、直链二元酸和芳香酸3个系列。其中以直链一元酸相对丰度最高,C16∶0十六酸为主峰(饱和脂肪酸),呈明显偶碳数优势特征。干酪根脂肪酸赋存量是强干酪根脂肪酸的3倍以上,... 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低熟、低有机碳烃源岩干酪根中检测出直链一元酸、直链二元酸和芳香酸3个系列。其中以直链一元酸相对丰度最高,C16∶0十六酸为主峰(饱和脂肪酸),呈明显偶碳数优势特征。干酪根脂肪酸赋存量是强干酪根脂肪酸的3倍以上,且前者直链二元酸的相对丰度大大高于后者。以脂肪酸钙(镁)盐和脂肪酸形式富集在源岩碳酸盐晶体中的脂肪酸含量远远大于赋存在干酪根网络中的量。当碳酸盐晶体被高温(及复杂地质条件)分解时,这些脂肪酸盐和脂肪酸主要会被裂解为小分子烃———气态烃。柴达木盆地沉积有机质中的硫以五元、六元和八元环状稳定态存在,因其强烈的电负性,可能会对脂肪酸(盐)的富集及稳定存在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晶体 脂肪酸(盐) 干酪根 生烃 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