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养殖系统中多级生物处理对水质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成渤 李建国 +2 位作者 赵冬艳 陈家长 李崇文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43,共8页
研究了根据不同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间的协同作用,建立的由芦苇湿地、沉水植被群落、人工基质固定化微生物膜、软体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组成的自净型多级生物修复系统,对养殖塘环境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与实施修复前的系统相比,营养盐NO... 研究了根据不同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间的协同作用,建立的由芦苇湿地、沉水植被群落、人工基质固定化微生物膜、软体底栖动物和滤食性鱼类组成的自净型多级生物修复系统,对养殖塘环境改善情况。结果显示:与实施修复前的系统相比,营养盐NO2-N、NO3-N和PO4-P的去除率分别达87.46%、62.99%和75.74%;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分别减少92.83%和15.90%。养殖塘排水营养盐NO2-N、NO3-N和PO4-P的去除率分别为27%~96%(年均87%)、37%~84%(年均84%)和30%~17%(年均9%),CODMn的去除率为1%~17%(年均9%)。经系统多级处理后水体透明度分别提高了75%和17%,最高值达52 cm。浮游植物生物量平均减少63.93%,尤其是蓝藻,平均减少68.17%。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转好,硅藻大量繁殖,成为优势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也由小型原生动物占优向大型枝角类、轮虫转变。受控于滤食性鱼类,浮游动物生物量维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塘 浮游生物 水化学 自净型多级生物修复系统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池塘凡纳滨对虾养殖技术及水质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成渤 李建国 +1 位作者 施文革 赵冬艳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3,共6页
于2005~2006年在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采用循环节水和池塘覆膜生态养殖技术,在覆膜试验区和土池对照区中进行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技术研究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2005、2006年覆膜试验区的放养密度... 于2005~2006年在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采用循环节水和池塘覆膜生态养殖技术,在覆膜试验区和土池对照区中进行了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技术研究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2005、2006年覆膜试验区的放养密度均为97.5万尾/hm^2,产量分别为13700、16500kg/hm^2;土池对照区的放养密度分别为60、30万尾/hm^2,产量分别为7800、5250kg/hm^2。覆膜试验区在虾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水质一直良好,溶氧的平均值、最低值均高于土池对照区,平均水温比土池对照区高1~2℃,水质理化指标覆膜试验区与土池对照区没有显著差异,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110.03、97.36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61.45、53.80mg/L;土池对照区浮游植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48.20、43.16mg/L,浮游动物年均生物量分别为36.48、57.34mg/L。池水流经循环系统处理后得到改善,整个养殖期间不需外部补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覆膜池塘 水循环系统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水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生物净化系统浮游植物的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成渤 苗建生 +3 位作者 韩志慧 赵冬艳 李建国 荣海燕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52-57,共6页
利用不同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间的协同作用,由水生经济植物浮床、芦苇湿地、固定化微生物膜、底栖软体动物和滤食性鱼类组成了多级生物净化系统,除芦苇湿地、滤食性鱼类外,全部设置在多级生物净化水渠中。不仅充分利用了水面,节约了材料... 利用不同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间的协同作用,由水生经济植物浮床、芦苇湿地、固定化微生物膜、底栖软体动物和滤食性鱼类组成了多级生物净化系统,除芦苇湿地、滤食性鱼类外,全部设置在多级生物净化水渠中。不仅充分利用了水面,节约了材料、能源,提高了净化效率,而且有效调控和净化了养殖池塘的水质,实现了养殖排放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养殖效益。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排放水经过多级生物净化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控制在69.114~43.832 mg/L,平均减少率为13.44%~0.47%,蓝藻平均减少率为58.41%~51.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生物净化系统 养殖池塘 浮游植物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蛤亲贝的培育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成渤 施文革 +1 位作者 张鹏 王彦怀 《天津农林科技》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青蛤(Cyclinasinensis)隶属于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科,双壳底栖贝类,俗称圆蛤、蛤蜊、黑蛤,是贝类中的优良品种。青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近几年来,由于青蛤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上人为滥采酷捕,... 青蛤(Cyclinasinensis)隶属于异齿亚纲、帘蛤目、帘蛤科,双壳底栖贝类,俗称圆蛤、蛤蜊、黑蛤,是贝类中的优良品种。青蛤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近几年来,由于青蛤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上人为滥采酷捕,青蛤资源严重衰竭。目前,国内尚无青蛤亲贝培育的资料,培育技术需要进一步试验探索,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青蛤资源,我们于2004年在天津水产研究所渤海水产资源增殖站进行了青蛤亲贝培育,为后期人工育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生态习性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漠斑牙鲆的淡化及养殖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成渤 施文革 +1 位作者 马艳 王彦怀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年第12期73-74,共2页
漠斑牙鲆原产美国,我国引进时间不长,未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国内尚无资料查询,漠斑牙鲆的淡化及养殖技术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索。漠斑牙鲆具有耐高温的优势,当水温26℃时,仍能正常生长,这是与我国褐牙鲆最大的不同,而褐牙鲆在此温度下开始... 漠斑牙鲆原产美国,我国引进时间不长,未形成一定的养殖规模,国内尚无资料查询,漠斑牙鲆的淡化及养殖技术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索。漠斑牙鲆具有耐高温的优势,当水温26℃时,仍能正常生长,这是与我国褐牙鲆最大的不同,而褐牙鲆在此温度下开始死亡。漠斑牙鲆具有广盐性、抗病力强、生长迅速、饵料系数低的特点,可作为我国海、淡水养殖的新品种,发展前景极其广阔。本次实验于2004年4月12日-5月26日在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渤海资源增殖站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斑牙鲆 淡化 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天嘉湖渔业生物学基础调查
6
作者 孙成渤 施文革 +2 位作者 潘秀义 蒋福祥 李建国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9-23,共5页
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对天嘉湖水化学、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天嘉湖水质良好,适合鱼类生长;鱼类天然饵料生物量相对较低,不适合鲢鳙生长;主要渔获物为人工放养的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 按照《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对天嘉湖水化学、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天嘉湖水质良好,适合鱼类生长;鱼类天然饵料生物量相对较低,不适合鲢鳙生长;主要渔获物为人工放养的异育银鲫Carassiusauratusgibelio.,今后应依据其自然条件以放养异育银鲫为主,少放鲢鳙;放养12cm以上的大规格的鱼种,提高成活率和回捕率;控制凶猛鱼类的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化学 浮游生物 鱼类 异育银鲫 天津天嘉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人工繁殖技术
7
作者 孙成渤 施文革 +2 位作者 杜红梅 张志艳 孙均祖 《天津农林科技》 2004年第6期4-5,共2页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1992年我国的对虾养殖面积14.7万hm2,产量21万多吨,成为世界养虾第一大国,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自1993年全国发生中国对虾病毒爆发性流行病后,养殖面积、产量大...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支柱产业,1992年我国的对虾养殖面积14.7万hm2,产量21万多吨,成为世界养虾第一大国,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出口创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自1993年全国发生中国对虾病毒爆发性流行病后,养殖面积、产量大幅度下降。近几年来,经过努力,进一步调整了养殖品种,引进养殖南美白对虾,不仅扭转了海水养虾业的困难局面,同时,给淡水养殖业带来了生机。为了解决南美白对虾的苗种,2004年天津警备区八一盐场第一次将南美白对虾大规模引进天津,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成功。先后从海南水产研究所引进4000对F2代亲虾,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人工繁殖南美白对虾苗151亿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培养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池塘循环水养殖体系水质变化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建国 赵冬艳 +1 位作者 孙成渤 施文革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31-34,共4页
覆膜池塘循环水养殖体系是节能、无污染的新型养殖模式。探讨水体水质在该体系循环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制定、调整养殖技术措施的理论依据之一。对此养殖体系在一个养殖季节内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此种养殖模式的现行水处理方法可... 覆膜池塘循环水养殖体系是节能、无污染的新型养殖模式。探讨水体水质在该体系循环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制定、调整养殖技术措施的理论依据之一。对此养殖体系在一个养殖季节内的水质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此种养殖模式的现行水处理方法可有效维持水体中无机离子指标的稳定,可满足养殖对象对基本生态条件的要求,但对降低水体无机营养盐含量的效果不明显,甚至呈现增加的趋势,未能彻底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突出问题。因此,在养殖技术上还需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系统 净化系统 无机营养盐 富营养化 生物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池塘覆膜对水质的影响
9
作者 李建国 赵冬艳 孙成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8,共4页
2005—2010年,对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公司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是否覆膜、覆膜面积大小,均会使整个养殖系统中的总硬度(TH)、总碱度(AT)、NH3-N和PO4-P在时空上产生差异。时间上,它们年份间差异极显著(P&... 2005—2010年,对天津市天祥水产有限公司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是否覆膜、覆膜面积大小,均会使整个养殖系统中的总硬度(TH)、总碱度(AT)、NH3-N和PO4-P在时空上产生差异。时间上,它们年份间差异极显著(P<0.01);空间上,各采样点的AT和NH3-N差异显著(P<0.05)。覆膜使系统的TH和AT稳定性减弱,CV上升了166.5%~241.7%,这种情况在养殖中期尤为突出,但对NH3-N和PO4-P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显。养殖系统中较大面积的覆膜(43.65%)对养殖池塘TH、AT和NH3-N稳定性的影响比非覆膜池塘的大,CV分别高出了75.9%、135.6%和21.6%;而小面积(19.2%)覆膜的养殖池塘相对非覆膜池塘稳定,CV分别降低了71.9%、41.5%和91.4%。导致它们间差异及稳定性变异的原因主要归结于覆膜影响了物质与土壤间的物质交换及其间的生物活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覆膜 水质 差异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化分析中的回归方程
10
作者 李建国 赵冬艳 +1 位作者 孙成渤 刘颖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36-39,共4页
水化分析中常用比色法测定水样中的N、P等物质。依据色阶数据制成工作曲线,再依水样的吸光值从工作曲线找出对应的物质浓度。这种方法随机性大,又缺乏科学性。使用简便数理统计法,得到简单的直线回归方程,经与一般方法比对,其具有相当... 水化分析中常用比色法测定水样中的N、P等物质。依据色阶数据制成工作曲线,再依水样的吸光值从工作曲线找出对应的物质浓度。这种方法随机性大,又缺乏科学性。使用简便数理统计法,得到简单的直线回归方程,经与一般方法比对,其具有相当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回归方程 截距为零 简便 工作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生物净化体系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水质的影响
11
作者 李建国 赵冬艳 孙成渤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9-42,共4页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建立以水生植物、固化了的土著微生物群落、滤食性鱼类及贝类等组成的人工净化体系可有效地降低养殖用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其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水质的稳定性。对比体系建立前后各主要水质指标的结果显示:未建立的2008...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建立以水生植物、固化了的土著微生物群落、滤食性鱼类及贝类等组成的人工净化体系可有效地降低养殖用水中的营养物质,减轻其富营养化程度,增加水质的稳定性。对比体系建立前后各主要水质指标的结果显示:未建立的2008年,净化区域的PO4-P、NH3-N、NO3-N、NO2-N、浮游植物总量的年均值分别比养殖区域高出5.44倍、1.35倍、4.03倍、2.55倍、12.77倍;而已建立该体系的2009年却相反,净化区域分别比养殖区域低了122%、146%、144%、412%、417%。2009年,水生经济植物吸收了水体中N 0.208 8 kg、P 0.267 3 kg、K 0.022 5 kg的营养元素;滤食性鱼类、贝类提取了2 229.5 kg鱼(贝)重的营养物质。系统Alk、PO4-P、NH3-N、NO3-N、NO2-N、浮游植物总量的变异系数对比2008年分别降低了8.43%、26.98%、62.33%、17.01%、0.01%、35.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生物净化体系 营养物质 水质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三疣梭子蟹人工育苗高产的关键技术
12
作者 赵营 孙成渤 汪志清 《天津农林科技》 2012年第3期19-21,共3页
三疣梭子蟹(Portuns tirtuberculatus Miers)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游泳蟹科,梭子蟹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水深10~30 m的沙泥或沙质海底.三疣梭子蟹是我国近海名贵海产品之一,个体硕大,最大个体可达1000g,一般可达... 三疣梭子蟹(Portuns tirtuberculatus Miers)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短尾族,游泳蟹科,梭子蟹属.广泛分布于我国水深10~30 m的沙泥或沙质海底.三疣梭子蟹是我国近海名贵海产品之一,个体硕大,最大个体可达1000g,一般可达400 g,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海水污染等原因,三疣梭子蟹资源量锐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随着养殖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国家增殖放流的数量增加,对苗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文章针对海捕三疣梭子蟹育苗生产实践,探讨苗种高产的关键技术.几年来,累计培育Ⅱ期仔蟹1 278 kg.平均出苗0.44 kg/m3,最高出苗0.78 kg/m3.抱卵蟹最高出苗10.2 kg/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人工育苗 人工放流仔蟹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对水中氮、磷去除效率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小燕 孙成渤 韩志慧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4-27,共4页
随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利用生物净化水质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其特有的组织、生态功能及易于人工操纵等特点,在净化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和探讨水生维管束植物金鱼藻(Cera... 随着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利用生物净化水质受到人们的重视。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其特有的组织、生态功能及易于人工操纵等特点,在净化水质、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试验的目的在于研究和探讨水生维管束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率,为水生维管束植物金鱼藻用于净化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在试验过程中,通过调控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满足金鱼藻的生长所需。试验结果表明,金鱼藻对水体中NO3-N、NO2-N、NH3-N、PO4-P的去除效果较好;对水生维管束植物进行长效管理,是决定水质净化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维管束植物 金鱼藻 富营养化 净化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光照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提取的影响
14
作者 曹鑫盛 武君君 孙成渤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49-52,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浮游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研究光照和温度对提取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影响,以确定提取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最佳条件。在抽滤过程中严格避光,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至0℃保存,抽滤水样。浸提分为避光(低于200 lx)冷藏(-1~1℃)...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浮游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研究光照和温度对提取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影响,以确定提取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最佳条件。在抽滤过程中严格避光,并用冰水混合物冷却至0℃保存,抽滤水样。浸提分为避光(低于200 lx)冷藏(-1~1℃)组、光照(1 100~1 700l x)冷藏(-1~1℃)组、避光(低于2 0 0 l x)常温(2 6~3 0℃)组和光照(1 100~1 700 lx)常温(26~30℃)组,每组放入10 m L丙酮溶液(90%)浸提19 h。4组平均提取量分别为:避光冷藏组155.73μg/L;光照冷藏组136.24μg/L;避光常温组116.67μg/L;光照常温组89.85μg/L。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冷藏、避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浸提 温度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溞状幼体饵料生物的控制和利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成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7-18,共2页
在河蟹人工繁殖过程中,必须提供各期溞状幼体充足适口的饵料。1988年,在天津津宁育苗场,对河蟹溞状幼体饵料生物的控制和利用,进行了探讨试验。一、试验条件及方法: 试验池及对照池均为室内水泥池,各池面积为32.34m^2,水深0.65m左右,水... 在河蟹人工繁殖过程中,必须提供各期溞状幼体充足适口的饵料。1988年,在天津津宁育苗场,对河蟹溞状幼体饵料生物的控制和利用,进行了探讨试验。一、试验条件及方法: 试验池及对照池均为室内水泥池,各池面积为32.34m^2,水深0.65m左右,水源为永定新河水。河水经沉淀池沉淀,用25ppm漂白粉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zao状幼体 饵料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淀水库的渔业生物学基础调查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成渤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8-42,23,共6页
<正> 一、水库自然环境概况鸭淀水库位于天津南面,北靠南大排水河,西临津运河,库区面积2万亩,蓄水面积1.66万亩。现有养鱼水面8000亩,可靠蓄水量3150万米~3,平均地面高程2.4~2.5米,平均蓄水深度3.0米,设计流量10米~3/秒。其大坝... <正> 一、水库自然环境概况鸭淀水库位于天津南面,北靠南大排水河,西临津运河,库区面积2万亩,蓄水面积1.66万亩。现有养鱼水面8000亩,可靠蓄水量3150万米~3,平均地面高程2.4~2.5米,平均蓄水深度3.0米,设计流量10米~3/秒。其大坝为均质土坝,水源依靠独流减河、津港运河弃水和排沥水自流或排水入库.该库以解决农田灌溉为主,兼搞农林苇渔等副业.水位变动较大,每年灌溉旺季,水库消落区长有茂盛的芦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淀水库 渔业 生物学 水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