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态漏斗附近水沙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孙志林 朱贺贺 +1 位作者 连辉乾 丁凯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0,共6页
针对水库淤积问题,设计了一种正态漏斗排沙装置,在水槽中开展水流试验。对正态漏斗附近水流-泥沙进行欧拉两相流模拟,用水流试验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进而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流速、涡量和相浓度场。结果表明,漏斗内部流速梯度较大... 针对水库淤积问题,设计了一种正态漏斗排沙装置,在水槽中开展水流试验。对正态漏斗附近水流-泥沙进行欧拉两相流模拟,用水流试验数据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进而分析了不同边界条件下流速、涡量和相浓度场。结果表明,漏斗内部流速梯度较大,泥沙相浓度等值线呈V型不对称分布,漏斗前缘、左后侧和右后侧出现大涡量区。与锥形漏斗对比,正态漏斗近壁面流速大,水流阻力小,3种边界条件下平均涡量减小25.8%~27.2%,出口泥沙相浓度增大15.2%~16.5%,具有降低能量耗散、显著提高排沙效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水沙 正态漏斗 数值模拟 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概率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志林 黄赛花 +2 位作者 祝丽丽 吴珂 夏珊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2,共5页
基于概率论与力学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问题.将促使颗粒运动的外力矩大于颗粒保持静止的外力矩视为泥沙起动的临界力学条件,通过作用力臂的统计处理以反映颗粒在床面排列的随机性,并基于瞬时底流速的概率分布和试验资料... 基于概率论与力学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问题.将促使颗粒运动的外力矩大于颗粒保持静止的外力矩视为泥沙起动的临界力学条件,通过作用力臂的统计处理以反映颗粒在床面排列的随机性,并基于瞬时底流速的概率分布和试验资料建立起适合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概率公式.其中作用力包括推移力、上举力、水下重力和黏性力,而黏性力表达式则根据因次分析和交叉石英丝试验得到,涉及到泥沙非均匀性、干密度和水压力等影响因子.摩阻流速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的比较表明,起动概率和相应临界摩阻流速公式合理地刻画了非均匀沙起动的随机力学特性,考虑因素较为全面,对无黏性和黏性的非均匀沙均适用,可供潮汐河口非均匀沙冲刷预测时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沙 黏性力 起动概率 随机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非均匀沙的冲刷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志林 张翀超 +1 位作者 黄赛花 梁旭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4-48,共5页
黏性非均匀沙起动和冲刷研究对于河口海岸工程的设计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作者从概率论和力学角度所提出的黏性非均匀沙起动摩阻流速公式的基础上,建立起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流速和冲刷率公式。在钱塘江河口河床获取2个钻孔共28个岩... 黏性非均匀沙起动和冲刷研究对于河口海岸工程的设计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作者从概率论和力学角度所提出的黏性非均匀沙起动摩阻流速公式的基础上,建立起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流速和冲刷率公式。在钱塘江河口河床获取2个钻孔共28个岩芯,进行起动和冲刷水槽试验。起动流速公式计算值与沙样起动试验数据符合良好,表明该公式能较好反应黏性非均匀沙的起动现象。进而根据冲刷试验资料确定了冲刷率公式的指数和冲刷常数,发现未充分固结的淤泥冲刷率与相对剩余切应力的二次方成正比,而固结已久的淤泥冲刷率与相对剩余切应力呈线性关系,冲刷常数分别为(2~3.5)×10-5 m/s和(1~2)×10-6 m/s,两者差一个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性非均匀沙 水槽试验 冲刷率 起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志林 夏珊珊 +1 位作者 许丹 叶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4-348,共5页
基于多目标非线性规划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水源、多用户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用水费用和区域均衡性多个目标,构造了一个新的非线性综合目标函数.以需水量和可供水量为约束条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求解函数... 基于多目标非线性规划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水源、多用户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用水费用和区域均衡性多个目标,构造了一个新的非线性综合目标函数.以需水量和可供水量为约束条件,采用序列二次规划法求解函数最优值.将该模型用于某市水资源分配,获得了3个规划水平年在3种保证率条件下的优质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优化方案可以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并为未来水资源分配决策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提出的模型具有参数设置灵活等优点,可供缺水地区水资源调配时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水资源 多目标规划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模型的河网输水能力计算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志林 陈永明 +1 位作者 夏珊珊 吴珂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48,共5页
河网水动力数值模拟广泛应用于平原河网的防洪排涝计算,水流主要由支流向主河道汇集.而河网输水则是主河道向支流扩散的非恒定流动,需考虑支流蓄水作用对河网整体输水能力的影响.在平原河网水动力混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河网输水能... 河网水动力数值模拟广泛应用于平原河网的防洪排涝计算,水流主要由支流向主河道汇集.而河网输水则是主河道向支流扩散的非恒定流动,需考虑支流蓄水作用对河网整体输水能力的影响.在平原河网水动力混合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河网输水能力计算方法.基于数字化河网划分骨干河道和蓄水支流,通过时变侧向出流形式来考虑引水时骨干河道向支流扩散的水量,从而将圣维南方程中的侧向出流项由以往的常数改进为时变流量过程,以提高河网非恒定流数值计算精度.将该方法运用到某引水工程输水计算中,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河网跨流域输水时的水量分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型 时变侧向出流 输水能力 复杂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吞吐量的马氏链-时序分析预测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志林 卢雅倩 黄赛花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89-1294,共6页
通过比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TSA)和马尔科夫链预测方法,研究港口吞吐量科学预测的新方法.组合温州港近20多年的历史吞吐量数据,分别采用TSA和马尔科夫链进行预测.将TSA与马尔科夫链校正模型相结合,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结果表明,上述复合... 通过比较分析时间序列分析(TSA)和马尔科夫链预测方法,研究港口吞吐量科学预测的新方法.组合温州港近20多年的历史吞吐量数据,分别采用TSA和马尔科夫链进行预测.将TSA与马尔科夫链校正模型相结合,进行港口吞吐量预测.结果表明,上述复合模型较之TSA模型平均预测精度提高50%,较之单一的马尔科夫链平均预测精度提高75%.根据吞吐量实际数据的验证结果,建立马氏链-时序分析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同时反映吞吐量序列的增长趋势和随机波动性,更符合港口吞吐量的实际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吐量预测 马尔科夫链 时序分析 波动性 随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坝周围流动图像与局部冲刷深度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志林 倪晓静 许丹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89-2196,共8页
为了研究非淹没丁坝局部冲刷问题,分析丁坝周围流场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数据,发现马蹄涡间存在强弱对比和坝头处横向流速占优的现象,提出以5个马蹄涡组成的涡系为主体的流动简化模型,建立丁坝局部冲刷问题的计算模型.计算模型通过考虑垂向... 为了研究非淹没丁坝局部冲刷问题,分析丁坝周围流场的实验和数值模拟数据,发现马蹄涡间存在强弱对比和坝头处横向流速占优的现象,提出以5个马蹄涡组成的涡系为主体的流动简化模型,建立丁坝局部冲刷问题的计算模型.计算模型通过考虑垂向流速影响,修正平板绕流解析解,得到适合三维流动的流量计算公式;基于水流连续性和冲刷平衡条件,建立正挑矩形丁坝在清水均匀沙床面情况下最大相对冲深与相对坝长的1/2次方和无量纲流速的1次方的半理论关系,并由现有实验数据确定未知参数值.运用半理论公式得到的计算值与实测数据符合良好,表明流动简化和计算模型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图像 局部冲刷深度 横向流速 丁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非线性疲劳损伤特性及应力状态演变规律 被引量:6
8
作者 孙志林 卓斌 廖中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580,共5页
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考虑路面材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路面结构损伤的空间分布、演化规律以及路面结构内部水平正应力的空间分布与演化规律。研... 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考虑路面材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路面结构损伤的空间分布、演化规律以及路面结构内部水平正应力的空间分布与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面结构损伤主要分布在双轮中心线下靠近基层与底基层层底的区域,随着荷载作用次数增加,基层层底与底基层层底损伤度均增加,且增加幅度逐渐增大;双轮中心线下靠近基层与底基层层底区域,考虑损伤的路面结构相比无损路面结构,层底水平拉应力均有所减小,且随荷载作用次数增加,水平拉应力逐渐减小,减小的幅度逐渐增大。研究结果可用于路面维修养护中路面破坏区域及程度的判断,以及路面设计研究中设计指标的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结构 损伤力学 疲劳损伤模型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志林 倪晓静 +1 位作者 许丹 聂会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针对泥沙数学模型作为预报河床冲淤的研究手段在进一步发展中受到有关物理参数的限制,分析河口泥沙数学模型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从三维微分方程竖向积分角度分析认为恢复饱和系数理论上应大于1;指出泥沙非均匀系数、相对粒级以及泥沙固... 针对泥沙数学模型作为预报河床冲淤的研究手段在进一步发展中受到有关物理参数的限制,分析河口泥沙数学模型涉及的若干关键问题.从三维微分方程竖向积分角度分析认为恢复饱和系数理论上应大于1;指出泥沙非均匀系数、相对粒级以及泥沙固结对河口冲淤有一定影响,给出适用于河口非均匀黏性沙的任意k粒级的黏性力表达式、起动概率公式和临界起动切应力公式,探讨临界淤积切应力表达式在处理细颗粒泥沙絮凝时的作用;认为根据最大或最小含沙量对应的水流泥沙要素来确定河口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比以往按半潮平均来处理在理论上更为合理,提出适合潮汐河口的非恒定水流挟沙能力公式;指出数值计算和验证有待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泥沙输移 物理参数 潮汐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荷载下沥青路面线性损伤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志林 吴超 王辉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495-2500,共6页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特性,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考虑路面材料疲劳损伤模型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沥青路面在温度荷载反复作用下路面结构损伤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规律、路...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特性,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考虑路面材料疲劳损伤模型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沥青路面在温度荷载反复作用下路面结构损伤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规律、路面结构水平正应力的空间分布与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面结构损伤主要分布在沥青面层,且面层表面损伤度随着温变次数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但增大的幅度逐渐减小,当温变次数从0.1万次增大到0.2万次时,损伤度增大0.09,但当温变次数从0.9万次增大到1.0万次时损伤度只增大0.012;面层表面损伤度随着温变幅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的幅度增大,当变幅从-2℃变为-4℃时,损伤度增大0.033,当变幅从-8℃变为-10℃时,损伤度增大0.154;从面层内的空间分布来看,有损路面与无损路面相比,水平正应力有所减小,且越是靠近面层表面减小的幅度越大,距面层层底6 cm处,应力为0.265 6 MPa,12 cm处为0.290 9 MPa,18 cm处为0.279 7 MPa;随着温变次数增大,面层表面的水平正应力逐渐减小,减小幅度逐渐减小;随着变温幅度增大,面层表面的水平正应力先增大、后减小,有1个峰值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结构 损伤力学 温度荷载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水植物对水流结构与泥沙淤积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志林 郑佳芸 +3 位作者 祝丽丽 种琳 刘俊 罗居元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0,共10页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对水流结构和泥沙淤积的影响,针对不同布置的沉水植物进行33组浑水水槽试验.结果表明,矮株植物区流速冠顶下为二次多项式分布,以上为对数分布;考虑相对株距的影响,建立矮株植物区紊动强度的双高斯垂线分布公式,按该公...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对水流结构和泥沙淤积的影响,针对不同布置的沉水植物进行33组浑水水槽试验.结果表明,矮株植物区流速冠顶下为二次多项式分布,以上为对数分布;考虑相对株距的影响,建立矮株植物区紊动强度的双高斯垂线分布公式,按该公式计算的流速和紊动强度与实测资料较吻合.高株植物区流速呈“C”型分布,紊动强度以冠顶附近最大.3种株距布置时,混合植物冠顶以下平均流速为无植物时的32.5%~72.3%.提出小弗汝德数(Fr≤0.18)条件下矮株植物区相对淤积增量与水流强度和相对株距的非线性关系.在相同水流和株距下,混合植物淤积量高达无植物时的7倍,高株植物次之,随着株距的减小促淤效果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流速分布 紊动强度 泥沙淤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凿岩机性能检测报告无纸化数字管理系统研究
12
作者 王尧 孙志林 许海龙 《凿岩机械气动工具》 2025年第2期13-15,共3页
为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提升检测检验能力和报告质量,优化客户服务体验,文章针对凿岩机检测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凿岩机性能检测报告无纸化数字管理系统,该系统实施方案包括原始记录数据、硬件接口、网络架构、网络安全、程序开发,实... 为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提升检测检验能力和报告质量,优化客户服务体验,文章针对凿岩机检测实际需求,设计开发了一套凿岩机性能检测报告无纸化数字管理系统,该系统实施方案包括原始记录数据、硬件接口、网络架构、网络安全、程序开发,实现了报告的电子化生成和管理。同时,分析了数字管理系统的实施过程,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报告生成时间缩短30%,综合成本节约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凿岩机 性能检测报告 无纸化 数字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nstein推移质公式探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志林 祝永康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0-26,共7页
本文从多方面对Einstein推移质公式进行修正.首先基于时间连续、状态离散的Markov过程严格推导公式结构,具有物理概念清楚、数学处理严密的特点;其次取无因次单步距离和单步运动时间均为水流强度参数的函数,使之更符合现象的物理性质.此... 本文从多方面对Einstein推移质公式进行修正.首先基于时间连续、状态离散的Markov过程严格推导公式结构,具有物理概念清楚、数学处理严密的特点;其次取无因次单步距离和单步运动时间均为水流强度参数的函数,使之更符合现象的物理性质.此外,起动概率公式不仅考虑到推移力作用并取脉动底速遵循正态分布,理论上较为完善;而且积分限系数全由以往成果预先确定,因而可视为独立的理论公式.经上述修正的推移质公式与试验资料符合良好,可供计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推移质 Einstein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层间接触的沥青路面非线性疲劳损伤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志林 黄晓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85-2389,共5页
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考虑路面材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层间接触状态对受损路面结构层底损伤度、结构层底水平正应力、路表弯沉以及对路面结构层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考虑路面材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不同层间接触状态对受损路面结构层底损伤度、结构层底水平正应力、路表弯沉以及对路面结构层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面层与基层层间摩擦因数的逐步增大,基层层底损伤度逐步增加,底基层层底损伤度逐步减小,且两者逐渐接近;基层层底水平拉应力逐渐减小,底基层逐渐增大;路表弯沉逐渐减小;基层疲劳寿命减小,底基层疲劳寿命增加,且两者逐渐接近。总体来说,良好的层间接触状态能使各结构层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增强结构整体承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 层间状态 损伤力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态曲面丁坝三维水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5
作者 孙志林 於刚节 +1 位作者 许丹 马国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247-1251,共5页
针对丁坝周围流动呈强三维紊流特征,相应坝头局部床面不可避免地产生冲刷坑,严重时导致丁坝水毁的问题,提出正态曲面形式的新型丁坝结构,可以优化丁坝周围水流结构,减小坝头局部冲刷.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新型丁坝的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 针对丁坝周围流动呈强三维紊流特征,相应坝头局部床面不可避免地产生冲刷坑,严重时导致丁坝水毁的问题,提出正态曲面形式的新型丁坝结构,可以优化丁坝周围水流结构,减小坝头局部冲刷.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新型丁坝的水动力特性.结果表明,与梯形丁坝相比,正态曲面丁坝可以起到平顺水流、减少剧烈紊动和增大过流面积的作用,避免流线过度弯曲和集中,减小丁坝周围的涡量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坝头水动力.坝头曲面能够削弱坝头下潜流的冲刷作用,降低坝头局部冲刷深度,利于丁坝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态曲面 丁坝 三维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荷载下沥青路面非线性疲劳损伤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志林 贺三春 王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9-154,共6页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特性,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了考虑路面材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沥青路面结构损伤、水平拉应力基于温度荷载重复作用,随空间与...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特性,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了考虑路面材料非线性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沥青路面结构损伤、水平拉应力基于温度荷载重复作用,随空间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沥青路面裂纹形成寿命。结果表明:损伤主要分布在沥青面层;随着温变次数的增加,面层表面的损伤度呈线性增加;面层表面损伤度均随着面层模量与温变幅度的增加而增加;面层表面水平拉应力随着温度变化次数的增加,以线性特征逐步减小;面层表面水平拉应力随着面层模量与温变幅度的增加均是先增大后减小,有一个峰值点;沥青路面面层的温度型裂纹疲劳形成寿命与面层模量有关,模量越大,裂纹形成疲劳寿命越短,因此从温度疲劳寿命的角度来说,面层不宜选择模量过大的沥青混合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结构 损伤力学 温度荷载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汊河道平衡水深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志林 高运 许丹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6,共6页
为了研究分汊河道的河床演变与航道水深,本文基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得到分汊河道平衡水深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不同断面形态的分汊河道均具有适用性,汊道与单一河道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分流比的6/7次方。应用于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 为了研究分汊河道的河床演变与航道水深,本文基于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得到分汊河道平衡水深计算方法。该方法对于不同断面形态的分汊河道均具有适用性,汊道与单一河道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分流比的6/7次方。应用于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计算得出的落成洲分汊河段断面的平均水深与多年平均水深基本一致,表明了平衡水深理论的可靠性。对福姜沙和世业洲分汊河段工程前的最大通航水深计算,亦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工程后的预测结果显示工程整治效果明显,世业洲和福姜沙左汊河段均能满足12. 5 m通航水深的要求,但福北水道仍无法达到12. 5 m通航水深。平衡水深方法提供了一种除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外预测河床演变趋势,计算出航道能维持的平衡水深,丰富了航道整治理论的同时,也为二期工程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几何形态 平衡水深 分汊河道 河床演变 长江 航道整治 最大通航水深 汊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登陆台风风暴潮特性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志林 卢美 +1 位作者 聂会 黄森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2-267,共6页
为了研究典型登陆路径台风影响下整个浙江沿海岸段的台风暴潮特性,基于ECOMSED模型,模拟分析不同登陆点的6次台风影响下浙江沿海风暴潮位过程.结果表明,经多个验潮站实测资料验证模拟潮位值与实测潮位值符合良好,高潮位模拟的平均绝对... 为了研究典型登陆路径台风影响下整个浙江沿海岸段的台风暴潮特性,基于ECOMSED模型,模拟分析不同登陆点的6次台风影响下浙江沿海风暴潮位过程.结果表明,经多个验潮站实测资料验证模拟潮位值与实测潮位值符合良好,高潮位模拟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3cm;登陆点右侧且靠近登陆点的岸段,增水形态以标准型为主,距离登陆点右侧较远以及其左侧的岸段,增水形态多呈波动型;在同一台风影响下,河口测站的最大增水值较岛屿站点的大;登陆路径右侧岸段的最大增水值是左侧的3倍且出现在最大风速半径附近;岛屿的迎风面最大增水值是背风面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台风 登陆点 浙江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分汊河口水力几何形态 被引量:1
19
作者 孙志林 杨仲韬 +2 位作者 高运 许丹 胡世祥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66-2270,2292,共6页
为了揭示潮汐河口中居显著地位分汊河口的演变机理,减轻长江口深水航道淤积.基于积分形式二维连续方程、二维阻力公式、无因次宽深比关系与时变水流挟沙能力公式,建立分汊河口水力几何形态理论关系,且表明汊道与单一河道平均水深之比为... 为了揭示潮汐河口中居显著地位分汊河口的演变机理,减轻长江口深水航道淤积.基于积分形式二维连续方程、二维阻力公式、无因次宽深比关系与时变水流挟沙能力公式,建立分汊河口水力几何形态理论关系,且表明汊道与单一河道平均水深之比为分流比的2/7次方.据此计算获得了长江口拦门沙顶部最大平衡水深为6.91m,与长期实测的自然水深相一致,显示了水力几何形态关系的合理性.引入主槽流量比例概念,进一步修正水力几何形态关系,使之适合于丁坝作用河段.据此计算得到在一、二和三期治理工程后北槽的最大平衡水深分别为8.40、8.91和9.92m,为制定长江口治理方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几何形态 分汊河口 平衡水深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线性疲劳损伤特性及形变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志林 黄晓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1-525,共5页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演化特性并分析其形变规律,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考虑路面材料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路面结构损伤和水...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疲劳损伤演化特性并分析其形变规律,运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及其二次开发平台,建立考虑路面材料疲劳损伤的沥青路面结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路面结构损伤和水平正应变的空间分布与演化规律,以及路表弯沉随荷载作用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路面结构损伤主要分布在双轮中心线下靠近层底的区域,基层层底与底基层层底损伤度随荷载作用均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路面结构层内水平正应变在荷载作用下,靠近层底位置拉应变逐渐增大,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中性轴上移;路表弯沉在荷载作用下逐渐增大,但增加幅度逐渐减小.研究结果可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养护维修及长期性能预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路面结构 损伤力学 有限元 长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