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氢能本质安全利用——氢致损伤研究进展与挑战
1
作者 孙彬涵 张显程 涂善东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98-2906,共9页
氢致损伤或氢脆(hydrogen-induced damage or hydrogen embrittlement)是氢能装备安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综述了氢致损伤的特性与机理、测试与评价技术以及抗氢损伤材料本质安全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挑战。近年来在氢... 氢致损伤或氢脆(hydrogen-induced damage or hydrogen embrittlement)是氢能装备安全服役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本文综述了氢致损伤的特性与机理、测试与评价技术以及抗氢损伤材料本质安全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挑战。近年来在氢致损伤机理和测试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其高度复杂性的本质仍使可靠性评价和工程实践面临诸多难题。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氢致损伤理论体系,按实际应用场景评价临氢部件在全寿命周期的氢致损伤敏感性,并结合抗氢损伤设计的工程实践,为氢能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可靠性 氢致损伤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粮与利润导向如何影响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兼论环境意识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宋聪聪 罗小锋 +2 位作者 孙彬涵 黄炎忠 唐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4-1967,共14页
本文探讨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背景下,种粮目的对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环境意识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基于2021年湖北省1103份稻农微观调研数据,从口粮和利润视角分析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调节机理,并将环境效用纳入了... 本文探讨了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背景下,种粮目的对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环境意识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基于2021年湖北省1103份稻农微观调研数据,从口粮和利润视角分析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调节机理,并将环境效用纳入了稻农行为理论分析框架,采用Logit模型进一步分析种粮目的和环境意识对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1)口粮导向和利润导向的稻农施用生物农药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利润型稻农更倾向于施用生物农药。2)环境意识对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药认知能够显著促进利润型稻农的生物农药施用行为,而环保态度对口粮型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更加显著。3)不同资本禀赋稻农的生物农药施用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环保态度对高教育水平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更显著,而农药认知的正向调节作用存在于低教育水平稻农中;环保态度对低收入水平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更显著,农药认知和环保态度的调节作用也存在于低收入水平稻农中;环保态度对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的稻农生物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更显著,而农药认知的正向调节作用存在于土地细碎化程度较高的稻农中。据此,本文提出要根据稻农种植目的制定相应的生物农药推广措施,制定阶段性生物农药培训内容,提高稻农对生物农药的认知,加强稻农的环保意识,打造农业技术交流平台,进而促进稻农施用生物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农药 种粮目的 口粮型稻农 利润型稻农 环境意识 农药认知 环保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临氢环境材料原位力学测试系统及其在高温合金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万成 孔帅 +3 位作者 刘利强 孙彬涵 张显程 涂善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4-1330,共7页
该文设计并制造了一种高温临氢环境力学试验装置,可实现最高600℃以及2 MPa纯氢或混氢环境下材料的拉伸测试。该装置创新氢气环境箱设计,并配备真空及气体置换系统,可实现既定试验温度下高纯气体的压力控制。通过采用直线位移传感器,实... 该文设计并制造了一种高温临氢环境力学试验装置,可实现最高600℃以及2 MPa纯氢或混氢环境下材料的拉伸测试。该装置创新氢气环境箱设计,并配备真空及气体置换系统,可实现既定试验温度下高纯气体的压力控制。通过采用直线位移传感器,实现了对材料变形量的准确稳定测量。利用该装置评价了GH4169高温合金在不同温度临氢环境下的拉伸性能,结果表明,氢环境会对材料产生明显的脆化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材料的延伸率及断面收缩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对GH4169在不同温度临氢环境下的断裂模式及机制进行分析发现,GH4169在200℃下的氢致损伤更为严重,主要是因为氢原子在高温下的扩散速度较快,更易在晶界上聚集并诱发氢致沿晶断裂,进而使得材料塑性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损伤 高温 力学测试 高温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的江西省婺源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黄鑫 吴珍云 +4 位作者 丁德建 李希星 石祖峰 祝民强 孙彬涵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59-268,共10页
江西省婺源县位于中低山、丘陵地区,是省内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近年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活动不断加剧,给当地居民财产及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基于婺源县野外调查资料及最新的地质灾害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变异系数、斜坡结构、... 江西省婺源县位于中低山、丘陵地区,是省内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之一,近年来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活动不断加剧,给当地居民财产及人身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基于婺源县野外调查资料及最新的地质灾害数据,选取坡度、高程变异系数、斜坡结构、地貌类型、工程岩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道路缓冲区、断层缓冲区8个评价因子,采用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及分区。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呈线状分布且多位于道路100 m范围内;中易发区呈带状分布且多位于断层300 m范围内;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断裂不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少,植被覆盖较多且岩层较坚硬的低山丘陵区域。通过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性检验及精度检验,表明分区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好,评价结果精度较高,可为婺源县后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逻辑回归模型 婺源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断层倾角和剥蚀作用对断陷盆地正反转构造演化的影响——以中非Bongor盆地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珍云 尹宏伟 +6 位作者 王福远 刘松 汪伟 孙彬涵 杨秀磊 钟军 黄荟源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201-211,共11页
以中非Bongor盆地为例,结合区域构造解析和砂箱模拟实验,探讨和分析了断陷盆地中先存边界断层倾角变化和区域剥蚀作用对盆地正反转构造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沿着断陷盆地内不同倾角(45°~75°)的先存边界正断层,地层反转构造... 以中非Bongor盆地为例,结合区域构造解析和砂箱模拟实验,探讨和分析了断陷盆地中先存边界断层倾角变化和区域剥蚀作用对盆地正反转构造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沿着断陷盆地内不同倾角(45°~75°)的先存边界正断层,地层反转构造变形存在明显的差异。沿着高角度边界正断层(60°或75°),反转滑移相对比较困难,地层容易形成反转拖曳褶皱,而沿着低倾角边界正断层(45°),反转滑移较易发生,而地层褶皱变形则相对较弱。区域性剥蚀作用对断陷盆地反转构造演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盆地内深、浅部地层反转的差异性特征方面。当无区域性剥蚀作用时,浅部地层沿高角度断层面的反转强度和反转量要大于深部地层,而当区域性剥蚀作用发生后,深部地层沿高角度断层面的反转强度明显增大,拖曳构造和向斜构造发育更加明显,浅部地层褶皱则明显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构造 断层倾角 剥蚀作用 砂箱模拟 断陷盆地 Bongor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