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化硼陶瓷前驱体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叶丽 孙妮娟 +2 位作者 韩伟健 曹淑伟 赵彤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44,共6页
以三氯化硼和六甲基二硅氮烷为原料制备了聚硼氮烷预聚体,再经高分子化制备了可溶的氮化硼陶瓷前驱体—聚硼氮烷。该法合成工艺简单,反应温和。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仪、元素分析等对预聚体高分... 以三氯化硼和六甲基二硅氮烷为原料制备了聚硼氮烷预聚体,再经高分子化制备了可溶的氮化硼陶瓷前驱体—聚硼氮烷。该法合成工艺简单,反应温和。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仪、元素分析等对预聚体高分子化过程中的分子量变化、高分子化机理、聚硼氮烷的裂解过程、所得陶瓷的元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六甲基二硅氮烷脱除和转氨基反应。所得聚硼氮烷重均分子量为7 582,氮气下1 000℃时的陶瓷产率为41.6 wt%,陶瓷化转变主要发生在400~600℃,800℃时陶瓷化转变基本进行完毕,800℃氨气下裂解得到低C含量的白色氮化硼陶瓷,进一步在1 500℃氩气中裂解可得到结晶度较高的氮化硼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陶瓷 聚硼氮烷 高分子化 陶瓷前驱体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BAlON陶瓷前驱体的制备与裂解
2
作者 叶丽 李远超 +2 位作者 孙妮娟 王立敏 赵彤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6,共4页
以聚铝氧烷为铝源,聚硼硅氮烷兼作硼源和硅源,共混得到SiBAlON陶瓷前驱体,经高温裂解得到SiBAlON陶瓷。采用TGA和XRD对SiBAlON前驱体的裂解行为及陶瓷产物晶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的引入降低了陶瓷的结晶温度,当陶瓷中的Al含量为1... 以聚铝氧烷为铝源,聚硼硅氮烷兼作硼源和硅源,共混得到SiBAlON陶瓷前驱体,经高温裂解得到SiBAlON陶瓷。采用TGA和XRD对SiBAlON前驱体的裂解行为及陶瓷产物晶相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的引入降低了陶瓷的结晶温度,当陶瓷中的Al含量为10wt%时,1 300℃处理后析出β-Si_3N_4晶体,1 500℃时,陶瓷中的Al和O与无定型的Si-N结合生成出现Si_2N_2O和Si_3Al_3O_(3+1.5x)N_(5-x)结晶,1 700℃时Al和O与结晶的β-Si_3N_4固溶生成β’-SiAlON结晶,最终陶瓷产物晶相组成为Si_2N_2O/Si_3Al_3O_(3+1.5x)N_(5-x)/β’-SiAlON。对陶瓷的介电性能进行研究表明,温度<1 000℃时,其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较为稳定,分别约为3和<0.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驱体 裂解 SiBAlON 透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段结构对含二硫键自修复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阳 周雨琪 +3 位作者 段文鹏 李博 许勇 孙妮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16,共9页
硬段结构的研究对指导制备兼顾力学性能与自修复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分别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及双(2-... 硬段结构的研究对指导制备兼顾力学性能与自修复性能的聚氨酯弹性体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分别以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HMDI)、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及双(2-羟基乙基)二硫醚(HEDS)为硬段部分,聚己内酯二元醇为软段部分,制备了一系列含脂肪族二硫键的自修复聚氨酯,探究了不同异氰酸酯、硬段含量和扩链剂对其力学性能与自修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异氰酸酯结构来讲,脂环族异氰酸酯制备的自修复聚氨酯具备更好的力学性能与自修复性能;对于脂环族异氰酸酯体系聚氨酯的硬段含量而言,一定范围越高,二硫键与氢键的含量也越高,越有利于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自修复性能;对于扩链剂结构来讲,脂肪族二硫键主要是促进较高温度条件下的自修复性能,对于室温自修复性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族二硫键 自修复 聚氨酯 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夫勒烯二氮杂桥衍生物对吡啶荧光猝灭机制以及它的电化学的研究
4
作者 胡继伟 唐光诗 +1 位作者 李美仙 孙妮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99-1002,共4页
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富勒烯二氮杂桥衍生物(eddy2)对吡啶荧光的猝灭机制,发现吡啶在426.27nm处有荧光发射峰,当向吡啶中分别加入C60和eddy2时,原有的发射峰强度明显减弱,且向短波长稍有移位,C60和eddy2对吡啶荧光有猝灭作用。吡啶-C60和吡... 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富勒烯二氮杂桥衍生物(eddy2)对吡啶荧光的猝灭机制,发现吡啶在426.27nm处有荧光发射峰,当向吡啶中分别加入C60和eddy2时,原有的发射峰强度明显减弱,且向短波长稍有移位,C60和eddy2对吡啶荧光有猝灭作用。吡啶-C60和吡啶-eddy2体系的猝灭过程是分子之间结合形成了复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eddy2对吡啶的离解常数为KD=2.28×10-6(mol·L-1),结合常数KS=4.39×10-5(L.mol-1)。同时研究了eddy2的电化学行为,发现eddy2的前3个还原峰电位比母体C60的峰电位正移,表明eddy2的电化学还原比C60的电化学还原容易,更容易接收电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二氮杂桥衍生物 荧光猝灭 吡啶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