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众认知下的成都城市荒野景观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席丹丹 刘斯 +1 位作者 柳钰 孙大江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的】不同于以往单纯的理论研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并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公众对城市荒野的认知状况,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策略,为成都市荒野化公园的后续发展及公园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 【目的】不同于以往单纯的理论研究,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体系并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公众对城市荒野的认知状况,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策略,为成都市荒野化公园的后续发展及公园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评估体系,采用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public particip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PPGIS)法对500名公众进行实地访谈并获取人口统计学特征、价值认知及空间定位数据,之后对数据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相关性分析以及核密度、空间占比分析。【结果】1)公众对城市荒野(景观)概念的了解程度及总体认知偏低,与人口统计学特征具有相关性;2)价值因子之间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分布较为分散;3)公众认为中等质量荒野的景观价值最高,高等质量荒野的景观价值最低,与荒野质量等级存在关联性。【结论】后续应着重提升公众对荒野景观的了解程度,平衡荒野公园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占比,保留或营造不同质量的荒野景观,并根据受众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改造策略,以更好地指导成都市荒野化公园的转型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荒野 景观价值 公众认知 公众参与地理信息系统 青龙湖湿地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鲟鱼养殖概况 被引量:38
2
作者 孙大江 曲秋芝 +2 位作者 马国军 吴文化 邱岭泉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21,共6页
对中国鲟鱼养殖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鲟鱼的主要养殖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以及养殖生产的格局和特点,并对当前存在的鲟鱼苗种来源、食用鱼养殖规格、水体利用以及引进种类质量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中国 鲟鱼养殖业 养殖种类 生物学特性 苗种来源 水体利用 养殖格局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宾市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大江 陈其兵 +1 位作者 刘光立 李代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9-81,共3页
通过对宜宾市彩叶植物的种类及其应用进行调查,总结了宜宾市主要彩叶植物种类。结果表明:应用于宜宾市园林绿地的彩叶植物共有33科45属48种。分析了彩叶植物在宜宾市园林建设中的应用现状,并对今后宜宾市的彩叶植物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宜宾市 彩叶植物 园林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美学价值的应用及其意境的探析和设计——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孙大江 陈其兵 +2 位作者 胡庭兴 刘光立 大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947-7948,7969,共3页
探讨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源与发展,结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思想与成都文化底蕴与特色,研究和分析了世界田园城市美学价值的应用及其意境设计的方法。研究发现,成都具有大面积的绿色视野、独特的休闲文化气息等美学价值,并具有构建田园... 探讨了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起源与发展,结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思想与成都文化底蕴与特色,研究和分析了世界田园城市美学价值的应用及其意境设计的方法。研究发现,成都具有大面积的绿色视野、独特的休闲文化气息等美学价值,并具有构建田园意象与自然文化统一的打造潜力。成都在构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设计中应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以"一群三区"为构建体系,以城市民俗文化、物流交通、信息等网络为依托,做到"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城市 美学 意境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大江 《科学养鱼》 2001年第5期9-9,共1页
关键词 史氏鲟 人工繁殖 饲养管理 配合饲料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养殖鲟鳇鱼肌肉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20
6
作者 尹洪滨 中武 +1 位作者 孙大江 邱岭泉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2-96,共5页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鲟鱼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养殖的俄罗斯鲟Acipenserguldenstadti、小体鲟Acipenserruthenus、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达氏鳇Husodauricus和杂交鲟H dauricus♀×A sc...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鲟鱼繁育工程技术中心养殖的俄罗斯鲟Acipenserguldenstadti、小体鲟Acipenserruthenus、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达氏鳇Husodauricus和杂交鲟H dauricus♀×A schrencki♂的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6种鲟鳇鱼肌肉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水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6 68%~21 72%、1 00%~5 70%、1 10%~1 19%、71 50%~80 60%。肌肉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4种呈味氨基酸的含量分别为6 67%~9 19%、6 31%~8 30%。6种鲟鳇鱼肌肉中主要脂肪酸有9类13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鳇鱼 肌肉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史氏鲟抗氧化能力及免疫力的影响 被引量:47
7
作者 刘红柏 卢彤岩 +2 位作者 张春燕 孙大江 白秀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1-235,共5页
采用灌服的方法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 em branaceus水煎剂对1+龄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分3组进行,每组放史氏鲟10尾,每日灌服1次黄芪水煎剂,剂量均按每100 g鱼体重灌服0.3 mL药液,... 采用灌服的方法研究了黄芪Astragalus m em branaceus水煎剂对1+龄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分3组进行,每组放史氏鲟10尾,每日灌服1次黄芪水煎剂,剂量均按每100 g鱼体重灌服0.3 mL药液,相当于黄芪(干物质)的用量为日投喂饲料重量的0.5%(A组)、1.0%(B组)和2.0%(C组),对照组鱼灌服蒸馏水。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史氏鲟被灌服黄芪水煎剂后,血浆及各组织中的溶菌酶含量呈升高的趋势,C组鱼的不同组织变化不一,但均无统计学意义;史氏鲟血浆中的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无显著变化,但B组和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C组史氏鲟肝脏中的NOS活性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对史氏鲟血浆及肝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活性有增强作用,尤其B组鱼的SOD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黄芪能显著降低史氏鲟血浆中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史氏鲟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史氏鲟 免疫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氏鳇、施氏鲟及其杂交种(施氏鲟♂×达氏鳇♀)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颖 刘晓勇 +1 位作者 曲秋芝 孙大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7-32,共6页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种(大杂交)(达氏鳇(♀)×施氏鲟(♂))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施氏鲟、达氏鳇及大杂交头部形态差异明显... 采用形态学和多变量形态度量方法,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达氏鳇(Huso dauricus)及其杂交种(大杂交)(达氏鳇(♀)×施氏鲟(♂))的形态差异和判别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养殖施氏鲟、达氏鳇及大杂交头部形态差异明显,口唇形状、吻须形状及长度、鳃盖膜形态差异显著。在7项可数性状中,大杂交胸鳍、侧骨板、腹骨板和鳃耙数偏母本性状(HI>55),臀鳍条数明显地偏父本性状(HI<55),背骨板数偏离双亲性状,背鳍条数为中间性状。可数性状的平均杂交指数为74.97,总体上偏向于母本。可数性状中鳃耙数可作为判断三者所属的指标;(2)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大杂交与施氏鲟有5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与达氏鳇有4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3)聚类分析表明,大杂交与达氏鳇在外观形态上更为近似,二者聚在一枝,然后与施氏鲟聚集;(4)主成分分析构建了4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41.429%、37.809%、7.869%和5.790%,累积贡献率为92.896%,主成分分散图表明大杂交在形态差异上独立于施氏鲟和达氏鳇;(5)采用逐步判别分析获得5个比例性状构建了区分上述三个种的判别函数,判别函数预测分类总体准确率达96.67%,其中对大杂交的判断准确率达100%。研究认为,杂交鲟在形态上较接近于其母本达氏鳇,但可以通过形态判别分析将大杂交与母本达氏鳇和父本施氏鲟进行区分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氏鳇(Huso dauricus) 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大杂交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饲料驯化期西伯利亚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晓勇 齐茜 +3 位作者 王国峰 张永旺 白喜军 孙大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82,共4页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饲料驯化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养殖密度(1.843、1.638、1.433、1.228、1.024 kg/m3)。试验期间采用依次投喂水蚯蚓、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驯养方法,逐步从活饵料转喂... 研究了养殖密度对饲料驯化期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试验设置5个养殖密度(1.843、1.638、1.433、1.228、1.024 kg/m3)。试验期间采用依次投喂水蚯蚓、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驯养方法,逐步从活饵料转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试验结果表明,最大密度组D1溶解氧达到最低值4.09 mg/L,接近鲟鱼正常生长发育的临界溶氧;高密度组D1、D2、D3和低密度组D4、D5死亡率和终体重差异显著(P<0.05);D3特定生长率(SGR)均值最大,D1、D2和D3、D4、D5的SGR差异显著(P<0.05);D4的终体重、日增重(DWG)、肥满度(CF)最大,各密度组对DWG、CF和体长及体重变异系数(CV)的影响较小(P>0.05)。试验期间从D1到D5组的死亡率依次为2.06%,1.99%,1.87%,1.68%和1.64%,CF为0.498~0.532,SGR平均值为11.16%~13.14%,体重CV为30.72%~33.54%,体长的CV为6.64%~9.94%。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饲料驯化期西伯利亚鲟稚鱼的适宜养殖密度控制在1.228~1.433 kg/m3,即直径2 m的玻璃缸每缸3 000~3 500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驯化 养殖密度 肥满度(CF) 特定生长率 变异系数(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品系虹鳟生产性能的比较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炳谦 谷伟 +2 位作者 贾钟贺 孙大江 高会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0-174,共5页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选取渤海品系、Jalo品系、道氏虹鳟和美国金鳟4个品系的虹鳟Oncorhynchusmykiss(从受精到2龄之间)进行了两年生产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从开口摄食到2龄,各品系间虹鳟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受精率和孵化...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选取渤海品系、Jalo品系、道氏虹鳟和美国金鳟4个品系的虹鳟Oncorhynchusmykiss(从受精到2龄之间)进行了两年生产性能的比较。结果表明:从开口摄食到2龄,各品系间虹鳟的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受精率和孵化率差异显著(P<0.01或P<0.05)。从受精率来看,Jalo虹鳟>道氏虹鳟>渤海虹鳟>美国金鳟;从孵化率来看,渤海虹鳟>Jalo虹鳟>道氏虹鳟>美国金鳟。各品系在饲料转化率、热生长系数和生长速度上也呈现显著差异(P<0.05),Jalo品系>道氏虹鳟>渤海虹鳟>美国金鳟。综合分析生产性能各项指标的结果,认为Jalo品系与美国道氏虹鳟较适合作为商业养殖品系。从体重变异系数和平均杂合度两方面来说,4个品系的虹鳟均适合作为选育的基础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品系 生存力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和不同饵料对杂交鲟(达氏鳇(♀)×施氏鲟(♂))仔稚鱼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聃 张颖 +3 位作者 麦丽坎 刘晓勇 曲秋芝 孙大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81,共6页
研究了饥饿、投喂水丝蚓和人工饲料对杂交鲟(达氏鳇(♀)&#215;施氏鲟(♂))( Huso dauricus (♀)&#215;Acipens-er schrenckii (♂))仔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和投喂不同饵料对杂交鲟仔稚鱼的... 研究了饥饿、投喂水丝蚓和人工饲料对杂交鲟(达氏鳇(♀)&#215;施氏鲟(♂))( Huso dauricus (♀)&#215;Acipens-er schrenckii (♂))仔稚鱼生长、存活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饥饿和投喂不同饵料对杂交鲟仔稚鱼的生长、存活、肥满度和消化酶活性影响显著。饥饿条件下,5d后杂交鲟幼鱼生长基本停滞,10d后负生长,与投喂饵料组的生长性能差异显著。消化酶活性方面,0~1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活性一直低于投喂饵料组,至20 d饥饿组的胃蛋白酶显著高于其它组;各处理组的脂肪酶活性变化规律各不相同,但是饥饿组的脂肪酶活性低于其他两组;各处理的杂交鲟幼鱼淀粉酶活性虽然有起伏波动,但是15 d后饥饿组快速升高并显著高于其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鲟(Huso dauricus (♀) ×Acipenser schrenckii (♂)) 生长 消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肽替代鱼粉对西伯利亚鲟生长和血液生化指标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常安 徐奇友 +3 位作者 许红 畅雅萍 朱青 孙大江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5-58,64,共5页
以初重(86.86±3.66)g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为对象,研究小肽替代鱼粉对西伯利亚鲟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西伯利亚鲟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试验设4个处理组,小肽替代鱼粉的水平分别为0%... 以初重(86.86±3.66)g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为对象,研究小肽替代鱼粉对西伯利亚鲟生长性能、体成分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西伯利亚鲟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饲养,试验设4个处理组,小肽替代鱼粉的水平分别为0%(G1)、25.0%(G2)、50.0%(G3)、75.0%(G4),养殖周期56 d。试验期间水温(20±1)℃,溶氧〉8.0 mg/L。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小肽替代鱼粉对西伯利亚鲟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等无显著影响(P〉0.05);对鱼体初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总蛋白、球蛋白、血糖、碱性磷酸酶、补体C3、补体C4、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等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饲料中用小肽替代25.0%~75.0%鱼粉后对西伯利亚鲟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小肽 生长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养殖鲟鱼卵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晓勇 索力 +3 位作者 张颖 齐茜 张永旺 孙大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2-86,共5页
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baerii)和小体鲟(A.ruthenus)卵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A)和脂肪酸(FA)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鲟鱼中,西伯利亚鲟卵内粗蛋白(22.6%)和粗脂肪(17.9%)含量最高,且与... 对养殖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西伯利亚鲟(A.baerii)和小体鲟(A.ruthenus)卵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AA)和脂肪酸(FA)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三种鲟鱼中,西伯利亚鲟卵内粗蛋白(22.6%)和粗脂肪(17.9%)含量最高,且与施氏鲟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著高于小体鲟(P<0.05);三种鲟鱼卵内均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TEAA)占总氨基酸(TAA)均高于49%,且施氏鲟卵内TEAA占TAA的50.06%,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P<0.05)。三种鲟鱼卵内含量最多的必需氨基酸(EAA)均为亮氨酸,种类间的色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他EA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种非必需氨基酸(NAA)含量种类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谷氨酸含量最高。三种鲟鱼卵内,含量最高的饱和脂肪酸(SFA)均为C16∶0,种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均以C18∶1n-9含量最高,且施氏鲟卵内含量显著高于西伯利亚鲟和小体鲟(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均以C22∶6n-3含量最高,其中西伯利亚鲟卵内含量显著高于施氏鲟和小体鲟(P<0.05);西伯利亚鲟卵内n-3/n-6值最高,小体鲟卵内最低,且三种鲟鱼间n-3/n-6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西伯利亚鲟鱼卵内,DHA、EPA、PUFA、n-3 PUFA总含量及n-3/n-6值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种鲟鱼卵(P<0.05)。因此,在配置鲟亲鱼配合饲料时,要重视各种脂肪酸之间的添加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氨基酸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虹鳟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宋苏祥 孙大江 +1 位作者 范兆廷 刘洪柏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70-73,共4页
采用国标所规定的方法,对虹鳟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其粗蛋白为20.5%,粗脂肪为3.34%,水分为73.6%;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含量,并与青鱼、草鱼、兴国红鲤、鲢鱼、鳙鱼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对比... 采用国标所规定的方法,对虹鳟鱼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其粗蛋白为20.5%,粗脂肪为3.34%,水分为73.6%;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18种氨基酸含量,并与青鱼、草鱼、兴国红鲤、鲢鱼、鳙鱼的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虹鳟鱼的蛋白含量、脂肪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上述几种淡水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肌肉营养成分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对杂交鲟生长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常安 周长海 +4 位作者 徐奇友 许红 蒋树义 郑秋珊 孙大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7-61,共5页
用膨化大豆分别替代0(G1组)、35%(G2组)、65.8%(G3组)、93.2%(G4组)豆粕,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体重为(75.3±3.8)g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cipenser baeri♂。6周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后,各处... 用膨化大豆分别替代0(G1组)、35%(G2组)、65.8%(G3组)、93.2%(G4组)豆粕,配制成4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饲喂体重为(75.3±3.8)g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cipenser baeri♂。6周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膨化大豆代替豆粕后,各处理组杂交鲟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与G1组相比,G3组鱼血浆中SOD和溶菌酶活力分别提高13.6%和59.4%(P<0.05);G3组和G4组鱼血浆中总蛋白和球蛋白显著增加(P<0.05),其中总蛋白分别提高9.9%和11.5%,球蛋白分别提高12.0%和1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化大豆 豆粕 杂交鲟 生长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16
作者 孙大江 《科学养鱼》 2001年第6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史氏鲟 人工繁殖 池塘养殖 养殖技术 放养 投喂 日常管理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17
作者 孙大江 《科学养鱼》 2001年第3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史氏鲟 人工繁殖 人工养殖 孵化管理 营养 饲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18
作者 孙大江 《科学养鱼》 2001年第2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史氏鲟 人工繁殖 人工采卵 人工授精 受精卵脱粘处理 受精卵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培育与野生施氏鲟精、卵生物学及胚胎发育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丙乾 曲秋芝 +3 位作者 邱岭泉 马国军 刘洪柏 孙大江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6-251,共6页
对人工培育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Brandt亲鱼与野生亲鱼的成熟卵、精子及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在相同的孵化条件下(17~19℃),两者从受精卵到孵出期有着相同的发育特征;全人工繁殖的施氏鲟成熟卵从受精到孵化出膜需100~113h,... 对人工培育的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Brandt亲鱼与野生亲鱼的成熟卵、精子及胚胎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在相同的孵化条件下(17~19℃),两者从受精卵到孵出期有着相同的发育特征;全人工繁殖的施氏鲟成熟卵从受精到孵化出膜需100~113h,积温为1800~2034℃·h,野生施氏鲟的成熟卵从受精到出膜需95~104h,积温为1710~1872℃·h;人工培育施氏鲟成熟卵的受精率(30 12%)和孵化率(45 63%)明显低于野生鱼的(78 39%、74 54%);人工培育施氏鲟雄鱼精子的活力(快速泳动1 5~2 0min,寿命3 2~3 4min)较野生施氏鲟的(快速泳动3 4±0 5min,寿命5 3±0 2min)低得多;人工培育施氏鲟的成熟卵径(3 03±0 26mm)小于野生施氏鲟的(3 50±0 25mm),卵的粘性也较野生鱼卵低。此结果与精、卵的成熟程度有关,成熟程度上的差别又与亲鱼成熟的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卵子 精子活力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连载)
20
作者 孙大江 《科学养鱼》 2001年第4期9-10,共2页
关键词 史氏鲟 人工繁殖 苗种培育 鱼苗暂养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