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二氧化碳吸附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增智 薛程 +4 位作者 宋莉芳 邱树君 褚海亮 夏永鹏 孙立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1-549,共9页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协调发展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化石燃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低碳经济环... 能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两者协调发展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化石燃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而化石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开发出高效环保的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对能源循环利用及环境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用胺溶液进行洗涤及吸收CO2是工业上捕获和存储(CCS)最常用的技术之一(例如从电厂烟气中分离CO2),该法可以大幅减少CO2的排放量,但同时也会增大工厂的能源消耗(25%~40%),从而大幅增加额外成本。胺洗涤的其他缺点包括碱溶液对设备的腐蚀、溶剂的损失、大量产热引起的胺降解以及捕获之后不易被分离出来。另一种捕获CO2的方法是采用高温下吸收(化学吸附)的固体材料如碱金属陶瓷、固体胺、层状双氢氧化物或钙基吸附剂,但此类方法的能量消耗和对水分子及其他组分的敏感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此外,采用聚合物或无机膜,在不同的机制下选择性分离混合气体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但很难获得具有高稳定性、高选择性和高通量的薄膜,并且提高膜的吸附分离作用和选择性非常必要。对于固体吸附剂而言,高压下多孔材料对CO2的捕获是以吸附剂与被吸附物相互作用为主,而在低压或低CO2浓度下的选择性捕获主要受吸附剂与被吸附物相互作用以及吸附剂对CO2的化学亲和力两者共同影响。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具有高结晶度、高比表面积和可调的孔隙结构,在气体吸附尤其是CO2捕获方面展示出巨大的潜力。相对于活性炭、沸石等固体吸附剂来说,MOFs具有更高的吸附选择性。将其应用于碳捕获和封存技术中,可以大幅拓宽CO2吸附剂的可选择范围,在提高吸附选择性的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目前,有望采用MOFs材料捕获CO2的场合包括发电厂的碳捕集、天然气中CH4/CO2的分离、交通工具排放的CO2的收集甚至直接从空气中捕获。因此,研发能够高效吸附分离CO2的MOFs材料对于缓解环境压力意义重大。本文概括了CO2吸附模型的建立方法,提出了几种提高MOFs对CO2捕获量的策略。如提高开放金属位点的密度、掺杂金属或氮原子、调节孔径或进行氨基功能化以及合成MOFs复合材料等,并比较了不同方法对于改善低压条件下CO2吸附量的影响,有望将其应用于捕获燃烧后烟道气、汽车尾气以及其他小型排放源中的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s) 二氧化碳捕获 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掺材料对混凝土弯曲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孙增智 申爱琴 赵永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5-911,共7页
利用聚丙烯纤维网和聚丙烯酰胺制备高柔韧性混凝土,通过强度试验和弯曲韧性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网和聚丙烯酰胺对混凝土韧性的改性效果,并通过扫描电镜对改性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网和聚丙烯酰胺不... 利用聚丙烯纤维网和聚丙烯酰胺制备高柔韧性混凝土,通过强度试验和弯曲韧性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网和聚丙烯酰胺对混凝土韧性的改性效果,并通过扫描电镜对改性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全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网和聚丙烯酰胺不仅能提高抗折强度和弯曲韧性,而且对混凝土微观结构的改善有显著作用,并可降低压折比,分析表明聚丙烯纤维网的最佳掺量为0.9kg/m3,聚丙烯酰胺的最佳掺量为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网 聚丙烯酰胺 微观结构 弯曲韧性 压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循环作用下盐分对桥墩混凝土耐久性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增智 田俊壮 +2 位作者 杨凯 张雷 陈华鑫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1,共6页
以青海德香高速公路大桥桥墩混凝土为依托,对其沿线主要易溶盐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配制了7种腐蚀溶液,并设计4种配合比混凝土,通过外观形貌、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模量3方面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盐分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结... 以青海德香高速公路大桥桥墩混凝土为依托,对其沿线主要易溶盐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配制了7种腐蚀溶液,并设计4种配合比混凝土,通过外观形貌、质量损失率和相对动弹模量3方面研究干湿循环作用下,盐分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循环作用下,单一盐类如Na_2SO_4、MgSO_4、NaCl溶液对混凝土破坏形式和程度均不相同;在复合盐溶液中,复盐对混凝土的腐蚀损伤效应会发生叠加,而且溶液浓度越大,混凝土腐蚀破坏越严重;掺加水泥基自愈合材料、粉煤灰能够提高混凝土抗盐蚀破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混凝土 干湿循环 盐蚀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混凝土抗折强度和弯曲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孙增智 申爱琴 胡长顺 《交通科技》 2004年第6期109-111,共3页
研究聚丙烯酰胺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对提高抗折强度、粘结强度和弯曲韧性有显著作用 。
关键词 弯曲韧性 混凝土 抗折强度 土力学 粘结强度 聚丙烯酰胺 改性效果 性能 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的动力学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增智 申爱琴 《中南公路工程》 2006年第3期75-77,共3页
研究了聚丙烯纤维网混凝土的动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网对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有显著作用,并可降低压折比,尤为突出的是其弯曲疲劳性能和冲击韧性大幅提高。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网 弯曲疲劳性能 冲击韧性 压折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方法的分析探讨
6
作者 孙增智 林乐江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0年第5期3-4,16,共3页
针对现行规范JTJ053—94中T0502—94,关于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方法有关条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理解误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厂自己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标准稠度用水量 国家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孙增智 申爱琴 《辽宁交通科技》 2005年第2期25-26,共2页
研究了聚丙烯酰胺对混凝土性能的改性效果。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对提高抗折强度、粘结强度和耐久性有显著作用 ,并可降低压折比。
关键词 混凝土耐久性 粘结强度 混凝土性能 抗折强度 聚丙烯酰胺 改性效果 低压 降低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SO_4/PTFE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颜录科 李炜光 +2 位作者 寇开昌 孙增智 徐鸥明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1,共4页
采用高速混合、冷压烧结成型的方法通过填充改性制备BaSO4/PTFE复合材料,利用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行为,考察BaSO4用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磨损表面进行观察... 采用高速混合、冷压烧结成型的方法通过填充改性制备BaSO4/PTFE复合材料,利用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行为,考察BaSO4用量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试样磨损表面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摩擦磨损机理。结果表明,BaSO4可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在用量为30%时,耐磨损性能与纯PTFE相比提高了两个数量级;PTFE以粘着磨损为主,随着BaSO4用量增加,磨粒磨损逐渐占主导,粘着磨损逐渐减少,并最终表现出疲劳磨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 硫酸钡 填充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方法的分析探讨
9
作者 孙增智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99-101,共3页
针对现行规范JTJ053-94中T0502-94关于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方法有关条款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理解误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标准稠度用水量 国家标准 规范 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申爱琴 孙增智 王小明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对陕西省沥青路面典型路面结构设计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寻求较敏感的参数和层位 。
关键词 结构参数 敏感性分析 土基强度 公路 沥青路面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级配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宝帅 关博文 +3 位作者 孙增智 薛程 邓陈记 陈玉宏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1-136,共6页
为解决国内地方规范中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级配范围较大的问题,以粒子干涉理论与最大密度曲线理论为基础,分析总结再生粗集料、天然细集料的比例及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的合理级配范围,同时与地方规范推荐级配的水泥稳定再生粗... 为解决国内地方规范中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级配范围较大的问题,以粒子干涉理论与最大密度曲线理论为基础,分析总结再生粗集料、天然细集料的比例及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的合理级配范围,同时与地方规范推荐级配的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的击实特性和抗压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天然细集料与再生粗集料含量之比为30%~60%时,粗集料间形成紧密嵌挤的骨架结构,内摩阻角大,天然细集料和水泥水化产物充分填充,黏聚力强,形成了骨架密实的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7 d无侧限抗压强度>3.0 MPa;水泥剂量为5%时,设计级配的水泥稳定再生粗集料的击实特性和抗压性能优于地方规范推荐级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粗集料 水泥稳定碎石 级配 骨架密实 抗压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