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冠长尾雉冬季夜栖行为与夜栖地利用影响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孙全辉 张正旺 +1 位作者 朱家贵 高振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8-112,共5页
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通过野外观察、无线电遥测以及样方调查对河南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和冬季夜栖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是其冬季夜栖的2种主要植被类型.由于冬季落叶乔木的... 1999年12月至2000年3月,通过野外观察、无线电遥测以及样方调查对河南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和冬季夜栖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地区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针叶林是其冬季夜栖的2种主要植被类型.由于冬季落叶乔木的盖度显著降低,所以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的使用受到限制,夜栖树种类也主要限于常绿针叶树种.调查显示,冬季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一般靠近水源、远离林缘,位于山体中上部坡度较大的地方,夜栖树通常高大并且盖度良好.对夜栖地变量进一步分析表明,冬季影响白冠长尾雉夜栖地利用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海拔、栖位下方盖度、灌木密度、坡度、栖枝高度、夜栖区乔木的密度和胸径、栖位上方盖度、坡向以及距水源的距离等.白冠长尾雉的夜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较重要的有季节、天气和性别因素.为保护白冠长尾雉的夜栖地,保护区应重视人工针叶林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 夜栖行为 夜栖地利用 无线电遥测 影响因子 植被类型 灌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冠长尾雉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孙全辉 张正旺 +2 位作者 阮祥峰 张可银 朱家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117,共7页
野外观察结合无线电遥测研究表明 ,河南董寨鸟类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在非繁殖期倾向于集群活动。雄性集群、雌性集群和两性混合集群是其常见的 3种集群方式 ,但以单性集群为主 ,并且性别隔离现象明显 .繁殖期观察到亚成体仍集群活动 ,但发... 野外观察结合无线电遥测研究表明 ,河南董寨鸟类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在非繁殖期倾向于集群活动。雄性集群、雌性集群和两性混合集群是其常见的 3种集群方式 ,但以单性集群为主 ,并且性别隔离现象明显 .繁殖期观察到亚成体仍集群活动 ,但发现成体也有集群行为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繁殖的需要 .观察期内平均群体大小为 (3 87± 2 2 4 )只 ,而雄群、雌群和混合群平均群体大小依次为 (2 54± 0 31) ,(3 81± 0 4 0 )和 (6 4 2± 1 2 5)只 ,三者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p <0 0 1) .群体活动对研究区内 7种生境类型的利用有明显选择性 (χ2 =93 545,d =6 ,p =0 ) ,其中混交林、幼林和茶灌是集群活动利用的主要生境 .集群活动对坡位的利用存在时空变化 .冬季和繁殖前期对坡位的利用相似 (z =- 0 36 ,p =0 79) ,而与繁殖期和繁殖后期存在明显差异 (χ2 =0 0 2 8,d=3,p =0 0 2 8) ,表现在对坡下位的利用方面 .白冠长尾雉集群个体的组成相对稳定 ,群体内个体间关系多样化 .遥测结果表明 ,雄性集群的形成过程依次是 :独立活动、靠近、尾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 集群行为 集群方式 无线电遥测 鸟类 非繁殖期 单性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迁徙水鸟群落的季节动态及种间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淑萍 张正旺 +2 位作者 徐基良 孙全辉 刘冬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66-673,共8页
对天津地区迁徙水鸟群落的季节变化及迁徙物种间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以每个调查日为聚类实体 ,以每日调查记录到的每个物种的数量为变量 ,采用聚类分析法分别对秋季和春季 (1998~ 1999年 )的水鸟群落的时间结构进行了聚... 对天津地区迁徙水鸟群落的季节变化及迁徙物种间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以每个调查日为聚类实体 ,以每日调查记录到的每个物种的数量为变量 ,采用聚类分析法分别对秋季和春季 (1998~ 1999年 )的水鸟群落的时间结构进行了聚类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 :秋季天津地区水鸟群落组成按时间顺序大致可以分为 4个阶段 ,分别为 9月 2 0日~ 10月 11日、10月16日~ 10日 2 5日、11月 3日~ 11月 2 0日及 11月 2 6日~ 12月 10日 ;春季也可分为 4个阶段 ,分别为 3月 7日~ 3月 10日、3月 11日~ 3月 14日、3月 15日~ 3月 2 1日及 3月 2 5日~ 4月 2 1日。秋季各种水鸟迁经天津的时间较为集中 ,大部分种类在11月中、下旬的 2 0多天内进入天津 ,而春季水鸟群落则大致可分为 3月的雁鸭类高峰期和 4月的鹬类高峰期。对 10种鸭类和 10种鹬类进行种间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相关性分析表明 ,在 4 5个鸭类配对中 ,有 2 4对呈负相关 ,2 1对则呈正相关 ;在2 1种正相关的配对中 ,12对为显著正相关 (P<0 .0 5 ) ,其中 6对为极显著正相关 (P<0 .0 0 1)。在 4 5对鹬类配对中 ,有 2 0对呈负相关 ,2 5对呈正相关。在 2 5对正相关的配对中 ,有 10对显著正相关 ,其中 2对呈极显著正相关。白秋沙鸭 (Mergusalbellus)、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徙水鸟 季节动态 种间相关性 天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的超微结构及元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常崇艳 张正旺 +2 位作者 陈晓端 刘金英 孙全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2,共5页
对采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卵壳的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了卵壳中的化学元素.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卵壳的表面晶体... 对采自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卵壳样品进行了检测和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卵壳的超微结构,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了卵壳中的化学元素.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卵壳的表面晶体层、栅栏锥体层和壳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0.8,220.8和62.5μm,分别占卵壳总厚度的6.8%,72.6%和20.6%;栅栏层有很多蜂窝小孔,其直径为(0.32±0.08)μm(n=30);卵壳表面有许多圆形或椭圆形的气孔,可能与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气体交换有关,气孔横断面呈细漏斗状,在其上半部有颗粒状填充物.同时比较了白冠长尾雉野生和笼养个体未孵化卵壳中21种化学元素的含量,发现在组成卵壳的化学元素中,野生白冠长尾雉的Ca,Mg,P,S的质量分数叫〉1mg·g,其中Ca含量超过卵壳元素总含量的40%;Na,Si,S,K和A1次之,w=0.1~1mg·g^-1;Fe,Zn,Pb,Mn,Cu,V,Ti元素的w=1~100μg·g^-1;Ni,Cr,Co,Se,Cd的含量最低,w〈1μg·g^-1.与野生个体的卵壳相比,保护区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的卵壳成分有显著差异,其中S,Cu,Fe,Al,Mn,Si,Sr,Se,Cr等元素野生个体与笼养个体相比,同种元素在不同个体上w的差异均达到20%以上.饲养个体对Fe,Mn,Si和Sr等4种元素摄入明显不足,而S,Cu,Al,Se,Cr等元素则显著偏高,这可能是造成董寨自然保护区白冠长尾雉卵受精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建议适当调整饲料中这些元素的配比,以保证饲养条件下白冠长尾雉拥有良好的营养供给,从而提高人工繁殖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胁鸟类 白冠长尾雉 卵壳 超微结构 元素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珍稀猛禽的血液及生化指标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莹 吴秀山 +5 位作者 杨明海 张成林 宁静 宋杰 孙全辉 李瑛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1年第3期35-38,共4页
目前国内猛禽血液分析的资料几近空白,本研究对北京动物园和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14种22只猛禽血液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图通过血液生化参数的对比,了解猛禽的健康状况和伤病原因,从而推动对猛禽健康状况的评定以及伤病猛禽的救助... 目前国内猛禽血液分析的资料几近空白,本研究对北京动物园和IFAW北京猛禽救助中心的14种22只猛禽血液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试图通过血液生化参数的对比,了解猛禽的健康状况和伤病原因,从而推动对猛禽健康状况的评定以及伤病猛禽的救助和治疗,对猛禽的救助工作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指标 血液生化指标 珍稀猛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