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烃芳构化的系统研究(Ⅰ)——混合碳四和正己烷在ZnNi/HZSM-5催化剂上的微波芳构化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兆林 张金生 +6 位作者 丁洪生 程志林 高昌录 李宏洋 桂建舟 金俏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6-10,共5页
研究了混合碳四、正己烷在微波条件下,在锌和镍双金属改性 H Z S M- 5 上芳构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气液相产物分布的影响并与常规加热作了比较,详细探讨了微波芳构化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 在反应温度... 研究了混合碳四、正己烷在微波条件下,在锌和镍双金属改性 H Z S M- 5 上芳构化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气液相产物分布的影响并与常规加热作了比较,详细探讨了微波芳构化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1) 在反应温度400 ℃,质量空速1 .0 h - 1 ,以混合碳四为原料,经微波芳构化和常规加热芳构化实验对比,微波芳构化下的芳烃收率提高约17 .08 % , B T X 选择性远远高于常规加热;(2) 从反应温度对性能影响的考察表明,反应温度变化对微波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比较大。微波芳构化具有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选择性和芳烃收率及降低反应温度等优点,是更好的实现择形催化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烃 HZSM-5 催化剂 微波 芳构化 镍化锌 碳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灰色数模的建立及其应用研究(Ⅰ)──连续GM(1,N)模型的建立及色谱保留行为的预测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兆林 张素萍 +4 位作者 张晓彤 宋丽娟 周山花 陆斌 白建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2-206,共5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最小二乘原理,推导出连续GM(1,N)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中溶质保留行为的预测.研究了烷烃、烷基苯及对羟基苯甲酸酯等化合物的容量因子与流动相组成、容量因子与碳数、保留时间与温度、保留时间与碳...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最小二乘原理,推导出连续GM(1,N)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中溶质保留行为的预测.研究了烷烃、烷基苯及对羟基苯甲酸酯等化合物的容量因子与流动相组成、容量因子与碳数、保留时间与温度、保留时间与碳数的关系,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经验证,预测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灰色模型 CM模型 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中同系物保留值收敛现象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兆林 白建娥 +2 位作者 刘满仓 胡之德 周山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1265-1270,共6页
在讨论影响溶质保留行为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同系物保留值收敛现象的一般模型,对12种同系物(共38组数据)在6种不同组成的二元流动相和8种固定相中的保留值进行了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0.974,标准偏差SD≤0.05.绘制了这些同... 在讨论影响溶质保留行为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同系物保留值收敛现象的一般模型,对12种同系物(共38组数据)在6种不同组成的二元流动相和8种固定相中的保留值进行了回归分析,相关系数r≥0.974,标准偏差SD≤0.05.绘制了这些同系物的三维保留图形及投影图,并据此对同系物收敛现象及其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建立了计算收敛点坐标的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同系物 保留值 收敛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化石油气在ZnNi/HZSM-5催化剂上的芳构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兆林 程志林 +3 位作者 李宏洋 桂建舟 张晓彤 金俏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50-654,共5页
用浸渍法制备ZnNi/HZSM -5催化剂 ,通过对液化石油气的芳构化试验表明 ,其活性明显高于HZSM -5催化剂。在常压、温度 540℃、质量空速 1h- 1条件下 ,芳烃和苯 -甲苯 -二甲苯 (BTX)混合物收率分别达到 4 8%和4 5%左右 ,液态产品中芳烃质... 用浸渍法制备ZnNi/HZSM -5催化剂 ,通过对液化石油气的芳构化试验表明 ,其活性明显高于HZSM -5催化剂。在常压、温度 540℃、质量空速 1h- 1条件下 ,芳烃和苯 -甲苯 -二甲苯 (BTX)混合物收率分别达到 4 8%和4 5%左右 ,液态产品中芳烃质量分数高达 98%。同时还考察再生活化温度、再生活化时间和反应温度对芳构化催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 ,再生活化温度对催化剂的恢复影响比较大 ,只有达到 575℃ ,活化时间至少 2h ,催化剂活性才能完全恢复 ;低温段 ( 550℃ )再生活化时 ,再生活化时间将影响催化剂活性 ;反应温度在 50 0~ 550℃时 ,随着反应温度增加 ,液体收率和芳烃收率随之增加 ,对芳烃选择性影响不大 ,BTX收率幅度波动较大。用金属改性的ZnNi/HZSM -5催化剂具有较强的芳构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石油气 芳构化 ZnNi/HZSM-5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ZSM-5分子筛受限空间合成 被引量:5
5
作者 孙兆林 王荧光 +2 位作者 桂建舟 张晓彤 苏罡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5年第3期15-19,共5页
采用中孔碳纳料管为惰性基体,通过限定空间尺寸法合成n(SiO2)/n(Al2O3)=100,平均晶粒度为27nm的纳米ZSM-5分子筛。合成产物分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并对水解时间、碳源等影响... 采用中孔碳纳料管为惰性基体,通过限定空间尺寸法合成n(SiO2)/n(Al2O3)=100,平均晶粒度为27nm的纳米ZSM-5分子筛。合成产物分别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并对水解时间、碳源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筛具有典型的ZSM-5骨架结构和纳米尺寸,并且由于小尺寸效应该样品呈球形聚集态。采用碳纳米管的纯化方法,较长的水解时间、合适的中孔碳源和铝源均有利于纳米分子筛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SM-5 水热合成法 限定空间尺寸法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态势估计时间推理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孙兆林 杨宏文 胡卫东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0-33,44,共5页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态势估计方法是目前态势估计领域中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贝叶斯网络不具备时间语义,因此无法解决态势估计中的时间推理问题。基于此,对贝叶斯网络进行改造,研究了时间贝叶斯网络的构建方法。通过一个战场想定,说...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态势估计方法是目前态势估计领域中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传统的贝叶斯网络不具备时间语义,因此无法解决态势估计中的时间推理问题。基于此,对贝叶斯网络进行改造,研究了时间贝叶斯网络的构建方法。通过一个战场想定,说明了时间贝叶斯网络构建、推理的过程与方法,证明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势估计 时间推理 时间贝叶斯网络 时间随机变量 时间区间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精胶囊有效成分体外诱导小鼠精原干细胞的生长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孙兆林 胡建新 +3 位作者 何坚 梁韶峰 张勇 袁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8-29,共2页
取5~7d龄昆明系雄性小白鼠的睾丸,分离精原干细胞(SSCs),培养3d后分为两组;对照组用DMEM/F12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组用条件培养液(DMEM/F12完全培养液中添加生精胶囊有效成分)培养。结果显示,实验组SSCs较对照组生长快,培养3~7d见细胞... 取5~7d龄昆明系雄性小白鼠的睾丸,分离精原干细胞(SSCs),培养3d后分为两组;对照组用DMEM/F12完全培养液培养,实验组用条件培养液(DMEM/F12完全培养液中添加生精胶囊有效成分)培养。结果显示,实验组SSCs较对照组生长快,培养3~7d见细胞生长迅速,呈集落样生长,细胞立体感增强,但未见明显细胞间桥;培养15d见细胞增殖达高峰,增殖细胞的胞质间桥仍然不明显,其吸光度值及DNA倍体与对照组相比,P均<0.01。认为小鼠SSCs在生精胶囊有效成分诱导下能较快速生长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干细胞 细胞培养 生精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烃芳构化的系统研究(Ⅴ)——绝热芳构化反应器的模拟 被引量:2
8
作者 孙兆林 丁洪生 +6 位作者 李宏洋 程志林 刘宁宁 魏莉 桂建舟 张晓彤 祁克新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6-9,22,共5页
利用100mL固定床等温反应器,经过对反应器器壁散热和保温材料温升吸热的校正,用手控热补偿的方式消除其影响以实现绝热操作、模拟绝热反应器。并用该反应器以混合碳四为原料经改性ZnNi/HZSM-5催化进行绝热芳构化,考察了原料预热温度及... 利用100mL固定床等温反应器,经过对反应器器壁散热和保温材料温升吸热的校正,用手控热补偿的方式消除其影响以实现绝热操作、模拟绝热反应器。并用该反应器以混合碳四为原料经改性ZnNi/HZSM-5催化进行绝热芳构化,考察了原料预热温度及空速对绝热温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绝热操作下该反应器基本能达到绝热要求;在芳构化中绝热温升随预热温度的提高及空速的增大而增加,其中空速的影响更显著。校正后的反应器可分别进行等温操作、绝热操作以及等温和绝热的混合操作,拓宽了仪器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构化 绝热反应器 轻烃 反应器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在Silicalite-1分子筛上的吸附 被引量:2
9
作者 孙兆林 代敏 +3 位作者 段林海 张晓彤 班红艳 宋丽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4年第3期17-19,共3页
采用重量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苯在Silicalite - 1分子筛上的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参数 ,考察了苯在Silicalite- 1上的吸附性能。考察结果表明 ,苯在Silicalite - 1上吸附行为很复杂 ,苯分子首先吸附在Silicalite - 1分子筛的交叉孔道处 ,... 采用重量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苯在Silicalite - 1分子筛上的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参数 ,考察了苯在Silicalite- 1上的吸附性能。考察结果表明 ,苯在Silicalite - 1上吸附行为很复杂 ,苯分子首先吸附在Silicalite - 1分子筛的交叉孔道处 ,其次是直孔道和正弦孔道。当吸附量大于 4m .(u .c.) -1时 ,吸附在分子筛孔道的苯分子发生了重排。苯在Silicalite - 1分子筛的吸附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吸附等温线的形状由I型过渡为IV型 ,并有滞后环出现。根据苯在Silicalite - 1上的吸附等温线而计算出相应的吸附热力学参数 (吸附热 (Qst)、自由能变 (ΔG)、熵变(ΔS)、熵 (Sa) )可知 ,吸附量的大小对热力学参数的影响很大。由于吸附质的吸附量的不同 ,吸附质 -吸附质和吸附质 -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也不同 ,苯在Silicalite- 1上的Qst、ΔG、ΔS、Sa 随吸附量的变化曲线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量法 吸附等温线 热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兆林 李大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0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 病理 临床特点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恰当再灌注与自由基连锁反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兆林 滕继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37-38,共2页
临床采用扩张血管、溶栓、抗凝以及血管搭桥等方法治疗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血管闭塞性疾病时,发现许多病人病情反而加重、恶化。研究证 实这主要是由于不恰当的再灌注所引起,其发生机制包括钙离子超载、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的生成以... 临床采用扩张血管、溶栓、抗凝以及血管搭桥等方法治疗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等血管闭塞性疾病时,发现许多病人病情反而加重、恶化。研究证 实这主要是由于不恰当的再灌注所引起,其发生机制包括钙离子超载、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的生成以及自由基连锁反应等,它们相互协同,最终导致细胞的不可逆损害。本文就组织缺血后不恰当再灌注后引起自由基连锁反应的机制及其损害作用做一讨论。 正常情况下,机体内产生自由基和清除自由基(FR)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故存在的自由基不至于引起机体损害。在组织缺血缺氧时,氧供下降,三磷酸腺苷(ATP)减少,细胞正常代谢途径受到破坏。由于能量衰竭,使慢钙通道开放,钙离子(Ca^(2+))内流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基 连锁反应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液体色谱中溶质保留行为的研究——保留行为与溶质及流动相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兆林 刘满仓 胡之德 《分析测试通报》 CSCD 1989年第1期1-9,共9页
本文从热力学乎衡的观点出发,导出了在一定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描述保留行为与溶质性质关系的通用式,并通过实验及文献数据验证了该式,获满意结果。当固定相一定时,得出溶质保留值的对数1n k’与二元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的组成呈二次函... 本文从热力学乎衡的观点出发,导出了在一定的固定相和流动相中,描述保留行为与溶质性质关系的通用式,并通过实验及文献数据验证了该式,获满意结果。当固定相一定时,得出溶质保留值的对数1n k’与二元流动相中有机改性剂的组成呈二次函数关系,亦用实验验证了这种关系。讨论了三元体系中溶质的保留行为与流动相中两种有机改性剂间的关系,以及各种情况下影响色谱体系选择性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液体色谱 溶质 流动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态势估计的贝叶斯网络方法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兆林 马志奇 《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 2005年第4期15-18,共4页
态势估计系统需要对大量的不确定性知识进行处理,不确定性知识表示和推理是态势估计中的研究热点。利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不确定性知识的处理。为此讨论了贝叶斯网络理论,详细分析了态势估计的功能模型,提出事件检测是态势估计... 态势估计系统需要对大量的不确定性知识进行处理,不确定性知识表示和推理是态势估计中的研究热点。利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对不确定性知识的处理。为此讨论了贝叶斯网络理论,详细分析了态势估计的功能模型,提出事件检测是态势估计的核心和起点,研究了用于态势估计的贝叶斯网络的构建方法。该方法充分考虑贝叶斯网络的几项基本要素,可以解决态势估计领域中贝叶斯网络的构建问题。贝叶斯网络技术在态势估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前景,将极大地推动态势估计系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势估计 贝叶斯网络 事件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GM(1,N)模型的建立及在色谱保留行为的预测
14
作者 孙兆林 张素萍 +5 位作者 张晓彤 祈克新 周山花 陆斌 宋丽娟 白建娥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47-51,共5页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导出连续GM(1,N)模型,建立了灰色数模运算软件,并将其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中溶质保留行为的预测,均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灰色系统 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原子Y分子筛的二次合成及其吸附脱硫性能 被引量:22
15
作者 唐克 宋丽娟 +3 位作者 段林海 李秀奇 桂建舟 孙兆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6-1120,共5页
采用液-固相同晶取代反应制备了骨架含Ga的Y型分子筛,并对其吸附脱硫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室温,空速为7h-1的条件下,镓化Y型分子筛([Ga]AlY)处理噻吩、四氢噻吩、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正壬烷溶液(硫含量500μg·g-1),每克... 采用液-固相同晶取代反应制备了骨架含Ga的Y型分子筛,并对其吸附脱硫性能进行了研究.在室温,空速为7h-1的条件下,镓化Y型分子筛([Ga]AlY)处理噻吩、四氢噻吩、4,6-二甲基二苯并噻吩(4,6-DMDBT)正壬烷溶液(硫含量500μg·g-1),每克吸附剂吸附硫的量分别为7.7、17.4、14.5mg.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广义梯度近似方法(GGA)计算各分子中硫原子上的电荷数,噻吩中硫原子的电荷数为-0.159,而4,6-DMDBT和四氢噻吩分别为-0.214、-0.298.四氢噻吩和4,6-DMDBT中硫原子上的电子密度大于噻吩中硫原子上的电子密度,这就使得四氢噻吩和4,6-DMDBT中的硫原子与吸附位间的作用会远大于噻吩中的硫原子与吸附位间的作用,吸附容量必然会大很多.采用[Ga]AlY处理抚顺石油二厂的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299μg·g-1),每克吸附剂处理2.1mL汽油时,处理后汽油的硫含量为54.8μg·g-1,说明[Ga]AlY对汽油脱硫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晶取代 杂原子分子筛 吸附脱硫 模拟燃料 DF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和1-辛烯对Ce(Ⅳ)Y分子筛选择性吸附脱硫的影响 被引量:23
16
作者 王洪国 姜恒 +4 位作者 徐静 孙兆林 张晓彤 朱赫礼 宋丽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14-1718,共5页
选取苯和1-辛烯作为模拟汽油中的芳烃和烯烃,分别研究它们对Ce(IV)Y分子筛选择性吸附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随着模拟油中苯和1-辛烯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漫反射光谱(UV-D... 选取苯和1-辛烯作为模拟汽油中的芳烃和烯烃,分别研究它们对Ce(IV)Y分子筛选择性吸附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随着模拟油中苯和1-辛烯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漫反射光谱(UV-DRS)技术研究发现,Ce(IV)Y分子筛对苯和1-辛烯的吸附模式及影响脱硫的机理是不同的.Ce(IV)Y分子筛阳离子和苯形成π络合作用,作用力较弱,容易脱附;而与1-辛烯的双键发生σ-π络合,不容易脱附.在Ce(IV)Y分子筛选择性吸附含苯模拟油中的硫化物时,由于苯的存在,苯和噻吩在分子筛表面存在严重竞争吸附,影响了吸附剂的选择性脱硫.而在含1-辛烯的模拟油中,由于1-辛烯直接和分子筛发生强相互作用,占据了吸附剂的活性位,导致Ce(IV)Y分子筛的脱硫性能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筛 选择性吸附 脱硫机理 FT-IR UV-D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SBA-15的表面酸性对燃料油吸附脱硫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7
17
作者 邵新超 段林海 +6 位作者 武玉叶 秦玉才 于文广 王源 李怀雷 孙兆林 宋丽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67-1473,共7页
固相研磨法是将不同量的活性组分掺入到介孔材料上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采用该法以焙烧脱模前后的SBA-15为载体分别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SBA-15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等方法表征了吸附剂的物... 固相研磨法是将不同量的活性组分掺入到介孔材料上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采用该法以焙烧脱模前后的SBA-15为载体分别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CuO-SBA-15吸附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N2物理吸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等方法表征了吸附剂的物理性质.通过原位红外技术考察了改性前后介孔材料表面羟基的变化.借助吡啶-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py-FTIR)技术考察了吸附剂表面的酸类型及相对酸量.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评价了吸附剂对催化裂化(FCC)燃料油的吸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CuO是与SBA-15表面的Si―OH结合形成[Si-O-Cu-O-Si]交联从而达到分散的目的;以SBA-15介孔材料(APS)为载体能够有效抑制在焙烧过程中介孔材料表面羟基的缩合,且CuO负载量达到3mmo·lg-1时仍能够均匀分散在载体SBA-15上,而采用焙烧脱模的SBA-15(CS)为载体制备的CuO-SBA-15吸附剂却出现了活性组分团聚现象;吸附剂的酸性与脱硫性能均随着CuO的增加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CuO负载量达到3mmo·lg-1时吸附剂具有最高的Lewis酸(L酸)酸量及最佳的脱硫性能;吸附剂的L酸酸量与其脱硫性能成正相关关系;另外吸附剂的L酸的形成是由于改性后Cu周围的电荷密度降低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15介孔材料 表面酸性 羟基 吸附脱硫 LEWIS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离子液体中环己烯催化氧化合成己二酸 被引量:20
18
作者 桂建舟 刘丹 +3 位作者 丛晓辉 陈晓梅 张晓彤 孙兆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2006年第1期6-9,共4页
在无任何有机溶剂和卤素的条件下,以H2O2为氧化剂,Na2WO4.2H2O为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离子液体中环己烯直接氧化合成己二酸的反应。在酸性离子液体1-甲基-3-(4-磺酸基丁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CH2)4SO3HMIm]TSO)中,其物质的量为7.5 mmol时... 在无任何有机溶剂和卤素的条件下,以H2O2为氧化剂,Na2WO4.2H2O为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离子液体中环己烯直接氧化合成己二酸的反应。在酸性离子液体1-甲基-3-(4-磺酸基丁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CH2)4SO3HMIm]TSO)中,其物质的量为7.5 mmol时,环己烯转化率为100%,己二酸选择性为96.7%,分离收率达92.3%。这一结果和目前研究相当或更好,且反应结束产物通过简单方式分离后,离子液体可循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催化 选择氧化 环己烯 己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烃在ZSM-5催化剂上芳构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9
作者 金俏 程志林 +5 位作者 李宏洋 桂建舟 刘宁宁 张晓彤 祁克新 孙兆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EI CAS 1999年第1期5-10,共6页
在概述国内外低碳烃芳构化工艺的基础上,着重对低碳烷烃芳构化的技术进展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通过对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的芳构化反应的详细阐述,探讨了低碳烃在HZSM-5及其金属改性的沸石分子筛上芳构化的催化作用和反... 在概述国内外低碳烃芳构化工艺的基础上,着重对低碳烷烃芳构化的技术进展和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通过对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的芳构化反应的详细阐述,探讨了低碳烃在HZSM-5及其金属改性的沸石分子筛上芳构化的催化作用和反应机制,评价了金属改性ZSM-5催化剂在芳构化反应中的优缺点,同时给出了反应条件、芳烃收率和选择性,提出了今后芳构化发展的新方向,为综合利用低碳烃资源和开辟新的生产芳烃原料来源探索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烃 芳构化 评述 催化剂 催化异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GA-FTIR联用技术的EVA热解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田建军 姜恒 +2 位作者 苏婷婷 张晓彤 孙兆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0-102,共3页
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在N2气氛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热稳定性及其分解失重情况;实验首先单独使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EVA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然后采用热-红联用技术对EVA失重过程中的逸出气体进行... 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研究了在N2气氛下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热稳定性及其分解失重情况;实验首先单独使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EVA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失重情况;然后采用热-红联用技术对EVA失重过程中的逸出气体进行考察;由实验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EVA的分解失重分为两个阶段,并且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EVA的起始失重温度有所增加;第一个失重阶段所放出的气体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并与标准气相谱库中乙酸的标准红外谱图对照后确定为乙酸,第二个失重阶段是由于碳氢链段的分解而引起的;最后根据升温速率为5℃/min时EVA第一个失重阶段的失重率计算得出EVA样品中乙酸乙烯酯的含量为31.8%(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热稳定性 热分解 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