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传说叙事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铸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卫华 孙佳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8,共11页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包涵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中华文化符号。这个国家策略下的大规模航运工程,反映了中华民族协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政治理念,是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融的纽带和精神品格的载体。中国大运河的传说叙事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共享的文化传统与共识的价值观念,表达了运河流域民众在长期交往和共同生活中生成的文化认同与民族情感,也提供了阐释大运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渊源与文化关系的民间视角。传说的传承,是民众唤醒历史记忆、巩固文化认同的过程。在挖掘传说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文化空间体系建构和文艺创作等途径,实现大运河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活化利用,发挥其在遗产保护、文脉传承与记忆延续方面的文化功能,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大运河民间传说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化认同 活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以昌黎皮影戏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卫华 孙佳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87,共7页
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较大冲击。昌黎皮影戏作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重要文化价值的传统表演艺术,在现代化语境中逐渐失去了年轻的观众群,演出市场极度萎缩,技艺传承后继乏人。但是,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与文化传... 随着现代化的迅速发展,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较大冲击。昌黎皮影戏作为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和重要文化价值的传统表演艺术,在现代化语境中逐渐失去了年轻的观众群,演出市场极度萎缩,技艺传承后继乏人。但是,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与文化传播的新环境也带来了发展机遇。紧跟时代潮流,结合文化传播的力量进行创新探索,才能保持昌黎皮影戏等表演类传统艺术的持久生命力。探讨昌黎皮影戏在当代的发展困境与机遇,能够为我国表演类非遗保护项目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表演艺术 昌黎皮影戏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