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豆状核变性脑CT和MRI诊断 被引量:2
1
作者 范辉 王文献 +6 位作者 孙传顺 岳恒志 王珂 王文献 石拓 刘锦涛 何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7期25-26,共2页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脑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HLD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临床和生化检查证实36例HLD的脑CT和MRI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26例中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基底节区低密度影。30例MRI呈对称...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脑CT和MRI征象,进一步提高对HLD病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临床和生化检查证实36例HLD的脑CT和MRI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检查26例中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基底节区低密度影。30例MRI呈对称性条状或新月形长T1长T2信号,FIAIR高信号、或稍短T1短T2信号,典型者依受累部位不同分别为"啄木鸟"、"八字","展翅蝴蝶"样改变等,其中病灶位于壳核30例,尾状核16例,丘脑15例,苍白球、红核各3例,黑质、大脑脚网状结构、脑桥桥核、额叶白质各2例,15例有轻度或重度脑萎缩。结论 HLD脑CT及MRI最常见征象是基底节区低密度影或异常信号和不同程度脑萎缩,以双侧豆状核区对称性低密度或异常信号最具特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文献 范辉 +4 位作者 岳恒志 孙传顺 石拓 刘锦涛 何艳 《罕少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完全钙化型脑膜瘤患者资料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1~78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8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 目的探讨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CT与MRI特征及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完全钙化型脑膜瘤患者资料8例,男3例,女5例,年龄51~78岁(平均56岁)。行CT检查者8例,增强扫描2例;行MRI检查者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同时行MRI与CT检查者7例。结果 8例均完全钙化,均匀性全瘤钙化者5例,厚环状钙化者1例,多发散在点条状钙化者2例。全部均行手术切除,病理结果为纤维型5例,砂粒型3例。CT平扫肿瘤呈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团块状钙化,骨窗上密度不均,增强扫描高密度区无强化。2例周围见低密度的水肿区。MRIT1WI呈明显低信号、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低信号、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低信号区亦有强化,可见"脑膜尾征"者4例。结论 CT与MRI结合能更全面观察(显示)完全钙化型脑膜瘤的特征,对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钙化型脑膜瘤 钙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伟强 宋振声 +1 位作者 孙传顺 王麒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6期2950-295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组、B组,各37例。对B组行经眉弓眶上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A组行经额外侧前...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太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根据手术入路分为A组、B组,各37例。对B组行经眉弓眶上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A组行经额外侧前颅底入路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肿瘤认知功能量表(FACT-Cog)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B组(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FACT-Cog评分高于术前,A组高于B组(均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41%(2/37),低于B组[27.03%(10/37)](P<0.05)。结论与经眉弓眶上入路显微镜手术相比,经额外侧前颅底入路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认知功能,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凸面脑膜瘤 显微镜手术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导向侧脑室引流伴尿激酶注入治疗脑室出血
4
作者 王文献 岳恒志 +3 位作者 孙传顺 李树栋 段建航 聂方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39-441,共3页
目的 :评估CT导向细针引流及尿激酶治疗对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 :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脑室引流组及对照组 ,均为 60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侧脑室引流组基本痊愈 17例 ,显著进步 2 9例 ,进步 5例 ,死亡 9例 ,病死... 目的 :评估CT导向细针引流及尿激酶治疗对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价值。材料和方法 :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脑室引流组及对照组 ,均为 60例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侧脑室引流组基本痊愈 17例 ,显著进步 2 9例 ,进步 5例 ,死亡 9例 ,病死率为 15 .0 % ,存活的 5 1例患者住院 3 5d期间肢体肌力均提高了Ⅱ级。对照组 (保守治疗组 ) ,基本痊愈 0例 ,显著进步 1例 ,进步 3例 ,无变化 8例 ,死亡 48例 ,病死率为 80 .0 % ,存活的 12例中仅 3例在病后 3 5d内瘫痪肢体肌力改善Ⅱ级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T导向侧脑室引流及尿激酶注入和 (或 )腰穿置管间断放液等方法治疗脑室出血 ,安全简便、且穿刺准确率较高、疗效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导向 侧脑室引流 脑室出血 尿激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