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资料的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研究——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孙以德 刘常妮 +2 位作者 李浩男 许允杰 吴胜和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7,共9页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平面上常呈连片状,难以准确划分其单砂体,限制了剩余油分布的精准预测,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借助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系统表征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浅...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平面上常呈连片状,难以准确划分其单砂体,限制了剩余油分布的精准预测,制约了油田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借助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系统表征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2砂组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包括浅水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浅水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溢岸、河口坝、滩坝等微相。浅水三角洲砂体划分为4个构型级次(5~8级),本次研究的单砂体属于8级构型单元。综合利用密井网和井间示踪剂数据,识别了单砂体的6种侧向接触样式: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河道-河道切叠式、滩坝-滩坝拼接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和泥岩分隔式。井间示踪剂资料显示,坝上河道切割河口坝式侧向接触样式砂体连通性最好,其次为河道-河道切叠式、河口坝-河口坝拼接式和滩坝-滩坝拼接式,最差为河道-溢岸-河道拼接式。建立了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单砂体沉积构型模式,其中浅水三角洲平原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和溢岸,单一分流河道砂体间接触样式主要有侧向切叠、侧向与溢岸砂体相连、垂向叠加和斜列叠加4类;浅水三角洲前缘微相类型主要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滩坝,单一河口坝砂体间接触样式有垂向叠加、侧向拼接、斜列叠加和泥岩分隔4类,单一滩坝砂体间有侧向拼接和垂向叠加2类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砂体构型 密井网 示踪剂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油藏深穿透复合化学解堵效果模型
2
作者 孙以德 《特种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6,共6页
针对砂岩储层聚合物长期堵塞导致采收率低的问题,提出了砂岩储层深穿透复合化学解堵的方法,借助不加砂深穿透压裂,将解堵液输送至储层深部,提高解堵效果。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解堵液沿深穿透裂缝的渗流规律,构建深穿透解堵的产能预... 针对砂岩储层聚合物长期堵塞导致采收率低的问题,提出了砂岩储层深穿透复合化学解堵的方法,借助不加砂深穿透压裂,将解堵液输送至储层深部,提高解堵效果。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解堵液沿深穿透裂缝的渗流规律,构建深穿透解堵的产能预测模型,评价深穿透裂缝长度、解堵液用量等因素对解堵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向地层中注入解堵剂后,解堵剂在波及区域呈哑铃形,改善储层渗透率;随裂缝长度的增加,有效解堵区域逐渐增大;随施工排量的增加,有效解堵区域先增大后减小;裂缝半长和解堵液用量对解堵效果有一定影响,深穿透裂缝半长约为污染带半径的1.4倍时解堵效果最佳。该研究成果可为砂岩储层解堵增产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深穿透压裂 化学解堵 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动水驱中孔隙压力传输规律实验研究
3
作者 孙以德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213-214,217,共3页
脉动水驱技术通过将恒流量稳定注水转变为一定频率和幅值的脉动式注入,在井周激发孔隙压力脉动波,持续向地层深处传输能量,从而改善近井储层渗透性、扩大注入流体波及范围、提高微观洗油效率,最终提升水驱原油采收率。本文利用水力脉冲... 脉动水驱技术通过将恒流量稳定注水转变为一定频率和幅值的脉动式注入,在井周激发孔隙压力脉动波,持续向地层深处传输能量,从而改善近井储层渗透性、扩大注入流体波及范围、提高微观洗油效率,最终提升水驱原油采收率。本文利用水力脉冲发生装置,研究了脉动注入过程中孔隙压力在填砂管中的传播规律,并探讨了不同脉动流量幅值、脉动频率、脉动注入方式、孔隙基础压力水平对孔隙压力脉动波传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脉动幅值对压力波衰减影响较小;在相同注入排量下,瞬时大排量注入方式有助于减缓压力波衰减;较大的回压有利于脉冲波传播;较低频率下的脉动幅值保持率更高。建议使用低频率、高振幅、瞬时大排量的脉动参数,以优化脉动水驱采收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 压力波 衰减 脉动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盆浅水三角洲—离岸滩坝体系构型特征——以东营凹陷胜坨油田沙河街组为例
4
作者 刘常妮 吴胜和 +6 位作者 徐振华 岳大力 王武荣 陈亚坤 孙以德 崔文富 李克利 《石油科学通报》 2025年第3期430-445,共16页
浅水三角洲广泛发育于湖泊环境中,受到波浪的改造作用,可在其前端形成离岸滩坝沉积。湖盆浅水三角洲-离岸滩坝体系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其构型特征尚不清楚。本文综合利用岩心与密井网资料,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河... 浅水三角洲广泛发育于湖泊环境中,受到波浪的改造作用,可在其前端形成离岸滩坝沉积。湖盆浅水三角洲-离岸滩坝体系可作为重要的油气储层类型,其构型特征尚不清楚。本文综合利用岩心与密井网资料,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2砂组砂体开展了精细构型解剖,结合基于Delft3D的沉积数值模拟结果,阐明了湖盆浅水三角洲-离岸滩坝体系构型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认为,浅水三角洲-离岸滩坝体系在顺源方向上具有明显的相带分异特征,呈现浅水三角洲前缘-小规模滩砂-大规模坝砂-小规模滩坝砂的顺源演变规律。浅水三角洲前缘与大规模的离岸坝砂同时形成,两者之间发育后期形成小型滩砂。浅水三角洲前缘表现出波浪影响的特点,分流河道分支数量少、深切于河口坝中部,河口坝呈朵状,分流河道在前进到一定距离后决口在侧向形成新的河口坝。大规模透镜状的厚层坝砂形成于破浪带附近,最先发育于三角洲的侧前方滩砂两侧部位,由两个小型坝砂生长、拼接而成,具有平面双厚中心、剖面驼峰状的特点。河口坝与大规模坝砂的规模相对较大、宽厚比高,前者的长宽比较低,而后者的长宽比较大;近端与远端滩砂的规模较小,长宽比与宽厚比也较小。本文研究为东营凹陷胜坨油田剩余油的精细挖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离岸滩坝 湖浪改造 构型 胜坨油田 沉积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式约束的油层单元智能自动对比方法——以渤海湾盆地史南油田史深100区块加积式地层对比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邬德刚 吴胜和 +1 位作者 刘磊 孙以德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2,共12页
针对基于数据驱动的地层自动对比方法难以适应侧向沉积相变快及地层厚度差异大的油层单元自动对比这一问题,建立基于模式约束的油层单元智能自动对比方法。该方法提出在油层单元自动对比中引入知识驱动,采用地层发育模式约束油层单元自... 针对基于数据驱动的地层自动对比方法难以适应侧向沉积相变快及地层厚度差异大的油层单元自动对比这一问题,建立基于模式约束的油层单元智能自动对比方法。该方法提出在油层单元自动对比中引入知识驱动,采用地层发育模式约束油层单元自动对比过程,并将地层模式约束思想引入构建的相似性度量机及改进的条件约束动态时间规整算法,实现了对标志层及各油层单元界面的自动对比。渤海湾盆地史南油田史深100区块的应用表明:与人工对比结果相比,该方法标志层识别吻合率高于95.00%,油层单元识别平均吻合率达90.02%;与已有自动对比方法相比,油层单元识别平均吻合率提升约17个百分点,有效提高了油层单元自动对比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层单元 自动对比 对比学习 地层发育模式 标志层 相似性度量机 条件约束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邑洼陷火成岩油藏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米荣艳 宋全友 孙以德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0-42,49,共4页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特殊的油气藏,储集条件特殊而且严格。本文以胜利油田惠民凹陷临9—临13沙二上段储层为例,从油源、油气运移、储层性质、圈闭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形成火成岩油藏的必要条件,并对研究区火成岩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特别指出... 火成岩油气藏作为特殊的油气藏,储集条件特殊而且严格。本文以胜利油田惠民凹陷临9—临13沙二上段储层为例,从油源、油气运移、储层性质、圈闭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形成火成岩油藏的必要条件,并对研究区火成岩油藏类型进行了划分。特别指出了该区断层对火成岩油气藏的形成所起的优化作用。研究得到的火成岩成藏规律不仅有利于本地区油藏,也对其他地区相同类型油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油藏 成藏条件 储层 临邑大断层 临9-临13断块 临邑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邑洼陷古近系火成岩形成期次及其展布规律 被引量:3
7
作者 许荣奎 孙以德 +1 位作者 米荣艳 杨志军 《河南石油》 2006年第2期17-19,共3页
主要依据矿物成分、同位素年龄、侵入岩与断层的错断关系、火山岩内幕岩电旋回性等火成岩形成期次的划分标准,将临邑洼陷古近系火成岩形成期次划分为五期,并对每期特征进行描述。依据该地区古近系火成岩多期次形成的特点,按孔店-沙四期... 主要依据矿物成分、同位素年龄、侵入岩与断层的错断关系、火山岩内幕岩电旋回性等火成岩形成期次的划分标准,将临邑洼陷古近系火成岩形成期次划分为五期,并对每期特征进行描述。依据该地区古近系火成岩多期次形成的特点,按孔店-沙四期、沙三-沙二期、沙一-东营期三个时期分别阐述了该地区的火成岩分布特征,并详细说明了火成岩形成分布与断裂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成岩 期次 旋回性 时空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淹层评价系统在临盘油田开发剩余油的应用研究
8
作者 徐文 于艳红 +4 位作者 郝新武 纪蕾 史田 孙以德 路亮 《河南科技》 2005年第8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水淹层评价系统 临盘油田 含油面积 石油地质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整合油藏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卢宁 刘浩杰 +4 位作者 杨宏伟 孙以德 薄其众 张玉晓 夏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139,共6页
现有开发技术条件下,不整合油藏标定采收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油藏,整体处于低采出程度开发阶段。针对不整合油藏储层发育特点及勘探开发难点,研究了不整合油藏网格系统设计方法,形成了一套精细油藏建模、数值模拟技术系列,包含多数据融... 现有开发技术条件下,不整合油藏标定采收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油藏,整体处于低采出程度开发阶段。针对不整合油藏储层发育特点及勘探开发难点,研究了不整合油藏网格系统设计方法,形成了一套精细油藏建模、数值模拟技术系列,包含多数据融合构造建模、随机模拟模型优选、动静结合物性建模、油水界面拟合技术,为不整合油藏构造落实、储层预测及剩余油精细挖潜提供技术指导。在林樊家油田L1块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建立多资料统一、符合动静认识的实体油藏模型,剥蚀线位置和展布形态刻画更加精细,同时落实了储层非均质性和各小层储量。地质模型经巷道水平井验证,吻合率达100%,数模模型生产历史拟合精度达90%,可为后续井位部署和方案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整合油藏 建模数模一体化 网格设计 多数据融合 模型优选 油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