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酸钠直接浮选孔雀石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乾予 印万忠 +1 位作者 曹少航 姚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16-719,724,共5页
研究了油酸钠直接浮选孔雀石的浮选行为及作用机理.采用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溶液化学计算及热力学计算进行吸附机理分析.浮选试验表明:当捕收剂油酸钠用量为160 mg/L、pH值范围7~10时,孔雀石浮选回收率可以达... 研究了油酸钠直接浮选孔雀石的浮选行为及作用机理.采用浮选试验、Zeta电位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溶液化学计算及热力学计算进行吸附机理分析.浮选试验表明:当捕收剂油酸钠用量为160 mg/L、pH值范围7~10时,孔雀石浮选回收率可以达到70%以上;当pH=9.5时,回收率为88.67%,达到最高;动电位及溶液化学表明:油酸钠在矿浆中的组分为C_(17)H_(33)COOH·C_(17)H_(33)COO^-,C_(17)H_(33)COO^-和(C_(17)H_(33)COO)_2^(2-),油酸钠在孔雀石表面主要发生了化学吸附;根据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和红外光谱测试分析表明:在合适的p H值范围,油酸钠与孔雀石表面的铜离子作用生成油酸铜盐沉淀,改变了孔雀石的表面性质使它表面疏水从而容易浮选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酸钠 孔雀石 ZETA电位 溶液化学计算 傅里叶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基钠黄药浮选斑铜矿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孙乾予 印万忠 +1 位作者 朱张磊 姚金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4-579,共6页
研究了斑铜矿的浮选行为,并通过吸附量测试、红外光谱、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计算研究丁基钠黄药(简称Na BX)在斑铜矿表面的吸附机理.斑铜矿在pH为5~9时可浮性较好,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属Freundlich模型的多分子层吸附;当pH为12时可浮性... 研究了斑铜矿的浮选行为,并通过吸附量测试、红外光谱、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计算研究丁基钠黄药(简称Na BX)在斑铜矿表面的吸附机理.斑铜矿在pH为5~9时可浮性较好,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属Freundlich模型的多分子层吸附;当pH为12时可浮性差,属于Lamgmuir模型的单分层吸附. Na BX在矿物表面吸附符合二阶动力学方程,是自发进行的化学吸附过程,通过热力学计算得出pH为9时的吸附反应比pH为12时更容易发生.红外光谱测试表明,当pH为5~9时Na BX在斑铜矿表面的吸附产物为Cu(BX)_2,Fe(BX)_3和(BX)_2,而当pH为12时的吸附产物为Cu(BX)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铜矿 丁基钠黄药 吸附 热力学和动力学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水源地区某氧化铜矿石选矿试验 被引量:7
3
作者 孙乾予 刘豹 +1 位作者 印万忠 姚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3,共4页
云南水源某铜矿石铜品位为0.88%,56.6%的铜以硫化铜形式存在,43.4%的铜以氧化铜形式存在。矿石矿物组成复杂、泥化现象严重。为给该铜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进行了先浮选硫化铜矿物再浮选氧化铜矿物的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在... 云南水源某铜矿石铜品位为0.88%,56.6%的铜以硫化铜形式存在,43.4%的铜以氧化铜形式存在。矿石矿物组成复杂、泥化现象严重。为给该铜矿石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进行了先浮选硫化铜矿物再浮选氧化铜矿物的工艺流程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0%条件下,以CaO(加入磨机中)和水玻璃为抑制剂、丁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2精硫化铜浮选,硫化铜浮选尾矿经水力旋流器脱泥后,沉砂以硫化钠为活化剂、羟肟酸钠+丁黄药为捕收剂经1粗2精2扫氧化铜浮选,获得的混合铜精矿铜品位为20.13%、回收率为72.81%。氧化铜浮选前经水力旋流器脱泥减轻了矿泥在矿浆中的循环、积累现象,使精矿由四级品提高到三级品,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铜矿石 药剂制度 分步分选 旋流器脱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某低品位菱镁矿提纯降杂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乾予 付亚峰 +1 位作者 姚金 李东 《矿产综合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62,共4页
辽宁镁矿资源储量丰富,菱镁矿降杂提纯是个现实问题。本文针对辽宁某菱镁矿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通过采用"反—正"浮选的工艺流程来降低菱镁矿中硅钙杂质,对该菱镁矿进行提纯降杂试验。通过条件试验确定磨矿细度-0.074 mm 70%,... 辽宁镁矿资源储量丰富,菱镁矿降杂提纯是个现实问题。本文针对辽宁某菱镁矿钙镁含量高的特点,通过采用"反—正"浮选的工艺流程来降低菱镁矿中硅钙杂质,对该菱镁矿进行提纯降杂试验。通过条件试验确定磨矿细度-0.074 mm 70%,反浮选使用混合胺作为捕收剂用量150 g/t;正浮选pH值调整剂为碳酸钠用量800 g/t,混合抑制剂为水玻璃和六偏磷酸钠按4∶1混合用量600 g/t,捕收剂为油酸钠用量1200 g/t的药剂制度。通过二次反浮选二次正浮选的工艺流程最终获得菱镁矿回收率为68.21%,该工艺流程把菱镁矿MgO品位从41.78%提高到46.87%,SiO_2和CaO含量分别从4.21%和3.15%降到0.41%和0.91%的良好指标。该试验研究结果可为低品位菱镁矿提纯降杂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硅除钙 低品位菱镁矿 反-正浮选 混合胺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浮选试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豹 孙乾予 +2 位作者 刘淼 鲍雪 王梓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3,共4页
为给云南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该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和选矿试验。结果表明:①矿石中的主要有用元素为铜、镍,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镍黄铁矿、紫硫镍矿、含镍磁黄铁矿,铜镍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分别... 为给云南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对该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和选矿试验。结果表明:①矿石中的主要有用元素为铜、镍,主要有用矿物为黄铜矿、镍黄铁矿、紫硫镍矿、含镍磁黄铁矿,铜镍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分别占总铜、总镍的84.09%和85.96%,铜镍紧密共生,分离难度较大,宜采用混浮工艺回收铜镍;②矿石适宜的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0%,铜镍混浮粗选pH调整剂Na2CO3、脉石矿物抑制剂CMC、镍矿物活化剂CuSO4、捕收剂丁基黄药+硫氨酯适宜的用量分别为800、400、200、90+30 g/t;③采用1次粗选、3次扫选、扫精1扫精选、扫精选精矿与粗精矿合并1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流程处理该矿石,最终获得了铜镍品位分别为6.02%和3.97%、铜镍回收率分别为83.05%和84.55%的铜镍混合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硫化矿 紧密共生 混合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调整剂对铁矿物与石英的浮选分离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付亚峰 姚金 +3 位作者 印万忠 孙乾予 薛季玮 刘明宝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62-65,共4页
东鞍山铁矿石因矿石中碳酸盐含量高而难以选别,为寻找适宜的浮选组合调整剂及其用量,提高选别指标,分别以淀粉和CaCl_2及其组合为调整剂考察了添加调整剂对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铁白云石、石英单矿物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 东鞍山铁矿石因矿石中碳酸盐含量高而难以选别,为寻找适宜的浮选组合调整剂及其用量,提高选别指标,分别以淀粉和CaCl_2及其组合为调整剂考察了添加调整剂对赤铁矿、磁铁矿、菱铁矿、铁白云石、石英单矿物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仅添加单一淀粉或CaCl_2均不能实现铁矿物与石英的分离,当淀粉与CaCl_2组合使用且pH>11时,石英与铁矿物可浮性差异较大。对东鞍山现场铁品位为50.88%的混磁精采用淀粉与CaCl_2为组合调整剂,RA715为捕收剂经1粗1精浮选试验,获得了铁品位为64.06%、回收率为61.96%的浮选精矿,与现场工艺指标相比,铁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33和6.01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调整剂 CACL2 淀粉 含碳酸盐铁矿石 反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典型铜矿物可浮性的晶体化学基因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孙乾予 印万忠 宋振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2-47,共6页
为实现"基因矿物加工"系统工程建设,探究基因特征与铜矿浮选的关系,以具有代表性的铜矿物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XPS、溶解性试验、Zeta电位、接触角等测试分析及MS模拟计算等分析总结了含... 为实现"基因矿物加工"系统工程建设,探究基因特征与铜矿浮选的关系,以具有代表性的铜矿物黄铜矿、斑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XPS、溶解性试验、Zeta电位、接触角等测试分析及MS模拟计算等分析总结了含铜矿物的基因特征。通过浮选试验得到了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为:斑铜矿>黄铜矿>赤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在乙基钠黄药(NaEX)、丁基钠黄药(NaBX)、异戊基黄药(NaIAX)和丁铵黑药体系下的浮选规律为黄铜矿、斑铜矿有较好的可浮性,而孔雀石、蓝铜矿和赤铜矿的可浮性较差,可浮性优异大致规律为:斑铜矿>黄铜矿>蓝铜矿≈孔雀石>赤铜矿;结合基因特征分析得出含铜矿物的天然可浮性规律与断裂面、断裂键密度和断裂键等基因特征有关,而在NaEX、NaBX、NaIAX和丁铵黑药体系下铜矿物的可浮性规律与铜矿物的禁带宽度和表面S元素含量基因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铜矿物 基因矿物加工工程 可浮性 基因特征 晶体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褐铁矿石反浮选抑制剂选择与抑制机理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刘豹 刘淼 +1 位作者 孙乾予 毕迪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9-52,共4页
为改善新疆某褐铁矿石反浮选效果,对其反浮选抑制剂进行了优选试验,并通过对矿石中褐铁矿纯矿物在3种不同淀粉类抑制剂情况下的表面ζ电位的测定,研究了这些抑制剂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①在酸性环境下羧甲基淀粉钠、普通可溶性淀粉、... 为改善新疆某褐铁矿石反浮选效果,对其反浮选抑制剂进行了优选试验,并通过对矿石中褐铁矿纯矿物在3种不同淀粉类抑制剂情况下的表面ζ电位的测定,研究了这些抑制剂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①在酸性环境下羧甲基淀粉钠、普通可溶性淀粉、叔胺盐型阳离子淀粉的抑铁效果逐渐减弱;在碱性环境下叔胺盐型阳离子淀粉、普通可溶性淀粉、羧甲基淀粉钠的抑铁效果逐渐减弱。②在pH=5的矿浆中,以羧甲基淀粉钠为抑制剂,采用1粗2精1扫,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矿石,可获得铁品位为60.79%、铁回收率为79.96%的铁精矿。③酸性环境下表面带正电的褐铁矿物大量吸附羧甲基淀粉钠(阴离子淀粉),因而羧甲基淀粉钠抑铁效果较好;碱性环境下表面带负电的褐铁矿物大量吸附叔胺盐型阳离子淀粉,因而叔胺盐型阳离子淀粉抑铁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铁矿 反浮选 羧甲基淀粉钠 普通可溶性淀粉 叔胺盐型阳离子淀粉 抑制剂 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某氧化铜矿石选矿试验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豹 孙乾予 刘淼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9-82,共4页
云南某难选氧化铜矿石氧化程度高、泥化严重,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其中硫化铜矿嵌布粒度较粗。按先浮硫化铜矿物,再浮氧化铜矿物的原则流程进行了选矿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铜矿物采用分级分选工艺可以有效解决矿泥通过... 云南某难选氧化铜矿石氧化程度高、泥化严重,有用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其中硫化铜矿嵌布粒度较粗。按先浮硫化铜矿物,再浮氧化铜矿物的原则流程进行了选矿工艺技术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氧化铜矿物采用分级分选工艺可以有效解决矿泥通过中矿返回不断循环、积累的问题;闭路流程最终获得了铜品位为21.43%、回收率为47.73%的硫化铜精矿和铜品位为17.41%、回收率为19.39%的氧化铜精矿,综合精矿的铜品位为20.09%、回收率为67.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矿物 氧化铜矿物 分级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铜尾矿铜金回收浮选试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豹 王梓 +1 位作者 孙乾予 莽昌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7-160,共4页
贵州某铜尾矿-200目含量为40.17%,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斑铜矿,并伴生有少量的金、银。黄铜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共生关系密切,呈细粒、微细粒不均匀嵌布,部分粒度极细,难以单体解离;金主要为裸露金和黄铜矿包裹... 贵州某铜尾矿-200目含量为40.17%,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斑铜矿,并伴生有少量的金、银。黄铜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共生关系密切,呈细粒、微细粒不均匀嵌布,部分粒度极细,难以单体解离;金主要为裸露金和黄铜矿包裹金。为了高效开发利用该二次资源,进行了铜金综合浮选回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80%的情况下采用1粗2精2扫、精矿2再磨至-325目占85%后2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该试样,最终获得了铜、金、银品位分别为13.05%、18.75 g/t、229.62 g/t,铜、金、银回收率分别为58.70%、56.66%、43.72%的铜金精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尾矿 综合回收 再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浮选工艺流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豹 印万忠 +1 位作者 孙洪硕 孙乾予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7-19,31,共4页
针对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矿石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浮选工艺流程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矿中镍和铜的品位分别为0.87%和0.28%,在"快速浮选+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工艺条件下,得到了镍品位为7.47%、回收率为83.41%... 针对某低品位铜镍硫化矿矿石的性质和特点,进行了浮选工艺流程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矿中镍和铜的品位分别为0.87%和0.28%,在"快速浮选+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工艺条件下,得到了镍品位为7.47%、回收率为83.41%,铜品位为2.30%、铜回收率为80.51%的混合精矿,与常规浮选流程相比,该工艺流程的工艺指标较好,可实现该矿石的充分回收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铜镍硫化矿 异步分速浮选 浮选工艺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铬冶炼产物中回收金属铬的选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薛季玮 姚金 +3 位作者 印万忠 孙乾予 李东 唐远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116,151,共5页
对铬冶炼产物进行了回收金属铬的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金属铬块适宜的分选工艺为"煤油反浮选-强磁选"联合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8.43%时,以煤油为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经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反浮选脱炭,一... 对铬冶炼产物进行了回收金属铬的选矿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金属铬块适宜的分选工艺为"煤油反浮选-强磁选"联合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8.43%时,以煤油为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经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反浮选脱炭,一次强磁选脱除三氧化二铬,最终可获得综合金属铬精矿的金属铬品位为97.16%,回收率为62.29%,满足高质量金属铬精矿的品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冶炼产物 金属铬 反浮选 强磁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某铜钼混合精矿中回收高品质钼精矿的工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解明亮 孙乾予 王东东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7-122,共6页
以黑龙江某大型铜钼矿选矿厂Mo和Cu品位分别为6.39%和0.71%的铜钼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在工艺矿物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铜钼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精矿中铜、钼金属主要以硫化钼和硫化铜形式存在,分别占97.77%和96.54%,铜钼金属矿物存在... 以黑龙江某大型铜钼矿选矿厂Mo和Cu品位分别为6.39%和0.71%的铜钼混合精矿为研究对象,在工艺矿物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铜钼分离试验。结果表明:混合精矿中铜、钼金属主要以硫化钼和硫化铜形式存在,分别占97.77%和96.54%,铜钼金属矿物存在连生体,含铜矿物呈微细粒分布,这导致铜钼分离困难。。浮选试验表明,在再磨细度为-45μm占75.43%条件下,以巯基乙酸钠为抑制剂,Na2SiO3为矿泥分散剂,煤油为捕收剂,2#油为起泡剂,采用1粗4精3扫的铜钼分离工艺流程,获得了Mo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1.08%和86.28%,且Cu品位0.19%的钼精矿,可以满足特级钼精矿产品的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精矿 再磨 铜钼分离 高品位钼精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岩-水淬渣复合吸附材料对Cu2+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苗苗 殷志祥 +1 位作者 路沙沙 孙乾予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98,共5页
以富含高岭石和伊利石的泥岩为原料与水淬渣协同利用,制备一种Cu2+的吸附材料。通过吸附试验研究泥岩土与水淬渣的混合比例、pH值范围、材料用量、吸附时间等条件。采用3种动力学方程拟合分析,得到准二阶动力学方程更好地表述吸附过程... 以富含高岭石和伊利石的泥岩为原料与水淬渣协同利用,制备一种Cu2+的吸附材料。通过吸附试验研究泥岩土与水淬渣的混合比例、pH值范围、材料用量、吸附时间等条件。采用3种动力学方程拟合分析,得到准二阶动力学方程更好地表述吸附过程。通过吸附等温曲线试验确定吸附模型属于Langmuir模型,确定最大单位吸附量约为11.5 mg/g。最后采用扫描电镜和显微CT分析对泥岩-水渣吸附材料的表面和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并解释吸附材料对溶液中的Cu2+有很好吸附效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水淬渣 吸附量 吸附方程 特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