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省玉米骨干自交系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孙世孟 李素美 +5 位作者 郑芝荣 郭宝太 孙致良 王斌 张超良 翁曼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7-732,共6页
在对山东省玉米生产上应用的12个优良自交系进行RAPD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这些自交系间遗传上相似的程度.研究发现,山东玉米亲本自交系间相似系数高达0.66~0.97,说明它们遗传上关系较近,应当拓宽种质基础,丰富自交系DNA水平上的多样性.... 在对山东省玉米生产上应用的12个优良自交系进行RAPD分析的基础上,比较了这些自交系间遗传上相似的程度.研究发现,山东玉米亲本自交系间相似系数高达0.66~0.97,说明它们遗传上关系较近,应当拓宽种质基础,丰富自交系DNA水平上的多样性.以RAPD标记进行的聚类分析,将山东玉米优良自交系分为三大类群:第一大类群是由黄早4及其衍生系组成,包括三个亚群;第二大类群包括478和488两个姊妹系;第三大类群则由107和Mo17等构成.从育种实践上对山东省玉米生产上的强优势杂交种的亲本组合的分析,有力地证明这种以RAPD标记进行的在DNA水平上的亲缘分群方法比单纯以系谱分群更合理、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RAPD标记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获白×莱1029的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再生植株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世孟 赛吉庆 谢友菊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利用玉米获白×莱1029的未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系统地研究了愈伤组织的改良、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分化。结果表明,获白×莱1029的愈伤组织在高硝态氮的培养基上,经过调节2,4-D的浓度、渗透压和NaCl的浓度,选择得到了黄色、... 利用玉米获白×莱1029的未成熟胚诱导的愈伤组织,系统地研究了愈伤组织的改良、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分化。结果表明,获白×莱1029的愈伤组织在高硝态氮的培养基上,经过调节2,4-D的浓度、渗透压和NaCl的浓度,选择得到了黄色、小颗粒状结构、不分泌粘液、快速生长和易于悬浮的松脆愈伤组织:在悬浮培养初期,经过高浓度2,4-D的启动,短时间内先后建立了4个悬浮细胞系,并对其中一个系的生长特性进行了鉴定:采用过渡分化的方法,悬浮细胞系再生了7株完整、健壮的试管苗。文章还对愈伤组织改造中所采用的措施进行了单因子分析,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悬浮细胞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蚊草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世孟 王维华 +3 位作者 盖树鹏 徐丽娟 孟祥霞 王晶珊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10-311,共2页
取驱蚊草顶芽或侧芽,灭菌后剥取茎尖,接种到添加0.2mg/LNAA,2.0mg/LBAP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诱导丛生芽。以诱导形成的丛生芽为继代培养材料进行快速繁殖。将丛生芽切分后接种到添加NAA(0.2mg/L,2.0mg/L)和BAP(0.5mg/L,2.0mg/L)的MS培... 取驱蚊草顶芽或侧芽,灭菌后剥取茎尖,接种到添加0.2mg/LNAA,2.0mg/LBAP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诱导丛生芽。以诱导形成的丛生芽为继代培养材料进行快速繁殖。将丛生芽切分后接种到添加NAA(0.2mg/L,2.0mg/L)和BAP(0.5mg/L,2.0mg/L)的MS培养基上,对离体培养快速繁殖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添加0.2mg/LNAA和0.5mg/LBAP最为有效。每个切割小芽接种10~14d后,可形成6~10个丛生芽。如此每10~14d继代一次,进行快速繁殖,繁殖率呈几何级数递增,达到快速繁殖目的。当丛生芽不再切分,而在原培养基上继续培养,长成带有6~8片小叶的幼苗,将其切分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10d后生根,4周后长成株高3~4cm的完整植株。当将它们经驯化移栽后,成活率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生芽 快速繁殖 离体培养 MS培养基 驱蚊草 接种 成株 BAP 诱导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组织培养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孙世孟 宋再华 +2 位作者 何忠诚 车书杰 衣先众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1-36,共6页
玉米组织培养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孙世孟,宋再华,何忠诚,车书杰,衣先众(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山东莱阳265200)(栖霞县农业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工程在改良重要粮食作物上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 玉米组织培养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孙世孟,宋再华,何忠诚,车书杰,衣先众(莱阳农学院农学系,山东莱阳265200)(栖霞县农业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植物基因工程在改良重要粮食作物上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14]。组织培养作为植物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组织培养 遗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胚性愈伤组织发生频率及其遗传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孙世孟 徐丽娟 +1 位作者 何忠诚 姜伟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173-176,共4页
采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较高(获白)、一般(莱1029)和很低(自330)的3种类型材料,对6个世代的胚性愈伤组织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发生频率不存在上位性;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度为0.1... 采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频率较高(获白)、一般(莱1029)和很低(自330)的3种类型材料,对6个世代的胚性愈伤组织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发生频率不存在上位性;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度为0.1;狭义遗传力为92%,广义遗传力为97%;控制该性状的基因至少有3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胚性愈伤组织 遗传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椒子叶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4
6
作者 孙世孟 徐丽娟 +2 位作者 陈洁敏 王振东 崔俊丞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3期206-207,共2页
青椒子叶在MS+5mg/LBA+0.5mg/LIAA培养基上,可以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并由愈伤组织分化产生小植株。而在低浓度的BA上,则难以有芽的分化;
关键词 青椒 植株再生 辣椒 子叶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丽格海棠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世孟 王晶珊 +3 位作者 毕英娜 王维华 徐丽娟 孟祥霞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97-198,共2页
对丽格海棠叶片、叶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方法进行研究。添加0.5mg/L2,4-D和0.5mg/LKTMS培养基上培养的外植体,首先形成愈伤组织,将其转移到不含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后,先后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其不定芽分化频率为85%以上。培养在添加0... 对丽格海棠叶片、叶柄离体培养及快速繁殖方法进行研究。添加0.5mg/L2,4-D和0.5mg/LKTMS培养基上培养的外植体,首先形成愈伤组织,将其转移到不含激素的MS基本培养基上后,先后形成不定根和不定芽,其不定芽分化频率为85%以上。培养在添加0.2mg/LNAA和2.0mg/LBAPMS培养基上的外植体,无愈伤组织形成,培养2周后开始直接形成丛生芽。当转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后,长成小苗,其再生频率为90%以上。再生植株移栽于蛭石+草炭土基质中,成活率90%以上,并至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格海棠 离体培养 快速繁殖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PD技术在1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快速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8
作者 张超良 孙世孟 +3 位作者 金德敏 孙致良 郭宝太 王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18-722,共5页
通过对我国正在使用的1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的RAPD分析,从220个Operon引物中筛选出13个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提供的分子标记,可以区分12个供试自交系。5个自交系有特异分子标记,用1个引物就能区别于其它自交系:另7... 通过对我国正在使用的12个玉米骨干自交系的RAPD分析,从220个Operon引物中筛选出13个能产生稳定的遗传多态性的引物。利用这些引物提供的分子标记,可以区分12个供试自交系。5个自交系有特异分子标记,用1个引物就能区别于其它自交系:另7个自交系则需比较2—3个引物的指纹图谱,才能区别于其它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种子纯度检验 RAPD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8112特异SCAR标记的获得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斌 张超良 +4 位作者 翁曼丽 高红玉 金德敏 孙致良 孙世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3期45-47,共3页
通过对3个玉米骨干自交系特异RAPD标记的克隆、测序、合成特异引物及SCAR-PCR反应条件优化,成功地把其中一个自交系8112的特异RAPD标记(0.9kb)转换成了稳定的SCAR标记。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种子 纯度检验 RAPD标记 SCA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花生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乔利仙 于新玲 +3 位作者 隋炯明 范乾程 孙世孟 王晶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4-1248,F0003,共6页
以花生胚小叶及其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通过评估外植体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优化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侵染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2-氮吗啉乙烷磺酸(MES)150mg/L或烟草提取物0.5ml/30ml有利于提高胚小叶外植... 以花生胚小叶及其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为转化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通过评估外植体GUS基因瞬时表达率,优化花生遗传转化条件。结果表明,侵染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2-氮吗啉乙烷磺酸(MES)150mg/L或烟草提取物0.5ml/30ml有利于提高胚小叶外植体GUS瞬时表达率;采用针刺法辅助农杆菌介导转化,其胚小叶外植体多点GUS瞬时表达率(29.1%)明显高于未针刺的对照(12.1%);利用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其多点GUS瞬时表达率高达70.1%。利用此优化体系进行花生遗传转化,获得的抗性苗2011年经嫁接、移栽于试验田,PCR检测获得了T0代转基因植株,2012年部分T1代植株也检测出目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 ) 遗传转化体系 针刺法 胚小叶 愈伤组织 GUS瞬时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阳霉素离体诱变花生M_2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乔利仙 隋炯明 +4 位作者 赵丽兰 雷萍萍 孙世孟 郭宝太 王晶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5-960,共6页
以花生(Arachis hypogage L.)品种花育22号成熟种子胚小叶为诱变材料,培养在添加平阳霉素的体胚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变处理,将成活的形成体胚的外植体转移到添加NaCl的体胚萌发培养基中进行耐盐定向筛选。对获得的再生植株M2的部分农艺... 以花生(Arachis hypogage L.)品种花育22号成熟种子胚小叶为诱变材料,培养在添加平阳霉素的体胚诱导培养基中进行诱变处理,将成活的形成体胚的外植体转移到添加NaCl的体胚萌发培养基中进行耐盐定向筛选。对获得的再生植株M2的部分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测定,结果显示,花生胚小叶经平阳霉素离体诱变和NaCl定向筛选获得的再生植株后代表现型存在广泛变异,如主茎高、侧枝长、分枝数、单株结果数、荚果形状和大小、种皮颜色等均发生明显的变异。从后代变异规律可以看出,利用高效低毒的平阳霉素作为诱变剂与组织培养结合可作为创造花生新种质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平阳霉素 离体诱变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幼叶组织培养及有效植株再生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美芹 王晶珊 +3 位作者 孙世孟 盖树鹏 王相伟 张天英 《花生学报》 2004年第3期10-14,共5页
以花生品种白沙果成熟种胚发芽7d的幼叶为外植体,对花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其高效再生体系。将幼叶切成1mm×1mm,接种在添加1~3mg/L2,4-D和1~5mg/LBAP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了高频率的胚胎发生丛(89... 以花生品种白沙果成熟种胚发芽7d的幼叶为外植体,对花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其高效再生体系。将幼叶切成1mm×1mm,接种在添加1~3mg/L2,4-D和1~5mg/LBAP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获得了高频率的胚胎发生丛(89%~96%)。将带有胚胎发生丛的愈伤组织分别转移至添加10mg/LBAP或添加3mg/LBAP和1mg/LABA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57%~100%的胚胎发生丛产生体细胞胚(简称体胚);当将其进一步转移至添加3mg/LBAP和1mg/LABA或添加BAP(4,10mg/L)的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时,体胚萌发,再生植株。植株再生率最高可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幼叶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培养基 胚胎发生丛 体细胞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类异源细胞质1B/1R、非1B/1R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乔利仙 张改生 +1 位作者 孙世孟 王小利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291-2295,共5页
利用具有粘果山羊草 Aegilops kotschyi 、易变山羊草 Ae.variabilis 、偏凸山羊草 Ae.ventricosa 和二角山羊草 Ae.bicornis 异源细胞质的粘、易、偏和二角型 1B/ 1R、非 1B/ 1R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一些优良小麦品种 系 为... 利用具有粘果山羊草 Aegilops kotschyi 、易变山羊草 Ae.variabilis 、偏凸山羊草 Ae.ventricosa 和二角山羊草 Ae.bicornis 异源细胞质的粘、易、偏和二角型 1B/ 1R、非 1B/ 1R型小麦雄性不育系为母本 ,一些优良小麦品种 系 为父本进行杂交 ,就 4类异源细胞质 1B/ 1R、非 1B/ 1R型不育系的育性恢复性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 1 4类异质 1B/ 1R、非 1B/ 1R型杂种自交结实率均低于相应普质杂种 ,说明由于核质不协调 ,4类异源细胞质对不育系育性恢复表现出一定的负效应 ; 2 非 1B/ 1R型杂种自交结实率明显高于 1B/ 1R型杂种 ,并达极显著差异 ,说明恢复性除受异源细胞质影响外 ,还与核内染色体核型密切相关 ; 3 非 1B/ 1R型杂种恢复度均在 6 5 %以上 ,大于 80 %的组合占 6 0 %以上 ,且变异范围较小 ,有望进一步研究利用 ; 4 1B/ 1R型杂种恢复度不高且变异较大 ,与1B· 1B/ 1R杂合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异常行为密切相关 ;而非 1B/ 1R型杂种由于不含 1B· 1B/ 1R杂合染色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相对稳定 ,易恢复且恢复度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细胞质 小麦 雄性不育系 育性恢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体胚诱导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5
14
作者 乔利仙 隋炯明 +3 位作者 谭玲玲 郭宝太 孙世孟 王晶珊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0期9-13,共5页
以成熟种子胚小叶为外植体,对花生体胚诱导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花生体细胞杂交、离体诱变及遗传转化提供培养方法。将花生5大类型17个品种的胚小叶外植体分别培养在添加10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体胚形成。培养4周后将形成体... 以成熟种子胚小叶为外植体,对花生体胚诱导及植株再生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花生体细胞杂交、离体诱变及遗传转化提供培养方法。将花生5大类型17个品种的胚小叶外植体分别培养在添加10mg/L2,4-D的培养基上诱导体胚形成。培养4周后将形成体胚的外植体转移到添加4mg/LBAP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促使体胚萌发成苗。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间体胚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中间型供试品种获得了较高的胚诱导率(84.1%~91.2%)和植株再生率(81.1%~97.0%);珍珠豆型和普通型内供试品种间体胚诱导率差异较大,分别为43.9%~85.0%和42.2%~82.2%,而植株再生率均较高,分别为94.3%~96.5%和88.1%~98.7%;多粒型品种体胚诱导率(32.2%~50.0%)和植株再生率(41.2%~55.1%)均最低;而龙生型体胚诱导率(61.1%~87.8%)和植株再生率(63.7%~87.6%)均表现为中间。再生苗经嫁接驯化后移栽于田间,植株正常生长和结实。本研究结果说明,花生不同类型间再生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多粒型品种再生能力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胚小叶 胚胎发生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质粒状DNA的提取与富集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宝太 夏连胜 +3 位作者 孙世孟 单雷 毕玉平 戴继勋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6-60,共5页
以细胞为材料,用异硫氰酸胍—十二烷基肌氨酸钠作裂解液,在条斑紫菜总DNA中直接提取到了质粒状DNA,但其含量明显地低于高分子量的主带DNA。总DNA经Wizard树脂处理后,在低温洗脱物的电泳图谱上质粒状DNA带的亮... 以细胞为材料,用异硫氰酸胍—十二烷基肌氨酸钠作裂解液,在条斑紫菜总DNA中直接提取到了质粒状DNA,但其含量明显地低于高分子量的主带DNA。总DNA经Wizard树脂处理后,在低温洗脱物的电泳图谱上质粒状DNA带的亮度高于主带,质粒状DNA得到了明显的富集。本文为条斑紫菜质粒状ONA的研究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提取与富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总DNA 质粒状DNA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ASR基因的扩增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隋炯明 赵丽兰 +2 位作者 毕英娜 孙世孟 王晶珊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4期278-281,共4页
ASR蛋白(脱落酸、胁迫、成熟诱导蛋白)属于LEA蛋白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参与植物对低温、干旱、渗透压、脱落酸的胁迫应答。为了获得甘薯ASR基因,本试验根据拼接的cDN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克隆了甘薯ASR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其c... ASR蛋白(脱落酸、胁迫、成熟诱导蛋白)属于LEA蛋白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参与植物对低温、干旱、渗透压、脱落酸的胁迫应答。为了获得甘薯ASR基因,本试验根据拼接的cDN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克隆了甘薯ASR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其cDNA含有长324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的蛋白有107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12.4 kDa。比对分析发现甘薯ASR蛋白与其它物种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0.0%~7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ASR基因 逆境胁迫 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杆基因对节间长度的遗传控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学锋 孙世孟 温金祥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35-37,共3页
以籼稻品种南京11 号、一枝腊、南京6 号和粳稻品种 A65、矮杆黄、“盐变”为材料,配成5 个杂交组合,每一组合均获得亲本 P1、 P2,分离世代 F2 和与亲本回交所得的 B1、 B2 回交世代。分别测定其株高、穗长以及各... 以籼稻品种南京11 号、一枝腊、南京6 号和粳稻品种 A65、矮杆黄、“盐变”为材料,配成5 个杂交组合,每一组合均获得亲本 P1、 P2,分离世代 F2 和与亲本回交所得的 B1、 B2 回交世代。分别测定其株高、穗长以及各节间长度,并对矮杆基因控制的节间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矮杆基因降低株高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穗下第1 节间和第2 节间长度的缩短。一枝腊的矮杆主基因伴有明显缩短穗长的作用,可能属“一因多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杆基因 节间长度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S与天花粉蛋白基因由花粉管通道导入小麦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宝太 夏连胜 +1 位作者 曲咏梅 孙世孟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4,共4页
切除羽状柱头后,在小麦花柱切面上滴注含有GUS与天花粉蛋白基因的质粒DNA。共处理小花1495朵,结种子1194粒,结实率为79.9%。随机取收获的烟农15种子125粒,室内萌发,PCR扩增证明有3株是含天花粉蛋白基... 切除羽状柱头后,在小麦花柱切面上滴注含有GUS与天花粉蛋白基因的质粒DNA。共处理小花1495朵,结种子1194粒,结实率为79.9%。随机取收获的烟农15种子125粒,室内萌发,PCR扩增证明有3株是含天花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植株,转化率为2.4%。GUS与天花粉蛋白基因紧密连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基因 花粉管通道 转基因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γ射线对甘薯组织培养及其成苗率的影响
19
作者 纪瑞瑞 隋炯明 +2 位作者 乔利仙 孙世孟 王晶珊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本文对辐照结合组织培养创造甘薯新种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徐薯22刚萌芽的薯块为辐照材料,采用60 Co-γ射线(0、10、20、30、50Gy)进行辐照处理后催芽。萌发长出的薯苗表面消毒后,取叶片、叶柄作为外植体接种到添加0.05mg/L 2,4-D和0.... 本文对辐照结合组织培养创造甘薯新种质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徐薯22刚萌芽的薯块为辐照材料,采用60 Co-γ射线(0、10、20、30、50Gy)进行辐照处理后催芽。萌发长出的薯苗表面消毒后,取叶片、叶柄作为外植体接种到添加0.05mg/L 2,4-D和0.5mg/L KT的培养基上进行诱导培养。形成的愈伤组织转移到添加3.0mg/L BAP的再分化培养基上培养。切取叶片、叶柄后剩余的部分切成茎段,置于MS基本培养基上培养,促使腋芽萌发长成植株。结果表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叶片、叶柄外植体形成不定根的频率明显降低,20Gy时不定根形成率大约是未进行辐照的对照组的一半。接种的茎段腋芽萌发长成植株的频率也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明显降低,30Gy时成苗率大约是对照组的一半。因此推断,甘薯薯块适宜的60 Co-γ射线辐照剂量为20~30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Ipomoea BATATAS Lam.) 60^Co-γ射线辐射 诱变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V复制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0
作者 徐丽娟 孙世孟 +1 位作者 宋修建 李玉松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28-30,共3页
提取 C M V R N A,利用c D N A- P C R 技术扩增,克隆了 C M V 复制酶基因,并进行了序 列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株系的 C M V 复制酶 基因的核苷 酸序列与 Fny 株系、 Q 株系的 同源性分 别为 92 .... 提取 C M V R N A,利用c D N A- P C R 技术扩增,克隆了 C M V 复制酶基因,并进行了序 列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株系的 C M V 复制酶 基因的核苷 酸序列与 Fny 株系、 Q 株系的 同源性分 别为 92 .3 % 和72 .8 % , 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4 .3 % 和70 .4 % ,与 Fny 株系有极强的同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花叶病毒 复制酶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