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
作者 孔艳蕾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4期198-199,共2页
目的探究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早期多次应用良肢位摆放进行护理的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护理后期才少次应用良肢位摆放的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 目的探究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早期多次应用良肢位摆放进行护理的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实验组,在护理后期才少次应用良肢位摆放的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效果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价、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尽早的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保持患者身体血液循环顺畅,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偏瘫患者 早期康复护理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大脑皮质微血管构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孔艳蕾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84-187,共4页
关键词 大脑皮质 微血管构筑 脑血管疾病 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法 扫描电镜 皮质内动脉 髓质内动脉 皮质内静脉 皮质内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腰痛90例及护理体会
3
作者 孔艳蕾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第3期28-29,共2页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腰脊或脊柱两旁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病、腰肌劳损、腰椎退变、强直性脊柱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脊髓疾病等均可引起腰痛。中医学则认为系由肾阳不足,寒凝带脉,或肝...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以腰脊或脊柱两旁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病、腰肌劳损、腰椎退变、强直性脊柱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脊髓疾病等均可引起腰痛。中医学则认为系由肾阳不足,寒凝带脉,或肝经湿热侵及带脉,经行之际,阳虚气弱,以致带脉气结不通而出现疼痛;或冲任气血充盛,以致带脉壅滞,湿热滞留而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熏蒸疗法 腰痛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强直性脊柱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护理 治疗 肝经湿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微血管的形态学
4
作者 乔海兵 魏建宏 +2 位作者 白慧建 孔艳蕾 洛树东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幼儿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微血管构筑的形态结构。方法:采用8例幼儿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经碱性磷酸酶染色,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幼儿视皮质(17区)后1/3的微血管密度最高,前1/3次之,中1/3最低。外侧膝状体后2/3的微血管密度... 目的:探讨幼儿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微血管构筑的形态结构。方法:采用8例幼儿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经碱性磷酸酶染色,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幼儿视皮质(17区)后1/3的微血管密度最高,前1/3次之,中1/3最低。外侧膝状体后2/3的微血管密度高于前1/3。视皮质内动脉多数以直角、少数以锐角发自软脑膜动脉。视皮质内静脉数量明显少于动脉。静脉属支汇入处可见一三角形膨大,且深层微静脉粗,浅层微静脉细。结论:幼儿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相对应区域微血管同步发育。皮质微静脉的这种结构特点可能是皮质微静脉栓塞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外侧膝状体 视皮质 微血管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