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西县定新煤炭整装勘查区煤层气赋存特征及其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孔维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1年第5期145-148,共4页
以黔西县定新勘查区煤炭勘查钻孔和煤层气参数井为依托,从勘查区的地质条件、煤层、煤质特征、含气性、参数井测试等方面,分析了区内煤层气的赋存特征,认为勘查区内煤层较稳定,结构简单,埋深中等,为富甲烷煤层。煤的变质阶段为Ⅶ1阶段,... 以黔西县定新勘查区煤炭勘查钻孔和煤层气参数井为依托,从勘查区的地质条件、煤层、煤质特征、含气性、参数井测试等方面,分析了区内煤层气的赋存特征,认为勘查区内煤层较稳定,结构简单,埋深中等,为富甲烷煤层。煤的变质阶段为Ⅶ1阶段,顶底板封闭性和阻气性较好,有利于煤层气的富集和保存。并采用体积法估算了区内煤层气地质资源储量112.72×10^(8)m^(3),属中型气藏,丰度为0.64×10^(8)m^(3)/km^(2),属中等丰度,煤层气资源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新勘查区 煤层气 赋存特征 潜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黔西县高山煤矿煤质特征及工业用途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孔维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1年第7期189-191,共3页
在高山煤矿以往勘查地质资料和煤质化验结果的基础上,介绍了矿区内含煤地层特征及含煤性,主要可采煤层煤物理性质和煤岩类型,系统地分析了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并对其工业用途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 含煤地层 煤质特征 工艺性能 工业用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六盘水煤田煤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孔维敏 《陕西煤炭》 2010年第4期23-26,共4页
通过对六盘水煤田勘探工作取得的大量基础性煤质资料进行整理,系统分析了该煤田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进一步分析了沉积环境与煤层灰分、硫分的关系,并初步提出了该煤田煤的利用方向。
关键词 六盘水煤田 可采煤层 煤质特征 煤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煤层气与页岩气共探共采的地质优选 被引量:39
4
作者 高为 田维江 +2 位作者 秦文 孔维敏 陈敏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1期36-38,共3页
通过分析贵州省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开发现状及资源分布特点认为,优选煤层气与页岩气共探共采的有利区域,应以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的二叠系龙潭组为研究对象。依据龙潭组煤层气和页岩气成藏、保存及开发条件,认为六盘水煤田东部的晴隆向... 通过分析贵州省煤层气与页岩气的开发现状及资源分布特点认为,优选煤层气与页岩气共探共采的有利区域,应以六盘水煤田和织纳煤田的二叠系龙潭组为研究对象。依据龙潭组煤层气和页岩气成藏、保存及开发条件,认为六盘水煤田东部的晴隆向斜和织纳煤田北部的沙包-乐治-三塘向斜群,具有优越的煤层气和页岩气综合开发条件,可作为贵州省煤层气与页岩气共探共采的理想区域。文中还初步探讨了煤层气与页岩气共探共采的开发模式及存在的技术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页岩气 共探共采 有利区优选 开发模式 六盘水煤田 织纳煤田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煤炭资源现状及其潜力评价 被引量:15
5
作者 唐显贵 张伟 孔维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0,共4页
基于贵州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的成果和认识,对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上二叠统煤层作为重点预测对象,根据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将潜在资源量划分了3个级别、3个类别、3个等别,对全省9大煤田、3个成煤时代埋深2... 基于贵州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的成果和认识,对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上二叠统煤层作为重点预测对象,根据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将潜在资源量划分了3个级别、3个类别、3个等别,对全省9大煤田、3个成煤时代埋深2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进行了潜力预测。划分预测单元135个,圈定预测区411个,预测煤炭资源量约1880亿t。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了煤炭资源勘查部署建议及方案,规划了新一轮煤炭勘查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资源 勘查现状 潜力评价 勘查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异常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周欢欢 孔维敏 +2 位作者 杨婷婷 郝书婕 楼青青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人群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颈动脉超声的住院患者240例,按糖代谢是否正常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糖代谢异常组,按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分为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糖代谢异常...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人群颈动脉斑块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行颈动脉超声的住院患者240例,按糖代谢是否正常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糖代谢异常组,按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分为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分析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糖代谢异常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40例患者中有颈动脉斑块142例(59.17%),糖代谢异常160例(66.67%),糖尿病89例。糖代谢异常组发生颈动脉斑块是糖代谢正常组的1.979倍(95%CI 1.069-3.663,P〈0.05),糖尿病人群则高达3.103倍(95%CI 1.577-6.106,P〈0.01),而糖调节受损人群OR值是1.453(95%CI 1.014-2.082,P〈0.05)。年龄(OR=1.060,95%CI 1.012-1.110,P〈0.05)是糖代谢正常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糖代谢异常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除了年龄(OR=1.063,95%CI 1.028-1.099,P〈0.01)之外,还包括HOMA-IR(OR=1.511,95%CI1.159-1.971,P〈0.01)。结论糖代谢异常住院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糖代谢异常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HOMA-IR是糖代谢异常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糖代谢水平的筛查可作为预防颈动脉斑块形成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代谢异常 颈动脉斑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项目风险控制的煤炭地下气化地质条件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秦勇 易同生 +3 位作者 汪凌霞 金军 周泽 孔维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0-306,共17页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地质风险控制是UCG项目成败与否的首要基础。立足这一背景,将钻井式UCG项目风险控制总目标分解为建炉地质可行性、气化生产易控性、气化过程安全性、开发生产经济性4个子目标,探讨地质... 煤炭地下气化(UCG)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地质风险控制是UCG项目成败与否的首要基础。立足这一背景,将钻井式UCG项目风险控制总目标分解为建炉地质可行性、气化生产易控性、气化过程安全性、开发生产经济性4个子目标,探讨地质条件与潜在风险之间因果关系,提出了UCG地质分析与评价新思路。分析认为,UCG炉高质量建造体现在井壁稳定性和井眼轨迹可控性2个方面,前者关键地质因素是煤体结构或强度,后者主要受控于煤层厚度、结构、产状及其稳定性。UCG生产易控性地质评价聚焦于2个目标:一是气化工作面推进易控性,倾角适中的煤层有利于UCG工作面推进,燃点过高煤层工作面推进难度较大,复杂煤层结构不利于气化,微构造是UCG过程控制的不利因素;二是UCG层内通道易控性,通道易控性随煤层埋深增大而显著降低,高黏结高膨胀性煤层会严重危害通道畅通程度,高灰熔点和高热稳定性煤层更易保持通道畅通性。UCG过程安全性地质分析同样包括2个方面:其一,UCG生产安全性,涌水量过大带来安全生产隐患,上覆足够厚度隔水层及其稳定性是保障生产安全的关键;其二,UCG环境安全性,UCG地面沉降总体上并不显著,有机物污染潜势与煤种高度相关,中~难挥发性有害元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危害性需高度关注。UCG开发经济性主要涉及气化有效性、合成气质量、资源可靠性3个方面,与煤的化学反应性、灰分产率、煤田勘查程度、煤炭资源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地下气化-煤层气联采则是提高UCG经济性的可探索途径。实际上,多数地质因素均与上述4个UCG风险控制子目标相关联,不同程度上存在交叉影响,需依据相对贡献参与UCG地质评价,其中微断层、煤的黏结性和膨胀性、上覆含水层距离3个因素具有“一票否决”作用,进而提出了面向UCG项目风险控制的地质评价与优选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地下气化 项目风险 地质分析 建炉可行性 生产易控性 过程安全性 生产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单井降温集输试验 被引量:16
8
作者 孔维敏 张士英 +3 位作者 邱振东 刘福贵 黄启玉 张富强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1年第10期17-22,共6页
高含水原油的集输温度可以低于原油凝点,为实现集输过程的节能降耗和优化运行,不加热集输工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随之而来的凝油粘壁问题成为制约该工艺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集油温度,明确高含... 高含水原油的集输温度可以低于原油凝点,为实现集输过程的节能降耗和优化运行,不加热集输工艺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随之而来的凝油粘壁问题成为制约该工艺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集油温度,明确高含水原油粘壁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采用自主设计的带压模拟罐装置在国内某油田现场开展了高含水原油1 MPa条件下的粘壁实验。根据实验所得的粘壁温度,指导现场进行单井降温集油试验,取得了井口加热炉温度下降30℃的效果;根据现场生产数据,计算集油管道沿线粘壁速率分布,结果表明在粘壁温度下,粘壁速率会出现突增,验证了模拟罐粘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原油 不加热集输 模拟罐 粘壁温度 粘壁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低温原油乳化含水率计算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燕 黄启玉 +8 位作者 孔维敏 崔悦 程显闻 李晓宇 吕杨 张汛 时浩 朱祥瑞 单锦旭 《石油规划设计》 2021年第1期48-53,66,共7页
目前,我国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期,且部分油田的集输温度已降至凝点甚至凝点以下,而目前没有适用于高含水原油凝点之下的乳化含水率计算方法,因此,开展高含水(70%~95%)、低温(凝点以下10℃~凝点以上5℃)原油乳化含水率研究十分必要。通过... 目前,我国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期,且部分油田的集输温度已降至凝点甚至凝点以下,而目前没有适用于高含水原油凝点之下的乳化含水率计算方法,因此,开展高含水(70%~95%)、低温(凝点以下10℃~凝点以上5℃)原油乳化含水率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剪切率、温度及综合含水率对乳化含水率影响的单因素实验,得出结论:当油品温度高于凝点,乳化含水率随温度降低逐渐上升,但在凝点以下,乳化含水率随温度的降低逐渐降低;随着综合含水率的升高,乳化含水率逐渐降低;随着剪切率的升高,乳化含水率逐渐上升,且上升幅度由小变大再变小。根据实验结果,拟合得到高含水原油低温条件下的乳化含水率计算模型,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01%,该模型用于低温集输管道内的油品乳化含水率计算,对低温集输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率 含蜡原油 低温 乳化含水率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水轮发电机横差保护动作的检查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春志 黄政 孔维敏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09年第6期20-23,31,共5页
详细介绍了转子磁极引线间接触不良所造成的横差保护动作情况、故障点的查找及分析,并简要论述了横差保护的组成原理、保护整定,根据现场实践,进行了转子极间故障引起横差保护动作的理论分析。
关键词 水轮机 横差保护动作 检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