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深层地埋管热泵供热系统运行特性实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邓杰文 彭晨玮 +5 位作者 朱超 李骥 孔维政 李建峰 强文博 魏庆芃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113-119,共7页
通过大量工程实测研究,总结了中深层地埋管热泵供热技术的运行特性。中深层地埋管具有出水温度高、取热功率大、长期运行稳定的特点,为热泵系统提供了高品位的低温热源,以提升其运行性能;同时中深层地埋管自身存在间歇蓄热特性,能很好... 通过大量工程实测研究,总结了中深层地埋管热泵供热技术的运行特性。中深层地埋管具有出水温度高、取热功率大、长期运行稳定的特点,为热泵系统提供了高品位的低温热源,以提升其运行性能;同时中深层地埋管自身存在间歇蓄热特性,能很好地满足建筑供热需求变化与柔性用能;无级变频热泵机组更适合与中深层地埋管匹配运行,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热源侧水系统具有小流量、大扬程,且阻力随着流量变化而大幅度变化的特性。研究结果可为提升该技术的供热性能提供关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埋管 热泵系统 热源侧水系统 运行特征 阻力特性 实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中深层地热资源评估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孔维政 陈睿 +4 位作者 曹雨晨 李骥 黄帅 林朵童 董建锴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4期40-45,共6页
中深层地热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禀赋良好、储量大。目前地热资源评价方法主要用于评价浅层地热能,并且未考虑环境承载力、开采经济性等因素,难以用于指导中深层地热资源的开发。从多角度量化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将资源环境承... 中深层地热资源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禀赋良好、储量大。目前地热资源评价方法主要用于评价浅层地热能,并且未考虑环境承载力、开采经济性等因素,难以用于指导中深层地热资源的开发。从多角度量化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应用于中深层地热资源评价。本体系集合地热资源禀赋、环境影响、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三类因素,综合考虑了热储埋深、温度等因素,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及统计学方法明确了分级指标和权重赋分。基于提出的中深层地热资源评价体系对典型区域的中深层地热资源进行潜力和远景评估,可为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 环境承载力 资源评估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能效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曹雨晨 孔维政 +3 位作者 陈睿 林朵童 黄帅 董建锴 《暖通空调》 2024年第4期67-73,共7页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保证其高效运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建立了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传热模型,采用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量化了一个供暖期...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为保证其高效运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尤为重要。本文建立了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传热模型,采用工程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量化了一个供暖期内多种因素对系统能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进口水温和岩土导热系数对系统能效具有重要影响,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对其影响较小;增大循环流量会提高取热功率,但系统能效也随之降低,当循环流量由8.33 kg/s增大至10.56 kg/s时,取热功率提升4.95%,能效下降1.23%;增大外管管径、岩土和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能够提升系统能效,但达到一定数值后,对能效提升效果不显著。本研究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及能效提升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热能 地源热泵 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 运行性能 能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清洁电力消纳的中深层地埋管热泵蓄能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晨玮 邓杰文 +5 位作者 朱超 李骥 孔维政 李建峰 强文博 魏庆芃 《暖通空调》 2024年第9期18-24,共7页
电驱动热泵技术在为建筑提供清洁冷热的同时,也成为了与电网协同、消纳清洁电力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电驱动热泵技术为核心,冬季供热采用中深层地埋管提供高品位低温热源,夏季供冷结合冷却塔技术构建高效冷热供应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用... 电驱动热泵技术在为建筑提供清洁冷热的同时,也成为了与电网协同、消纳清洁电力的关键环节。本文以电驱动热泵技术为核心,冬季供热采用中深层地埋管提供高品位低温热源,夏季供冷结合冷却塔技术构建高效冷热供应系统。在此基础上结合用户侧蓄能技术,实现日间冷热蓄存,同时以充分消纳本场光伏发电及市政清洁电力为目标提出了系统的设计方法与运行控制策略。随后以我国某大型公共建筑为例开展了定量分析,以明确其实际节能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深层地埋管热泵系统 蓄能系统 清洁电力 设计方法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深层地埋管热泵系统供暖源侧参数设计方法
5
作者 李锦堂 李骥 +3 位作者 张广秋 孙宗宇 朱超 孔维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依赖于既有工程经验数据或地埋管换热能力短期测试结果,采用粗放式方法进行中深层地埋管热泵系统源侧设计,导致地埋管系统容量配置不合理,影响热泵系统供暖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为改善地埋管系统设计现状,采用动态仿真手段,同时虑及设计... 依赖于既有工程经验数据或地埋管换热能力短期测试结果,采用粗放式方法进行中深层地埋管热泵系统源侧设计,导致地埋管系统容量配置不合理,影响热泵系统供暖的可靠性与经济性。为改善地埋管系统设计现状,采用动态仿真手段,同时虑及设计负荷、累计负荷、负荷逐时分布规律,分析长时间维度中深层地埋管地热资源非稳态特性和岩土温度自恢复特性,提出基于地下岩土“终态年度周期性冷热平衡”状态来确定地源侧设计供回水温度,进一步以地源侧全生命期年均成本最低进行最优化计算来确定源侧设计流量的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某工程项目,实现了地源侧参数的设计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中深层同轴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 长期换热性能 年度完全可再生状态 动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泵系统参与电网调峰技术规程》编制要点及相关展望
6
作者 孙宗宇 孔维政 +5 位作者 李骥 张广秋 路菲 李锦堂 朱超 代红才 《建筑节能(中英文)》 CAS 2024年第7期115-120,共6页
通过简述《热泵系统参与电网调峰技术规程》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对规程编制过程中的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提出热泵系统在参与电网调峰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与应用场景,分析参与电网调峰的热泵系统用能负荷与日程,规范负... 通过简述《热泵系统参与电网调峰技术规程》的编制背景、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对规程编制过程中的要点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提出热泵系统在参与电网调峰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与应用场景,分析参与电网调峰的热泵系统用能负荷与日程,规范负荷削减效果、调峰响应执行效果与调峰响应对能源、经济、环境的影响等热泵系统调峰性能的量化指标与计算方法。进一步进行相关展望,阐述了建筑柔性用能系统对于电网调峰以及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性。期望通过该规程的制定和实施,更好地规范、引导、促进热泵等建筑柔性用能系统参与电网调峰的应用和发展,令建筑柔性用能成为未来低碳能源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泵 电网调峰 蓄能 需求响应 分时电价 建筑柔性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柑属植物气候适宜区的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章翼 薛帅 +4 位作者 黄红梅 李大志 唐帅 孔维政 易自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38-1845,共8页
近年来,由于金柑商业种植品种单一导致种植效益降低,种植面积不断萎缩,而且随着黄龙病等病害的爆发导致野生金柑属资源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在我国湖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已开展过对金柑属野生的资源收集工作,但尚未考虑气候对其分布的影... 近年来,由于金柑商业种植品种单一导致种植效益降低,种植面积不断萎缩,而且随着黄龙病等病害的爆发导致野生金柑属资源分布面积不断缩小。在我国湖南、福建、广西等省份已开展过对金柑属野生的资源收集工作,但尚未考虑气候对其分布的影响。因此,亟需了解金柑气候适宜分布区,为其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提供基础。本研究运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3),结合金柑属(Fortunella)植物的实际分布数据和18个影响分布的气候因子,对金柑属6个种的潜在气候适宜区进行预测,并利用刀切法(Jackknife test)筛选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金柑属潜在气候适宜区范围主要分布于大别山—大巴山以南地区,山金柑(F.hindsii)、罗浮金柑(F.margarita)、罗纹金柑(F.japonica)、长叶金柑(F.polyandra)、金弹(F.crassifolia)和长寿金柑(F.obovata)的最适宜区面积为354000 km^(2)、276100 km^(2)、495800 km^(2)、613600 km^(2)、474400 km^(2)和663403 km^(2);除长叶金柑外,其他5个种的气候最适宜区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广西、福建、浙江、广东6个省份;长寿金柑的最适宜区除上述各省份外还包括重庆;长叶金柑的气候最适宜区包括重庆、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南部地区。金柑属实际分布点均在预测图中的最适宜区域内,说明预测结果与实际分布情况高度一致。金柑属6个种适宜区预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均大于0.9,表明本研究预测分布范围精确度高,可作为金柑属野生资源的区域调查及保护、优良品种推广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柑属 MAXENT 气候适宜区 主导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市场环境下考虑投标决策的微电网运行鲁棒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德格吉日夫 谭忠富 +4 位作者 杨莘博 李梦露 杨博 孔维政 张宁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97-1703,共7页
文章研究了微电网在电力批发市场的投标决策问题,旨在满足自身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运营经济性的最大化。微电网既可作为售电主体,也可作为购电主体参与电力批发市场的交易,并通过考虑其中的可再生能源和负荷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微电... 文章研究了微电网在电力批发市场的投标决策问题,旨在满足自身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运营经济性的最大化。微电网既可作为售电主体,也可作为购电主体参与电力批发市场的交易,并通过考虑其中的可再生能源和负荷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微电网日前市场投标和运行决策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在模型的第一阶段,微电网运营商评估其发电能力和负荷的情况下,确定了日前市场的投标量;在模型的第二阶段,微电网运营商根据其日前市场的投标量进行优化运行。为了简化模型求解,将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转化成等价的二次规划模型,采用Matlab/CPLEX软件对模型求解。算例结果显示,文章所提出的模型实现了微电网运营商投标与运行的协同优化,提升了微电网运营商的经济性,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电力批发市场 鲁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能对含高风电渗透率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文彬 柳思岐 +3 位作者 杨子力 孔维政 张宁 黄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9-203,共5页
由于可再生能源并网会带来随机性和波动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暂态特性与传统电力系统有显著区别。因此,研究了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中加入储能装置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模型和等值的双机群系统节... 由于可再生能源并网会带来随机性和波动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暂态特性与传统电力系统有显著区别。因此,研究了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中加入储能装置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双馈风力发电机的模型和等值的双机群系统节点导纳矩阵,并对送端机组机械功率增量和双馈风机外特性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比例风电渗透率对风火打捆系统功角稳定性的影响,然后建立储能模型,仿真分析了有无储能装置对风电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储能装置后,可使同步机的第一摆角度有效减小,且在风电渗透率增大的同时,更好地维持了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能 可再生能源 风电渗透率 暂态稳定性 功角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年逐时动态仿真的蓄能空调系统容量优化配置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锦堂 孙宗宇 +5 位作者 杜思存 孔维政 李骥 冯晓梅 焦玉婷 朱超 《暖通空调》 2023年第5期51-58,共8页
开发了蓄能空调系统逐时动态仿真工具。该仿真工具根据项目全年逐时冷热负荷、运行策略、预设的空调系统配置方案等条件,能自动进行系统全年逐时动态仿真,对蓄能空调系统运行性能、系统效益的量化评估由以往的夏季、冬季设计日等典型周... 开发了蓄能空调系统逐时动态仿真工具。该仿真工具根据项目全年逐时冷热负荷、运行策略、预设的空调系统配置方案等条件,能自动进行系统全年逐时动态仿真,对蓄能空调系统运行性能、系统效益的量化评估由以往的夏季、冬季设计日等典型周期扩展至全年365个真实周期,冷热负荷逐时分布规律选取由以往的特殊周期优化至项目全年逐时动态冷热负荷,计算方式更加合理、客观。以某实际工程设计为例,进行了蓄能空调系统容量配置优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能空调系统 全年逐时动态仿真 容量配置优化 移峰填谷 “源-储-荷”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仿真与轨迹规划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振全 孔维政 《山西电子技术》 2018年第1期42-44,64,共4页
目前工业机器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只能应用到最简单的操作步骤中到现在精密仪器加工中的使用,工业机器人功能越来越强大,人类对其工作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故工业机器人在轨迹规划与仿真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规划... 目前工业机器人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最初只能应用到最简单的操作步骤中到现在精密仪器加工中的使用,工业机器人功能越来越强大,人类对其工作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故工业机器人在轨迹规划与仿真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规划最合理的工作路径,不仅能够提高机器人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令机器人迅速的完成既定任务,缩短任务时间,同时能够减轻机器人各关节的损耗,延长使用寿命及正常工作时间,提高其作业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技术精度 效率 仿真技术 轨迹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