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类型农耕地地气界面热质传递关系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孔秋婵
陈兰
白海
易美桂
梁玉祥
-
机构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1期274-276,278,共4页
-
基金
2011年度北京市农委推广项目
-
文摘
通过对同一时段不同地区农田的实地考察研究和取样分析,获得地气界面形态及热质传递关系现场数据,使用质量守恒定律研究近地空气湿度与土壤中氮磷钾含量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地空湿度梯度过大是造成土壤退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中的氮磷含量随湿度梯度的增加有正相关性,钾含量有负相关性,但地表温度较高时,氮的含量有所下降。
-
关键词
农耕地
地气界面
热质传递
湿度梯度
氮磷钾含量
-
Keywords
agricultural land
interface
heat and mass transition
humidity gradient
NPK content of soil
-
分类号
S152.8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煤沥青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董洁
孔秋婵
许淼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
出处
《煤炭技术》
CAS
2008年第5期135-137,共3页
-
文摘
介绍煤沥青的基础理论以及改性沥青的方法,以2种改性沥青为代表对煤沥青的改性机理进行了论述,总结了改性沥青的优点以及其在发展中的不足,并概述改性沥青技术的发展历史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关键词
煤沥青
组成
改性
研究
-
Keywords
coal tar pitch
constitute modify character
research
-
分类号
X78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新疆高盐农业污水回用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陈兰
孔秋婵
曲刚
胡慧慧
梁玉祥
-
机构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四川大学低碳中心碳汇研究所
-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47,共4页
-
基金
"中埃沙漠治理材料及配套技术"
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007DFA90570)
+1 种基金
"多孔层状硅酸盐治沙环境材料构型条件"
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2085)
-
文摘
对新疆盐碱地排碱渠渠水、水渠水、井水和塔里木河水水样进行了分析:其总盐量分别为12 915、11 352、9 980、1 421mg/L,根据水质评价标准当地水样主要有害盐分离子为Na+、Cl-,除塔里木河水外其他水样含盐量均严重超过了农业灌溉用水标准,未经任何处理的高盐农业废水对地下水体和公共水体都造成了一定的盐污染。对比分析各种水除盐方法,初步讨论采用价格低廉且具有良好选择吸附性能的钙基膨润土作为吸附剂对3号水样(水渠水:盐度为11 352mg/L)进行除盐。在固定温度50℃、搅拌速度为0.75m/s、吸附剂用量为5g(每100mL水样),搅拌1h后静置1d,总盐量降幅为23%,Na+浓度降幅为32%。此实验结果对高盐农业废水的再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关键词
盐碱地
高盐废水
回用
水质
除盐
吸附
-
Keywords
saline soil
high salinity wastewater
recycling
water-quality
demineralization
adsorption
-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V213.9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
-
题名石蜡改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董洁
胡光洲
王珏
孔秋婵
-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
-
出处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08年第5期60-62,共3页
-
文摘
介绍了国内外对石蜡的氧化与氯化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石蜡改性技术的应用情况做了简单概述,对石蜡工业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我国石蜡工业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了参考。
-
关键词
石蜡
改性
应用
-
Keywords
paraffin, modification, application
-
分类号
TE626.8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
-
题名四川化石能源现状分析及低碳背景下的发展建议
- 5
-
-
作者
陈兰
曲刚
孔秋婵
胡慧慧
梁玉祥
-
机构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79-182,248,共4页
-
基金
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中埃沙漠治理材料及配套技术"(2007DFA90570)
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孔层状硅酸盐治沙环境材料构型条件"(50872085)
-
文摘
分析了四川化石能源的生产消费现状,并提出四川化石能源不足且能源品质低、开采难度大,其生产和消费结构与能源储有结构相悖,能源消耗强度高,利用率低,CO2排放量大。在面对经济和环境兼顾的低碳发展背景下,对四川化石能源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
关键词
化石能源
生产
消费
利用率
CO2排放
-
Keywords
fossil fuel,production,consumption,utilization ratio,carbon dioxide emission
-
分类号
F426.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盐碱地洗水回收利用研究(Ⅰ)
- 6
-
-
作者
陈兰
孔秋婵
梁玉祥
-
机构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6期263-265,270,共4页
-
文摘
通过对新疆盐碱地洗水、地下水体、公共水体的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害盐分离子主要为Na+、Cl-。地下水体、公共水体水样的总盐量分别为2571、1691mg/L,前者含盐量严重超过了农耕用水标准,未经任何处理的盐碱地洗水对地下水体和公共水体都造成了一定的盐污染。对比分析化学、生物、物理3种除盐处理方法,初步讨论物理吸附对洗水盐分的除去效果,选用3种吸附剂(膨润土、海泡石、分子筛)对盐碱地洗水(总盐量为11524mg/L,Na++K+含量为4779mg/L)进行降盐处理。在搅拌速度60r/min,搅拌时间25min,液固比0.03∶1(kg/L)的条件下,改变吸附温度,3种吸附剂在各自的最佳温度条件下能使水样的总盐量分别下降30%、40%、25%。该试验结果对洗水的回收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盐碱地
洗水
回用
水质评价
物理吸附
-
Keywords
saline land
washing water
recycling
water-quality assessment
physical adsorption
-
分类号
X52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V213.9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
-
题名液体地膜厚度对高含水土层水盐运移的影响
- 7
-
-
作者
张芮嘉
宋翠银
孔秋婵
-
机构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21期238-240,共3页
-
文摘
盐碱土进行漫灌洗盐后,形成高含水土层,其表层的高湿度界面影响表层以下的水盐运移通量。铺施4种不同厚度的自制液体地膜,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含盐量和pH值。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地膜具有保水保湿作用,具有抑制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效果;液体地膜的铺施抑制了土壤的水盐运移速度,土壤可能发生碱化现象;最适宜的液体地膜厚度为4~6 mm,此厚度范围内的液体地膜效果最好。
-
关键词
液体地膜
厚度
水盐运移
盐碱化
影响
-
Keywords
liquid film
thickness
water and salt migration
impact
-
分类号
S156.4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退化土地生态修复材料及技术
被引量:2
- 8
-
-
作者
胡慧慧
崔艳杰
薛合伦
陈兰
孔秋婵
梁玉祥
-
机构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成都正光生态可以有限公司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18116-18120,共5页
-
基金
国家林业局林业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61003-3)
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872085)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项目
-
文摘
[目的]对退化土地生态修复材料及技术进行研究。[方法]针对中国土地出现的土墒地力条件退化的具体原因,研究以环境友好的层状硅酸盐为基料、秸秆还田为手段的土墒生态修复材料及配套技术,并对9个省区26个物种48个品种的退化耕地、板结地、盐碱地进行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该土墒生态修复材料及配套技术环境友好,从配方、工艺制造、应用配套技术均生态环保,没有任何对造成土地二次污染的隐患;该材料及配套技术以修复土地土墒条件(水、肥、期、热、生)的良性平衡,建立稳定的循环圈核心,实现粮食增产。[结论]该土墒生态修复材料及配套技术原材料分布广泛、价格低廉,其中部分原材料是现在还在造成环境污染的材料,该材料及配套技术的实施,是一个环保建设项目。
-
关键词
土地退化
盐碱地
生态农业
生态修复
-
Keywords
Land degradation
Saline-alkali 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
分类号
S181
[农业科学—农业基础科学]
-
-
题名秸秆循环利用与土壤碳循环关系
被引量:2
- 9
-
-
作者
宋翠银
孔秋婵
马文凯
梁玉祥
-
机构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2040-2043,共4页
-
文摘
[目的]为了研究秸秆还田过程中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下碳的转化形式。[方法]通过控制土壤湿度、还田方式、秸秆还田量、培养天数等影响因素,测定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产生的CO2、土壤有机质、还田率及损失率,来衡量还田的效果。[结果]在人为控制外界条件下,秸秆中的碳更多地转化为有机质,同时减少温室气体中碳的转化。[结论]在土壤湿度45%、粉碎还田、还田量67%、培养天数20 d的条件下,还田效果最佳。
-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有机质
呼吸量
还田率
损失率
-
Keywords
Straw returning
Soil organic matter
Respiration content
Returning rate
Loss rate
-
分类号
S216.2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