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乳杆菌脂磷壁酸对小鼠肠炎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露婷 刘榉元 +5 位作者 孔淑文 陈诺 杨冰钰 夏慧妹 杨贞耐 张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4,共11页
为了明确植物乳杆菌脂磷壁酸对肠炎的作用,提取了益生性植物乳杆菌GSL P-7的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灌胃肠炎小鼠,检测小鼠肠道组织损伤、血清炎症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抗氧化物活性、粪便中短链脂肪酸... 为了明确植物乳杆菌脂磷壁酸对肠炎的作用,提取了益生性植物乳杆菌GSL P-7的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灌胃肠炎小鼠,检测小鼠肠道组织损伤、血清炎症因子、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抗氧化物活性、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以及免疫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脂磷壁酸能有效缓解肠道炎症,效果优于益生菌菌体GSL P-7。与肠炎小鼠相比,脂磷壁酸干预能够显著减轻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损伤,结肠萎缩减少12.38%;血清中促炎相关细胞因子TN F-α、I L-1β、I L-6、I L-12含量分别降低了34.97%、52.47%、38.59%、34.30%,抗炎相关细胞因子I L-10的含量增加了24.78%(P<0.05);结肠组织的MPO和血清中的MPO活性、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7.93%、23.84%、29.60%、35.32%,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活性增加了56.86%、39.74%;肠道短链脂肪酸总量提高了3.92倍,表明脂磷壁酸干预后肠道炎症缓解(P<0.05)。差异表达蛋白的Wester n-blot检测显示,抑制肠上皮细胞TLR4,MyD88和MAPK关键蛋白的表达,阻断TLR 4-MyD88-MAPK和N F-κB信号通路,是脂磷壁酸缓解肠炎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脂磷壁酸 肠炎 缓解作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