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孔晓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553-555,共3页
目的:对影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01/2016-09期间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眼底摄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是否吸烟、饮酒,是否合并高... 目的:对影响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01/2016-09期间于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眼底摄片及相关实验室检查。以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是否吸烟、饮酒,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肾病等作为分组因素,比较不同组间患者出现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发生率,将有意义的因素再次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筛选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所选的3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伴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组169例,不伴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组14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肾病与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显著相关(P<0.05),性别、是否吸烟、饮酒等与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将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作为因变量,上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分组因素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是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病程增加、患者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血管形态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诊断与干预,采取措施控制血压稳定,减少肾脏损害可降低视网膜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同时减少糖尿病所引发的大血管病变,减少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 血管形态 影响因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阶梯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宇冉 孔晓路 +3 位作者 靳中良 孙利娜 侯习武 苗青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探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6月经我院治疗的14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治疗无效者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重建术4例4眼... 目的探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6月经我院治疗的14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治疗无效者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重建术4例4眼;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局部后囊切开术(对于人工晶状体眼采取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4例4眼。结果经药物治疗后,6眼病情得到缓解,4眼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行玻璃体内水囊抽吸联合前房重建术;4眼在上述治疗无效基础上进一步手术治疗,其中3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局部后囊切开术,另1眼为白内障术后患者,行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眼压(16.378±4.308)mmHg(1 kPa=7.5 mmHg),与术前(36.539±2.73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深度全部恢复正常且稳定(2.423±0.379)mm,与术前(0.613±0.18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式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药物治疗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PVR-C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2
3
作者 田野 蔡萌 +1 位作者 孔晓路 高雪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2-884,共3页
目的:观察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08/2018-07在我院就诊的PVR-C级视网膜脱离患者37例37眼,对所有患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术中吲哚... 目的:观察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08/2018-07在我院就诊的PVR-C级视网膜脱离患者37例37眼,对所有患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术中吲哚菁绿染色后剥除血管弓大小范围内界膜。3~6mo根据视网膜复位情况行硅油取出,术后随访12mo,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黄斑前膜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2wk内眼压增高者6眼,经过治疗,眼压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到随访末期均未出现黄斑前膜;2眼因下方视网膜周边部出现PVR致再次视网膜脱离,余35眼均成功取出硅油。结论: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PVR-C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并有效防止了黄斑前膜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内界膜剥除术 微创玻璃体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柏西普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康 孔晓路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720-723,共4页
目的 评价阿柏西普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RVO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阿柏西普,n=50)、联合组(和血明目片联合阿柏西普,n=51... 目的 评价阿柏西普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RVO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阿柏西普,n=50)、联合组(和血明目片联合阿柏西普,n=5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发生率,以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眼压、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黄斑中心厚度、最佳矫正视力、炎症反应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眼压、PI、RI均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黄斑中心厚度低于常规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ET-1、VEGF、TNF-α、IL-1β水平均低于常规组,NO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5.88%)、常规组(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柏西普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RVO疗效显著,并能改善视力、黄斑水肿,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 阿柏西普 和血明目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