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耳二型态编码MAPK关键差异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徐涛 孔旭强 +4 位作者 占观平 陈雅芳 曹继璇 李亚星 孙淑静 《食药用菌》 2024年第1期31-39,共9页
银耳是我国特色的食用菌品种,其二型态转换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并制约着育种工作的进展,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途径在真菌二型态转换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根据转录组测序数据克隆了银耳二型态编码MAP... 银耳是我国特色的食用菌品种,其二型态转换与实际生产密切相关并制约着育种工作的进展,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MAPK)途径在真菌二型态转换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根据转录组测序数据克隆了银耳二型态编码MAPK的关键差异基因,包括TfFus3基因、TfSlt2基因和Kss1基因。分析表明,TfFus3、TfSlt2、Kss1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全长分别为1721 bp、1865 bp、1903 bp,ORF序列全长分别为1191 bp、1281 bp、1149 bp,分别含有10、12、16个内含子,编码396、426、382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在43.61 kDa~48.15 kDa间,理论等电点在5.82~6.89。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TfFus3、TfSlt2、Kss1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Kwoniella dejecticola、K.imperatae、Tremalla mesenterica中同源蛋白的相似性最高。结构域分析表明,TfFus3、TfSlt2、Kss1蛋白都具有典型的蛋白激酶保守结构域且同属于PKc_likesuper family。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MAPK信号通路在银耳二型态转换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二型态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田银耳Tr01和Tr21的生理生化特性及生产农艺性状比较 被引量:3
2
作者 孔旭强 柳婷 +4 位作者 刘云超 许欣 陈剑秋 刘英丽 孙淑静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49,共11页
以目前中国两个袋栽主栽银耳品种古田银耳Tr01和古田银耳Tr21为实验材料,比较两个品种栽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生产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古田银耳Tr01和Tr21在栽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含水量、pH、还原糖含量、可溶... 以目前中国两个袋栽主栽银耳品种古田银耳Tr01和古田银耳Tr21为实验材料,比较两个品种栽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及生产农艺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古田银耳Tr01和Tr21在栽培过程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含水量、pH、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淀粉酶、木聚糖酶、中性蛋白酶、漆酶)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不同时期栽培料中营养成分含量(还原糖、可溶性蛋白)及酶活性大小存在一定的差异;Tr21子实体比Tr01更圆正,Tr21的子实体隆起度、直径、单朵鲜重、单朵干重等生产农艺性状指标均优于Tr01;Tr21单棒鲜重达到了(429.19±32.07)g,生物学效率为(65.49±3.69)%,而Tr01生物学效率为(63.18±3.31)%,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者之间的基质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两个品种的子实体中含水量差异明显,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差异不明显,Tr21子实体中铁、锰、锌、钾、铜、钙等矿物元素含量及氨基酸的含量均高于Tr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 胞外酶 生理生化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芦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研究
3
作者 张琪辉 张凌姗 +6 位作者 金珊珊 金文松 林铃 孔旭强 蓝福胜 施乐乐 胡开辉 《食药用菌》 2020年第2期119-123,共5页
从菌丝培养条件、出菇条件和栽培模式3方面研究白芦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结果为:短袋栽培模式下,采用栽培料配方为棉籽壳58%,玉米芯15%,木屑10%,麸皮15%,石灰2%或棉籽壳63%、木屑10%、玉米粉10%,麸皮15%,石灰2%,含水量60%~65%,菌丝... 从菌丝培养条件、出菇条件和栽培模式3方面研究白芦菇工厂化栽培的关键技术。结果为:短袋栽培模式下,采用栽培料配方为棉籽壳58%,玉米芯15%,木屑10%,麸皮15%,石灰2%或棉籽壳63%、木屑10%、玉米粉10%,麸皮15%,石灰2%,含水量60%~65%,菌丝生长期培养温度28℃,出菇期氧气充足,无温差刺激,湿润玉米芯覆面,避免光照或红光照明,可获得良好的栽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芦菇 工厂化栽培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