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南页岩气地质工程协同研究平台建设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任静思 孔德蔚然 +5 位作者 刘军 李琴 周倩 罗昱暄 贾艳芬 董莎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4年第3期94-104,共11页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简称“川南”)页岩气的地质工程条件复杂,呈现“一薄、两低、三高、四发育”的特征,开发难度大。针对复杂的地质工程情况,西南油气田借力“互联网+”,建设地质工程协同研究平台,以期打破原有的“技术条块分割、管理接...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简称“川南”)页岩气的地质工程条件复杂,呈现“一薄、两低、三高、四发育”的特征,开发难度大。针对复杂的地质工程情况,西南油气田借力“互联网+”,建设地质工程协同研究平台,以期打破原有的“技术条块分割、管理接力进行”的传统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地质工程一体化关键技术攻关,协同研究平台建设目前取得以下研究成果:①以西南区域数据湖为基础建立了数据服务平台,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可靠、及时的数据支撑;②集成了地质工程类的主要专业软件、应用系统,实现了研究模型远程调用,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应用的基础环境创建;③将用户的研究成果进行集成化整合、规范化处理和一致性管理,建立了统一研究模型;④基于川南地质工程一体化模式,应用智能工作流设计形成10大应用场景。结论认为:①依托中国石油勘探开发梦想云及数据湖基础环境,构建驱动专业软件自动化/半自动化运行的智能工作流,搭建地质工程协同研究平台,是川南页岩气信息化建设方向和必由之路;②地质工程协同研究平台实现了各类专业数据整合、各类专业软件集成、统一研究模型建设、协同研究场景定制,能有效提升地质工程的科研效率及水平,符合智能页岩气田建设的要求;③地质工程协同研究平台建设形成的“基础环境+信息系统+专业数据+专业软件+智能工作流”应用模式,将相关的业务单位、部门及人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紧密的业务协同,推动科研组织方式变革,促进川南页岩气田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变,为川南页岩气的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平台支撑,对四川盆地乃至国内其他地区的气田智能化建设亦有技术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工程 一体化模式 协同研究 智能工作流 研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据分析平台建设与实践
2
作者 任静思 张月钰 +7 位作者 刘军 李琴 孔德蔚然 段霁轩 罗昱暄 段洋 贾艳芬 代崇云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25年第3期124-133,共10页
为了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驱动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解决页岩气地质工程协同研究中专业数据的共享与分析问题,采用数据立方体模型结合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工具进行数据管理,搭建了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据分析平台(以下... 为了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驱动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解决页岩气地质工程协同研究中专业数据的共享与分析问题,采用数据立方体模型结合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 BI)工具进行数据管理,搭建了页岩气地质工程一体化数据分析平台(以下简称一体化平台)。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建设数据汇集区,能够有效解决数据来源问题,实现一体化平台对页岩气各专业数据的统一汇集与存储;②通过建设数据资产区,以“勘探开发数据模型(EPDM)+业务宽表”(EPDM,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Data Model)形成专业数据仓库,能够有效解决数据质量问题,以获取高品质专业数据,并为数据立方体的构建奠定基础;③通过构建支撑多个专业应用场景的一系列数据立方体,能够统一指标口径,为场景应用提供数据支撑;④通过构建核心指标看板,对各类关键指标进行可视化展示,可以形成若干可复用的数据看板组件和特定功能模块,为场景应用提供应用支撑;⑤通过建设钻井动态、压裂动态、返排动态、生产动态等专业应用场景,可以形成业务主题域,从而建立起全面的科研生产管理体系。结论认为:①所搭建的一体化平台能够十分便捷地将多维度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快速响应用户的查询需求,并且数据可以在不同维度来回切换之间保持闭合;②该成果可以为页岩气地质工程协同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对类似BI应用平台的建设也有参考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工程一体化 数据立方体 数据汇集 数据服务 数据看板 BI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