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鄂尔多斯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
1
作者 娜玛罕 李锦荣 +2 位作者 曹昱轩 沈妍妃 屈鹏程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3期44-53,共10页
为构建基于结构参数与光谱特征的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估算模型,研究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典型荒漠灌木为对象,通过耦合冠层形态参数与多光谱遥感数据,建立AGB反演模型,进而可评估荒漠生态系统健... 为构建基于结构参数与光谱特征的荒漠灌木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估算模型,研究以西鄂尔多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种典型荒漠灌木为对象,通过耦合冠层形态参数与多光谱遥感数据,建立AGB反演模型,进而可评估荒漠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基于拍照法获取灌木株高、冠幅和地径等结构参数,并衍生计算灌木面积和体积参数。利用植被指数,建立灌木结构参数、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实际测量与拍照法测量值具有高度一致性(R^(2)>0.9)。(2)灌木体积参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皮尔逊相关系数R^(2)=0.65~0.86, P<0.001),其中椭圆柱体V4模型与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地上生物量呈现显著相关性(R^(2)=0.64, P<0.01),而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R^(2)<0.49);(3)体积模型V5(半椭球体+椭圆台组合)对生长形态各异的灌木具有最佳普适性(R^(2)=0.80~0.86),其中四合木与圆柱体V1(R^(2)=0.87)、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与椭圆柱体V2(R^(2)=0.85)和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与V5(R^(2)=0.91)模型精度最高(均P<0.01)。该几何建模方法通过解析植物形态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显著提升了干旱区形状多样的灌木生物量估算的精度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灌木 地上生物量 拍照测量法 西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