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两型亚洲小车蝗飞行肌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韩海斌
高书晶
王宁
徐林波
董瑞文
娜仁满都呼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草原站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60,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28)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610332018018)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工作重点项目(2005DKA21402)。
-
文摘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 B.-Bienko具有长距离迁飞能力,常迁飞为害造成严重损失。掌握其飞行肌结构特征,分析其飞行能力及影响因素,对提高对其监测预警水平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研究采用电子显微镜对群居型和散居型亚洲小车蝗雌成虫背纵肌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群居型和散居型成虫飞行肌具有相似的亚细胞结构,飞行肌的肌原纤维粗细肌丝比例为1∶3,6根细肌丝环绕1根粗肌丝,形成六角形结构。飞行肌的发育和线粒体的形成均是渐进的过程,在不同日龄成虫间存在差异。亚洲小车蝗肌原纤维直径在0.6~1.5μm,群居型成虫的肌原纤维直径多大于散居型。肌节长度为2.6~4.5μm,7日龄肌节长度最短,多数日龄群居型成虫肌节长度小于散居型(2.4~3.8μm)。线粒体在背纵肌内含量占肌纤维线粒体含量的25%~45%,群居型和散居型亚洲小车蝗存在显著差异,群居型7日龄雌成虫线粒体占肌原纤维的比例最高,为52.37%,而散居型的只有32.74%。线粒体含量差异可能是两型亚洲小车蝗成虫飞行能力差异显著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关键词
亚洲小车蝗
群居型
散居型
飞行肌
超微结构
-
Keywords
Oedaleus asiaticus
gregarious phase
solitary phase
flight muscle
ultrastructure
-
分类号
S43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