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部分竹类植物遗传变异的AFLP,ISSR和SRAP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娄永峰 杨海芸 +3 位作者 张有珍 李晓芬 林新春 方伟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8-43,共6页
采用AFLP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簕竹属4个竹种的12个变异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用12对AFLP引物和10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501、171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3.6%(367)、78.8%(137)。2种标记均揭示簕竹属4个竹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 采用AFLP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簕竹属4个竹种的12个变异类型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用12对AFLP引物和10个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501、171个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为73.6%(367)、78.8%(137)。2种标记均揭示簕竹属4个竹种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但同一竹种不同变异类型间的遗传差异极小。利用AFLP,ISSR和SRAP分子标记分析了刚竹属和矢竹属4个竹种的12个变异变型的遗传变异,也得到了类似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变异类型 分子标记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早期光诱导蛋白基因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娄永峰 高志民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3-102,共10页
【目的】探究早期光诱导蛋白(ELIP)基因在竹子光保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阐述竹子光保护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实生苗为材料,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克隆毛竹ELIP基因,利用qRT-PCR技术研究其在不同光照诱导下... 【目的】探究早期光诱导蛋白(ELIP)基因在竹子光保护中的作用,为进一步阐述竹子光保护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实生苗为材料,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克隆毛竹ELIP基因,利用qRT-PCR技术研究其在不同光照诱导下的表达谱,同时通过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异位表达对1个基因的功能进行初步鉴定。【结果】克隆获得了3个毛竹ELIP基因(PeELIP1、PeELIP2和PeELIP3),分别编码165、179和182个氨基酸。蛋白结构分析表明:3个PeELIPs蛋白均具有典型的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功能域,含3个α-螺旋跨膜结构,属于叶绿素a/b结合蛋白超家族。序列比对及进化分析表明:PeELIPs与水稻Oryza sativa、玉米Zea mays等单子叶植物的ELIPs相似性较高,同源性达72%以上,聚类在同一分支。qRT-PCR分析表明:3个PeELIPs基因在毛竹黄化苗中仅检测到微弱表达,光照处理使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同时在正常毛竹实生苗叶片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和强光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3个PeELIPs基因的表达量都显著上调。过表达PeELIP3可减缓转基因拟南芥在强光下Fv/Fm的下降幅度,但未影响转基因植株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结论】毛竹中至少存在3个PeELIPs,且其表达均受光照的诱导。过量表达PeELIP3能够减缓转基因拟南芥受光抑制的程度,具有一定的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早期光诱导蛋白基因 表达分析 光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PeAMT2;1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3
作者 娄永峰 欧阳承智 +1 位作者 肖平江 袁婷婷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第5期16-20,共5页
铵态氮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氮源之一,铵态氮的吸收主要通过铵转运蛋白(AMT)进行。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竹子中AMT的分子特征,本研究通过RT-PCR的方法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的一个AMT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分析,并对其系统进化和... 铵态氮是植物吸收利用的主要氮源之一,铵态氮的吸收主要通过铵转运蛋白(AMT)进行。为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竹子中AMT的分子特征,本研究通过RT-PCR的方法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中的一个AMT基因编码区进行了克隆分析,并对其系统进化和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为1458 bp,与NCBI数据库中毛竹序列(FP095543)的一致性为99.04%,被命名为PeAMT2;1。PeAMT2;1编码48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1.62 kDa。蛋白序列分析表明,PeAMT2;1编码的蛋白序列具有11个跨膜结构域,与其他植物的AMT2亚家族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聚类分析与水稻、二穗短柄草等的AMT2亚家族成员在同一个分支。组织表达分析表明,PeAMT2;1在毛竹的根、茎、叶中均表达,但在根和茎中表达量相对较高。本研究对于今后深入了解PeAMT2;1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铵转运蛋白基因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8
4
作者 林新春 袁晓亮 +2 位作者 林绕 娄永峰 方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57,I0001,共4页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雷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竹单子房,子房1室,内具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蓼型胚囊,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雷竹大孢子发生与雌配子体发育的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雷竹单子房,子房1室,内具1个倒生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母细胞由1个雌性孢原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四分体呈线型;蓼型胚囊,成熟胚囊包括1个卵细胞、2个助细胞、2个极核组成的中央细胞以及多个反足细胞,助细胞具明显丝状器。雌配子体发育多数正常,不是造成雷竹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大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种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和ISSR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阮晓赛 林新春 +3 位作者 娄永峰 郭小勤 方伟 陈存及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33,共5页
运用AFLP和ISSR分子标记对17个毛竹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如下:①通过Mantel检测,AFLP和ISSR标记得到的遗传相似性矩阵呈显著相关(r=0.925,P=0.005),说明2种分子标记均适合用于毛竹种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②17个毛竹... 运用AFLP和ISSR分子标记对17个毛竹种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如下:①通过Mantel检测,AFLP和ISSR标记得到的遗传相似性矩阵呈显著相关(r=0.925,P=0.005),说明2种分子标记均适合用于毛竹种源遗传多样性的分析;②17个毛竹种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遗传变异,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020-0.182,通过聚类分析(UPGMA)将17个毛竹种源分成6个组,发现陈存及等根据产量等指标确立的4个毛竹优良种源位于不同的组,表明不同种源间存在性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种源 AFLP I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竹多酚氧化酶基因克隆及其表达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弋 郭小勤 +3 位作者 娄永峰 杨海芸 林新春 方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1-785,共5页
为研究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多酚氧化酶基因(PPO)表达与紫竹组培苗褐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紫竹PPO基因的cDNA与DNA片段,将它命名为PnPPO。随后,研究了该基因在不同褐化程度紫竹组培苗中的表达情况。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 为研究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多酚氧化酶基因(PPO)表达与紫竹组培苗褐化之间的关系,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紫竹PPO基因的cDNA与DNA片段,将它命名为PnPPO。随后,研究了该基因在不同褐化程度紫竹组培苗中的表达情况。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所编码蛋白为酪氨酸酶(tyrosinase),其序列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水稻Oryza sativa中PPO基因同源性很高,是PPO的同源序列。RT-PCR分析显示,在褐化严重的组培苗中PnPPO的表达量也较高。这说明PnPPO基因的表达与紫竹组培苗褐化存在紧密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物学 多酚氧化酶 紫竹 组织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竹无限制花序的形态建成 被引量:4
7
作者 林新春 袁晓亮 +2 位作者 林绕 娄永峰 方伟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雷竹无限制花序的形态建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雷竹无限制花序形态建成过程可划分为花序主轴分化期、第一级侧生假小穗及顶端小穗分化期、颖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生殖细胞形成期及假小穗继... 利用扫描电镜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雷竹无限制花序的形态建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雷竹无限制花序形态建成过程可划分为花序主轴分化期、第一级侧生假小穗及顶端小穗分化期、颖花原基分化期、雌雄蕊形成期、生殖细胞形成期及假小穗继续形成期;各分化时期是连续的,并有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 无限制花序 假小穗 花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管理的创新实践和思考
8
作者 娄永峰 冯刚 李洁 《江苏建材》 2024年第3期114-116,共3页
江苏省省级政府投资工程5年多来实践和发展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科学规范的集中建设管理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分析集中建设管理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集中建设管理的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政府投资 非盈利性工程 集中建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线性模型估算杉木生长性状遗传参数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兴彬 肖复明 +2 位作者 余林 娄永峰 徐海宁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9-424,共6页
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评估14年生杉木杂交测定林树高、胸径、红心长和红心率的单株遗传力、表型相关、遗传相关以及单性状混合线性模型下的家系育种值,评价混合线性模型在非平衡数据遗传参数估算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4年生杉木杂交测定林... 利用混合线性模型评估14年生杉木杂交测定林树高、胸径、红心长和红心率的单株遗传力、表型相关、遗传相关以及单性状混合线性模型下的家系育种值,评价混合线性模型在非平衡数据遗传参数估算中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4年生杉木杂交测定林树高、胸径、红心长、红心率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483、0.371、0.453、0.337;胸径和红心长的遗传相关系数为0.875,红心长与红心率的遗传相关为0.695;基于育种值,初步筛选36、27和18号家系为优良家系,入选家系平均树高、胸径和红心率分别为10.45 m、15.33 cm、53.17%,与剩余家系相比,入选家系的树高、胸径和红心率的遗传增益分别为2.40%、4.11%和5.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混合线性模型 遗传力 遗传相关 育种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竹不同栽培类型PPO基因片段克隆及其SNP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肖国辉 王弋 +3 位作者 娄永峰 林新春 郭小勤 方伟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11-516,共6页
根据已报道的禾本科Poaceae植物PPO基因的保守序列(CuA和CuB区)设计1对引物,分别从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 9个不同栽培变型中克隆到PPO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显示:9个序列彼此间核苷酸水平上一致性达到92.35%,氨基酸水平上的一致性达到8... 根据已报道的禾本科Poaceae植物PPO基因的保守序列(CuA和CuB区)设计1对引物,分别从紫竹Phyl-lostachys nigra 9个不同栽培变型中克隆到PPO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显示:9个序列彼此间核苷酸水平上一致性达到92.35%,氨基酸水平上的一致性达到81.83%。在某些栽培类型,一年紫和沟槽紫,该基因存在提前终止的现象。所获得的9条序列间存在明显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多数位点引起非同义突变。根据所测得的序列对紫竹不同栽培类型的亲缘关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紫竹 PPO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地区3种观赏竹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年变化规律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化雨 李利超 +2 位作者 娄永峰 赵韩生 高志民 《世界竹藤通讯》 2015年第5期8-11,共4页
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的探针,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PSⅡ反应中心的最大光量子产量)能够有效地反映植物受胁迫的程度。为了探讨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spectabilis)、黄杆金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a... 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能量转换的探针,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PSⅡ反应中心的最大光量子产量)能够有效地反映植物受胁迫的程度。为了探讨金镶玉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spectabilis)、黄杆金竹(Phyllostachys aureosulcata f.aureocaulis)和菲黄竹(Sasa auricoma)3种观赏竹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应用Dual-PAM-100和Imaging-PAM分别测定了3种观赏竹F_v/F_m的年变化规律,并获取了叶绿素荧光图像。结果表明:3种观赏竹的F_v/F_m均在夏季7月份达到最高,之后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金镶玉竹的F_v/F_m值在1月份达到最低(0.42),黄杆金竹在2月份达到最低(0.40),黄秆金竹和菲黄竹在6—9月份的F_v/F_m值均大于正常生长值(0.80),而金镶玉竹仅在7月份大于0.80。由此表明,3种观赏竹在北京地区多数时间为在受胁迫环境下生长,其中黄秆金竹和菲黄竹比金镶玉竹更适合在北京地区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最大光量子产量 年变化 叶绿素荧光参数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基因结构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利超 孙化雨 +2 位作者 娄永峰 赵韩生 高志民 《世界竹藤通讯》 2015年第6期1-8,共8页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捕光色素结合(LHC)蛋白与色素形成的复合体在捕获、传递和转化光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LHC基因结构及表达模式对于揭示其在毛竹光合作用中的功能具有重要...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捕光色素结合(LHC)蛋白与色素形成的复合体在捕获、传递和转化光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LHC基因结构及表达模式对于揭示其在毛竹光合作用中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毛竹基因组中的LHC基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毛竹中共有29个LHC基因同源序列,其包含的内含子数量为0~5个。序列分析表明,29个LHC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别属于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的捕光色素结合蛋白家族LHCⅠ和LHCⅡ。LHCⅠ包含5个亚家族(Lhca 1-Lhca 5),除了Lhca 4含有3个成员外其他亚家族只有1个成员;而LHCⅡ包含6个亚族(Lhcb 1-Lhcb6),每个亚家族的成员不同,其中Lhcb 1的成员最多为7个。亲疏水性预测表明,不同亚家族成员存在着一定差异。蛋白结构预测发现,29个蛋白均包含导肽和成熟蛋白,具有跨膜结构域,均包含色素结合位点;其中12个蛋白的组成以α-螺旋为主,17个蛋白的组成以随机卷曲为主。基因表达谱分析表明,大多数LHC基因主要在叶片和花序中表达,笋中略有表达,而根和鞭中几乎检测不到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毛竹LHC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LHC基因 结构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PePGIP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13
作者 董南松 廖美振 +1 位作者 娄永峰 肖复明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5期6-10,共5页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防御蛋白,在植物对真菌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同源序列比对方法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全长c DNA文库中获得1个PGIP同源基因序列(FP100022),命名为Pe PGIP。该基因序列全长1370 bp...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防御蛋白,在植物对真菌防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同源序列比对方法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全长c DNA文库中获得1个PGIP同源基因序列(FP100022),命名为Pe PGIP。该基因序列全长1370 bp,开放阅读框1008 bp,编码33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6.0 k Da。蛋白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包含8个典型的亮氨酸重复序列,属于植物胞外蛋白e LRR超家族。Pe PGIP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PGIP均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聚类分析与来自二穗短柄草和水稻的PGIP聚在较近的分支。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Pe PGIP在毛竹的根、茎、叶中均表达,且根中表达量最高。构建p EASY-Pe PGIP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获得了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42 k Da。本研究为深入了解Pe PGIP的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PGIP 克隆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4个B-box锌指蛋白序列和基因表达特征及PeBZF4的功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娄永峰 杨丽 +2 位作者 彭镇华 赵韩生 高志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40,共7页
【目的】B-box锌指蛋白(BZF)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强光胁迫对竹子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毛竹BZF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及组织表达模式,研究过量表达Pe BZF4转基因植株的荧光动力学参数变... 【目的】B-box锌指蛋白(BZF)在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逆境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强光胁迫对竹子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毛竹BZF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特征及组织表达模式,研究过量表达Pe BZF4转基因植株的荧光动力学参数变化,以期为揭示竹子BZF基因对强光的应答与调节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同源基因比对的方法直接从Bamboo GDB中获得毛竹BZF基因同源序列,利用专用软件和在线公共平台分析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序列,查找各种作用元件,预测蛋白功能结构域,分析蛋白的亲水性/疏水性。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强光(1 200μmol·m-2s-1)和黑暗处理后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变化。构建Pe BZF4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拟南芥,直接观察转基因植株表型,利用IMAGING-PAM荧光仪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从毛竹数据库获得4条不同的BZF基因同源序列,编码4个不同的锌指蛋白,分别命名为Pe BZF1,Pe BZF2,Pe BZF3和Pe BZF4。4个基因中均具有光应答顺式作用调控元件ACE和G-box,但它们所含光应答元件却有所差异,Pe BZF1中有MNF1和Sp1,Pe BZF2中有I-box,Sp1和boxⅡ,Pe BZF3和Pe BZF4中有GT1-motif,MNF1和Sp1。4个基因所编码的蛋白都具有2个B-box结构域和CHC3H2锌指结合域,属于B-box型锌指蛋白。在根、茎、叶片和叶鞘中的表达4个基因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Pe BZF1和Pe BZF3在叶片中的表达丰度最高,Pe BZF2和Pe BZF4在叶鞘中的表达丰度最高。强光处理后4个基因的表达均受到抑制,且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Pe BZF2和Pe BZF3的表达呈逐渐下降趋势,而Pe BZF1和Pe BZF4的表达却在光照1 h时比0.5 h时略微上调,随后迅速下降;黑暗对Pe BZF1,Pe BZF2和Pe BZF3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而Pe BZF4的表达却显著上调,约是对照的3.2倍。过量表达Pe BZF4的转基因植株光系统Ⅱ的实际光合效率Y(Ⅱ)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值都比野生型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毛竹中有4个不同B-box型锌指蛋白基因,其表达为组成型,强光和黑暗处理4个基因的表达变化表明它们参与了光胁迫的应答调节。过量表达Pe BZF4基因能够提高转基因植株的Y(Ⅱ)和NPQ值,证明Pe BZF4能够增强其热耗散能力,提高强光下的光合效率。因此,BZF可能与竹子抵抗强光胁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锌指蛋白基因 光胁迫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miR397和miR1432的克隆及其逆境胁迫响应表达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丽丽 赵韩生 +3 位作者 孙化雨 董丽莉 娄永峰 高志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70,共8页
【目的】miRNA作为一种非编码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逆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分析毛竹miR397和miR1432前体序列的结构特点,研究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其经光照、温度、干旱、Na Cl等非生物胁迫以及激素处理后的表达变化,... 【目的】miRNA作为一种非编码基因在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抗逆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分析毛竹miR397和miR1432前体序列的结构特点,研究其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其经光照、温度、干旱、Na Cl等非生物胁迫以及激素处理后的表达变化,以期为进一步揭示其功能以及未来竹子抗逆育种的分子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茎环引物法和RT-PCR技术,以毛竹为材料分离miR397和miR1432的前体序列,利用在线平台Web LOGO分析miRNA成熟序列的碱基保守性,用MEGA 6.0软件构建基于miRNA前体的系统进化树。借助在线平台RNAfold Web Server预测二者前体二级结构。直接从Bamboo GDB下载phe-miR397和phe-miR1432前体上游的1 500 bp序列,利用在线平台Plant CARE分析其所含作用元件。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phemiR397和phe-miR1432在毛竹根、茎、叶和鞘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检测经黑暗、强光(1 500μmol·m-2s-1)、高温(42℃)、低温(4℃)、Na Cl(250 mmol·L-1)、GA3溶液(100μmol·L-1)、ABA溶液(100μmol·L-1)处理2 h后毛竹叶片中phe-miR397和phe-miR1432的表达变化。【结果】从毛竹中分别克隆出miR397和miR1432的前体序列,均为88 bp,且分别包含其成熟序列,均为21 bp。前体序列均能形成稳定的茎环结构,且成熟序列均产生于前体茎环结构5'端臂上。miR1432家族成熟序列的碱基保守性整体高于miR397家族。毛竹二者前体上游调控区均含有启动子基本作用元件,如TATA-box,CAAT-box;同时存在很多逆境(光、干旱、温度等)胁迫相关响应元件以及激素响应元件等,意味着phe-miR397和phe-miR1432可能受到逆境胁迫和激素的调节。phe-miR397和phe-miR1432均在叶鞘中表达丰度最高,最低丰度phe-miR397出现在幼茎中,而phe-miR1432则在叶片中。经强光、黑暗、高温、低温、Na Cl等胁迫处理后,叶片中phe-miR397和phe-miR1432的表达均下调;干旱和ABA处理后,phe-miR397的表达下调,而phe-miR1432则上调;GA3处理后,phe-miR397的表达上调,phe-miR1432则下调。【结论】phe-miR397和phe-miR1432作为毛竹中2个保守型miRNA,在受光照、温度、干旱和Na Cl的胁迫以及ABA和GA3的处理时,其表达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或上调,这暗示着它们可能在毛竹应对非生物胁迫的抗逆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且与内源激素的调节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MIRNA 非生物胁迫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其功能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化雨 陈颖 +4 位作者 赵韩生 董丽莉 王丽丽 娄永峰 高志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3-59,共7页
【目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BCH)是催化β-胡萝卜素经中间产物β-隐黄素合成玉米黄质的关键酶,玉米黄质在植物光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毛竹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Pe BCH)的结构特点、表达特征和功能,为揭示强光胁迫条件下... 【目的】β-胡萝卜素羟化酶(BCH)是催化β-胡萝卜素经中间产物β-隐黄素合成玉米黄质的关键酶,玉米黄质在植物光保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研究毛竹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Pe BCH)的结构特点、表达特征和功能,为揭示强光胁迫条件下PeBCH在竹子光保护中的作用提供证据,为培育抵抗强光胁迫的植物新品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以毛竹为对象,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分离PeBCH,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结构特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构建PeBCH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并在拟南芥中异位表达,通过对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表型和生理变化来鉴定PeBCH基因的功能。【结果】从毛竹中获得了1个BCH同源基因序列,命名为PeBCH;该基因的全长1 385 bp,编码区为927 bp,编码区对应的基因组序列为1 566 bp,包含5个内含子、6个外显子,内含子完全符合GT-AG剪接原则。PeBCH编码1个308个氨基酸的蛋白,PeBCH蛋白具有BCH家族的特征结构域PD095142和PD011050,存在4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含有无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α螺旋3种,其中以无规则卷曲覆盖的氨基酸残基最多。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表明,PeBCH基因在毛竹的根、幼茎、叶片、叶鞘、节中均检测到表达,但表达丰度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丰度最高。不同光照处理影响PeBCH基因的表达,随着光强的增大该基因的表达丰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光强1 000μmol·m-2s-1处理后基因的表达丰度最高,约为对照的1.5倍,但光强1 500μmol·m-2s-1处理后,PeBCH基因的表达丰度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5%,明显受到强光的抑制。利用PeBCH基因转化拟南芥后,RT-PCR分析表明PeBCH基因在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转PeBCH基因拟南芥植株生长健壮,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均有所增加;在实验室环境光强(145μmol·m-2s-1)和强光(530μmol·m-2s-1)条件下,转PeBCH基因植株的NPQ明显高于野生型植株,二者NPQ的稳定值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结论】Pe BCH在毛竹中为组成型表达,光照处理(<1 000μmol·m-2s-1)诱导其在叶片中的表达。该基因的过量表达有助于提高转基因植株的热耗散能力,抵抗强光胁迫。该基因将是今后植物抗逆分子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 拟南芥 色素含量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CGM分子标记研究10个毛竹不同栽培变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小勤 李犇 +4 位作者 阮晓赛 娄永峰 林新春 汤定钦 方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32,共5页
应用40对ACGM引物扩增10个毛竹不同栽培变种及其2个近缘种材料,结果有35对引物可以在至少1个材料中得到特异性PCR产物,其中27对引物在12个供试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占引物总数的67.5%。8对引物在供试材料间没有多态性位点,进一步对无多... 应用40对ACGM引物扩增10个毛竹不同栽培变种及其2个近缘种材料,结果有35对引物可以在至少1个材料中得到特异性PCR产物,其中27对引物在12个供试材料中表现出多态性,占引物总数的67.5%。8对引物在供试材料间没有多态性位点,进一步对无多态性位点的扩增序列研究表明,相同引物扩增出的序列间差异性很小。从拷贝数来看,在水稻中表现为单拷贝的基因,有些在竹子中表现为多拷贝的特性;有些在部分供试材料中为单拷贝,而在另一些供试材料中表现为多拷贝。聚类结果表明:在10个毛竹不同栽培变种中,绿槽毛竹和黄槽毛竹的亲缘关系最近;圣音毛竹与其他不同栽培变种的毛竹亲缘关系最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GM分子标记 毛竹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PeSCR基因的表达与功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丽莉 赵韩生 +3 位作者 王丽丽 孙化雨 娄永峰 高志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2,共8页
【目的】SCARECROW(SCR)基因在植物根和茎顶端细胞不均等分裂形成基本组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通过分析毛竹中SCR同源基因Pe SCR的结构特点,研究该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激素GA3、ABA以及干旱、Na Cl等非生物胁迫处理对该... 【目的】SCARECROW(SCR)基因在植物根和茎顶端细胞不均等分裂形成基本组织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通过分析毛竹中SCR同源基因Pe SCR的结构特点,研究该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异性,分析激素GA3、ABA以及干旱、Na Cl等非生物胁迫处理对该基因的表达影响,利用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Pe SCR,初步鉴定其功能,以期为竹子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在毛竹数据库(Bamboo GDB)中获得SCR同源基因序列和上游调控序列,分别利用Spidey和Plant CARE在线软件分析基因结构特点及其上游调控序列所含作用元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性,以及GA3、ABA、干旱和Na Cl等非生物胁迫处理后的表达变化,构建Pe SCR基因的正义/反义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通过分析转基因植株的表型来判断基因的功能。【结果】从毛竹中获得SCR同源基因Pe SCR(登录号:FP094510),c DNA全长为2 301 bp,其中5'和3'端非编码区分别为238,134 bp,编码区1 929 bp。编码区对应的基因组序列为2 598 bp,包含1个内含子(672 bp)。Pe SCR编码1个642个氨基酸的蛋白,该蛋白具有GRAS家族的典型结构域(LRⅠ,VHIID,LRⅡ,PFYRE和SAW),属于At SCR亚家族。Pe SCR蛋白与其他植物SCR有很高的同源性,其中与水稻的Os SCR2和拟南芥的At SCR的一致性分别为84.9%,54.9%。Pe SCR上游调控序列为1 820 bp,包含生长素应答元件AuxRR-core、ABA应答元件MotifⅡb、干旱诱导MYB结合位点MBS、光应答元件等多种作用元件,这意味着Pe SCR可能受到激素、干旱等的调控。q PCR结果表明,Pe SCR在叶中的表达丰度最高,其次是根和茎,而鞘中最低;Pe SCR的表达短时间内受GA3的抑制,随处理时间延长(至5 h),基因的表达受到诱导;Pe SCR的表达总体受外源ABA和Na Cl处理的抑制;干旱处理条件下Pe SCR基因表达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RT-PCR证明Pe SCR已在转基因拟南芥植株中得到表达,表型分析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转正义基因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而反义植株矮小,根系生长受到抑制。【结论】在毛竹各组织中Pe SCR呈组成型表达,根中表达受到GA3、ABA以及干旱、Na Cl的影响。该基因正义表达促进转基因植株生长,反义转基因植株则受到抑制,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毛竹的生长发育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PE SCR 激素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花麻竹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 被引量:5
19
作者 孙化雨 娄永峰 +1 位作者 赵韩生 高志民 《世界竹藤通讯》 2014年第3期12-16,共5页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光合作用的有效探针。为了探讨开花对麻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用PAM-100分别测定了开花与未开化麻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升高[0~2 000μmol/(m^2·s)],在开始阶段[0~200μmol/(m^2·s)]麻...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光合作用的有效探针。为了探讨开花对麻竹光合作用的影响,应用PAM-100分别测定了开花与未开化麻竹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光强的升高[0~2 000μmol/(m^2·s)],在开始阶段[0~200μmol/(m^2·s)]麻竹叶片的NPQ、Y(NPQ)、Y(ND)、ETR(Ⅱ)和ETR(Ⅰ)均迅速升高,Y(Ⅱ)和Y(Ⅰ)却迅速下降,之后变化缓慢并趋于平稳,而Y(NA)和Y(NO)几乎一直维持平稳;其中未开花麻竹的NPQ、Y(Ⅰ)和ETR(Ⅰ)均高于开花麻竹,Y(Ⅱ)、Fv/Fm和ETR(Ⅱ)无明显差异。在本实验培养光照下[230μmol/(m2·s)],未开花麻竹的NPQ、Y(Ⅰ)和ETR(Ⅰ)也均高于开花麻竹。由此表明,开花引起麻竹PSⅠ的Y(Ⅰ)和ETR(Ⅰ)以及PSⅡ的NPQ降低,这意味着开花麻竹的光保护能力下降,使得PSⅠ受体侧电子积累,导致光合效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 开花 光系统Ⅰ 光系统Ⅱ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