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脉自旋标记法磁共振成像在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娄昕 蔡幼铨 +3 位作者 马林 蔡剑鸣 安宁豫 李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对比研究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动脉自旋标记法(ASL)和动态磁化率效应对比剂增强(DSC)磁共振脑灌注成像表现,探讨ASL的临床运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健康自愿者12例,行DSC和ASL,计算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右侧相应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CBF... 目的:对比研究颈动脉严重狭窄患者动脉自旋标记法(ASL)和动态磁化率效应对比剂增强(DSC)磁共振脑灌注成像表现,探讨ASL的临床运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健康自愿者12例,行DSC和ASL,计算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与右侧相应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值并进行比较。病例组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32例,计算DSC和ASL所得的患侧与健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rCBF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12例健康自愿者所测的DSC和ASL的rCBF比值分别为1.0012±0.1030和1.0015±0.1611,无统计学差异。32例患者中,15例患者灌注异常,DSC与ASL的rCBF比值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72)。结论:ASL序列能快速无创的提供脑灌注情况,可作为初步了解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脑灌注情况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磁共振成像 脑缺血 颈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狭窄性脑缺血疾病的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娄昕 蔡幼铨 +1 位作者 马林 蔡剑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32例(狭窄组)和无狭窄者12例(对照组)行DSC-MRI。测定两组双侧大脑半球、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皮质分水岭前...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SC-MRI)表现。材料和方法:对单侧颈内动脉狭窄程度≥70%患者32例(狭窄组)和无狭窄者12例(对照组)行DSC-MRI。测定两组双侧大脑半球、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皮质分水岭前/后区患侧与健侧或左侧与右侧的MTT、rCBF、rCBV比值。结果:对照组测量区域的MTT、rCBF、rCBV比值在0.94~1.07之间。狭窄组中5例大脑前/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MTT延长、rCBF和rCBV正常或下降;10例分水岭区MTT延长,rCBF和rCBV正常或下降;17例未见异常灌注区域。两两比较狭窄组与对照组在上述测量区域的MTT、rCBF、rCBV比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并不是决定脑灌注表现的唯一因素。综合考虑脑灌注表现及临床表现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 MRI 脑缺血 颈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骨巨细胞瘤MRI表现(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娄昕 梁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 :描述椎体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例经病理证实的椎体骨巨细胞瘤临床资料与MRI表现。结果 :3例病灶均累及椎体和附件。 2例发生于腰椎 ,呈多囊融合囊实性混杂信号影 ,其中 1例可见液 -液平面。... 目的 :描述椎体骨巨细胞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 3例经病理证实的椎体骨巨细胞瘤临床资料与MRI表现。结果 :3例病灶均累及椎体和附件。 2例发生于腰椎 ,呈多囊融合囊实性混杂信号影 ,其中 1例可见液 -液平面。另 1例发生于胸椎 ,信号呈相对均一的等T1稍短T2影 ,无囊性改变。增强扫描后病灶有不均一中等度增强 ,囊性部分无增强。结论 :椎体骨巨细胞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典型病例可做到术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肿瘤 骨巨细胞瘤 MRI 影像学表现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影像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娄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37-338,共2页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21年5月,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18.7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5.44%。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30%以上。...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21年5月,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18.70%,与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例上升5.44%。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将达30%以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脑血管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和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脑血管病也是导致老年人群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重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自旋标记物 大脑小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影像学诊断新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娄昕 蔡幼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92-295,共4页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影像学 AD SPECT 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联合GnRHa治疗子宫腺肌症1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范文生 王铭洋 +4 位作者 杨雯 张德康 马林 孟元光 娄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19-720,共2页
1病例简介女,32岁。主诉:月经量大伴严重痛经4个月。现病史:2016年因月经不调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后自然受孕并于2017年6月行剖宫产术,术后3个月月经复潮,月经量及颜色正常,轻微痛经;2018年4月出现月经量大伴严重痛经,视觉模拟... 1病例简介女,32岁。主诉:月经量大伴严重痛经4个月。现病史:2016年因月经不调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后自然受孕并于2017年6月行剖宫产术,术后3个月月经复潮,月经量及颜色正常,轻微痛经;2018年4月出现月经量大伴严重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9分,持续17 d,于当地医院放置曼月乐环,2个月后曼月乐环脱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磁共振成像 超声 高强聚焦 经直肠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综合疗法 女(雌)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DWI和DCE-MR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7
7
作者 张晓晶 王习 +3 位作者 娄昕 张爱莲 吴南洲 马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758-761,共4页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DCE-MRI和DWI影像特征改变,评估二者联合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经病理诊断的乳腺癌患者70例中筛选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9例,在治疗前后行乳腺MRI检查,包括DCE-MRI... 目的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DCE-MRI和DWI影像特征改变,评估二者联合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经病理诊断的乳腺癌患者70例中筛选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9例,在治疗前后行乳腺MRI检查,包括DCE-MRI和DWI检查,分析肿瘤ADC值、动态增强曲线和肿瘤径线治疗前后变化特点。新辅助化疗后对切除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肿瘤组织变化特征。结果化疗前ADC值平均值从(0.96±0.17)mm^2/s治疗后升高至(1.00±0.17)mm^2/s(P=0.408)。治疗前乳腺癌体积为(32.79±59.45)mm^3、治疗后体积(18.14±37.67)mm3(P=0.004)。治疗前动态增强曲线28例为3D型曲线,治疗后3D型曲线22例。术后病理显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残留降低至32.69%。结论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联合DWI和DCEMRI可精准评估治疗后肿瘤组织变化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颈动脉系统动脉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韩旭 赵锡海 +6 位作者 刘丹青 崔豹 马露 马林 蔡幼铨 娄昕 蔡剑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5例,其中脑梗死27例(49.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50.9%),同时进行颅内、外颈动脉MRI,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颅外颈动脉:最...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动脉系统粥样硬化斑块颅内、外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有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5例,其中脑梗死27例(49.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8例(50.9%),同时进行颅内、外颈动脉MRI,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颅外颈动脉:最大管壁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累及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分别为(3.7±1.6)mm、(27.7±15.0)mm及(37.9±30.6)%;37例(67.3%)斑块内伴有钙化,24例(43.6%)斑块内伴有出血,25例(45.5%)斑块内伴有富脂质坏死核,13例(23.6%)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颅内颈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前循环(包括大脑前、中动脉)的管腔狭窄度分别为(37.2±26.5)%和(37.5±26.2)%。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66,r=0.564,P<0.01)。前循环狭窄与颅外颈动脉狭窄及最大管壁厚度有相关性(r=0.879,r=0.598,P<0.01)。结论颅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可以作为预测颅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疾病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三维重组在显示内耳膜半规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晓晶 娄昕 +2 位作者 张爱莲 方哲明 吴南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4-306,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层厚的MR三维重组技术对显示内耳膜半规管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0例突聋病人共60只耳采用3D-Fiesta序列行内耳三维容积扫描,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行图像后处理,应用不同层厚(1mm,2mm,3mm……10mm...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层厚的MR三维重组技术对显示内耳膜半规管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0例突聋病人共60只耳采用3D-Fiesta序列行内耳三维容积扫描,利用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行图像后处理,应用不同层厚(1mm,2mm,3mm……10mm)分别对前膜半规管、后膜半规管以及外膜半规管进行三维重组显示,不同层厚(5mm,10mm,15mm,20mm)对整体膜半规管进行三维重组显示,由3名放射科诊断医师对所得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将所得分数进行平均计算得到各层厚的平均分。结果不同层厚显示前膜半规管评分中,重组层厚为5mm的得分最高;不同层厚显示后膜半规管评分中,重组层厚为4mm的得分最高;不同层厚显示外膜半规管评分中,重组层厚为6mm的得分最高;不同层厚显示整体膜半规的评分中,重组层厚为10mm的评分最高。结论 MR三维重组技术是显示内耳膜半规管的有效方法。对于前、后、外膜半规管及整体膜半规管应采用不同重组层厚进行最佳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 半规管 磁共振成像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扫描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廷强 娄昕 +2 位作者 梁燕 蔡幼铨 蔡剑鸣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40-42,共3页
目的:规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方法,优化扫描序列及参数。材料和方法:采用颈动脉专用线圈,选用2D-TOF3、D-TOF、T1WI、T2WI、PDWI等脉冲序列,对156例不同程度脑缺血症状患者行颈动脉斑块多序列多方位扫描。结果:156例受... 目的:规范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分辨磁共振成像方法,优化扫描序列及参数。材料和方法:采用颈动脉专用线圈,选用2D-TOF3、D-TOF、T1WI、T2WI、PDWI等脉冲序列,对156例不同程度脑缺血症状患者行颈动脉斑块多序列多方位扫描。结果:156例受检者除2名不能配合未完成扫描外,其余均顺利完成。T1WI、T2WI、PDWI和3D-TOF的序列组合能准确显示血管壁、血流、斑块大小、形态及斑块内成分。其中62例显示明确斑块形成(最大狭窄>50%),34例判定为稳定斑块;28例判定为不稳定斑块,其中手术病理证实22例,病理提示斑块纤维帽不完整、部分合并出血钙化及巨大脂质池。结论:采用颈动脉专用表面线圈,选用合适的扫描序列及参数所得到的图像能有效显示斑块,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粥样硬化斑块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综合征的MRI表现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许洋 陈为军 娄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综合征是以线粒体功能异常为诱因,累及多系统的少见代谢性疾病。该病累及神经系统时的急性期临床... 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脑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with lactic acidosis and stroke-like episodes,MELAS)综合征是以线粒体功能异常为诱因,累及多系统的少见代谢性疾病。该病累及神经系统时的急性期临床表现与脑卒中较为相似,病灶主要发生于顶枕叶皮层区,同时颅内血管成像一般无明显狭窄,有时甚至轻度扩张,结合相应的临床诊断标准,容易诊断该病,但当临床表现复杂且常规MRI缺乏特异性表现时,MELAS卒中样事件容易被误诊为癫痫、脑炎及脑梗死等其他脑部疾病[1]。随着MRI成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扩散加权成像(DWI)、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灌注加权成像(PWI)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新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使得临床医师对MELAS综合征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除肌肉活检及致病基因检测,MRI已成为诊断MELAS综合征的有效手段。本文将MELAS综合征的常规MRI表现及最新MRI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在平原及高海拔地区动态变化的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佳 刘洁 +3 位作者 娄昕 李锐 郑丹丹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1-883,891,共4页
目的平原人口在急进高原时因低压缺氧会发生脑血流量改变。本研究利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测量平原受试者在平原及高海拔地区脑血流量值,进一步了解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资料与方法 6名平原健康受试者快速进驻高原并停留... 目的平原人口在急进高原时因低压缺氧会发生脑血流量改变。本研究利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测量平原受试者在平原及高海拔地区脑血流量值,进一步了解高原低压缺氧环境下脑血流量的动态变化。资料与方法 6名平原健康受试者快速进驻高原并停留5 d,然后返回平原。扫描在平原和高原两地进行,试验仪器为2台同一机型的3.0T MR扫描仪。共进行8次MRI扫描,所有扫描参数一致,观察受试者脑血流量值的变化。结果受试者快速进驻高原后,脑血流量值较平原脑血流量值明显上升,并达到一定的峰值,进驻高原第1天全脑、灰质及白质区域的脑血流量值与平原脑血流量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停留第2天,脑血流量值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第3天稍有上升,然后脑血流量值持续下降至低于进驻高原前在平原的脑血流量值;回到平原1周后,全脑、灰质、白质区域的脑血流量值仍低于进驻高原前在平原的脑血流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原人口快速进驻高原后,脑血流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随着高原习服,脑血流量逐渐降低至低于平原脑血流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脑血管循环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高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神经母细胞瘤影像1例
13
作者 姜涛 马林 +3 位作者 程流泉 娄昕 蔡幼铨 谢立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8-949,共2页
1病例简介女,16岁,右腰部疼痛半个月,超声示右肾占位。体格检查:右肾区叩击痛。腹部超声示右肾下部不均质回声肿块,其内可见动脉血流信号,右肾轻度积水;右肾静脉、下腔静脉栓子。腹部CT:右肾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内部见条形、小... 1病例简介女,16岁,右腰部疼痛半个月,超声示右肾占位。体格检查:右肾区叩击痛。腹部超声示右肾下部不均质回声肿块,其内可见动脉血流信号,右肾轻度积水;右肾静脉、下腔静脉栓子。腹部CT:右肾不规则形肿块,密度不均匀,内部见条形、小片状及沙粒状钙化,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右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充盈缺损(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肾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成年人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igh综合征后视路受累1例
14
作者 陈志晔 娄昕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8-509,共2页
1病例简介患儿女,6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4个月"入院。2011-02,患儿出现双眼视物模糊,无明显眼痛、眼胀、畏光、流泪及异物感;发病时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至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查颅脑磁共振提示双侧豆状核及尾状核异常信号,考虑... 1病例简介患儿女,6岁,主因"双眼视力下降4个月"入院。2011-02,患儿出现双眼视物模糊,无明显眼痛、眼胀、畏光、流泪及异物感;发病时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至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查颅脑磁共振提示双侧豆状核及尾状核异常信号,考虑软化灶形成,未给予特殊治疗。患儿视力持续下降,于2011-03-24入住解放军总医院眼科,查:左眼视力0.03,右眼视力0.01。双眼睑无肿胀,结膜无充血,前房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IGH病 视通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成年人额叶代谢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MRS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蔡伟栋 娄昕 +2 位作者 孙玮 蔡幼铨 王常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99-202,共4页
目的 :探讨正常中国人额叶灰质和白质内代谢物含量的正常范围和影响代谢物浓度的因素。材料和方法 :对 46位健康被试进行 1HMRS研究 ,检测NAA、Cre和Cho在额叶灰质和白质的浓度 ,对NAA/Cho、NAA/Cre、NAA/H2 O、Cho/H2 O和Cre/H2 O等比... 目的 :探讨正常中国人额叶灰质和白质内代谢物含量的正常范围和影响代谢物浓度的因素。材料和方法 :对 46位健康被试进行 1HMRS研究 ,检测NAA、Cre和Cho在额叶灰质和白质的浓度 ,对NAA/Cho、NAA/Cre、NAA/H2 O、Cho/H2 O和Cre/H2 O等比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青年组和中年组的额叶白质的NAA含量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年龄是影响额叶白质区域NAA含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大 ,NAA含量会逐渐下降 ,性别和半球偏侧化对额叶代谢物浓度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额叶代谢物 MRS 乙酰基天门冬氨酸 磁共振波谱 心理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凤珠 尹西 +6 位作者 段曹辉 王晓玉 王淼 边祥兵 娄昕 高中宝 王振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25,共4页
目的 通过7 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铁沉积情况。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PD门诊确诊的原发性PD患者18例(PD组),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用7 T磁敏感加权成像... 目的 通过7 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黑质铁沉积情况。方法 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PD门诊确诊的原发性PD患者18例(PD组),选取同期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用7 T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扫描获取相位图并测量相位值,分析PD患者Hoehn-Yahr(H-Y)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总分和Ⅰ、Ⅱ、Ⅲ评分、39项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等资料。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D组黑质面积较大[(223.03±30.60)mm^(2)vs(202.08±27.47)mm^(2),P<0.05],而黑质相位值和致密部相位值明显降低[-0.03(-0.06,0.02)vs 0.04(-0.02,0.12),P<0.01;0.16±0.10 vs 0.26±0.12,P<0.01]。PD组H-Y分期、UPDRS总分和Ⅰ、Ⅱ、Ⅲ评分及PDQ-39评分与黑质及致密部相位值不相关(P>0.05)。PD组2、3、5层相位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110(-0.009,0.226)vs 0.224(0.126,0.360),-0.022(-0.060,0.026)vs 0.042(-0.028,0.114),-0.112(-0.154,0.036)vs-0.030(-0.088,0.019),P<0.05]。结论 PD患者黑质铁沉积不均匀增加,体积增大,7 T磁敏感加权成像对PD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帕金森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像组学特征: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何建风 刘磊 +4 位作者 吕晋浩 马宁 李志成 马林 娄昕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人民解... 目的探讨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常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特征和影像组学特征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就诊并接受HRMRI检查的疑似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连续入组本研究,比较前、后循环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肥胖、性别)、斑块常规HRMRI特征(斑块分布、出血、钙化及重构模式)及影像组学特征。所有斑块采用手工勾勒。结果共计14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前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60例,其中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stroke,TIA)患者分别为52例和8例;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1例,其中脑梗死及TIA患者分别为62例和19例;前后循环的脑缺血类型无统计学差异(X^2=2. 282,P=0. 131)。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在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X^2=7. 047、5. 979、11. 176,P=0. 008、0. 014、0. 001)。前后循环责任斑块分别判定为63个及105个,斑块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X^2=34. 363,P<0. 001); 174个影像组学特征中,21. 3%(37/174)在前后循环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值范围2. 0052~7. 7029,P<0. 05),其中单因子判别精度最高的5个影像组学特征为基于灰度共生矩阵的集群阴影、最大二维直径柱(形状特征)、最大二维直径行(形状特征)、偏度(一阶特征)、最小轴长(形状特征),这些特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07、0. 760、0. 786、0. 791、0. 746。结论颅内前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常规HRMRI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影像组学的特征差异较常规HRMRI更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粥样硬化斑块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MRI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明霞 刘梦雨 +2 位作者 娄昕 肖华峰 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的MRI特点,提高对本病脑内MRI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7例CADASIL患者及其2例家系成员的颅脑MRI资料,其中5例进行Notch3基因检查,1例进行皮肤...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层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的MRI特点,提高对本病脑内MRI表现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7例CADASIL患者及其2例家系成员的颅脑MRI资料,其中5例进行Notch3基因检查,1例进行皮肤组织活检。分析患者脑内病变的分布和信号特征。结果 9例患者中3例MRI初诊为CADASIL。5例Notch3基因突变,1例皮肤组织活检证实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出现嗜锇颗粒沉积。MRI图像显示双侧额叶皮质下与侧脑室旁白质内广泛、融合病灶,呈基本对称性分布,呈稍长T1长T2信号,T2 FLAIR呈高信号9例;双侧颞极白质病灶(O'Sullivan征)5例;外囊T2WI呈高信号6例;皮层下腔隙性病灶(SLLs)4例;基底节区、丘脑腔隙性梗死5例;桥脑T2WI呈高信号6例;微出血2例;仅1例发现小脑小片状软化灶;脑萎缩5例;3例检出新发脑梗死。结论 CADASIL的颅脑MRI特征主要为大致对称分布的脑白质病变、皮层下和深部灰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以作为CADASIL初诊筛查和随访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ASIL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5
19
作者 赵国峰 娄昕 +1 位作者 马林 董志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9-22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2例病理或临床诊断为LyH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淋巴细胞性垂体炎(lymphocytic hypophysitis,LyH)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2例病理或临床诊断为LyH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22例垂体柄增粗,9例垂体增大、垂体柄增粗;4例合并海绵窦及邻近硬脑膜受累;1例垂体轻度增大。增强扫描4例均匀强化,28例明显欠均匀强化。结论对于垂体后叶短T1信号消失,垂体柄增粗,伴或不伴有垂体增大,临床有尿崩及垂体功能低下时应考虑LyH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疾病 炎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不对称静脉征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森皓 王雪扬 +5 位作者 吕晋浩 魏梦婷 张汀阳 段祺 段曹辉 娄昕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中不对称皮质静脉征(ACVS)和不对称髓质静脉征(AMVS)与长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5年12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药物保守治疗、未接受静脉溶栓或...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磁敏感加权成像中不对称皮质静脉征(ACVS)和不对称髓质静脉征(AMVS)与长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5年12月~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药物保守治疗、未接受静脉溶栓或动脉取栓治疗的老年AIS患者203例,根据ACVS和AMVS情况分为A组84例(ACVS+和AMVS+)、B组80例(ACVS+和AMVS-)、C组39例(ACVS-和AMVS-)。又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99例,预后不良组104例。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上ACVS和AMVS情况,采用脑卒中后3个月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评估预后。比较不同组间临床及影像资料,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VS及AMVS是否为临床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结果 3组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血管重度狭窄/闭塞及预后不良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年龄、入院NIHSS评分、弥散加权成像-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血管重度狭窄/闭塞、ACVS和AMVS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VS是预测远期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97,95%CI:1.434~8.046,P=0.005)。结论 AMVS与老年AIS远期功能预后不良独立相关,而ACVS并非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